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龙江省农业界限温度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孙彦坤 高璐迪 +4 位作者 雷德福 张立友 周立威 孙千然 李文华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4-53,共10页
利用黑龙江省78个站点1965~2014年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法、线性倾向估计法、距平分析法和SPSS相关性分析法,分析黑龙江省稳定通过≥0℃、≥3℃、≥5℃、≥10℃农业界限温度起止日期及持续日数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1965~2... 利用黑龙江省78个站点1965~2014年日平均气温数据,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法、线性倾向估计法、距平分析法和SPSS相关性分析法,分析黑龙江省稳定通过≥0℃、≥3℃、≥5℃、≥10℃农业界限温度起止日期及持续日数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1965~2014年,≥0℃、≥3℃、≥5℃、≥10℃界限温度起始日期均呈提前趋势,每10年分别提前1.2、0.8、1.1和1.6 d;终止日期呈延后趋势,每10年分别延后1.5、1.1、0.9和0.8 d;对应的界限温度持续日数依次为209.9、191.5、179.0和141.1 d,界限温度持续日数呈增加趋势,每10年分别增加2.8、1.8、2.1和2.4 d。界限温度空间变化随纬度降低起始日期呈提前趋势,终止日期呈延后趋势,持续日数从北至南呈U型增加趋势,其中东南部大庆地区和西南部牡丹江地区起始日期出现较早,终止日期延后较多,持续天数普遍高于北部地区。除≥10℃界限温度,各界限温度起止日期及持续日数与年平均气温均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界限温度 起止日期 持续日数 特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楝树春季物候期特征及其与农业界限温度关系 被引量:4
2
作者 甘一忠 李耀先 夏小曼 《广西科学》 CAS 2001年第2期143-147,共5页
根据广西 12个市县气象站对苦楝物候观测资料 (其中 2 4°N以北 4个点 ,2 4°N和以南 8个点 ,资料年限14年~ 19年 ) ,发现 ,各站苦楝春季平均芽开放期 (y芽开放 )、展叶平均始期 (y展叶始 )、开花平均始期 (y开花始 )与... 根据广西 12个市县气象站对苦楝物候观测资料 (其中 2 4°N以北 4个点 ,2 4°N和以南 8个点 ,资料年限14年~ 19年 ) ,发现 ,各站苦楝春季平均芽开放期 (y芽开放 )、展叶平均始期 (y展叶始 )、开花平均始期 (y开花始 )与当地经度、纬度、冬季平均气温呈正相关关系 (r芽开放 =0 .85 * * ,r展叶始 =0 .86 * * ,r开花始 =0 .99* * * )。在广西 2 4°N及以南地区 ,用各站逐年 1月平均气温 (X1 1 )、≥ 10℃始日 (X1 2 )和头年≥ 15℃终日 (X1 3 )建立的苦楝物候期预测模型 :y1 芽开放 =87.995 - 0 .2 6 3X1 1 + 0 .16 3X1 2 - 0 .12 3X1 3(r =0 .5 5 * * * ,n =130 ) ;y1 展叶始 =74.95 3 - 0 .35 8X1 1+ 0 .2 15 X1 2 + 0 .111X1 3 (r =0 .70 * * *,n =130 ) ;y1 开花始 =46 .0 6 3 - 0 .2 6 7X1 1 + 0 .2 5 0 X1 2 + 0 .0 6 5 X1 3(r =0 .71* * * ,n =130 )。在广西 2 4°N以北地区 ,用各站逐年≥ 5℃初日 (X2 1 )、1月平均气温 (X2 2 )和头年≥ 10℃终日 (X2 3)建立的苦楝物候期预测模型 :y2芽开放 =87.2 0 4+ 0 .12 3X2 1 - 0 .2 16 X2 2 - 0 .0 5 X2 3(r=0 .5 0 * * ,n =6 9) ;y2展叶始 =80 .5 72 + 0 .12 6 X2 1 - 0 .334X2 2 - 0 .142 X2 3(r =0 .6 4* * *,n =6 9) ;y2开花始 =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楝树 物候期 农业界限温度 春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中市农业界限温度和积温的特征及变化趋势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利霞 袁再勤 +1 位作者 孟茹 王春辉 《陕西农业科学》 2014年第9期10-14,共5页
利用1971-2013年陕西汉中11县区气温观测资料,采用五日滑动平均、距平和线性回归趋势方法研究各农业界限温度始终日期及对应积温的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稳定通过0℃始日提前,终日略微推后,持续时间呈增加趋势;稳定通过10℃始日提前... 利用1971-2013年陕西汉中11县区气温观测资料,采用五日滑动平均、距平和线性回归趋势方法研究各农业界限温度始终日期及对应积温的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稳定通过0℃始日提前,终日略微推后,持续时间呈增加趋势;稳定通过10℃始日提前,终日平川推后、秦岭山区略微提前,持续时间呈增加趋势;稳定通过20℃始日提前,终日秦岭山区提前、平川微弱推后,持续时间平川呈增加趋势、秦岭山区呈略微减少趋势。各农业界限温度下的积温平川与山区差异较大,变化趋势存在差异,<0℃积温呈减少趋势;≥0℃、≥10℃积温呈增加趋势;≥20℃积温平川、北部秦岭山区呈较明显的增加趋势,南部巴山区呈略微减少趋势。稳定通过0℃、10℃、20℃时间变长,正积温增加,作物生长季节变长,利于增加喜凉、喜温作物种植品种和扩大种植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界限温度 积温 特征 变化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nn-Kendall法的林芝市农业界限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李梦寒 《现代农业科技》 2019年第23期177-178,共2页
为探明1971年以来林芝市农业气象界限温度变化及突变情况,采用五日滑动分析法和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计算初始日、终止日、持续天数等≥0℃农业气象界限温度指标。结果表明,林芝市起始日变幅较大,介于1-2月之间;终止日变幅较小,集中... 为探明1971年以来林芝市农业气象界限温度变化及突变情况,采用五日滑动分析法和Mann-Kendall趋势分析法计算初始日、终止日、持续天数等≥0℃农业气象界限温度指标。结果表明,林芝市起始日变幅较大,介于1-2月之间;终止日变幅较小,集中在12月,且随着年份的增大,呈现出一定的延期趋势。持续天数呈现明显增长趋势。1975年存在1个突变点,且部分年份为0.05水平上的显著性增温。建议林芝市青稞、油菜等春播作物可以进行适时早播或冬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界限温度 变化特征 MANN-KENDALL法 西藏林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57~2016年中国农业界限温度时空变化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智颖 臧淑英 +1 位作者 周道玮 李苗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7-148,共12页
