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以黄土高原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康 余谦 +3 位作者 张寒 陈绪敖 李伟杰 张道军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7-55,共9页
基于黄土高原2006—202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EBM模型、固定效应模型、中介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碳排放效率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这一结论在经过一... 基于黄土高原2006—202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超效率EBM模型、固定效应模型、中介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农地经营规模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农地经营规模与农业碳排放效率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这一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成立;(2)农地经营规模通过化学品投入强度的中介作用对农业碳排放效率产生“倒U”型影响,提高财政支农政策力度有助于削弱化学品投入强度与农业碳排放效率之间的负向关系。当前阶段研究区应将耕地流转与土地整治、农业社会化服务作为适度扩大农地经营规模的着力点,同时加强对农业化学品投入等生产环节的科学管理,并重视财政支农补贴在方式与结构上的科学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经营规模 农业碳排放效率 化学品投入强度 财政支农政策力度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农业碳排放效率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王家晨 王璇 +2 位作者 袁萧 王振民 石晶 《环境污染与防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53,共7页
提升农业碳排放效率对于推动新疆农业绿色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8—2021年新疆14个地区(州、市)的相关数据,采用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核密度估计、基尼系数估计、空间马尔科夫链和Tobit回归模型,系统分析... 提升农业碳排放效率对于推动新疆农业绿色发展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8—2021年新疆14个地区(州、市)的相关数据,采用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核密度估计、基尼系数估计、空间马尔科夫链和Tobit回归模型,系统分析新疆农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8—2021年,新疆农业碳排放效率总体呈现增长趋势。(2)北疆、东疆、南疆的区域内与区域间的差异导致全疆农业碳排放效率发展不平衡。(3)空间马尔科夫链分析结果表明,较高效率地区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较低效率地区碳排放效率提升。(4)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环境规制均为促进新疆农业碳排放效率提升的有利因素,而农业产业结构则对效率提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效率 新疆 时空演变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农业碳排放效率和粮食安全耦合协调研究
3
作者 徐润妍 陈一谦 毛祥成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13期127-134,共8页
选取江苏省2011—2020年13市的农业相关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和熵值法来评估江苏省农业碳排放效率和粮食安全水平,构建模型研究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的协调发展程度。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农业碳排放效率均值在2011—2020年处于震... 选取江苏省2011—2020年13市的农业相关数据,采用超效率SBM模型和熵值法来评估江苏省农业碳排放效率和粮食安全水平,构建模型研究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的协调发展程度。研究结果显示:江苏省农业碳排放效率均值在2011—2020年处于震荡上升趋势,从0.68增至0.95,增幅为39.71%;在2011年,淮安、盐城、扬州效率较高,在2020年,除南通、连云港、宿迁外全省达到了高效率水平。粮食安全水平在2011—2020年处于比较稳定水平,基本在0.5上下浮动;在空间分布上,苏北粮食安全水平高于苏中和苏南。江苏省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情况在2011—2020年处于波动上升的过程,农业绿色减排和保障粮食安全朝着高质量协调方向发展,苏北协调等级整体优于苏中、苏南。因此,未来江苏省应加快推广低碳农业技术,根据不同市现状制定因地制宜的差异化策略,实现江苏省农业绿色减排与保障粮食安全的优质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效率 效率SBM模型 粮食安全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农业碳排放效率时空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
4
作者 刘海军 张海虹 +2 位作者 闫俊杰 李想 李高峰 《干旱区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866-878,共13页
