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质生产力、农业现代化与农业经营制度变革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增刚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68,共9页
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特征是智能化和数字化。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具有新的内容和形式,具体表现为生物技术的应用、农业经营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等。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和发展需要农业经营制度的相应变化。改革开放以来... 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特征是智能化和数字化。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业现代化具有新的内容和形式,具体表现为生物技术的应用、农业经营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等。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和发展需要农业经营制度的相应变化。改革开放以来,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中国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本农业经营制度的前提下,推动农地三权分置、农地流转和土地托管制度创新并培育和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为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农业经营制度需要不断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成为农业经营的主要力量,推动农户的承包经营权资本化将会成为未来改革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农业现代化 农业经营制度 承包经营权资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经营制度:挑战、转型与创新--长江学者、华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罗必良教授访谈 被引量:39
2
作者 罗必良 胡新艳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6,F0003,共5页
中国农业正处于重要的历史转型期,农业经营制度变革何去何从亦处于关键的转折关口。罗必良教授向我们分析了我国农业经营制度面临的变化和重大挑战,指出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从土地规模经营转向服务规模经营;并认为四川崇... 中国农业正处于重要的历史转型期,农业经营制度变革何去何从亦处于关键的转折关口。罗必良教授向我们分析了我国农业经营制度面临的变化和重大挑战,指出农业经营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从土地规模经营转向服务规模经营;并认为四川崇州所探索的"农业共营制"可能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营制度 规模经营 分工经济 交易装置 农业共营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经营制度的理论轨迹及其方向创新:川省个案 被引量:62
3
作者 罗必良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96-112,共17页
对农业经营制度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进行辨识,特别是围绕农业的规模经营、分工经济、家庭经营性质,以及新近的创新试验等进行的讨论表明,单纯地推进土地流转集中来改善农业规模经营,存在重大的政策缺陷;将家庭经营卷入分工活动,农业的规... 对农业经营制度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进行辨识,特别是围绕农业的规模经营、分工经济、家庭经营性质,以及新近的创新试验等进行的讨论表明,单纯地推进土地流转集中来改善农业规模经营,存在重大的政策缺陷;将家庭经营卷入分工活动,农业的规模经营将从土地规模经济转向服务规模经济;在产权分割与农事活动分离的前提下,家庭经营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其实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四川省崇州市所探索的"农业共营制",可能是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营制度 农业规模经营 崇州试验 “三农”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经营制度:立场、线索与取向 被引量:11
4
作者 罗必良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61-270,共10页
切实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是中国农业经营制度的基本内核。开放和盘活农地经营权,将家庭经营融入分工经济,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分工经营”将成为... 切实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性地位,是中国农业经营制度的基本内核。开放和盘活农地经营权,将家庭经营融入分工经济,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机衔接,“集体所有、家庭承包、分工经营”将成为中国农业经营制度的基本构架。制度安排的未来取向是:(1)从维护土地福利保障转向强化土地财产功能,推进农地制度变革;(2)从倡导农地流转转向鼓励多要素市场互动,促进农业要素市场发育;(3)从农户直接投资转向外包迂回投资,扩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交易;(4)从纵向分工拓展到横向分工及连片专业化,改善农业生产的组织化;(5)从要素流动转向农户行为的内在激励,强化粮食安全保障;(6)从封闭运行转向开放竞争的自我实施,加快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营制度 制度目标 农地经营 分工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农业经营制度的变迁 被引量:4
5
作者 胡小平 钟秋波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0-57,共8页
新中国农业经营制度从农业互助合作化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确立并不断完善,经历了近70年的变迁,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个体分户经营向集体统一经营的演变(1949-1977),第二个阶段从集体统一经营回归到家庭承包经营(1978至... 新中国农业经营制度从农业互助合作化到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确立并不断完善,经历了近70年的变迁,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个体分户经营向集体统一经营的演变(1949-1977),第二个阶段从集体统一经营回归到家庭承包经营(1978至今)。经过反复的探索,建立起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经营制度。在确立家庭经营责任制以后,又从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三权分置”等方面推动了家庭经营责任制的不断完善。“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已成为我国农业农村工作的一项基本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 农业经营制度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适度规模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营制度创新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蒋满元 唐玉斌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65-68,共4页
由于现行的农业经营制度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人口、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实践中有必要在农地使用制度、农业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农业产业经营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 由于现行的农业经营制度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农村人口、资源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进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实践中有必要在农地使用制度、农业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农业产业经营制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对现行的农业经营制度进行变革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农业经营制度 制度创新 生态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农业经营制度创新与农民利益问题 被引量:3
