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3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熵权法-TOPSIS模型法的和田地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1
作者 陈艳 王晨曦 苏敏 《南方农业》 2025年第2期108-112,共5页
采用熵权法-TOPSIS模型法,从农业生态资源状况、农业环境污染与破坏程度、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4个层次对2008—2020年新疆和田地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8—2020年,和田地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向... 采用熵权法-TOPSIS模型法,从农业生态资源状况、农业环境污染与破坏程度、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4个层次对2008—2020年新疆和田地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8—2020年,和田地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向好,由差等水平转变为中等水平。和田地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根据各指标反映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当地生态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 质量评价 新疆和田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问题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蔡玉秋 杨鑫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系统介绍环境质量评价的相关概念,确定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相关指标和评价方法,为制订农业环境区划、农业环境规划、农业环境法规和农业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评价方法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山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18
3
作者 喻建华 张露 +1 位作者 高中贵 彭补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4-67,共4页
农业生态环境是保证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 ,本文在昆山市农业生态环境评价时选取了农业生产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投入、环境响应三个一级指标以及气候、降水等共 18个二级指标 ,对 1983年和 2 0 0 2年的农业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 农业生态环境是保证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 ,本文在昆山市农业生态环境评价时选取了农业生产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投入、环境响应三个一级指标以及气候、降水等共 18个二级指标 ,对 1983年和 2 0 0 2年的农业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昆山市的农业生态环境总体上处于良性状态 ,基本符合当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 ;2 0 0 2年的农业生态环境较之 1983年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主要是在农业生产投入方面更加的科学合理 ;生态系统的响应状况一般 ,土壤的重金属污染已经开始显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 评价 昆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陈惠 张春桂 +3 位作者 王加义 李丽纯 林晶 张星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B03期222-225,共4页
根据农业生态环境评价指标筛选的原则,选择与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密切相关的19个因子作为候选因子,通过专家对候选因子进行排队打分筛选,得出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因子指标权重Ki。经过归一化... 根据农业生态环境评价指标筛选的原则,选择与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密切相关的19个因子作为候选因子,通过专家对候选因子进行排队打分筛选,得出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确定各因子指标权重Ki。经过归一化处理,得到福建省68个县归一化后的因子值aij和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总指数值的计算公式Pj=∑aij.Ki,再根据总指数值的大小,将各区、县(市)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划分为好、较好、一般、较差、差五个等级。利用G IS制作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分布图,结果表明,福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现状有从东南沿海差或较差向西北好逐渐变化的趋势;灾害面积率、林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百分率、耕地面积占土地面积百分率、化肥使用量、农药施用量、人均耕地面积是决定福建各地农业生态环境优劣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 评价方法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以江苏省丰县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朱闪闪 赵言文 张彤吉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45-247,共3页
以自然生态、人类驱动和环境响应系统3个一级指标及气候、降水等19个二级指标,结合2005年江苏省丰县的实际情况,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丰县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较优。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改善丰... 以自然生态、人类驱动和环境响应系统3个一级指标及气候、降水等19个二级指标,结合2005年江苏省丰县的实际情况,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当地农业生态环境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丰县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较优。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改善丰县农业生态环境的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 质量评价 丰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开县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对策(一)
6
作者 杨居荣 王素芬 +3 位作者 宁大同 薛纪俞 马小莹 陈飞星 《农村生态环境》 CSCD 1989年第4期27-31,共5页
本文基于农业生态条件和农田生态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评价了研究区农业生态质量,分析研究了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对策。计价中,生态条件要素选取了土壤环境(包括土壤综合肥力、土壤污染状况的有关参数),大气环境(包括大气... 本文基于农业生态条件和农田生态系统功能的综合表现,评价了研究区农业生态质量,分析研究了农业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对策。计价中,生态条件要素选取了土壤环境(包括土壤综合肥力、土壤污染状况的有关参数),大气环境(包括大气资源和大气质量的有关参数),水环境(包括水资源量和水质的有关参数)。生态系统功能指标选取了农田生产力。经过实地调查,取得了有关参数资料。在单项因素分级指数评价的基础上,采取评分等权迭加法进行综合评价,对开县地区农业生态质量作了定量表征,并对县内不同农业区的生态质量进行排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 环境质量 评价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中灌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肖雨芳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39-40,共2页
