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生态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制度组态——基于必要条件分析法与动态定性比较分析法 被引量:4
1
作者 罗光强 宋新宇 《中国流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5-126,共12页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人类正在迎来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成以数字基础、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能力为内容的数字生态。数字生态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业和新动能,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新质生...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人类正在迎来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成以数字基础、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能力为内容的数字生态。数字生态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业和新动能,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关系形成。当前,我国农业正面临着传统与现代并存二元结构转型升级关键期,必须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破解农业迂回生产分工难和产业组织集聚难的作用,以数字生态及与之相适配的制度组态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衍生与发展。基于此,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为契机,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构建制度组态、数字生态与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理论机制,综合运用必要条件分析法与动态定性比较分析法,利用我国30个省份(不包括西藏和港澳台地区)2019—2022年面板数据进行案例分析。定性比较分析法的单个必要性分析表明,数字生态要素的有效协同是培育高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必要条件;必要条件分析表明,低数字能力与低数字经济制约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定性比较分析的条件组态充分性分析表明,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必须依靠数字生态要素及其匹配制度要素的有效组合,实施政府主导型、政府-市场双轮驱动型和政府-市场-社会三轮驱动型的组态路径。进一步加快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应充分发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数字化赋能作用,因地制宜选择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组态路径,着力推动工业颠覆性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力加强农业数字化与数字化农业创新能力建设,全面深化以新质生产关系为导向的农业体制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统一大市场 农业新质生产力 制度组态 数字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空经济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角色扮演、现实壁垒与破解之道 被引量:9
2
作者 王丹 罗章松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5-173,共9页
围绕低空经济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应用展开探讨,系统归纳低空经济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障碍,并深入探究其实践进路。结果表明,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共性特征与农业领域独特属性的深度融合与有机统一,发展... 围绕低空经济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具体应用展开探讨,系统归纳低空经济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障碍,并深入探究其实践进路。结果表明,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共性特征与农业领域独特属性的深度融合与有机统一,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推动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方向迈进。当前,低空经济凭借其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显著特性,正成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新引擎。然而,在实践中,低空经济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仍面临人才供给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空域支持力度有限等现实问题。据此,从生产力三要素视角出发,建议建立健全相关人才培养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力度以充实劳动者队伍,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以优化劳动资料配置,同时提升低空空域管理水平,扩大低空空域开放程度以改善劳动条件,进而全面提升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经济 农业新质生产力 人才 农业 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推进方略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洁 王广振 《理论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2-111,共10页
畅通农业“内外循环”对培育壮大农业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农业强国建设至关重要。新发展格局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既是破解资源约束趋紧难题、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入推进乡村生态振... 畅通农业“内外循环”对培育壮大农业新质生产力、全面推进农业强国建设至关重要。新发展格局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既是破解资源约束趋紧难题、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深入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重要途径,更是防范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确定风险、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瞻部署。立足于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中国在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过程中,迫切需要统筹协调内部与外部之间的关系,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大食物观”,加快促进农业食物系统转型升级;以数字化驱动农业产业量质齐增,推动农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全面释放农业绿色发展新动能,厚植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底蕴。面向新发展格局,应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双向发力、深入推进农业农村制度创新进程、着力推动农业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加快构建开放型农业发展新格局,为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生成和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展格局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大国粮仓建设的现实路径与未来展望 被引量:3
4
作者 蓝红星 王婷昱 《社会科学辑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0-140,共11页
粮食安全关乎国运民生,新时代大国粮仓建设是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提高国家粮食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大国粮仓建设提供了发展思路、赋予了新动能。当前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大国粮仓建设仍面临科技支撑... 粮食安全关乎国运民生,新时代大国粮仓建设是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提高国家粮食安全水平的重要举措。新质生产力的提出为大国粮仓建设提供了发展思路、赋予了新动能。当前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大国粮仓建设仍面临科技支撑能力不强、粮食产业抗风险能力偏弱和绿色转型较慢、农业经营体系发展质量不高、农业人才结构不优等风险挑战,亟须强化粮食科技创新、推动粮食产业创新、加快发展方式创新、促进经营体制创新、强化人才机制创新以推动更高水平的大国粮仓建设。未来,在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过程中,应以劳动者全面化升级、劳动资料颠覆性变革、劳动对象创造性拓展为重要抓手,继续赋能大国粮仓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大国粮仓 粮食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粮食安全保障机制及审计治理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晓宁 冯若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2-83,共12页
