期刊文献+
共找到4,492篇文章
< 1 2 2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减碳视角下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法治体系构建
1
作者 丁玎 任亮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57-1566,共10页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气候交汇带,该区域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经济发展过程永恒的主题。文章基于降低碳排放,增加碳汇的视角,依据生态优先发展、机会成本、外部性、法经济学、帕累托最优等理论基础,利用碳排放模型、... 北方农牧交错带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气候交汇带,该区域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经济发展过程永恒的主题。文章基于降低碳排放,增加碳汇的视角,依据生态优先发展、机会成本、外部性、法经济学、帕累托最优等理论基础,利用碳排放模型、碳吸收模型、脱钩模型等方法对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单位面积农作物碳吸收量,以及碳排放量与农业产值脱钩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显示研究区为了达到降低碳排放、增强碳汇功能、发展农业经济的目的,需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并针对农业结构调整可能增加机会成本、产生直接经济损失、存在正外部性等问题,提出构建农业结构调整法治体系对农业结构调整行为进行激励、宏观调控与市场规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碳视角 北方农牧交错带 农业结构调整 法治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农业结构调整对生态环境效应的研究——以重庆为例
2
作者 张业航 钟诗婷 +2 位作者 张峻 王驰 邵景安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16期79-86,共8页
本文研究了农业结构调整对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影响,重点探讨了农业结构调整前后生态系统类型的转变对生态系统格局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以重庆市“二调”“三调”数据为基底,构建土地利用动态和生态系统类型转移矩阵,说明农业结构调... 本文研究了农业结构调整对长江上游生态环境的影响,重点探讨了农业结构调整前后生态系统类型的转变对生态系统格局变化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以重庆市“二调”“三调”数据为基底,构建土地利用动态和生态系统类型转移矩阵,说明农业结构调整前后的生态系统类型空间布局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09-2022年间,重庆市耕地面积减少5.86×10^(5)hm^(2),园地面积增加0.13×10^(5)hm^(2),林地面积增加9.38×10^(5)hm^(2),养殖坑塘面积0.21×10^(5)hm^(2),设施农用地增加了近三倍,草地面积降幅高达91.78%,农业生态系统类型时空差异较明显;2015-2022年相较于2010-2015年生态系统类型转移主要表现为耕地转向园地、林地、设施农用地以及草地转向旱地、林地;2015-2022年,主城区因农业结构调整中农用地逐渐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增长较渝东北、渝东南缓慢;农业结构调整中,农林牧三者之间的转化是生态环境质量变化的重要因素,农转林、牧转林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因素,牧、林转农是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因素。重庆市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旨在进一步减轻土地压力,更好地推进农业生产建设,同时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 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效应 生态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升级、农业结构调整与县域农民收入——基于福建省58个县域面板数据的研究 被引量:41
3
作者 王海平 周江梅 +1 位作者 林国华 陈志峰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23-28,共6页
文章基于福建省58个县(市)2007-2016年平行面板数据,应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产业升级与农业结构调整对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县域产业升级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产业升级类型选择在不同发展水平县域对农民收... 文章基于福建省58个县(市)2007-2016年平行面板数据,应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产业升级与农业结构调整对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第一,县域产业升级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产业升级类型选择在不同发展水平县域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果存在明显异质性;第二,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收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在欠发达县域其影响效果更大,但政策实施空间较小;第三,农业财政投入、城镇化率、经济发展水平及基础设施条件对促进农民收入增长都有积极影响,但在不同发展水平县域其影响效果略有不同。研究结论对乡村振兴战略中县域产业升级策略选择和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政策实施有较强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升级 农民收入 农业结构调整 固定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结构调整中的南方小麦育种 被引量:11
4
作者 程顺和 吕国锋 +2 位作者 张伯桥 吴宏亚 陆成彬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3-159,共7页
南方麦区农业结构调整中小麦面积已阶段性调整到位。阐述了南方麦区小麦育种现状、进展、存在问题以及近期涌现出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 ,分析了南方麦区小麦品质进一步改良的重点。讨论了南方麦区今后育种的近期与长期目标 ,以及滚动回交... 南方麦区农业结构调整中小麦面积已阶段性调整到位。阐述了南方麦区小麦育种现状、进展、存在问题以及近期涌现出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 ,分析了南方麦区小麦品质进一步改良的重点。讨论了南方麦区今后育种的近期与长期目标 ,以及滚动回交与遗传标记相结合的聚合育种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 南方麦区 小麦 育种 品质改良 滚动回交 遗传标记 聚合育种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农业结构调整及其模式探讨 被引量:14
5
作者 侯满平 郝晋珉 +1 位作者 李新波 覃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86-291,共6页
黄淮海平原农业生产在我国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该平原农业态势及其结构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可知农业结构调整是解决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理论上拟定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研究了结构调整的4大重点:种植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调整、农村... 黄淮海平原农业生产在我国一直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该平原农业态势及其结构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可知农业结构调整是解决农业持续发展的关键;理论上拟定了农业结构调整的原则,研究了结构调整的4大重点:种植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及以城市为中心的都市农业结构调整;以曲周模式、禹城模式、睢宁模式及环渤海模式等典型模式为例实证了结构调整对该平原农业发展的巨大贡献,以期为黄淮海平原农业乃至全国农业未来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海平原 农业结构调整 结构调整原则 典型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典型区的耕地地力与农业结构调整——以川江流域及其周边地区为例 被引量:21
6
作者 何毓蓉 周红艺 +1 位作者 张保华 程根伟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6-88,92,共4页