关键词 关中灌区 农业 生态环境 环境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的确定 被引量:3
8
作者 褚晋 高巍 王俭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7年第2期18-19,共2页
根据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存在的环境问题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指数法评价农业生态环境质量。首先确定选择评价指标的原则,然后确定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并根据评价指标的指数值计算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值,再根据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分... 根据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其存在的环境问题选择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指数法评价农业生态环境质量。首先确定选择评价指标的原则,然后确定评价指标及其权重,并根据评价指标的指数值计算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值,再根据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分级标准,确定农业生态环境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评价指标 生物丰度 土壤侵蚀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以淳安县为例 被引量:7
9
作者 余方琪 刘龙威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10期51-53,58,共4页
以淳安县为例,采用熵权TOPSIS模型从农业生态资源状况、农业环境污染与破坏程度、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4个层次对2015—2020年其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淳安县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现向好趋势,质量水... 以淳安县为例,采用熵权TOPSIS模型从农业生态资源状况、农业环境污染与破坏程度、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和农业经济发展水平4个层次对2015—2020年其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淳安县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现向好趋势,质量水平相对较高,同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提升淳安县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熵权TOPSIS 淳安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多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1期13833-13834,共2页
通过对农业生态环境影响因素的考查,选择15个影响因素作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建立完整的指标体系。并利用神经网络对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得出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模拟结果。
关键词 生态农业 环境质量 神经网络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评价法在北京丰台区城市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杜龙飞 张劲 +5 位作者 渠晓东 张敏 葛金金 张海萍 陈渠昌 张宇航 《环境科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8-331,共14页
河流是受到人类活动扰动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城市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也成为当前水生态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揭示丰台区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以及综合评价法在城市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适用性,本研究以北京丰台... 河流是受到人类活动扰动最为严重的生态系统之一,城市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也成为当前水生态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为揭示丰台区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以及综合评价法在城市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中的适用性,本研究以北京丰台区城市河流为例,于2022年4月(春季)、8月(夏季)、10月(秋季)开展了水生态野外调查,系统采集了水生生物、水环境和栖息地相关监测数据。通过对比和分析涵盖水质、水生生物和栖息地的30项候选指标,采用判别能力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筛选确定了包括3项水质理化指标、9项水生生物指标和1项栖息地质量指标作为核心评价指标,提出应用熵权法结合专家打分的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构建了丰台区城市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城市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表明,丰台区河流有31.25%的点位达到优秀和良好状况,50.00%的点位为一般,18.75%的点位为差。丰台区城市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与单项准则层栖息地质量状况极显著相关。从空间上看,永定河丰台段的水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总体为良好,大清河为一般,生态基流不足和水质污染风险是影响其生态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北运河总体为一般,但具有较强的空间异质性,生态修复的凉水河段优于其他支流段的水生态环境质量,栖息地质量是影响北运河水生态环境质量的关键因素。不同季节的评价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综合评价体系在时间尺度上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对城市河流的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秋季的水生态环境质量优于春季和夏季,其中不同季节的水质、栖息地质量和水生生物对评价结果的影响较大。通过与不同权重法综合评价结果、与河流差异性指标综合评价结果的对比分析,论证了本研究城市河流应用综合评价法的良好适用性。研究显示,综合评价法在评估城市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状况、识别影响其质量的关键因素和变化趋势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相似类型城市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流 水生生物 生态环境质量 熵权法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巫山县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及主导因子分析
12
作者 江昌琛 马黎华 张维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16-232,共17页