在推进低碳农业发展进程中,深入研究农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加速新疆农业经济发展,驱动农业生产绿色转型具有重大意义。以2000—2020年新疆14个地州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Malmquist指数模型对... 在推进低碳农业发展进程中,深入研究农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加速新疆农业经济发展,驱动农业生产绿色转型具有重大意义。以2000—2020年新疆14个地州市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Malmquist指数模型对农业碳排放效率进行评估,并采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农业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关联特征,最后利用Tobit模型探究新疆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新疆各地州市农业碳排放效率总体反映出“缓慢-快速-缓慢”的发展轨迹,地区间差异较大。(2)2000年塔城地区农业碳排放效率呈低-高的集聚特征;2007年昌吉回族自治州处于高-高集聚,到2014年吐鲁番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位于高-高集聚;2020年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哈密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位于低-高集聚。总体上,高-高集聚型区域呈减小趋势,低-高集聚型区域呈增加态势。(3)耕地规模化程度和农业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对农业碳排放效率产生正向影响;农业产业结构、作物种植结构以及有效灌溉率对农业碳排放效率产生负向影响。通过对新疆农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异质性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期为干旱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效率 非期望产出SBM模型 空间相关性 影响因素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农业碳排放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刘海 徐启昊 +1 位作者 庄严 魏基超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13期91-94,98,共5页
为分析西南地区农业碳排放情况,以西南地区部分省、市作为研究对象,测算其农业碳排放量,采用超效率SBM模型综合评价西南地区农业碳排放效率,同时选用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3—2022年,西南地区农业碳排放量呈现先增加后... 为分析西南地区农业碳排放情况,以西南地区部分省、市作为研究对象,测算其农业碳排放量,采用超效率SBM模型综合评价西南地区农业碳排放效率,同时选用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3—2022年,西南地区农业碳排放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农资投入与畜禽养殖是重要的碳排放来源;2013—2022年,西南地区各省、市农业碳排放效率呈上升趋势,各省、市分别在2017年和2020年达到高效率水平;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对西南地区整体农业碳排放效率的提高有显著推动作用,工业化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会抑制农业碳排放效率的提高,各因素对区域内各省、市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效率 影响因素 2013—2022年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梅莹 戴理政 吴梦瑶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506-4517,共12页
选取安徽省2011—2020年16市的农业相关数据,采用超效率SBM(Slacks-Based Measure)模型和熵值法对安徽省农业碳排放效率和粮食安全水平进行评估,并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研究结果显示:(1)安徽省农业碳排放效... 选取安徽省2011—2020年16市的农业相关数据,采用超效率SBM(Slacks-Based Measure)模型和熵值法对安徽省农业碳排放效率和粮食安全水平进行评估,并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研究结果显示:(1)安徽省农业碳排放效率均值在2011—2020年处于波动上升趋势,从0.801增至1.018,增幅为27.09%。在2011年,以淮南和黄山为中心的周边地区效率较高,在2020年,除安庆、铜陵外全省达到了高效率水平。(2)粮食安全水平在2011—2020年呈现“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粮食安全水平整体从0.241增至0.763。在空间分布上,皖北粮食安全水平高于皖南地区。(3)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粮食安全耦合协调度情况在2011—2020年处于波动上升的过程,农业减排和保障粮食安全朝着高质量协调方向发展,皖北和皖中地区协调等级优于皖南地区。因此,未来安徽省应加快提高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立空间关联网络并根据区域特点制定差异化策略,实现安徽省农业减排与保障粮食安全的优质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学 农业碳排放效率 效率SBM模型 粮食安全 耦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产品贸易水平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检验 被引量:3
7
作者 田云 周倩茹 夏锐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960,共10页
【目的】研究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以为农产品贸易的农业碳减排作用提供经验证据。【方法】基于2005—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了区域农产品贸易水平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 【目的】研究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以为农产品贸易的农业碳减排作用提供经验证据。【方法】基于2005—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考察了区域农产品贸易水平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①在考察期内,除上海外的所有省份农业碳排放效率均表现出了明显上升趋势,按照变化特征的不同可将30个省划分为持续上升、波动上升和波动下降3种类型。