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能够针对不同地区农业新质生产力情况提出审计建议,有效保障粮食安全。以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横截面数据为基础,运用NCA和fsQCA分析方法,对科技农业、数字农业、绿色农业指标进行组态分析,探... 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能够针对不同地区农业新质生产力情况提出审计建议,有效保障粮食安全。以2022年中国31个省份的横截面数据为基础,运用NCA和fsQCA分析方法,对科技农业、数字农业、绿色农业指标进行组态分析,探究粮食安全发展的驱动路径及其审计治理方式。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和农业专项财政投入是影响粮食安全水平的必要条件,但粮食安全并非单一的条件所导致。高水平粮食安全的3种组态分别为:科技农业-绿色农业驱动型、科技农业-数字农业发展型、科技农业-数字农业-绿色农业协同型,其中科技农业-数字农业-绿色农业协同型的原始覆盖度及一致性检验最高,是高水平粮食安全的最优路径。基于此,建议通过深化农业机械化应用,提高农业专项财政支持,并针对不同组态有效实施审计治理的方式,全面提升粮食安全水平,维护国家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粮食安全 审计治理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基本内涵、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
6
作者 谢丽彬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17,共3页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中的体现,是对传统农业生产力的跃迁和升级。本文基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探讨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和多重价值意蕴,同时从“劳动者的知识化与专业化”、“劳动对象的生态化与可持续化”及“劳...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中的体现,是对传统农业生产力的跃迁和升级。本文基于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探讨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基本内涵和多重价值意蕴,同时从“劳动者的知识化与专业化”、“劳动对象的生态化与可持续化”及“劳动资料的智能化与信息化”三个层面提出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现代化 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7
作者 张晋晋 岳婷婷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4-58,共15页
基于2011—202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系统探讨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能有效促进农民绝对收入增长,并有助于缩小城... 基于2011—2023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系统探讨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能有效促进农民绝对收入增长,并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区域收入差距,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增收效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和粮食功能区差异。机制分析发现,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农业土地生产率在农业新质生产力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调节效应分析表明,农业新质生产力关注度对农民收入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据此,建议构建“政策聚焦-要素优化-空间协同”的三维推进体系:宏观层面健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引导与激励机制,中观层面强化农业劳动生产率与土地生产率提升,空间层面因地制宜制定区域差异化发展策略,以此形成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有效促进农民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民收入 生产率提升 农业新质生产力关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心资本助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逻辑解构、现实阻碍与路径设计
8
作者 金绍荣 冯乐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1-119,共9页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着力点,耐心资本是驱动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二者具有天然的适配性。本文基于耐心资本长期性、创新性、容忍性、前瞻性、共生性特性,借...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着力点,耐心资本是驱动农业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二者具有天然的适配性。本文基于耐心资本长期性、创新性、容忍性、前瞻性、共生性特性,借助其长效破局、创新跃迁、风险纾困、战略锚定、价值弥合功能,构建耐心资本助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逻辑框架,并从二者协同过程中面临的政策适配性偏差、资本结构性失衡、金融市场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优化低效、长期主义凸显弱等阻碍出发,探寻涵盖政策网、资金池、金融阵、产业链、价值观等内容的推进路径,为耐心资本助力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科学指引,促使其高效撬动新质生产资源优化配置,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稳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心资本 农业新质生产力 资本结构 金融市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土地政策创新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逻辑与实现策略
9
作者 潘锡杨 陈美球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21,共8页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重要突破口和核心着力点,而土地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基石。作为劳动资料,土地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要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水分和各种养分,生产各类农产品;作为劳动对象,土...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实现“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的重要突破口和核心着力点,而土地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基石。作为劳动资料,土地直接参与生产过程,要为农作物生长提供水分和各种养分,生产各类农产品;作为劳动对象,土地为农业设施建设、农田水利等基础建设、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的加工业和商业服务业发展提供用地支撑,同时“撬动”劳动力、资本、科技、数字、文化、生态、品牌等其他生产要素,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大幅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空间位置的固定性,土地要素配置的本质是土地政策设计。面对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需求,必须紧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充分发挥我国土地公有制的优势,将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有机结合,创新供地方式支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优化土地要素配置,并以数字赋能提升土地政策创新助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土地政策创 内在逻辑 实现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10