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有效的评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研究分析三峡库区重庆市巫山县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基于USGS平台1990年、2000年、2010年、2022年的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数据,采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巫山县生态环境质量... 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有效的评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研究分析三峡库区重庆市巫山县的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基于USGS平台1990年、2000年、2010年、2022年的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数据,采用遥感生态指数(RSEI)对巫山县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并利用地理探测器(Geo-Detector)方法对评价结果进行因子及交互探测。结果表明:①1990-2022年巫山县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现“下降—恢复—上升”的趋势,1990年、2000年、2010年和2022年的RSEI均值分别为0.565、0.473、0.527、0.611。②巫山县不同时期各等级RSEI的空间分布有一定的差异性,1990-2000年巫山县生态环境质量以退化为主,退化区域主要分布在境内水系两岸,以及成聚的城市建成区和聚落村庄;2000-2022年总体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主,改善区域主要集中在中部、西部及边缘地带。③在因子探测结果中,1990年和2000年巫山县生态环境质量的主导因子均为热度(q_(1990)=0.852、q 2000=0.852),而2010年和2022年则分别转变为由干度(q 2010=0.950)和绿度(q 2022=0.785)主导。交互探测中,对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影响最大的两个指标因子:1990年、2000年均为湿度与热度,交互作用影响力为0.970、0.968;2010年、2022年均为绿度与干度,交互作用影响力为0.958、0.918;任意两因子的交互作用随时间均表现为双因子增强。32年间,重庆市巫山县生态环境状况整体得到提升,但未来也要注意对当地边缘地带的保护以及对植被覆盖、裸土和人类活动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遥感生态指数(RSEI) 地理探测器 巫山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研究——以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中部六省为例
13
作者 董宇宵 叶鸿蔚 《辽宁农业科学》 2025年第4期42-46,共5页
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3~2022年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中部六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3~2022年中部六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子... 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3~2022年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中部六省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3~2022年中部六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子系统与生态环境子系统发展水平都呈上升态势,其中,前者为稳步上升态势,后者为波动上升态势;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由2013年的0.537增长到2022年的0.729,耦合协调等级由勉强协调转向中级协调,耦合协调状态不断优化,但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质量发展 生态环境 耦合协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遥感生态模型构建及桂林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14
作者 晏红波 李浩 +1 位作者 卢献健 杨志高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1-179,共9页
喀斯特地区土壤稀薄,生态脆弱,极易出现石漠化现象,导致水土流失,监测分析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对石漠化治理和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喀斯特地貌典型区域桂林市为例,为定量分析桂林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以2000、2005、2010、201... 喀斯特地区土壤稀薄,生态脆弱,极易出现石漠化现象,导致水土流失,监测分析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质量对石漠化治理和水土保持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以喀斯特地貌典型区域桂林市为例,为定量分析桂林市生态环境质量变化,以2000、2005、2010、2015和2021年的Landsat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将表征喀斯特地区特征的坡度、基岩裸露率与传统植被覆盖度、干度、热度、湿度融入到生态指数模型中,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喀斯特遥感生态指数(KRSEI),并使用该指数对桂林地区近十年生态环境变化情况及其驱动因子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KRSEI前3个主成分特征值贡献率之和超过80%,包含大部分有效信息,显著提高遥感信息的处理效率;2)2000—2021年,桂林市生态环境质量呈现“上升—下降—上升”,且总体上升趋势。造成这种动态变化的重要原因是建筑用地扩张趋势的有效控制以及城乡绿化率逐年提升;3)绿度、湿度、地形指标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促进作用,绿度及湿度提高是桂林市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主要原因;干度、热度、石漠化指标对生态环境的改善起抑制作用,干度及石漠化程度增加是局部生态环境质量降低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在喀斯特地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修复中,需要注重增加植被覆盖度、降低建筑用地扩张和石漠化程度,以提升整体生态环境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主成分分析 驱动因子 改进的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 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综述
15
作者 王鸥 李金格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年第2期52-55,共4页
农业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农业产业的持续进步,农业生态环境的质量挑战变得越来越明显。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农业生态环境的研究日益受到... 农业生态环境系统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生态系统,对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和农业产业的持续进步,农业生态环境的质量挑战变得越来越明显。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农业生态环境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综述相关文献,结合“双碳”目标,探讨农业生态环境内容、内涵、质量评价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生态环境监测项目供应商评价的优化研究
16
作者 杨婧 马红菊 +2 位作者 陈柏桦 龙玲 杨文 《中国沼气》 2025年第3期42-47,共6页