利用中国830个气象站点1957~2016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法和GIS方法确定了近60 a农业界限温度(0℃、5℃、10℃)的初终日期和持续日数,并比较分析1957~1986年和1987~2016年2个时段的≥0℃、≥5℃和≥10℃农业界限温度的初... 利用中国830个气象站点1957~2016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法和GIS方法确定了近60 a农业界限温度(0℃、5℃、10℃)的初终日期和持续日数,并比较分析1957~1986年和1987~2016年2个时段的≥0℃、≥5℃和≥10℃农业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和持续日数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1957~1986年相比,1987~2016年中国农业界限温度(0℃、5℃、10℃)的总体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即初日提前、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增加,各地区变化幅度不同,东北、华北和青藏高原地区变化幅度最大。中国各界限温度的终日变化幅度均较小,初日和持续日数变化较大。≥0℃初日在东北北部和青藏高原地区分别提前3~9 d和3~15 d,持续日数在东北和华北部分地区分别增加3~15 d和2~18 d,青藏高原部分地区增加4~16 d;≥5℃初日在东北和华中地区分别提前4~9 d和6~13 d,持续日数在东北、华北部分地区分别增加4~13 d和2~14 d,青藏高原地区增加2~23 d;≥10℃初日在东北和青藏高原地区分别提前2~9 d和2~13 d,持续日数在东北和青藏高原地区变化最为显著,分别增加3~15 d和5~25 d。农业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和持续日数变化,使作物生育期延长和种植界线北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界限温度 初终日期 持续日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宁省农业界限温度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家悦 金思敏 +1 位作者 刘明涵 李颖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47-1155,共9页
【目的】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辽宁省农业界限温度变化对全省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农业生产合理规划布局及充分利用农业生态资源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当前全球普遍升温的气候变化,利用1960~2014年辽宁省22个气象站... 【目的】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辽宁省农业界限温度变化对全省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农业生产合理规划布局及充分利用农业生态资源进而提高农作物产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当前全球普遍升温的气候变化,利用1960~2014年辽宁省22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温资料,在Matlab和Arc GIS等技术支持下,分析辽宁省农业界限温度初日、终日、持续天数和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农业界限温度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辽宁省10℃农业界限温度初日气候倾向率为-0.445 d/10年,终日气候倾向率为1.757 d/10年,持续天数气候倾向率为2.202d/10年,积温气候倾向率为53.73℃·d/10年;1960~2014年辽宁省农业界限温度初日提前、终日延后、持续天数增加、积温增加,变化幅度与纬度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从空间变化来看,农业界限温度初日由西南向东北推迟、终日由东北向西南延后、积温由西南向东北递减。【结论】未来辽宁省种植趋势应以辽西山地丘陵区为核心,向中部平原区和辽东低山丘陵区扩展;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合理使用化肥、农药,从而推动农业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界限温度 积温 时空变化 农业生态环境 辽宁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柳州市农业界限温度与生产季节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张凌云 李家文 吴炫柯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0期14802-14805,14851,共5页
利用柳州市沙塘农业气象试验站近54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法,分别计算柳州市5、10、15及20℃的初终日期及保证率,分析各农业界限温度初终日、期间的持续日数及积温,结合各农业界限温度,分析柳州市的农业生产季节。结果表... 利用柳州市沙塘农业气象试验站近54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法,分别计算柳州市5、10、15及20℃的初终日期及保证率,分析各农业界限温度初终日、期间的持续日数及积温,结合各农业界限温度,分析柳州市的农业生产季节。结果表明,柳州市全年均为"农耕期",全年均适合农作物生长,早春作物播种适宜期从2月上旬中期开始,双季稻的安全生长期约为5个月左右,早稻安全播种期为3月18日以后,安全移栽期在4月15日以后,幼穗分化安全期在5月9日以后,晚稻安全齐穗期在10月7日以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界限温度 初终日期 保证率 农业生产季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78-2019年铜仁市万山区农业界限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曾小江 杨碧桃 安承德 《现代农业科技》 2021年第15期172-175,共4页