作者 廉晓梅 王希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168,共7页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概念,农业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在于突破传统要素依赖、系统协同深化、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合一,具有要素能级的跃迁、生产关系的适应性变革、生态价值...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概念,农业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在于突破传统要素依赖、系统协同深化、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合一,具有要素能级的跃迁、生产关系的适应性变革、生态价值的内部化三个特征。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农业新质生产力面临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没有更好相适应、要素供给与农业需求不匹配、政策调整存在时滞等困境。为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健康发展,要从“对技术创新体系进行适应性重构、对数据要素进行市场化配置、对产业链进行数字化整合”三个维度采取有针对性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数据要素 技术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区域差异及时空演进
11
作者 王聪聪 问乔伊 王俊芹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1-17,共7页
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文章从新型农业劳动者、新型农业劳动资料、新型农业劳动对象、新型农业生产方式、新型农业组织形式5个维度构建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 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建设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文章从新型农业劳动者、新型农业劳动资料、新型农业劳动对象、新型农业生产方式、新型农业组织形式5个维度构建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测度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并利用障碍因子诊断模型、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Kernel密度估计法、莫兰指数探究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因素、区域差异和时空分异特征。研究发现:(1)我国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稳步上升,新型农业劳动资料是促进其上升的关键;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在区域层面呈“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分布格局。电商农业发展水平、农用智能航空器数量及人均示范家庭农场数量是现阶段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2)区域相对差异逐步缩小,区域间差异是主要来源,尤以东部-东北的区域间差异最大;与其他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内差异更明显。(3)区域绝对差异不断扩大,呈“优者更优”的非均衡发展特征,空间正相关性显著,呈现以“低-低”集聚为主的空间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障碍因子识别 区域差异 Kernel密度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的理论逻辑及实现路径
12
作者 何广文 成琳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1,共9页
金融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其内在逻辑在于促进农业“技术突破—要素升级—产业跃迁”动态循环机制的构建。同时,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涵聚焦于技术驱动。因而,金融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 金融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其内在逻辑在于促进农业“技术突破—要素升级—产业跃迁”动态循环机制的构建。同时,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内涵聚焦于技术驱动。因而,金融赋能农业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在于助力农业科技创新以及农业技术与农业生产要素融合催生的未来农业新形态,通过推动金融与科技的深度融合,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农民参与”的农业科技金融生态体系,并着重关注五大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金融赋能 农业科技创 内在逻辑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测度、时空分异与空间收敛性分析
13
作者 葛明 谭旭煜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3-127,共15页
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与重要着力点,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意义深远。基于此,构建了农业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CRITIC-熵权组合权重的TOPSIS模型、Dagum基尼系数、Markov链、空间收敛模型,对2012-202... 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与重要着力点,对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意义深远。基于此,构建了农业新质生产力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CRITIC-熵权组合权重的TOPSIS模型、Dagum基尼系数、Markov链、空间收敛模型,对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除港、澳、台、藏外)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时序演进与空间收敛性特征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中国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整体较低,但呈现加速上升的动态趋势,其均值按照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地区的顺序依次递减;实体性要素的指数值和增速均高于渗透性要素;农业新质生产力水平的总体差异呈缩小态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空间分布格局在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动态演进中具有重要作用,大部分省份存在“与邻为善”的现象;全国及各区域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现象,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率、教育支出强度、涉农科技经费投入、农业发展水平等因素显著影响了农业新质生产力收敛进程。据此,建议推动新质生产力与农业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构建跨区域合作机制、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和公共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水平测度 区域差异 时序演进 空间收敛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老年照料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抑制效应及优化路径
14
作者 单德朋 张永奇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2-130,159,160,共21页
推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现实命题。基于202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与土地经济调查(CLES)微观数据,通过多种回归方法检验了家庭老年照料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老... 推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与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已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现实命题。基于202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与土地经济调查(CLES)微观数据,通过多种回归方法检验了家庭老年照料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老年照料通过短期资源挤出效应和长期路径依赖显著抑制农业新质生产力增长。采用“孔庙遗存数量”作为工具变量后,结论稳健。进一步分析显示,抑制效应在低收入及“隐性贫困”家庭中更加显著。基于经济成本(显性)和时间成本(隐性)视角,揭示了家庭老年照料限制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升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老年照料负担的增加。其核心在于无酬劳动的过高占比,进而削弱了照料者的人力资本积累与职业发展。因此,提出“数字化+社会化”养老模式,通过技术与制度协同减轻家庭照料压力,从而释放农业新质生产力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照料 农业新质生产力 家庭老年照料负担 数字养老 农业农村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逻辑意涵、现实困境与发展路向
