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96篇文章
< 1 2 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技术如何赋能农业社会化服务——基于多案例比较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马改艳 《当代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4-44,共11页
文章通过多案例比较研究,揭示了数字技术在解决农业社会化服务供需两端问题上的内在机制与实践效果。研究发现,数字技术通过提升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实现服务需求的精准响应与个性化定制、优化服务供给与提升效能,... 文章通过多案例比较研究,揭示了数字技术在解决农业社会化服务供需两端问题上的内在机制与实践效果。研究发现,数字技术通过提升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实现服务需求的精准响应与个性化定制、优化服务供给与提升效能,以及破解供需信息不对称难题,有效推动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转型升级。案例分析表明,数字化平台、智能装备、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在整合服务资源、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促进规模经济形成,以及增强服务主体自我发展能力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通过跨案例分析,文章进一步提炼了数字技术赋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共性、差异与不足,并据此在数字基础设施、农业服务信息平台、技术创新与应用示范、政策环境、人才建设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农业社会化服务 需求响应 资源整合 供需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社会化服务对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基于劳动力和资本要素配置视角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卫洪 于晴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1-30,共10页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生产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2009—2021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对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探究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及内在机制。...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生产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2009—2021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对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探究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农业生态效率总体上呈“U”型变化趋势,上游农业生态效率高于中游、下游及总体区域;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可以通过优化劳动力和资本要素配置间接提升农业生态效率。门槛检验进一步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由此,长江经济带应加快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促进农业生态效率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 劳动力 资本 要素配置 农业生态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实践探索——基于乡村振兴背景
3
作者 周丽娟 蔡岸雯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1-23,共3页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服务发展的主要趋势。随着乡村振兴理念的提出,国家更加关注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能够实现多方合力,共同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在明确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内容的基础...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服务发展的主要趋势。随着乡村振兴理念的提出,国家更加关注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能够实现多方合力,共同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在明确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案例详细探讨实践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从政策扶持、人才队伍、组织管理体制和服务主体四个层面思考相应优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乡村振兴 “三农”问题 服务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的思考
4
作者 梅星星 王国柱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5期20-23,共4页
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匹配的农业,需要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农业机械化、综合收益、适度规模经营、联农带农增收等方面成效显著。当前,基层认知格局不够开阔、覆盖领域不够均... 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匹配的农业,需要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有力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社会化服务在农业机械化、综合收益、适度规模经营、联农带农增收等方面成效显著。当前,基层认知格局不够开阔、覆盖领域不够均衡、社会价值不够凸显、组织管理不够强聚、综合效益不够理想等阻滞了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的提升。为此,应实化村社企联动,动员农户参与;强化能力建设,做优服务;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实现共赢。同时,基层政府打好“主动仗”、实施“组合拳”、拓展“新路径”、形成“新业态”,把握好农业社会化服务细节,以期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质效,增强带动农户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业强国 农业现代化 合作联社 乡村振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供销社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基于示范社的研究
5
作者 周丽娟 韦宝乐 《南方农机》 2025年第7期93-96,共4页
供销社通过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为多元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对促进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变革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供销社积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服务体系不完善、与农民联系不紧密等问题。... 供销社通过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为多元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对促进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变革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供销社积极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服务体系不完善、与农民联系不紧密等问题。基于此,文章以湘潭市东茅村供销社为典型案例,探讨供销社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作用机制,分析供销社农业社会化服务推进过程中的现实梗阻,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研究发现,供销社通过“规模经营”“资源整合”“双社共建”等机制有效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然而,供销社仍面临制度管理僵化、农户认知偏差、服务功能萎缩及技术壁垒等现实挑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创新监督信息渠道建设、精准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强化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等优化路径,以提升服务水平和精准性。研究表明,供销社需通过机制创新与技术赋能,充分发挥其在整合资源、衔接市场中的纽带作用,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销社 农业社会化服务 作用机制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粮食增产之谜——基于农业社会化服务视角
6
作者 陈静 《农业展望》 2025年第1期84-93,共10页