②农产品贸易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且在省域和区域层面均表现出了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③相较于农产品出口,农产品进口促进农业碳排放效率提高的作用更强。④相较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农产品贸易水平对农业碳排放效率提高的促进作用更强。【结论】推动农产品绿色贸易,加强区域合作交流;提高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农产品贸易对农业碳排放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及其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激发和释放农产品进口贸易和中西部地区农业碳减排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产品贸易 农业排放 农业碳排放效率 空间杜宾模型 空间溢出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施农业发展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仝昊天 夏恩君 +1 位作者 孙聪 黄洁萍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079-7094,共16页
通过核算农业碳排放效率及评价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探究了设施农业发展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在方法上选用超效率SBM模型,从“农牧渔”维度测算农牧渔维度的农业碳排放效率(ACEE),运用核密度估计对结果进行分析;通过熵权法构建设施农... 通过核算农业碳排放效率及评价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探究了设施农业发展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在方法上选用超效率SBM模型,从“农牧渔”维度测算农牧渔维度的农业碳排放效率(ACEE),运用核密度估计对结果进行分析;通过熵权法构建设施农业发展指数(FADI)评价指标;应用STIRPAT面板回归模型对设施农业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具体影响进行实证研究.ACEE与FADI的研究结果显示,2010~2020年间全国农业碳排放效率平均提升了49.13%,其中东部西部上升最明显,分别提升了56.72%与52.96%;全国大部分省份的设施农业发展水平皆有提升,平均增长率为2.88%,但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较为落后.STIRPAT模型结果显示设施农业的发展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经济发展向好、人口规模增长、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都对提升农业碳排放效率有促进作用.但正向效应目前仅出现在东部地区,西部、东北与中部仍然为负.研究结果表明,设施农业发展对全国农业碳排放效率有正向影响,主依托东部地区的拉动效应,各区域间农业碳排放效率仍有较大差异,设施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施农业 农业碳排放效率 核密度分析 熵权法 面板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主产区低碳农业耦合协调分析——基于农业碳排放效率的视角 被引量:3
9
作者 侯宇 王莹 +2 位作者 石惠惠 耿芳艳 王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22-2033,共12页
探究低碳农业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对粮食主产区开展低碳农业协调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在测度我国覆盖松花江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自治区)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包含农业碳排放效率... 探究低碳农业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对粮食主产区开展低碳农业协调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在测度我国覆盖松花江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粮食主产区13个省份(自治区)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包含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农业碳排放、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生态环境的低碳农业评价系统,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粮食主产区2001—2021年低碳农业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测度,并探究各系统协调演变的时空规律。结果表明:2001—2021年,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效率均值呈波动上升趋势,2021年农业碳排放效率均值最高为0.964,距离最佳生产前沿面仍存在一定距离;省域差异上,2021年辽宁省农业碳排放效率水平最高(1.184),安徽最低(0.522),且农业碳排放效率均值表现为松花江流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农业碳排放效率水平省域差异较大。粮食主产区低碳农业系统的整体耦合协调度呈增长趋势,耦合协调等级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但距离良好、优质协调还有一定距离。各省份低碳农业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度处在0.6到0.9之间,呈明显上升趋势,耦合等级经历初级协调、中级协调到良好协调的发展阶段,但省域间差别较大,耦合协调度总体呈现“北高南低”和“东高西低”的态势。基于此,本文提出未来应加强区域间合作、贯彻低碳生产新理念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农业碳排放效率 农业 耦合协调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省农业碳排放效率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8
10
