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熵增原理的农业脆弱性分析与治理对策
1
作者 伍国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310-312,共3页
将热力学中能量和熵的理论引入农业系统,提出农业系统熵的概念,通过对农业能量的耗散和农业系统熵变的分析,以及农业系统稳定性的判断,阐释了农业脆弱性,指出农业脆弱性是由农业系统熵增所致。通过对农业系统熵增的因素分析,指出降低脆... 将热力学中能量和熵的理论引入农业系统,提出农业系统熵的概念,通过对农业能量的耗散和农业系统熵变的分析,以及农业系统稳定性的判断,阐释了农业脆弱性,指出农业脆弱性是由农业系统熵增所致。通过对农业系统熵增的因素分析,指出降低脆弱性的有效途径是发挥农业系统的自组织功能,以及从系统外部环境引入负熵流,增强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系统熵 农业脆弱性 农业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中亚热带农业生态类型的成因与发展机制──Ⅱ.村级农业生态经济类型分析
2
作者 林文雄 吴志强 +3 位作者 郑世庆 王松良 林群慧 梁义元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4年第4期484-489,共6页
运用聚类分析及农业系统熵等方法,分析了福建中亚热带农村农业生态系统的状态特征,得到11种不同类型的系统结构.按人均资源占有量将11种类型归纳为资源短缺型、资源贫乏型、资源约束型、资源适中型、资源偏富型和资源丰富型6大... 运用聚类分析及农业系统熵等方法,分析了福建中亚热带农村农业生态系统的状态特征,得到11种不同类型的系统结构.按人均资源占有量将11种类型归纳为资源短缺型、资源贫乏型、资源约束型、资源适中型、资源偏富型和资源丰富型6大类.主要分布在城郊、远郊和山区地带,构成了以城市为中心呈辐射状排列的生产格局,反映了全区发展的不平衡性.3种地理分布型对应3种经济循环形式,即城郊型的以商品性生产为主的外向型循环、远郊型的以商品性生产和自给性生产并存的二元循环以及以自给生产为主的内向型循环,体现了3个不同的生产阶段即商品生产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亚热带 农村 生态经济类型 农业系统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