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组织起来”的历史实践及其思想意涵——以社会史视角理解新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被引量:4
1
作者 常利兵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19-125,共7页
1949年后新中国进行的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造,既有城市的也有农村的,历史表现各有不同,但又都有其共性。本文讨论思考的对象主要限定在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多涉及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有关问题,进而又会牵连到革命年代的农民社会构造问... 1949年后新中国进行的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造,既有城市的也有农村的,历史表现各有不同,但又都有其共性。本文讨论思考的对象主要限定在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多涉及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有关问题,进而又会牵连到革命年代的农民社会构造问题。就此而言,我们将社会主义改造称之为新中国的“三农问题”也未尝不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新中国 历史实践 社会 组织 “三农问题” 1949年 历史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期急躁冒进原因探析 被引量:4
2
作者 陈国清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86-689,共4页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期的急躁冒进,并不是由于党的领导层或某位党的负责人的一时冲动,是当时发展工业与落后的农业现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及解决这一矛盾的必然结果,同时,理论认识上的片面性,观察形势上的失误和地方各级领导人大哄大嗡...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期的急躁冒进,并不是由于党的领导层或某位党的负责人的一时冲动,是当时发展工业与落后的农业现状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及解决这一矛盾的必然结果,同时,理论认识上的片面性,观察形势上的失误和地方各级领导人大哄大嗡的人为造势,也是促使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期“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急躁冒进 根本症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国情 被引量:1
3
作者 房成祥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3期12-18,共7页
中国共产党为阐明中国革命的理论、为制定革命和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所依据的国情主要是社会国情。社会国情是一个国家诸因素的综合,绝不只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50年代进行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促进... 中国共产党为阐明中国革命的理论、为制定革命和建设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所依据的国情主要是社会国情。社会国情是一个国家诸因素的综合,绝不只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50年代进行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符合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实践证明它符合我国当时的国情。应当实事求是地评价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与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国情 社会性质 生产力 农业生产合作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农民话语的演变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建伟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62,共8页
先进性与革命性之间的张力,是毛泽东农民话语的隐藏线索,理解毛泽东农民话语的钥匙。1949年后,毛泽东的农民话语历经了两次转向。第一次是从强调革命性的阶级分析转向强调先进性的生产方式分析,但这一次转向使农民话语中的紧张关系愈加... 先进性与革命性之间的张力,是毛泽东农民话语的隐藏线索,理解毛泽东农民话语的钥匙。1949年后,毛泽东的农民话语历经了两次转向。第一次是从强调革命性的阶级分析转向强调先进性的生产方式分析,但这一次转向使农民话语中的紧张关系愈加凸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毛泽东进行了第二次话语转向,重新回到以革命性为核心的阶级分析。毛泽东农民话语的第二次转向,只是从表面上缓解了话语的紧张,并没有真正解决理论的内在矛盾。不过,虽然毛泽东的农民话语历经反复,在实践上也未取得预期的成功,但始终重视农民的主体地位,是毛泽东农民话语的重要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农民话语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与民粹主义的根本区别——兼评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5
作者 赵泉钧 楼健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31-38,共8页
近年来,西方学者中流行一种观点,即认为毛泽东是一个民粹主义者,毛泽东的思想具有民粹主义倾向,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毛泽东以民粹主义思想为指导的运动。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根本站不住脚的。本文拟结合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 近年来,西方学者中流行一种观点,即认为毛泽东是一个民粹主义者,毛泽东的思想具有民粹主义倾向,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毛泽东以民粹主义思想为指导的运动。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根本站不住脚的。本文拟结合中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作一些理论是非的辩驳和历史事实的澄清。 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民粹主义 社会主义 农民问题 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 中国农业 农业合作化 农民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建国初期江苏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特点和历史经验
6
作者 王毅 《古今农业》 2017年第4期1-9,93,共10页
江苏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当时全国的一个缩影,在改造过程中呈现出国家政权的强力保障作用,贯穿对富农的阶级斗争路线,以基点带全面形成农业互助合作网,注重农业增产和发展互助合作运动的一致性等特点。增加农业产量和社员收益,做好分配... 江苏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当时全国的一个缩影,在改造过程中呈现出国家政权的强力保障作用,贯穿对富农的阶级斗争路线,以基点带全面形成农业互助合作网,注重农业增产和发展互助合作运动的一致性等特点。增加农业产量和社员收益,做好分配工作和正确处理两种错误偏向则是在合作化过程中取得的宝贵历史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江苏 特点 历史经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成功经验补说 被引量:2
7
作者 黄德超 《东南学术》 CSSCI 1997年第4期20-22,共3页
关键词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农业 农业合作化运动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成功经验 毛泽东 互助合作 增产增收 中共中央 农民生活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哈林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探讨 被引量:1
8
作者 聂运林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53-57,共5页