作者 许悦 许紫浩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81-1993,共13页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且面临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双高的双重压力,研究河北省农业碳排放效率对河北省农业实现低碳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0—2022年河北省农业生产面板数据,利用带有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数据包络模型(Super-SBM),...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且面临碳排放总量和碳排放强度双高的双重压力,研究河北省农业碳排放效率对河北省农业实现低碳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0—2022年河北省农业生产面板数据,利用带有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数据包络模型(Super-SBM),测算了河北省11个地级市农业碳排放效率,基于全局要素生产率指数(GML)和泰尔指数对其时空分异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Tobit模型探究了影响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因素。结果表明:2010—2022年,河北省农业碳排放效率整体上呈波动上升状态,并处于偏上的效率水平,距离效率前沿面仍然存在3%的提升空间,其中冀南地区的效率值提升幅度最大,涨幅为0.82。河北省农业碳排放效率泰尔指数由2010年的0.025提升到2022年的0.031,且泰尔指数地区内部差距大于地区之间差距,说明冀东、冀中、冀北和冀南4大区域间的农业碳排放效率存在差异但差距较小,区域内部间的差异大于区域间的差异。各地级市之间效率的极差呈波动上升趋势,到2013年极差达0.89,之后虽有所下降,但2016年极差又达到0.86。秦皇岛市、承德市、廊坊市、衡水市、石家庄市、保定市、邢台市和邯郸市的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均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提升做出了贡献,而唐山市、张家口市和沧州市3个地级市农业碳排放效率的提升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全省农业的技术效率指数和技术进步指数分别以年均1%和13%的速度增长,与技术效率相比,技术进步是河北省农业碳排放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率、有效灌溉率和劳动力文化水平可以显著促进河北省农业碳排放效率提高,而农业产业化结构和化肥施用强度对农业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负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效率 Super-SBM模型 区域差异 技术进步 河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卫宇涛 蒋志辉 +1 位作者 邢怀浩 肖杨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24年第2期95-104,共10页
为促进新疆农业低碳化,本研究借助Super-SBM、泰尔指数和面板数据固定效应Tobit模型法,对2011-2020年新疆14个地州(市)农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农业碳排放总体效率水平较低,但效率呈稳定上升趋势,... 为促进新疆农业低碳化,本研究借助Super-SBM、泰尔指数和面板数据固定效应Tobit模型法,对2011-2020年新疆14个地州(市)农业碳排放效率进行测算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农业碳排放总体效率水平较低,但效率呈稳定上升趋势,分别表现为高效率地区高增幅,低效率地区低增幅,其中效率高值地州(市)主要分布在北疆和东疆,效率低值地州(市)主要分布在南疆。从泰尔指数分析可知,新疆农业碳排放效率区域差异逐渐扩大,区域内部差异对总体差异影响最大;从各影响因素来看,城镇化水平、耕地规模化程度和节水灌溉面积对农业碳排放效率产生正向影响,人均GDP、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比对农业碳排放效率产生负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效率 新疆 泰尔指数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碳排放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48
12
作者 尚杰 吉雪强 +1 位作者 石锐 朱美荣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43-557,共15页
农业碳排放效率研究对于农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缺乏基于关系数据和网络视角进行的农业碳排放效率研究,制约了区域农业协同减排活动的开展。本研究基于关系数据和网络视角,以2010—2019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 农业碳排放效率研究对于农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缺乏基于关系数据和网络视角进行的农业碳排放效率研究,制约了区域农业协同减排活动的开展。本研究基于关系数据和网络视角,以2010—2019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农业碳排放效率为研究对象,以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测度其农业碳排放效率,利用修改的引力模型构建农业碳排放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引力矩阵,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就空间关联网络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最后通过QAP模型就其驱动因素进行探索。研究表明:1)在研究期间,中国31省(市、自治区)农业碳排放效率提升较快,由0.400增长至0.756,增长88.8%,但仍有一定改进空间,且各省(市、自治区)间存在较大差距;此外,其空间效应在全国范围呈现空间关联网络特征。2)在研究期间内,中国31省(市、自治区)农业碳排放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的网络关联性增强,网络内部森严的等级关系逐渐松散,网络结构的稳定性得到较大提升;且该空间关联网络形成了多个网络中心,对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对各省(市、自治区)农业碳排放效率产生影响和控制;东部沿海地区是该空间关联网络空间溢出的主要目的地。3)交通运输水平差异和第一产业产值差异有利于推动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相似的居民人均收入和信息化水平以及相近的空间距离能够促进空间关联网络形成。为此,中国农业碳排放效率具有空间关联网络特征,相关政策措施应当考虑其空间关联网络结构及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效率 空间关联网络 达峰 中和 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非线性实证 被引量:31