7
作者 吴惠芳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42-49,共8页
任何一种制度变迁都是由于利益主体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引起的 ,因此 ,本文从农民利益的角度出发 ,论述了农业经营制度创新的发生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制度绩效和制度缺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创新不但满足了农民很大的经济利益需... 任何一种制度变迁都是由于利益主体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引起的 ,因此 ,本文从农民利益的角度出发 ,论述了农业经营制度创新的发生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制度绩效和制度缺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创新不但满足了农民很大的经济利益需求 ,还带来了农民社会地位及社会角色的变化 ;农业产业化是立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上的农业经营制度创新 ,它虽然也给农民带来了一定的利益 ,但其制度发展尚不完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营制度 农民利益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创新 制度绩效 制度变迁 利益主体 社会角色 获取 社会地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农业经营制度供求错位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马春紫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0-22,共3页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现有的农业经营制度供求错位问题日益凸显,表现为大量农业资源遭到浪费,农产品供给结构不合理。加紧推进农业经营制度改革是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为有效解决农业经营制度供求错位问题,应从农业经营主体的...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现有的农业经营制度供求错位问题日益凸显,表现为大量农业资源遭到浪费,农产品供给结构不合理。加紧推进农业经营制度改革是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为有效解决农业经营制度供求错位问题,应从农业经营主体的多元化需求出发,让市场在资源分配中发挥基础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经营制度 供求错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业经营制度及其制约因素
9
作者 许经勇 《东南学术》 1988年第6期2-6,22,共6页
农业经营形态,如果以固定生产要素与变动生产要素的对比关系为尺度,可以划分为粗放的经营形态与集约的经营形态两类。相对地说,在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少量的劳力与资金,称为粗放的经营形态;而在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大量的劳力与资金,则... 农业经营形态,如果以固定生产要素与变动生产要素的对比关系为尺度,可以划分为粗放的经营形态与集约的经营形态两类。相对地说,在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少量的劳力与资金,称为粗放的经营形态;而在单位土地面积上,投入大量的劳力与资金,则称之为集约的经营形态。如果按照农业生产方向,按照农业生产部门或经营部门的位置配设,又可以把农业经营形态,区分为不同的经营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约因素 生产要素 生产方向 对比关系 生产部门 市场价格 生产资料 农业经营制度 劳动力 国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经营制度变迁的动因分析——来自福建1949—1985年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
10
作者 尹峻 陈永正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51-159,共9页
农业经营制度是我国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决定了我国农村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状况,进而影响到国家政权的稳定。以福建1949—1985年农业经营制度变迁的案例为分析依据,研究发现农业经营制度变... 农业经营制度是我国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国家与农民的关系、决定了我国农村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发展状况,进而影响到国家政权的稳定。以福建1949—1985年农业经营制度变迁的案例为分析依据,研究发现农业经营制度变迁是政治制度与资源分配决定的法定政治权力和实际政治权力相互作用的结果。国家是法定政治权力的主体。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初,法定政治权力是保护国家公有体制顺利实施与农地产权稳定的重要保障。只有获取实际政治权力,农民、集体与国家间进行磨合才能对经济制度变革产生影响。借助制度变迁理论,对不同阶段农民、集体获得决定实际政治权力的资源分配的过程进行探究,为我国农业经营制度变迁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分配 政治权力 农业经营制度变迁 福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为媒、现实为基的大国“三农”论述——评罗必良新著《大国三农:制度文化、行为机理与模式选择》
11
作者 钟甫宁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3-194,共2页
中华五千年孕育了璀璨的农业文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经营制度与文化脉络。如果说工业革命以来西方的农业发展经历了从石油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型,那么蕴含于《四千年农夫》中的东方农业图景,无不向世人昭示着中国农业刻在基因里... 中华五千年孕育了璀璨的农业文明,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经营制度与文化脉络。如果说工业革命以来西方的农业发展经历了从石油农业向生态农业的转型,那么蕴含于《四千年农夫》中的东方农业图景,无不向世人昭示着中国农业刻在基因里的天人合一理念。正是中国特殊的乡土文化促使着农业制度的革新与延续,并在特定历史阶段发挥了提升农民风险应对力的作用,从而成就了中国用不足全球9%的土地养活世界近1/5人口的奇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营制度 风险应对 生态农业 文化脉络 三农 特定历史阶段 乡土文化 机理与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亟待改进与创新
12
作者 张遂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3-75,共3页
农业家庭承包经营是赋予农业生产最大自由度的农业制度,但不是最完善的制度。随着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所处的微观经济基础和宏观社会环境的变化,其制度缺陷逐渐地显现出来。农业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制度缺陷,都直接或间接源于土地问... 农业家庭承包经营是赋予农业生产最大自由度的农业制度,但不是最完善的制度。随着农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所处的微观经济基础和宏观社会环境的变化,其制度缺陷逐渐地显现出来。农业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制度缺陷,都直接或间接源于土地问题。土地问题是农业和农业制度的要害和核心问题。农业家庭经营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只有从解决土地承包问题入手,才能寻找到制度创新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承包经营责制 农业经营制度 土地流转 土地所有权 要素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的农业转型与政策选择 被引量:30
13
作者 刘守英 《行政管理改革》 2013年第12期27-31,共5页