粮食安全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保障。本研究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农业社会化服务,并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人口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粮食生产带来显著... 粮食安全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也是人民幸福生活的保障。本研究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测算农业社会化服务,并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人口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对粮食生产带来显著的负向影响,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粮食生产具有正向调节效应,该结果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依旧成立。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农药、灌溉服务、农机服务和化肥的投入对粮食生产产生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此外,人口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人口老龄化对粮食生产的负面影响在东部地区和主销区更为明显,对小麦和稻谷的负效应更为突出;农业社会化服务也存在着显著的异质性,农业社会化服务在东部地区的调节效应较为明显,对小麦的调节效应更为显著。据此,建议提高老龄农业劳动者素质、加快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进程、鼓励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创业,以应对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生产产生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粮食生产 熵值法 固定效应 农业社会化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河北省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7
作者 赵帮宏 霍晴 +1 位作者 邓少华 王哲 《河北农业》 2025年第6期14-15,共2页
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跃迁的重要标志。当前,河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势头强劲,以大田作物为主,集中在耕种防收和运销初加工等环节。截至2024年6月,全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过2.3亿亩... 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从低水平向高水平跃迁的重要标志。当前,河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势头强劲,以大田作物为主,集中在耕种防收和运销初加工等环节。截至2024年6月,全省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超过2.3亿亩次,占全国总服务面积的11%,稳居全国前列。河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数量众多,主体类型多样。全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6.98万家,其中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组织已超过3.2万家,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6.29%,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带动小农户能力、服务粮食作物比例居各省前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便捷高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供销社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模式实践研究——以湖州双林供销社全产业链服务模式为例
8
作者 张良财 《河北农机》 2025年第12期162-165,共4页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基层供销社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力量。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供销社以浔稻生态农业公司为关键主体,协同... 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基层供销社作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力量。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双林镇供销社以浔稻生态农业公司为关键主体,协同浔稻农事服务中心、南浔粮食产业农合联和小龙虾产业农合联,创新性地实践了全产业链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有效提升了稻虾生态种养产业的组织化和市场化水平,并在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本研究主要分析双林模式,深入剖析其机制创新、服务效果以及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策略和保障措施,为基层供销社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供销社 全产业链 农业社会化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韩光鹤 姜枫 王银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35-242,共8页
基于黑龙江省2012—2021年面板数据,在利用熵值法测算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以及数据包络分析(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通过灰色关联度进一步探究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单项服务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联程度。结... 基于黑龙江省2012—2021年面板数据,在利用熵值法测算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以及数据包络分析(DEA)-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通过灰色关联度进一步探究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单项服务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十年来稳步提升,年平均增长率达14%。黑龙江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均值为1.032,黑龙江省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单项农业社会化服务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关联度最高的是生产资料服务,加工流通销售服务关联度不显著。因此,黑龙江省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建设力度,优化各项服务水平,以求更好地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黑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化肥减量效应及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生产要素配置的视角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威 朱应雨 +1 位作者 白冰 张艳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34,共3页
在“大国小农”背景下,农业社会化服务被视为小农户有机衔接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落实化肥减量增效提供了思路。本文基于2010-2021年的市级农业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化肥减量施用的... 在“大国小农”背景下,农业社会化服务被视为小农户有机衔接现代农业的重要途径,同时也为落实化肥减量增效提供了思路。本文基于2010-2021年的市级农业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化肥减量施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效促进了化肥减量施用,主要结果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生产要素配置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影响化肥减量施用中发挥中介效应。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提升农地规模经营水平、促进农业技术进步、优化劳动力配置促进了化肥减量施用。建议持续发挥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作用,多措并举、扎实稳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 化肥减量 要素配置 绿色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
11
作者 刘艺 李谷成 李练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2-55,共14页
农业低碳发展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3−2020年中国部分省(市、区)的农业碳排放和农业碳汇测算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直接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农业低碳发展对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03−2020年中国部分省(市、区)的农业碳排放和农业碳汇测算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直接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2003−2020年中国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3%,其中前沿技术进步的贡献率为2.27%;(2)在空间邻接矩阵和地理距离矩阵下,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直接影响与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具体而言,直接影响体现在东部、东北部地区以及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空间溢出效应则表现在西部地区以及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基于此,建议进一步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区域间、省份间合作与信息共享,同时结合地域特征和农业发展实际制定差异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 农业碳排放 农业碳汇 全要素生产率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社会化服务如何影响粮食生态效率——以黄河流域71个地级市为例
