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和样板田
1
作者 武藻 《山西农业科学》 1964年第3期24-26,共3页
今年是大比之年,大学之年,也是农业生产进入新的高潮的一年。在这样大好的形势下,我们农业科学工作者应当鼓足干劲,用革命的精神努力做好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积极促进农业技术改革,为尽快地实现农业现代化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农业科学研究... 今年是大比之年,大学之年,也是农业生产进入新的高潮的一年。在这样大好的形势下,我们农业科学工作者应当鼓足干劲,用革命的精神努力做好农业科学研究工作,积极促进农业技术改革,为尽快地实现农业现代化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农业科学研究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按期完成国家规定的研究课题,因此有些研究人员就有这样的想法:认为科学研究工作不能兼搞生产技术指导,如果兼搞生产技术指导,就会分散科学研究的力量,影响研究任务的完成。最近期间,我们参观学习了许多外地的先进经验,特别是科研人员搞样板田的经验,认识到科学研究和生产技术指导二者之间,不仅没有矛盾,而且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现在,将我个人体会到的一些问题,提出来和同志们谈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样板田 科学研究工作 示范田 农业科学研究 农业科学工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西藏农业生产特点的初步认识 被引量:1
2
作者 刘东海 《西藏研究》 1985年第4期22-30,共9页
中央一再强调对西藏特殊性的再认识,这并不是说在西藏工作多年的同志对我区的特殊性没有认识,胡耀邦同志说:“是不是认识完全了、深刻了?或者认识有没有不正确的地方?怎样更正确、更深刻的认识西藏?”这些问题并不是不存在,“不识庐山... 中央一再强调对西藏特殊性的再认识,这并不是说在西藏工作多年的同志对我区的特殊性没有认识,胡耀邦同志说:“是不是认识完全了、深刻了?或者认识有没有不正确的地方?怎样更正确、更深刻的认识西藏?”这些问题并不是不存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中央一九八四年六号文件指出西藏五个方面的特殊性。在农业生产方面有哪些特殊性呢?这个问题就必然提到我们农业工作者面前来了,因为这对于从西藏实际出发,实是求是地搞好各项工作十分必要,也是我们农业科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虽在藏工作多年,但对实际情况了解得并不全面、深刻,仅略抒管见,抛砖引玉,引起重视,以便群策群力,逐步地较全面地认识西藏农业生产的特殊性,为发展西藏农业找到正确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特点 生态效益 农业科学工作者 畜牧业 农业自然资源 自然条件 耕地面积 种植业 日喀则地区 水分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於农村研究基点工作初步总结
3
《湖北农业科学》 1964年第2期1-6,共6页
历年来,特别是1958年以来,我所曾多次组织研究人员下乡考察,深入农村、深入群众、深入生产实际,系统地总结群众生产经验,这对于熟习农业生产情况,学习农民生产经验,了解生产上对农业技术的要求,开展科学研究及培养干部等方面,都有良好... 历年来,特别是1958年以来,我所曾多次组织研究人员下乡考察,深入农村、深入群众、深入生产实际,系统地总结群众生产经验,这对于熟习农业生产情况,学习农民生产经验,了解生产上对农业技术的要求,开展科学研究及培养干部等方面,都有良好作用。农村研究基点(以下简称基点)就是这些工作的继续。这里是土肥系的基点工作经验的初步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基点 岗地 沙洋 《毛泽东选集》 群众 农业科学研究 农业科学工作者 生产队 地区性 农业生产实践 农民 劳动者 农村 襄阳 襄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大农村需求的措施探讨
4
作者 秦建文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56-56,共1页
扩大农村需求最根本的是要通过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业服务,增加农业投入以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第一、必须深化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农村经济改革。实践证明,这一体制是不断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基础。因此必... 扩大农村需求最根本的是要通过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业服务,增加农业投入以发展农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第一、必须深化以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的农村经济改革。实践证明,这一体制是不断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农村生产力的基础。因此必须长期坚持不动摇。我们不能因为近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需求 闲置设备调剂 农村税费制度 深化农村改革 农产品流通 有形市场 提高农业 产权转让 农业产业化 农业科学工作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在巴山蜀水间——记蚕桑专家林元吉教授
5
作者 程龙 《四川蚕业》 1999年第1期55-58,共4页
怀着一颗热爱蚕桑科学之心,为发展农村蚕桑事业,近四十年来,林元吉教授的足迹踏遍巴山蜀水,他说:“我的理想是,把文章写在大地上。”他认为,作为农业科学工作者,他的用武之地绝不仅仅囿于学校,囿于实验室、试验地,而是广阔的农村,只有... 怀着一颗热爱蚕桑科学之心,为发展农村蚕桑事业,近四十年来,林元吉教授的足迹踏遍巴山蜀水,他说:“我的理想是,把文章写在大地上。”他认为,作为农业科学工作者,他的用武之地绝不仅仅囿于学校,囿于实验室、试验地,而是广阔的农村,只有把科学造福于人民,才能真正体现科学和科学家的价值。正是沿于这样的理想追求,从1986年开始,林元吉教授积极响应中央科教兴农的号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山蜀水 蚕桑生产 农业科学工作者 科技扶贫 栽桑养蚕 蚕桑事业 蚕丝业 产茧量 综合开发 德昌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