耕地地力的调查研究是对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整治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以川江流域及其周边的几个典型农业生态区的耕地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土壤质量系数、土地生产潜力等对该区域耕地地力进行评价是适宜的... 耕地地力的调查研究是对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整治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有重要意义的工作。以川江流域及其周边的几个典型农业生态区的耕地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土壤质量系数、土地生产潜力等对该区域耕地地力进行评价是适宜的。评价结果对该区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有指导意义。同时,根据该区耕地地力特点和分布状况,提出了保护利用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地区 耕地地力 农业结构调整 生态环境建设 土壤质量系数 土地生产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结构调整对全国粮食安全的影响分析——以粮食主产区为例 被引量:26
7
作者 王大伟 刘彦随 卢艳霞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5年第2期65-68,共4页
基于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及其结构调整中面临的问题分析,指出近5年来导致我国粮食产量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结构调整。大规模的“压粮扩经”趋势若不能有效控制,必将对国家粮食安全带来冲击。对2 0 0 5 -2 0 10年我国粮食需求及粮... 基于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及其结构调整中面临的问题分析,指出近5年来导致我国粮食产量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农业结构调整。大规模的“压粮扩经”趋势若不能有效控制,必将对国家粮食安全带来冲击。对2 0 0 5 -2 0 10年我国粮食需求及粮食主产区占全国粮食产量比重进行测算,提出不同粮食自给率下国家粮食安全对粮食主产区粮食生产的目标要求。粮食主产区具有满足国家粮食安全产量需要的生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农业结构调整 粮食安全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苜蓿草产业促进西北旱区农业结构调整 被引量:17
8
作者 杨世琦 孙兆敏 杨雄年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57-160,共4页
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深入,增加西北地区农民的收入已成为全面实现小康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和农业增收已成为当前西部开发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苜蓿草产业发展现状和潜力的分析,论证了苜蓿草产业在西北... 西部大开发进一步深入,增加西北地区农民的收入已成为全面实现小康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和农业增收已成为当前西部开发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苜蓿草产业发展现状和潜力的分析,论证了苜蓿草产业在西北旱区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潜力、地位和作用,提出通过发展苜蓿草产业,推进西部地区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将成为西北地区经济创新和农业增收的必然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草产业 西北地区 农业结构调整 农村经济发展 资源配置 规划 综合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顺市农业结构调整与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思路 被引量:7
9
作者 彭瑛 张白平 +1 位作者 赵士钊 林琳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9-251,共3页
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完成从观光游到休闲游的转变。以安顺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和休闲农业旅游发展为研究对象,提出休闲农业旅游是安顺未来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的共同出路之一,对安顺地... 农业结构调整是实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完成从观光游到休闲游的转变。以安顺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和休闲农业旅游发展为研究对象,提出休闲农业旅游是安顺未来农业和旅游业发展的共同出路之一,对安顺地区的农业旅游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 休闲农业旅游 耦合机制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不同类型区农业结构调整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瑞珍 王道龙 +4 位作者 罗其友 姜文来 毕于运 吴永常 陶陶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95-101,共7页
农业结构调整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推进不同类型区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继续和深入。本文研究探讨不同类型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传统农区、大城市郊区、西部生态脆弱区)近几年农业... 农业结构调整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推进不同类型区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继续和深入。本文研究探讨不同类型区(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传统农区、大城市郊区、西部生态脆弱区)近几年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及问题,提出了四大类型区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与重点,以及相应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区 传统农区 大城市郊区 西部生态脆弱区 比较优势 不同类型区 农业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草地农业是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出路 被引量:22
11
作者 董孝斌 张新时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87-89,共3页
农牧交错带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的状况下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的现状,明确了生态经济理论应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理论依据,并指出实行人工种草、舍饲养殖,发展草地农业、... 农牧交错带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农民收入增长乏力的状况下势在必行。本文分析了农牧交错带生态经济的现状,明确了生态经济理论应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理论依据,并指出实行人工种草、舍饲养殖,发展草地农业、畜牧业是农牧交错带农业结构调整的出路。最后,提出了结构调整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结构调整 农牧交错带 农民收入增长 出路 发展 生态经济理论 草地农业 关键措施 舍饲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结构调整的总体估价与趋势判断 被引量:67
12
作者 高强 孔祥智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0-91,共12页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政策不断完善,农业生产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过两次明显的农业结构调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产品结构明显优化、区域布局日趋合理。现阶段,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发... 随着我国农村改革的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政策不断完善,农业生产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过两次明显的农业结构调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改善、产品结构明显优化、区域布局日趋合理。现阶段,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综合生产成本快速上涨、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依赖程度加深,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任务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农业必须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重新审视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加快新一轮的农业结构调整,基于新优势制定新的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 “三农”问题 产业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产业集群对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用及启示——基于寿光蔬菜产业集群的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高峰 杨国强 王学真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7-69,共3页