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期,布哈林曾就苏联农业的发展及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同斯大林展开了尖锐的斗争。今天,当苏联已经为布哈林平反,当实践证明斯大林的全盘集体化计划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当布哈林维护的列宁的合作社思想的一些... 在本世纪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期,布哈林曾就苏联农业的发展及社会主义改造问题同斯大林展开了尖锐的斗争。今天,当苏联已经为布哈林平反,当实践证明斯大林的全盘集体化计划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当布哈林维护的列宁的合作社思想的一些主要原则,正在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农业体制改革中得到某种程度的实现的时候,重新研究布哈林有关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是有现实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哈林 合作社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农民经济 理论探讨 集体农庄 采购合作社 国营工业 合作社组织 小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适合中国特点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安庆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4年第5期34-39,共6页
【正】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三十五周年了。三十五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历尽艰辛,取得了辉煌成就。其中,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主义制度在神州大地建立起来,就是一项伟大的历... 【正】 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已经三十五周年了。三十五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历尽艰辛,取得了辉煌成就。其中,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主义制度在神州大地建立起来,就是一项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在社会变革的实践中,我们党坚持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使毛泽东思想在建国后得到新的发展。本文仅就适合中国特点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作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中国特点 农业合作化 个体经济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具体实践 辉煌成就 建国后 毛泽东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农村经济体制的调整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光杰 陆永良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1年第5期11-17,共7页
在深入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有些同志对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当前农村经济体制调整提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为什么要对个体小农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取得... 在深入学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有些同志对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当前农村经济体制调整提出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为什么要对个体小农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取得胜利后的今天,为什么又要进行农村经济体制的调整,当前农村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什么关系等等。本文试对上述问题发表一点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工业化 个体小农经济 无产阶级 历史问题 生产力水平 生产资料公有制 农业合作化 资本主义 经济管理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功绩 被引量:1
11
作者 林超 永向前 《人文杂志》 1982年第1期3-10,共8页
1953年到1956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段光辉的历程。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同时,领导全国人民逐步完成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 1953年到1956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段光辉的历程。在这段时间里,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同时,领导全国人民逐步完成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比较顺利地把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个体农业 农业合作化 历史功绩 我国农业 社会主义工业化 资本主义 农民 个体手工业 中国共产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新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被引量:1
12
作者 朱杨桂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8-22,共5页
本文认为新疆完成土改虽然比全国晚了近一年,但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与全国同步完成,这与新疆本身的特殊条件密切相关。
关键词 新疆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及现实意义
13
作者 邱良海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21-25,共5页
列宁对待马克思主义从来采取科学的态度,他曾明确指出:马克思既没有束缚自己的手脚,也没有束缚未来的社会主义革命活动家的手脚。当“战时共产主义”的弊端显露出来的时候,列宁便及时进行反思,果断地放弃了直接过渡的主张。他真正做到... 列宁对待马克思主义从来采取科学的态度,他曾明确指出:马克思既没有束缚自己的手脚,也没有束缚未来的社会主义革命活动家的手脚。当“战时共产主义”的弊端显露出来的时候,列宁便及时进行反思,果断地放弃了直接过渡的主张。他真正做到从苏俄这个落后农业国家的实际出发,既反对企图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的左倾,又反对企图以否定“战时共产主义”来否定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右倾,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战略退却。1921年3月15日,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根据列宁的倡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 列宁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 直接过渡 自由贸易 商品交换 发展生产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苏联农业集体化的实践看列宁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
14
作者 蔡沐培 《经济科学》 1985年第3期71-77,80,共8页