12
作者 仲嘉维 郑军 张明月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85-1395,共11页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粮食与生态“双安全”的格局下,探究其对粮食生态效率的贡献,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2011—2020年黄河流域7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聚焦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粮食生态效...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粮食与生态“双安全”的格局下,探究其对粮食生态效率的贡献,对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采用2011—2020年黄河流域71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聚焦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粮食生态效率的空间溢出及非线性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城市群粮食生态效率呈明显的改善趋势;空间上,呈现非均衡交错的分布格局,效率优良及以上等级的地市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下游和中游地区,相对而言,效率中等和效率低下的区域多分布在黄河上游地区。(2)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粮食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农业社会化服务既能显著提高本地区的粮食生态效率,而且能辐射带动邻近地区,这一结果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依然成立。(3)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粮食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复杂的双重门槛效应和人均种植规模发展的适度区间,具体表现为随着人均种植规模的扩大,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粮食生态效率的积极影响呈现非线性递减态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 粮食生态效率 空间杜宾模型 门槛效应模型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研究进展、热点与展望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甜 张艳荣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4-352,共9页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有效衔接的重要方法。为客观把握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领域发展脉络和未来发展趋势,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筛选得到1992—2023年上半年农业社会化服...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有效衔接的重要方法。为客观把握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领域发展脉络和未来发展趋势,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筛选得到1992—2023年上半年农业社会化服务领域的649篇文献,借助CiteSpace软件绘制可视化图谱进行研究热点及知识进展总结。结果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阶段大致可以分为探索期和发展成熟期,且核心作者群体力量薄弱,学者和研究机构间缺乏合作,尚未形成显著的“团队效应”;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本身、土地流转、乡村振兴、小农户与农业现代化有效衔接等方面,从总体研究趋向来看,乡村振兴、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有效衔接运行机制将成为后续重点研究领域。故学者应加强和机构之间的合作交流,致力于构建更为综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研究理论体系,以期在丰富研究视角的基础上,为后续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提供有效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 CITESPACE 乡村振兴 小农户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力”与“度”的双重跃迁: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连刚 陈天庆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59-169,共11页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小农户有机衔接现代农业的有效形式,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新质生产力作为创新起主导作用、符合新发展理... 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是小农户有机衔接现代农业的有效形式,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由之路。新质生产力作为创新起主导作用、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为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动能,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驱动内生发展动力、激发协同合作潜力、增强持续发展能力、注入内外联动活力和提高互惠共生效力,赋能农业社会化服务“力”的跃迁,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基于可及性视角,实践中应以新质生产力拓展产业宽度、扩大空间覆盖广度、增强服务渗透深度、提高质量满意度和供需匹配精度,赋能农业社会化服务“度”的跃迁,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可获得性、可接近性、可负担性、可接受性和可适应性,从而实现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 新质生产力 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 可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平台赋能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与路径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协芮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20,共3页
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化转型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的应然之举,其稳步推进离不开数字平台的助力支持。本文首先阐述了数字平台赋能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然后从数字基建、人才支撑... 农业社会化服务数字化转型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推进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的应然之举,其稳步推进离不开数字平台的助力支持。本文首先阐述了数字平台赋能农业社会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然后从数字基建、人才支撑、服务供给、平台建设四个方面指出目前困扰数字平台赋能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问题堵点,最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路径,旨在为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以及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 高质量发展 数字农业 数字农业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社会化服务结构性失衡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新疆棉区例证
16
作者 蒲娟 余国新 +1 位作者 赵向豪 曹冲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6-336,共11页
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纽带,对推动我国棉花生产向高质量迈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有重要作用。基于供求理论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结构性供需失衡的理论分析框架,结合新疆棉区的调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 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的纽带,对推动我国棉花生产向高质量迈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有重要作用。基于供求理论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结构性供需失衡的理论分析框架,结合新疆棉区的调查数据,采用因子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从农户视域出发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结构性供需失衡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存在供给主体和服务内容失衡,而渠道失衡不明显;农户禀赋、供给评价及心理需求均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结构性供需失衡产生正向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供给评价、农户禀赋、心理需求;族别、所在棉区、种植规模、各项服务评价及需求程度等因素均对社会化服务结构性供需失衡影响突出。鉴于此,提出坚持以为农服务为核心,建立“互联网+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构建“全程一体化—组织协同—可持续”的服务供应链,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结构性改革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棉区 农业社会化服务 结构性供需失衡 供需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绿色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基于要素配置的视角