为破解农业生态环境监测项目中第三方供应商能力差异导致的实施质量不均衡问题,该研究以四川省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项目实践为切入点,通过解读既有采购文件、项目实施反馈及国内外文献研究等多源数据融合分析,识别出供应商核心影... 为破解农业生态环境监测项目中第三方供应商能力差异导致的实施质量不均衡问题,该研究以四川省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建设项目实践为切入点,通过解读既有采购文件、项目实施反馈及国内外文献研究等多源数据融合分析,识别出供应商核心影响因素,邀请专家对影响因素进行优化,构建了包含7个一级指标、23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再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综合权重,构建了供应商综合评价模型。研究成果为农业农村部门精准筛选高适配性供应商提供决策支持,对于助力优化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具有实践价值,同时也为类似的复合型、综合型项目的政府采购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监测 供应商评价 优化研究 层次分析法 综合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定量评价平台关键创新技术与应用成效 被引量:1
17
作者 芦天罡 梁建平 +6 位作者 张晓玲 王剑 金娟 肖帅 张辉鑫 唐朝 何继源 《农业展望》 2024年第5期90-99,共10页
围绕北京市农业生态提出的“净化水源、清洁空气、改良土壤”三大主线,按照农业生态环境监测、评价、治理、再评价的闭环链条,开发了北京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定量评价平台。平台整体架构核心内容由下至上分为5层,分别是数据监测技术设备... 围绕北京市农业生态提出的“净化水源、清洁空气、改良土壤”三大主线,按照农业生态环境监测、评价、治理、再评价的闭环链条,开发了北京市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定量评价平台。平台整体架构核心内容由下至上分为5层,分别是数据监测技术设备、接口、数据资源、应用平台和用户。从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传感设备和符合北京市农业生态环境的质量定量评价指标及其与之对应的标准和模型两方面介绍了平台关键创新技术,并利用JAVA编程语言实现了监测设备和评价指标的网络在线联动。平台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效,累计应用项目研制的传感器和监测系统240套、农田环境(重金属)长期固定监测点155个、畜禽养殖场环境长期固定监测点30个、渔业养殖水质长期固定监测点31个,社会效益明显。最后,对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态环境质量 在线监测 定量评价 应用成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山东段)生态环境与农业耦合协调和高质量发展提升策略 被引量:4
18
作者 佘丽敏 袁程程 李晓建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9-136,共8页
运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黄河流域(山东段)23个区县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生态环境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并根据评价结果,从规划体系完善、区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机制体制建设3个方面提出黄河流域(山东段)... 运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黄河流域(山东段)23个区县2010年、2015年和2020年的生态环境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并根据评价结果,从规划体系完善、区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机制体制建设3个方面提出黄河流域(山东段)生态环境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升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评价 农业质量发展评价 生态规划 农业规划 黄河流域(山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中高原湖泊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演变趋势及驱动因素
19
作者 张朋兴 金笛 杨帆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60-871,共12页
以滇中五大高原湖泊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功能—稳定—胁迫”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构建了表征生态环境质量的生态质量指数(EQI),综合采用Theil-Sen斜率估计、Mann-Kendall趋势检验、随机森林模型等方法,分析了2001—2021年长时间序列滇中... 以滇中五大高原湖泊流域为研究区,基于“功能—稳定—胁迫”的生态环境评价体系,构建了表征生态环境质量的生态质量指数(EQI),综合采用Theil-Sen斜率估计、Mann-Kendall趋势检验、随机森林模型等方法,分析了2001—2021年长时间序列滇中高原湖泊流域生态环境变化趋势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滇中高原湖泊流域生态环境质量2001—2011年呈缓慢波动下降趋势,EQI由0.569降至0.549,2011年以后提升较为明显,至2021年EOI升至最高点0.577,总体呈上升趋势,这与该区自2007年以来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植树造林、生态搬迁、修复有关。2)五大湖泊中,阳宗海与抚仙湖流域2001—2021年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呈明显波动上升趋势,其中阳宗海流域EQI由0.615上升至0.668,抚仙湖流域EQI由0.621上升至0.671;滇池流域2001—2021年保持较为稳定的状态,2001年与2021年EQI均为0.562;星云湖与杞麓湖流域2001—2021年生态环境质量下降显著,2个流域EQI分别由0.553、0.534降至0.549、0.518。五大湖泊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较好且显著上升的区域主要分布于海拔较高的流域边界附近,而质量较差且显著下降的区域主要分布于海拔较低的湖盆区。3)生态功能指数对流域生态环境影响最大,人口密度为第二主导因素,由于独特的地形条件及GDP分布,对流域生态环境影响最小的是坡度与国内生产总值;耕地转换为林草地使生态环境质量显著上升,而建设用地快速侵占耕地与林草地,造成生态环境质量显著下降。研究结果可为滇中湖泊流域开发管理和生态保护治理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原湖泊流域 生态质量指数 生态环境评价 趋势检验 随机森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20
作者 毛茉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5年第1期75-78,共4页
通过应用综合发展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系统评估了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影响与协调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的农业经济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为了实现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 通过应用综合发展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系统评估了河南省农业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互影响与协调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的农业经济在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为了实现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建议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加强环境保护政策实施等,进一步平衡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结果,为政策制定者和区域规划提供了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以促进河南省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 生态环境 综合发展评价模型 协调发展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