13
作者 雷振丹 陈子真 李万明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7-71,共5页
文章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3个师1998-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面板模型,实证检验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非线性影响。结果显示:以人力资本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均具有双重门槛效... 文章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3个师1998-2017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面板模型,实证检验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非线性影响。结果显示:以人力资本与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均具有双重门槛效应,具体表现为,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增加,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碳排放效率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随着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变化呈"正U型"。通过偏效应的计算得到,人力资本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每提高1%,兵团农业碳排放效率分别会提高11.75%和9.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碳排放效率 门槛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 被引量:83
14
作者 田云 林子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22,共10页
文章在测度中国省域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基础上,探究农业碳排放效率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2019年,北京、天津、吉林等6省份农业碳排放综合效率值为1,处于最佳前沿面;山西最低,仅为0.257,存在较... 文章在测度中国省域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基础上,探究农业碳排放效率与农业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2019年,北京、天津、吉林等6省份农业碳排放综合效率值为1,处于最佳前沿面;山西最低,仅为0.257,存在较大提升空间。与基期2000年相比,除广东、海南、西藏3省份因为一直处于有效状态而未发生变化外,其他各省份综合效率值均发生了明显变化且多数省份得到了显著提升,仅6省份有所下降,以上海降幅最大。②海南耦合协调度最高,为1.000,说明其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经济增长已实现绝对优质协调;山西最低,仅为0.435,仍处于中等协调状态。相比2000年,除上海之外的其他30个省份耦合协调度都有显著提升,且均实现了层级跨越。总体看,截至2019年,绝大多数省份的协调等级达到了良好及以上层次。③在整个考察期内,中国省域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度总体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具体表现为某个高值省份周边伴随着一个或多个高值省份,而某个低值省份则通常与一个或多个低值省份相邻。同时,位于低-低集聚区的省份数量最多且在不同年份数量变化较小,说明中国省域农业碳排放效率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弱者恒弱”的空间集聚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排放 农业碳排放效率 耦合协调度 经济增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碳排放效率测度、空间溢出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102
15
作者 吴昊玥 黄瀚蛟 +1 位作者 何宇 陈文宽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62-1773,共12页
准确测度农业碳排放效率并分析关键影响因素,可为加快实现农业减排增效提供理论参考。已有研究未将碳排放与其他要素的共同作用进行分离,研究实质为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生产效率,而非农业碳排放效率。为完善既有测算思路,本文在农业全要... 准确测度农业碳排放效率并分析关键影响因素,可为加快实现农业减排增效提供理论参考。已有研究未将碳排放与其他要素的共同作用进行分离,研究实质为碳排放约束下的农业生产效率,而非农业碳排放效率。为完善既有测算思路,本文在农业全要素框架下搭建碳排放效率的理论模型,基于GB-US-SBM模型测算2000—2019年间中国30省(市、自治区)的农业碳排放松弛量,根据碳排放松弛量与实际值计算农业碳排放效率。在此基础上,从产业、要素、环境3个方面出发,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讨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因素与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研究期内中国农业碳排放效率均值为0.778,具有较大减排潜力。省级层面上,仅内蒙古和青海两地的农业碳排放效率达1.000,其余地区均存在不同规模的减排空间;根据总量与效率的双重特征,将30省(市、自治区)分为高排高效区、低排高效区、高排低效区和低排低效区。中国农业碳排放效率全局Moran’s I显著大于0(P<0.01),说明效率整体存在空间自相关性。空间杜宾模型结果显示,农业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表明邻近地区间的效率呈良性互动的演进特征。就直接效应而言,本省的农业产业结构、农业投资强度、财政支农力度和受灾程度对本省农业碳排放效率存在负向影响,有效灌溉率和城镇化率则表现为正向作用。从溢出效应来看,邻近地区的受灾程度将负向影响本省农业碳排放效率,而城镇化率则呈积极影响。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分区域、分类别推进低碳农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效率 全局参比 GB-US-SBM模型 空间杜宾模型 空间溢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津冀地区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农业碳排放效率耦合度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达 宋超 +2 位作者 张馨幻 徐雯 杨念 《农业大数据学报》 2022年第3期116-125,共10页