17
作者 曾智 何蒲明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66,共16页
论文基于2023年江汉平原地区720户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绿色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异质性和作用机制,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第一,农业社会化服务显著促进了农户绿色农业技术采纳,参与农... 论文基于2023年江汉平原地区720户实地调研数据,分析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绿色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异质性和作用机制,以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第一,农业社会化服务显著促进了农户绿色农业技术采纳,参与农业社会化服务环节越多,越有利于促进农户绿色农业技术采纳。第二,机制分析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促进土地流转、减少资本和劳动投入,可以提高农户绿色农业技术采纳。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小规模、低收入、老生代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大规模、高收入、新生代农户绿色农业技术采纳的促进作用更大。第四,调节效应分析表明,高标准农田建设显著增强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农户绿色农业技术采纳的正向作用,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主要增强了技术密集型服务对农户绿色农业技术采纳的正向作用,但对劳动密集型服务的影响不明显。据此,论文提出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补贴和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 绿色农业技术 要素配置 高标准农田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致性”效应还是“跷跷板”效应——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粮食产量和粮食种植收益的影响
18
作者 龚燕玲 张应良 杨飞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7-120,共14页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对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影响。从理论上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这一技术进步对粮食产量和粮食种植收益的“一致性”效应抑或“跷跷板”效应,系统分析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粮食产量和粮食种植...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力量,对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影响。从理论上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这一技术进步对粮食产量和粮食种植收益的“一致性”效应抑或“跷跷板”效应,系统分析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对粮食产量和粮食种植收益的作用机制,并采用玉米种植户调研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发挥粮食增产宏观目标与农户增收微观诉求兼容的“一致性”效应,在进行替换解释变量和倾向得分匹配法估计的稳健性检验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促进农地规模经营和激励农户采纳耕地质量保护行为,实现粮食产量和粮食种植收益协同提升;农户异质性与环节异质性分析表明,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一致性”效应因农户种植规模、经营发展类型和家庭劳动力从业情况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采纳植保和收获环节社会化服务有助于增加粮食产量,采纳耕整地、播栽、灌溉和收获环节社会化服务显著促进种粮收益提升。据此,未来应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的匹配性,优化粮食生产方式以适应高质量粮食消费需求,同时加快推进农地规模经营和健全耕地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 粮食产量 粮食种植收益 农地规模经营 耕地质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社会化服务驱动耕地绿色低碳利用的机理与效应
19
作者 耿宁 韩熙冰 王善尧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9-149,共11页
推进耕地绿色低碳利用已成为统筹兼顾粮食安全和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科学前沿问题。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引入绿色技术要素与环境要素优化耕地的投入产出比,对提升耕地绿色利用效率、促进耕地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基于2... 推进耕地绿色低碳利用已成为统筹兼顾粮食安全和持续改善环境质量的科学前沿问题。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引入绿色技术要素与环境要素优化耕地的投入产出比,对提升耕地绿色利用效率、促进耕地绿色低碳转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研究基于2004—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引入“固碳增汇”的期望产出和“耕地面源污染”及农业生产中碳排放为非期望产出共同作为衡量耕地绿色低碳利用的评价指数,采用Super⁃EBM模型对耕地绿色低碳利用进行测度,并运用面板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调节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了农业社会化服务驱动耕地绿色低碳利用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①研究期内中国的耕地绿色低碳利用水平呈现波动式上升的态势,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耕地绿色低碳利用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粮食主产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产销平衡区。②农业社会化服务正向显著影响耕地绿色低碳利用,农业财政补贴起正向调节作用,且农业社会化服务通过促进规模经营间接影响耕地绿色低碳利用。③农业社会化服务对耕地绿色低碳利用的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不仅可以促进本地区耕地绿色低碳利用,而且对邻近地区的影响仍然显著。由此,该研究提出,应在继续推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同时适当推进“双规模”经营模式,完善财政支农政策,提高农业财政补贴的精准性,引导省际农业技术及服务互动,实现本地和相邻地区双向绿色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绿色低碳利用 农业社会化服务 Super⁃EBM模型 空间杜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主体的空间分异机制研究
20
作者 王全忠 周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7-102,共16页
从竞争与合作方式视角探讨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主体的空间分异过程,能够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由点到面以及地缘外拓的机制,也是理解合作困境的视角之一。基于博弈推演和行为选择模型,以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为例,使用安徽省S市9县(市、区)的... 从竞争与合作方式视角探讨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主体的空间分异过程,能够拓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由点到面以及地缘外拓的机制,也是理解合作困境的视角之一。基于博弈推演和行为选择模型,以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为例,使用安徽省S市9县(市、区)的微观调查数据,分析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主体横纵向合作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服务供给主体的纵向扩张意愿大于横向联合意愿,但两种合作意愿整体上并不积极,抱团合作意愿的主要形式是不同业务的纵向叠加,区域间服务主体的横向联合积极性偏低,“单打独斗”和小规模均衡状态不易打破。作业规模抑制了服务主体的横向联合意愿,源于同类业务的空间“拼联”引致的交易成本上升与现有“领地”被挤压的风险。作业规模促进了纵向扩张意愿,因为防治服务业务多数来源于纵向一体化过程,对不同主体间合作或业务叠加的经验认知更充足。利润是服务主体确保投资收益的证明和吸引新投资入场的信号,利润可观的服务主体是资本市场青睐的优秀标的物,更容易引致权属人更迭或合伙人变更等纵向扩张行为。作业规模和利润对防治服务主体业务增加、多元化发展的“内在”激励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 病虫害统防统治服务 合作者“抱团行动” 空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