十月革命以后,苏联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由于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和当时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只有在探索、实践总结、再实践中前进。在这方面,列宁不仅捍卫和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而且还在实践中进行了各种尝试,提出和不断完... 十月革命以后,苏联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由于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和当时极其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只有在探索、实践总结、再实践中前进。在这方面,列宁不仅捍卫和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而且还在实践中进行了各种尝试,提出和不断完善了伟大的合作制思想和计划。这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和纲领,成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逝世后,苏联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曲折的道路。斯大林领导的衣业集体化运动,曾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但也提供了正反两方面的丰富经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集体化 供销合作社 列宁 农业合作化 斯大林 苏联 农民 集体农庄 农业生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思想探析
15
作者 呼志慧 李安兰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2期72-76,共5页
毛泽东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是毛泽东社会主义农业经济思想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为了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在探索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的失误和教训。对毛泽东的这一... 毛泽东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思想,是毛泽东社会主义农业经济思想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毛泽东为了实现中国农业的现代化,在探索中国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的失误和教训。对毛泽东的这一思想、理论和实践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合作制理论,深化农村改革,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毛泽东 改造思想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发展马克思主义 农业经济思想 合作制理论 中国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初步探索
16
作者 夏军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1990年第11期8-12,共5页
十月革命使俄国这个小农的国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布尔什维克党及其领袖列宁在没有前人经验的情况下,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作了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对我们正确认识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有... 十月革命使俄国这个小农的国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布尔什维克党及其领袖列宁在没有前人经验的情况下,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作了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教训。认真总结这些经验和教训,对我们正确认识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造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试图分几个时期谈谈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探索中所取得的经验与教训。一、十月革命胜利初期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苏维埃俄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了。1917年11月8日,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土地法令》。根据这项法令,苏俄实现了全部土地的国有化。在此基础上,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发出了要全力按社会主义原则组织农业的号召,宣布“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在农业中要发展比个体经济更有利于节约劳动和产品的集体经济”,并提出了自愿、启发,鼓励和示范的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布尔什维克党 集体经济 列宁 集体农庄 初步探索 农业公社 国营农场 社会主义过渡 十月革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南斯拉夫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探讨
17
作者 乔淑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1981年第3期45-52,共8页
我们有不少同志在研究南斯拉夫自治社会经济制度的时候,往往不是从南斯拉夫自身的经济关系出发,而是求助于某些现成的概念和范畴,习惯于用我们自己的一套观念、制度和方针、政策一类的东西去分析南斯拉夫经济关系的形式、发展和变更。... 我们有不少同志在研究南斯拉夫自治社会经济制度的时候,往往不是从南斯拉夫自身的经济关系出发,而是求助于某些现成的概念和范畴,习惯于用我们自己的一套观念、制度和方针、政策一类的东西去分析南斯拉夫经济关系的形式、发展和变更。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经济概念或范畴,只不过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斯拉夫 发展社会主义 农业集体化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经济关系 共同体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农业生产 农业合作化 马克思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18
作者 吴承越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4期53-56,共4页
本文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重点论述了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所必须,符合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这个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等问题。
关键词 过渡时期 总路线总任务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历史的必然
19
作者 李文辉 《云南社会科学》 1981年第4期35-40,共6页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在五十年代中期进行的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作了充分的肯定,指出:“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在五十年代中期进行的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作了充分的肯定,指出:“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生产关系 小农经济 生产力 集体经济 农业合作化 集体农庄 缺点和偏差 合作化方向 包产到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不是消灭个体经济和个体经营
20
作者 赵金鹏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4年第2期12-15,共4页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不是消灭个体经济和个体经营赵金鹏有论者认为,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其重点是为了“消灭个体经济和个体经营”①。笔者认为这种看法不妥,也与历史事实不相符。一对个体经济和个体经营不能实行消灭的政策,而是通过合...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不是消灭个体经济和个体经营赵金鹏有论者认为,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其重点是为了“消灭个体经济和个体经营”①。笔者认为这种看法不妥,也与历史事实不相符。一对个体经济和个体经营不能实行消灭的政策,而是通过合作化的道路,把个体经济逐步改造成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个体经济 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合作化运动 个体经营 集体经济 互助合作 毛泽东 强迫命令 改造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