京津冀地区是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地与重工业基地,在前期发展中,由于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导致生态失衡,从而引发环境问题,影响农业生产,引起农业生产效率的下降。为了研究京津冀地区绿色金融的发展水平以及其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文章通过... 京津冀地区是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地与重工业基地,在前期发展中,由于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导致生态失衡,从而引发环境问题,影响农业生产,引起农业生产效率的下降。为了研究京津冀地区绿色金融的发展水平以及其对农业发展的作用,文章通过建立绿色金融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京津冀绿色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分析;基于DEA-Malmquist模型分析京津冀地区农业碳排放效率;将二者进行耦合协调度分析,展开对京津冀3地的区域差异性分析。在研究中发现,京津冀地区绿色金融发展尚且处在初级阶段,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京津冀地区农业碳排放效率呈良性,京津两市农业碳排放技术效率有待提升;绿色金融发展水平与农业碳排放效率的耦合水平较低,需要不断提升二者的协调性。本文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了以下建议:加快构建绿色金融市场体系;推动六大高耗能产业向绿色低碳发展型转变;重视金融人才与绿色金融发展相结合;北京市发挥带头作用,为天津市和河北省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带动天津市和河北省不断发展;天津市应注重农业技术的更新,不断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实现高效率的农业生产;河北省应从多方面改进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技术发展水平,提升农业碳排放效率,以促进京津冀地区绿色金融的发展,保证农业低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熵值法 DEA-Malmquist模型 农业碳排放效率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碳排放效率的耦合协调关系 被引量:30
17
作者 田云 卢奕亨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3-46,共14页
在厘清30个省份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方法探究二者的耦合协调水平并分析其时空分异与趋势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20年新型城镇化水平以北京居首广西最末,相比2... 在厘清30个省份新型城镇化水平与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基础上,利用耦合协调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方法探究二者的耦合协调水平并分析其时空分异与趋势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2020年新型城镇化水平以北京居首广西最末,相比2005年所有省份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提升且以贵州增幅最大;2020年农业碳排放效率以天津居首山西最末,相比2005年除上海外的余下29个省份效率值都得到了不同程度提升且以青海增幅最大。(2)2020年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碳排放效率耦合协调度以北京最高新疆最末;相比2005年,除上海外的29个省份耦合协调度都有显著提升,且其中27个省份实现了层级跨越。总体看,截至2020年,绝大多数省份的耦合协调等级达到了中级及以上水平。(3)在整个考察期内,中国省域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碳排放效率的耦合协调度表现出了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即高值省份通常与一个或多个高值省份相邻,而低值省份周边一般伴有一个或多个低值省份。同时,当前全国仍以低‐低集聚为主,中西部省份的耦合协调度明显处于落后态势。(4)各省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碳排放效率的耦合协调度在短时期内较难实现层级跨越;而在引入空间地理因素后,耦合协调等级的稳定性已有动摇趋势,且极易导致“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马太效应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业碳排放效率 耦合协调 空间自相关 空间马尔科夫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创新效率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与作用机制 被引量:15
18