本文利用万山国家气象观测站1978—2019年的气温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法、M-K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等方法研究万山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10、15、20℃的初日、终日、持续天数和活动积温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2年万山区稳定通... 本文利用万山国家气象观测站1978—2019年的气温资料,通过线性倾向估计法、M-K检验法、滑动T检验法等方法研究万山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10、15、20℃的初日、终日、持续天数和活动积温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2年万山区稳定通过10、15℃初日均呈提前趋势(P<0.01);稳定通过15℃终日呈推后趋势(P<0.05);稳定通过10、15℃持续天数均呈增加趋势(P<0.01);稳定通过0、10、15℃积温均呈增加趋势(P<0.01),分别在2001年、2004年、1998年发生突变;在80%热量保证率下,稳定通过0、10、15、20℃的初日较90%热量保证率提前3~8 d,终日推后6~14 d,持续天数增加7~11 d,积温增加80~325℃·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界限温度 积温 保证率 突变 贵州铜仁 万山区 1978—2019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博兴县农业界限温度及生产季节分析
9
作者 韩贵香 宋敏 相锋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5年第4期24-25,共2页
利用博兴县近50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法,分别计算了稳定通过0℃、10℃、15℃及20℃的初终日期和保证率,绘制了保证率曲线图,由此分析各农业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持续日数及积温,结合各界限温度的农业意义,对当地农业生... 利用博兴县近50年的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法,分别计算了稳定通过0℃、10℃、15℃及20℃的初终日期和保证率,绘制了保证率曲线图,由此分析各农业界限温度的初终日期、持续日数及积温,结合各界限温度的农业意义,对当地农业生产季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博兴县3~11月为"农耕期",适合喜凉农作物生长,喜温作物生长季为4月中旬至10月中旬,其活跃生长季为5-9月;博兴县季风气候明显,热量资源年际变化大,农业引种、选择作物品种、熟型时要充分考虑到80%保证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界限温度 五日滑动平均法 保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翁牛特旗农业界限温度推算
10
作者 杨军 李俊有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2年第4期98-99,共2页
文章重点推算翁牛特旗农业界限温度、日期,分析其时空分布规律和特征,并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建立无观测资料地区的农业界限温度推算模型,为科学指导当地农业生产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农业界限温度 推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澉山乡农业气候资源的初步分析
11
作者 庞振潮 吴中才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S1期55-58,共4页
德清县东部的澉山乡地处杭嘉湖平原的中心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温和、湿润、多雨,且雨量集中于作物生长的温暖季节,有利于农业生产。但由于年际之间季风的强弱和进退时间迟早的不同,有时也会出现低温,干旱和洪涝等农业气象灾... 德清县东部的澉山乡地处杭嘉湖平原的中心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温和、湿润、多雨,且雨量集中于作物生长的温暖季节,有利于农业生产。但由于年际之间季风的强弱和进退时间迟早的不同,有时也会出现低温,干旱和洪涝等农业气象灾害,影响农业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气候资源 农业气象灾害 农业生产 亚热带季风气候 农业界限温度 大小麦 平均最低气温 早稻产量 生产潜力 光能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北省水稻生长季热量资源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34
12
作者 刘敏 刘安国 +2 位作者 邓爱娟 万素琴 刘志雄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46-752,共7页
为了研究近50a来湖北省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利用湖北省1961-2008年水稻产区的气象资料,计算了水稻生长季主要热量资源要素包括农业界限温度持续时间和积温、气温日较差等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其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 为了研究近50a来湖北省热量资源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利用湖北省1961-2008年水稻产区的气象资料,计算了水稻生长季主要热量资源要素包括农业界限温度持续时间和积温、气温日较差等的变化趋势,并分析了其变化对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稳定通过8、10、12℃初日提前、稳定通过20、22℃终日推迟、间隔期延长,积温增加,水稻适宜种植期延长;10℃初日至20℃(22℃)终日持续日数在大部双季稻种植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延长,积温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大部分地区水稻生长季气温日较差和早稻、中稻、晚稻灌浆期日较差呈减少趋势,西部减少趋势小于东部。可将早熟品种换种生育期相对较长、产量相对较高的中熟、迟熟品种,以提高水稻单产;双季稻种植范围可以适当向北部水源充足、灌溉条件较好的地区推移,以提高水稻总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农业气候资源 热量资源 农业界限温度 积温 气温日较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