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规制对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1
作者 尹传斌 周璇 张晶莹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54-1466,共13页
提升碳全要素生产率是农业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根本途径。本研究将碳排放纳入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以2000—2020年我国省际数据为样本,估算涵盖农地利用、水稻种植、畜禽养殖3个方面的农业碳排放,分别利用EBM-GML模型和综合指数法... 提升碳全要素生产率是农业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根本途径。本研究将碳排放纳入全要素生产率分析框架,以2000—2020年我国省际数据为样本,估算涵盖农地利用、水稻种植、畜禽养殖3个方面的农业碳排放,分别利用EBM-GML模型和综合指数法测度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和环境规制指数,采用面板回归分析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研究期间全国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23.6%,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环境规制对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命令型环境规制和经济型环境规制均发挥了显著正向作用。命令型环境规制和经济型环境规制均通过激发技术创新的正向作用和抑制产业集聚的负向作用促进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只有经济型环境规制通过影响农业产业结构正向促进了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命令型环境规制通过此路径作用不显著。研究表明,优化农业环境规制体系、推进农业技术创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产业集聚等,有助于农业领域“双碳”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峰中和 环境规制 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 影响因素 命令型环境规制 经济型环境规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异质性下中国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时空演变及提升路径研究
2
作者 尹朝静 林思敏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43-950,978,共9页
【目的】提升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CTFP)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2005—2022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在测算省际农业碳汇量的基础上,构建DDF-MGML生产率指数模型对中国农业CTFP进行测算,并考察其时空演变特征... 【目的】提升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CTFP)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2005—2022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在测算省际农业碳汇量的基础上,构建DDF-MGML生产率指数模型对中国农业CTFP进行测算,并考察其时空演变特征及提升路径。【结果】①中国农业CTFP年均增长1.69%,技术进步是其主要驱动力,技术差距比率和技术效率的贡献有限。②农业CTFP增长具有明显的空间非均衡性,呈现“东高—中次—西低”的特征。③中国农业CTFP提升路径包括追赶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和技术领导者效应3种。【结论】提升中国农业CTFP,应着力缩小地区间技术差距,制定差异化提升策略,强化区域间交流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 MGML生产率指数 时空演变 提升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1—2021年韶关市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及其增长动力分析
3
作者 刘浩 刘芮萌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2期174-177,184,共5页
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2011—2021年广东省韶关市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ACTFP)进行静态测度,并利用Malmquist指数法从技术进步、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4个维度分析其增长动力。研究发现,韶关市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呈现... 采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对2011—2021年广东省韶关市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ACTFP)进行静态测度,并利用Malmquist指数法从技术进步、规模效率、技术效率和纯技术效率4个维度分析其增长动力。研究发现,韶关市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呈现“M”形波动,静态效率均值为1.024,规模效率低下是主要制约因素。动态效率指数为1.003,年均增长率为0.3%,表明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是推动生产率增长的关键因素。据此,提出了加速绿色技术创新、调整要素投入规模,优化要素投入结构的提升韶关市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策略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ACTFP) 超效率SBM模型 MALMQUIST指数法 技术效率 技术进步 韶关市 2011—2021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全要素碳生产率空间分异与收敛
4
作者 胡江峰 黄庆华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71,共15页
准确评估农业低碳发展绩效,识别其时空演化特征和趋势,是科学制定低碳农业发展政策,实现农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和谐共进的现实需要。首先基于SBM函数和GML指数测算1999-2021年中国269个城市农业全要素碳生产率(ATFCP),然后使用Dagum’s... 准确评估农业低碳发展绩效,识别其时空演化特征和趋势,是科学制定低碳农业发展政策,实现农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和谐共进的现实需要。首先基于SBM函数和GML指数测算1999-2021年中国269个城市农业全要素碳生产率(ATFCP),然后使用Dagum’s Gini系数刻画其空间分异特征,最后采用空间面板模型检验其收敛性。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农业全要素碳生产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且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ATFCP空间分异程度逐年扩大,主要来自各省级行政区间的差异(58.10%),其次为超变密度(38.15%),各省级行政区内部差异最小仅为3.75%。ATFCP不存在σ收敛,但存在β绝对收敛和β条件收敛,并且还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即本地区ATFCP增长会加速促进周边地区ATFCP提升,调整样本时期、变换时间间隔和空间权重矩阵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要素生产率 GML指数 GINI系数 收敛 空间面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金融政策对农业生产低碳转型的影响——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刘俊霞 丁忠民 任亚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166,共15页
农业低碳与粮食安全是现代农业必然的发展方向。在农业“保供”和“降碳”这一双重目标导向下,提升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成为寻求粮食安全与农业生产低碳转型协调发展平衡点的关键所在。鉴于绿色金融日益成为农户农业生产低碳转型的重要... 农业低碳与粮食安全是现代农业必然的发展方向。在农业“保供”和“降碳”这一双重目标导向下,提升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成为寻求粮食安全与农业生产低碳转型协调发展平衡点的关键所在。鉴于绿色金融日益成为农户农业生产低碳转型的重要融资来源,基于2011—202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微观数据,分析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对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异质性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绿色金融试点政策实施后,试点地区农户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实现了15%的平均增幅,促进了农户农业生产低碳转型。(2)绿色金融试点政策促进试点地区农户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主要驱动力是技术前沿进步,如影响当期农户的有机肥、配方肥施用等新型技术行为的采纳而实现农户农业生产低碳转型。(3)兼业农户、低收入农户、非规模经营农户更易受到绿色金融试点政策的影响而实现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升,推进农业生产低碳转型。最后基于实证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金融 农业生产 转型 农业碳全要素生产率 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