作者 赵爽 赵丹丹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4-121,共8页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统计,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超过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30%,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所带来的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严重,而厘清科技创新效率与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关系对实现农业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数据统计,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超过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30%,高投入高产出的农业所带来的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严重,而厘清科技创新效率与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关系对实现农业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2006-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基准回归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科技创新效率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创新效率对农业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科技创新效率的碳减排效应可通过农业产业集聚和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效率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差异。基于研究结果,应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全面推动清洁低碳技术、减污降污技术;合理调整产业布局,优化低碳农业生产体系与服务体系;协同推进区域农业碳排放效率,缩小区域碳排放效率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效率 农业碳排放效率 农业产业集聚 农业产业结构升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eta-NDDF长江经济带农业碳排放效率异质性研究
19
作者 邓雅珍 廖美棋 李春华 《绿色科技》 2023年第23期220-225,234,共7页
为优化长江经济带农业碳减排格局,实现各区域均衡发展。基于2000-2019年长江经济带10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用Meta-NDDF模型分析农业碳排放效率异质性,并用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探究区域差异来源及贡献。结果表明:(1)共同前沿下,长江经济带... 为优化长江经济带农业碳减排格局,实现各区域均衡发展。基于2000-2019年长江经济带10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用Meta-NDDF模型分析农业碳排放效率异质性,并用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探究区域差异来源及贡献。结果表明:(1)共同前沿下,长江经济带农业碳排放效率呈下降-上升-下降的态势,其均值为0.608,有39.2%的改进空间。(2)群组前沿下,农业碳排放效率整体高于共同前沿下的效率,均值达到高效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下段和上段,低效区主要集中在中段,形成“U”形发展格局。(3)共同技术比进一步验证了各区域间存在显著的技术异质性,中段在共同前沿和群组前沿下的农业碳排放效率均最低,与下段和上段仍存在很大的差距。(4)长江经济带农业碳排放效率的总体基尼系数呈“W”变化,地区间的不平衡发展和超变密度贡献是导致农业碳排放效率区域差异显著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效率 Meta-NDDF模型 Dagum基尼系数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新疆农业碳排放评估及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20
作者 邓路 袁圣博 +1 位作者 白萍 李会芳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5-279,共15页
农业是全球第二大碳源,明确农业碳排放规律对于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新疆农业碳排放规律,促进农业碳减排,本研究根据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环节,结合国内外发布的碳排放系数,测算了新疆的农业碳排放量;利用莫兰指数、LIS... 农业是全球第二大碳源,明确农业碳排放规律对于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究新疆农业碳排放规律,促进农业碳减排,本研究根据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环节,结合国内外发布的碳排放系数,测算了新疆的农业碳排放量;利用莫兰指数、LISA指数等空间相关性模型测算了新疆农业碳排放的空间集聚规律;利用机器学习中的随机森林模型对农业碳排效率影响因素进行了动态量化分析。结果显示:1)2010—2019年新疆农业碳排放量缓慢增长,从292.24万t增长到379.69万t,年均增速3.33%。2)化肥和农膜的使用是新疆农业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占比分别为58.06%和39.03%。3)新疆农业碳排放效率在不断提升,2010—2013年增速较快,2014—2019年增速较慢,碳排放效率的主要分布区间从小于50元·t^(-1)变为50~100元·t^(-1)。4)新疆农业碳排放效率高高聚集区域农业产值不高,主要是由于物质投入低;低低聚集区域农业产值相对较高,但科技、管理水平低,物质投入过多。5)降水量较低的南疆区域,农业碳排放效率整体较高,降水量较高的北疆区域,农业碳排放效率处于中等水平。6)农业规模化程度在0.12~2.02 hm^(2)·人^(-1)时,碳排放效率随着农业规模化程度提高急剧降低,当农业规模化程度高于2.02 hm^(2)·人^(-1)时,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力降低;耕地规模在120~17220 hm^(2)时,对农业碳排放效率有一个显著的负向影响,当耕地规模大于17220 hm^(2)时,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较为平缓。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对碳排放效率具有正向影响,农业电器化程度对碳排放效率呈现出正“U”型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效率 排放系数 农业排放 随机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