农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以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作为案例分析了农业产业集群的构成及其对农业区域结构、粮经比例、农业技术结构以及农产品质量结构和品种结构调整的作用。分析发现农业产业集群对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是... 农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以寿光蔬菜产业集群作为案例分析了农业产业集群的构成及其对农业区域结构、粮经比例、农业技术结构以及农产品质量结构和品种结构调整的作用。分析发现农业产业集群对农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是显著的,这为各地政府调整农业结构提供了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 农业产业集群 蔬菜产业集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农户农业结构调整决策行为的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农户的实证 被引量:49
14
作者 胡豹 卫新 王美青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50-56,共7页
 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单位,农户决策行为是诱发农业结构调整的微观基础。以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建立农户结构调整决策行为实证模型,运用Logit模型方法对影响农户结构调整决策行为及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研...  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主体单位,农户决策行为是诱发农业结构调整的微观基础。以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资料为基础,通过建立农户结构调整决策行为实证模型,运用Logit模型方法对影响农户结构调整决策行为及意愿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农户结构调整决策行为及意愿受到家庭核心成员的文化水平、非农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和政府支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且不同的影响因素在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别。基于这些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 农户行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生命周期、土地流转与农业结构调整 被引量:10
15
作者 林玉妹 林善浪 王健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7-34,共8页
农户行为是农业经济的微观基础,而家庭生命周期是影响农户行为的重要因素。本文以对福建省问卷调查为基础,运用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了家庭生命周期对农户的劳动力转移、土地流转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影响,并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家庭生命周期 土地流转 农业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南部山区社会经济问题分析与农业结构调整对策 被引量:9
16
作者 李壁成 安韶山 郝仕龙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8-9,18,共3页
对宁南山区存在的人口膨胀、经济基础薄弱、城镇化程度低,贫困面大等社会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庭园经济为突破口、以畜牧业产业化为重点,以科技为先导,以提高农民素质为根本等5项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的对策。
关键词 宁夏南部 社会经济 农业结构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种草养鹅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被引量:7
17
作者 顾洪如 丁成龙 钟小仙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共3页
关键词 种草养鹅 农业结构调整 生物学特性 可持续发展 清洁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力发展小杂粮 促进山西农业结构调整 被引量:12
18
作者 卫建强 张金焕 王引斌 《山西农业科学》 2001年第2期89-92,共4页
审视山西农业的优劣势 ,可以看出 ,小杂粮、蔬菜、干鲜果、牛羊草食家畜是山西省的 4项优势产业。其中小杂粮是山西最具地域优势、最值称道的特色产业。调整农业结构 ,大力发展小杂粮 ,只有坚持调整种业结构 ,优化品种 ,实行区域化布局... 审视山西农业的优劣势 ,可以看出 ,小杂粮、蔬菜、干鲜果、牛羊草食家畜是山西省的 4项优势产业。其中小杂粮是山西最具地域优势、最值称道的特色产业。调整农业结构 ,大力发展小杂粮 ,只有坚持调整种业结构 ,优化品种 ,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 ,积极培育市场 ,搞活商品流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结构调整 小杂粮 山西 区域化布局 规模化生产 市场培育 品种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化与农业结构调整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郭剑雄 王学真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5-28,共4页
城市化进程是农业结构有效转变不可或缺的依赖条件。在我国面临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农业结构调整双重机遇的新的发展阶段 ,应当把这两种重要的发展进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特别是应当以加速城市化作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 ,在推动国民经济... 城市化进程是农业结构有效转变不可或缺的依赖条件。在我国面临城市化进程加速和农业结构调整双重机遇的新的发展阶段 ,应当把这两种重要的发展进程有机地结合起来 ,特别是应当以加速城市化作为当前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 ,在推动国民经济整体结构高级化的同时 ,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农业结构调整 产业结构升级 农民收入 中国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冀西北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被引量:5
20
作者 乔颖丽 章杏杏 吉晓光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65-172,共8页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以特定的农产品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相应的农产品生产部门为中心,由相关的产业环节、多条产业链关联交织构成的网状复合经济系统。建立在农产品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农业与农产品竞争优势,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根本特征。...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以特定的农产品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相应的农产品生产部门为中心,由相关的产业环节、多条产业链关联交织构成的网状复合经济系统。建立在农产品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农业与农产品竞争优势,是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根本特征。具体体现在在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现代产业组织四个方面。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中的农业结构有两方面的特征:一是形式特征,表现为区域专业化、产业集聚和畜牧业成为重要的生产部门;二是功能特征,分为保障与增收功能、提供公共物品的功能。于此基础上,分析了冀西北30 a来农业结构调整的成效,评价了冀西北农业结构调整面临的新需求条件。从生产要素、市场需求、相关产业及支持产业、产业组织等方面,提出了区域农业结构调整的战略目标、基本思路与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农业 产业体系 农业结构调整 冀西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