15
作者 贾晋 吕进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6-34,共9页
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于农业常规生产力的超越,既是依托新型要素重新定义农业生产方式的经济过程,又是同频协变乡村治理方式的政治过程。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乡村治理理念再度升级、治理体系迭代更新、治理机制不断优化的根本动因。通过... 农业新质生产力对于农业常规生产力的超越,既是依托新型要素重新定义农业生产方式的经济过程,又是同频协变乡村治理方式的政治过程。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乡村治理理念再度升级、治理体系迭代更新、治理机制不断优化的根本动因。通过涉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新质劳力的整体性跃升、要素活力的适配性激发与算法红利的切合性释放,农业物质力得以转化为乡村治理力。面对基层形式主义和乡村治理“内卷化”、城乡融合发展存在的数字鸿沟、“异化小农”惯性以及乡村公共性再生产难题,要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主体责任;畅通县域城乡数字要素深度融合渠道,推进空间均衡性治理;积极培育新质劳力,充分激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治主动精神;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公共性再生产增进乡村有机联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村生产关系 乡村治理现代化 城乡融合 劳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效应及路径
16
作者 刘学侠 宋宗喆 《行政管理改革》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65-74,共10页
农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新质生产力在创新农业科技、改善生产方式、改革经营主体、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表现出了赋能潜力。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强农业基... 农业领域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新质生产力在创新农业科技、改善生产方式、改革经营主体、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表现出了赋能潜力。针对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提高新型劳动者技能;完善投资体制,拓展农业投资主体;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乡村产业振兴 科技创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心资本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机理、挑战及策略
17
作者 曾庆芬 《中州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52-61,共10页
耐心资本是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资金“引擎”。理论上,耐心资本的特征高度契合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资金需求,耐心资本通过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创新,驱动农业生产力要素升级,能够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但在我国实践中... 耐心资本是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资金“引擎”。理论上,耐心资本的特征高度契合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资金需求,耐心资本通过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产业创新,驱动农业生产力要素升级,能够促进农业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展。但在我国实践中,耐心资本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存在着耐心资本供给数量严重不足、耐心资本评价与激励机制不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产业创新基础薄弱等现实挑战。推动耐心资本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需在资本端和产业端同时发力。在资本端,应多措并举增加农业耐心资本供给,完善农业耐心资本评价机制,激励农业耐心资本专项基金发展,拓宽农业耐心资本退出通道;在产业端,应鼓励农业企业增加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构建农业科技企业成长梯队,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心资本 农业新质生产力 驱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持人语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赋能机制与未来研究拓展
18
作者 钟钰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共2页
按照恩格斯的观点,生产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其发展历程就是通过促进生产力、形成生产力进而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生产力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是推进人类... 按照恩格斯的观点,生产力是具有劳动能力的人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而形成的改造自然的能力。自人类社会诞生以来,其发展历程就是通过促进生产力、形成生产力进而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生产力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是推进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未来研究 赋能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强国建设的基本逻辑与实践进路
19
作者 郭敬生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8,共3页
农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根本动力,促使增强供给保障能力、促使提升科技装备水平、促使生产经营体系升级、促使提升农业产业韧性、促使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推动农业生态低碳生产。要加快推动高水平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应... 农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是建设农业强国的根本动力,促使增强供给保障能力、促使提升科技装备水平、促使生产经营体系升级、促使提升农业产业韧性、促使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推动农业生态低碳生产。要加快推动高水平农业科技创新与转化应用、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动农业人力资本高水平积累和布局优化、加快推动形成新型农业生产关系等,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业强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新质生产力 农业强国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效应
20
作者 吴雄周 时晟博 杨婵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5期233-237,共5页
农业领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场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新”体现为新理念、新业态、新主体和新技术,“质”体现为良好的产品品质、环境品质和文化品质,而“力”的来源是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 农业领域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场域,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新”体现为新理念、新业态、新主体和新技术,“质”体现为良好的产品品质、环境品质和文化品质,而“力”的来源是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三重跃升。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效应包括规模效应、结构效应、竞争效应、创新效应以及和谐效应。这些效应的充分发挥,必须依赖于良好的产权条件、资金条件、土地条件和人才条件,但在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现实局势中,这些条件尚面临诸多阻力。赋能效应的发挥,需要构建产权界定机制、资金注入机制、土地流转机制和人才引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农村集体经济 农业新质生产力 赋能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