如何在城镇化过半以后,制定相适应的农业发展战略,正确认识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共荣,是新阶段农业政策面临的重大选择。结构变革不仅带来农业发展模式转变,而且带来农村人地关系变化和要素... 如何在城镇化过半以后,制定相适应的农业发展战略,正确认识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城乡共荣,是新阶段农业政策面临的重大选择。结构变革不仅带来农业发展模式转变,而且带来农村人地关系变化和要素相对价格变化,农地的经济重要性处于下降,农民对土地的观念在悄悄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也在诱发和推动农业经营制度的变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转型 农业经营制度 政策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规模经营问题探讨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春霞 冯巨章 《农业与技术》 2003年第2期16-20,共5页
关键词 土地规模经营 中国 技术进步 农业经营制度变迁 推动型规模政策 合作社经营 工业机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我国农业发展道路的再认识
15
作者 张进选 宋俊英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5期7-10,共4页
新中国成立40年来,我国农业发展道路大致经过了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50年代的合作化是对农民个体经济的否定,1978年底开始的农村改革重新确立了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经济体制,这是对合作化的否定。反思这一否定之否定过程,反思我国农... 新中国成立40年来,我国农业发展道路大致经过了一个否定之否定过程,50年代的合作化是对农民个体经济的否定,1978年底开始的农村改革重新确立了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经济体制,这是对合作化的否定。反思这一否定之否定过程,反思我国农业40年来所走过的曲折道路,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启迪和教益,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一.我国农业经济体制演变过程概述 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占有关系,使千百万农民获得了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土地,建立了农民个体经济和农业个体(家庭)经营制度,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但这种制度并未持续多久,如果从1952年土改完成算起,基本上到1955年大规模合作化运动开始即告结束。在此期间有些地方已实行了互助合作,但规模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经营 我国农业发展 合作化运动 再认识 农民 个体经济 农业经营制度 农业经济体制 列宁 集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农村建设要着力于制度创新——以哈尔滨阿城市阿什河稻农合作社为例
16
作者 胡亚红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S1期43-47,共5页
稳定与完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基本前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制度保障。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户家庭经营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其对应的双层经营体制需要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正是对双层... 稳定与完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基本前提,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制度保障。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户家庭经营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其对应的双层经营体制需要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正是对双层经营体制改进和完善的表现,同时也是农业基本经营制度进行创新的一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基本经营制度 专业合作组织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合作社成长的六大外部约束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孙迪亮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43,共2页
所谓农民合作社,是指在农村改革后产生的,以农民为主体并由农民自愿组织起来,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遵循国际公认的合作社基本原则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关键词 农民合作社 农业经营制度 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农村改革 购销 制度经济学 增加农民收入 自我服务 自我管理 成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工商资本与农村生产要素融合机制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达州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侯丰荣 +4 位作者 何永川 刘新荣 文言春 袁雯雯 李娅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3-70,共8页
近年来,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在国家农业政策的支持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程中加速推进,这也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趋势。而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工商资本与农村生产要素的不同融合机制将影响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效率。但目前要素间融... 近年来,工商资本进入农业在国家农业政策的支持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程中加速推进,这也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和趋势。而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工商资本与农村生产要素的不同融合机制将影响工商资本投资农业的效率。但目前要素间融合程度不高、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制约了农村生产要素间的配置效率,因此,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环境、增强土地要素配置的主导性、推动要素间充分融合将助推现代农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工商资本 农村生产要素 金融扶贫 产业扶贫 农业产业化 农村金融资源配置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农地流转 农业经营制度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基础、模式与政策
19
作者 中国不发达地区深化农村改革课题组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37-42,共6页
农业经营制度的改革启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传统体制下被长期掩蔽了的地域综合经济力量的差别暴露无遗。随着第二轮竞赛帷幕的拉开,西部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角逐中再次被东部地区抛在了后面。西部能否找到一条成功地转移农业劳动力的路子已... 农业经营制度的改革启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传统体制下被长期掩蔽了的地域综合经济力量的差别暴露无遗。随着第二轮竞赛帷幕的拉开,西部在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角逐中再次被东部地区抛在了后面。西部能否找到一条成功地转移农业劳动力的路子已经成为西部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这首先是因为,在我国农村诸种资源要素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转移 西部农村 模式与政策 农业经营制度 改革与发展 劳动力资源 农村经济发展 资源要素 东部地区 关键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