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7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淮南八公山豆腐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路径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焦存艳 马越 李华 《农业展望》 2020年第7期105-110,共6页
农业文化遗产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淮南地处中国南北分界线的淮河流域,淮南八公山豆腐农业文化... 农业文化遗产是农村与其所处环境长期协同进化和动态适应形成的独特的土地利用系统和农业景观,这种系统与景观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可以满足当地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需要。淮南地处中国南北分界线的淮河流域,淮南八公山豆腐农业文化遗产不仅富有丰富的淮河流域文化内涵,并以豆腐为原料形成了有名的淮南豆腐宴、豆腐文化节等,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通过分析淮南八公山豆腐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路径,指出消费者对安徽淮南八公山豆腐农业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内涵了解程度低;政府没有给予淮南豆腐具体的保护政策;淮南豆腐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与活化的内在潜力巨大。最后,提出了发展淮南八公山豆腐农业文化遗产的针对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八公山豆腐农业文化遗产 挖掘与活化 品牌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运河江苏段聚落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活化路径研究
2
作者 龚艳 邱素芹 陶蓉蓉 《水利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4-111,共8页
大运河江苏段聚落文化遗产集中反映了运河两岸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体现着“人与运河和谐共生”的传统人居营建智慧和活态文化价值,是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关键环节。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研法... 大运河江苏段聚落文化遗产集中反映了运河两岸居民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体现着“人与运河和谐共生”的传统人居营建智慧和活态文化价值,是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关键环节。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研法理清了大运河江苏段聚落文化遗产的内涵、分布及类型,剖析了聚落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活化互动的逻辑机理,并针对当前面临的挑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路径。研究发现:大运河江苏段聚落文化遗产分布于江苏大运河沿线,其建成、发展或变迁与运河的建设、交通、商贸、管理、人民生活与生产活动密切相关,以具有历史价值的城市、镇、村、历史文化街区等形式呈现,可划分为河工生成型、交汇节点型、制度机构型、商贸活动型4类;聚落文化遗产保护对旅游活化具有支撑与保障作用,而旅游活化对保护起到促进与助推作用,两者在不断互动调适中实现“双向奔赴”;在保护和旅游活化中面临着系统整体保护观念缺乏、碎片化与散点式保护并存,保护方法较为简单传统、建设性与保存性破坏并存,旅游活化内涵认识不够、利用不足与过度利用并存,旅游活化创新力度不足、同质化与低端化产品并存等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文化遗产 文化遗产保护 旅游活化 大运河江苏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探究——以新疆奇台旱作农业系统为例
3
作者 王倩倩 马瑛 +2 位作者 苏向辉 王蒙蒙 郑淇淇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2期238-240,245,共4页
运用PEST与SWOT模型,从国家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维度,以及新疆奇台旱作农业系统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的视角对新疆奇台旱作农业系统的保护与发展进行分析,提出了推动新疆奇台旱作农业系统的保护与发展策略,即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运用PEST与SWOT模型,从国家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维度,以及新疆奇台旱作农业系统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的视角对新疆奇台旱作农业系统的保护与发展进行分析,提出了推动新疆奇台旱作农业系统的保护与发展策略,即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优化产业链结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升科技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人才;强化遗产保护工作,促进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旨在促进新疆奇台旱作农业系统的保护与发展,助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奇台旱作农业系统 乡村振兴 农业文化遗产 保护与发展 PEST模型 SWOT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鲁番市Z县农户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4
作者 郝馨 马瑛 苏向辉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7期238-243,共6页
基于吐鲁番市Z县232份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MOA理论构建农户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行为影响因素的假设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农户的认知水平、保护动机、保护能力及外部因素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保护意愿,... 基于吐鲁番市Z县232份农户的调研数据,运用MOA理论构建农户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行为影响因素的假设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其假设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农户的认知水平、保护动机、保护能力及外部因素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的保护意愿,其中认知水平对农户保护意愿影响最小;以上四者分别通过影响保护意愿间接影响保护行为,保护意愿发挥中介作用;农户认知情况、保护动机、保护能力、外部因素之间相关作用、相互影响,且影响农户的保护意愿,进而影响农户的保护行为。据此,提出以下建议:完善相关政策条例,加大保护坎儿井的宣传力度,加强坎儿井修缮技术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户保护坎儿井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坎儿井农业文化遗产 农户保护行为 MOA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探索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文雅 《农村农业农民》 2025年第3期103-108,共6页
数字化对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农业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存在相关技术应用不足、资金投入有限、专业人才短缺以及数据管理不完善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公众对农业文化遗产的认知度不高,同时缺乏专业化的数字... 数字化对于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农业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存在相关技术应用不足、资金投入有限、专业人才短缺以及数据管理不完善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公众对农业文化遗产的认知度不高,同时缺乏专业化的数字技术运营人员。为此,需要充分应用和融合数字技术,不断探索数字化保护实现的途径:政府引导为主,加强政策支持;社区实践为主,深入合作保护;人才汇集为主,实施先进技术;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将保护传承农业文化遗产纳入日常生活,从而促进农业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保护 农业文化遗产 价值实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发展视域下茶类农业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策略研究
6
作者 他淑君 周雄 郑芳 《中国茶叶》 2025年第8期109-115,共7页
文章对茶类农业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管理进行了系统整理与研究,认为茶类农业文化遗产存在保护政策落实不到位、群体整体认知程度不高、遗产系统茶文化面临冲击等问题,同时面临青年劳动力流失、传统技艺无以为继的威胁。基于此探析了茶类... 文章对茶类农业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管理进行了系统整理与研究,认为茶类农业文化遗产存在保护政策落实不到位、群体整体认知程度不高、遗产系统茶文化面临冲击等问题,同时面临青年劳动力流失、传统技艺无以为继的威胁。基于此探析了茶类农业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思路,尝试构建茶类农业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框架,提出从加强遗产地群体生态文明教育、探索生态博物馆保护管理模式、立足茶文化遗产认证生态产品、挖掘茶文化遗产发展可持续旅游、遗产地低碳生产实现茶业生态化等5个方面加强茶类农业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以期为茶类农业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茶类农业文化遗产 可持续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作为社会干预:浙江经验
7
作者 肖云泽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54,共15页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就其设计初衷而言是一套针对乡村社会发展的系统干预,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作为社会干预”如何可能,以及会产生怎样的社会后果,还没有被研究充分揭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浙江经验,为讨论这些问题提供了...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就其设计初衷而言是一套针对乡村社会发展的系统干预,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作为社会干预”如何可能,以及会产生怎样的社会后果,还没有被研究充分揭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浙江经验,为讨论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典型样本。研究发现,遗产政治的“注意力”和项目制的遗产治理形态,使“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作为社会干预”成为一种制度性干预,进而助推了农遗地传统生计的产业化发展和新老农人向乡土社会的回嵌,构建了农业领域的“中国意象”与本于乡土却又超越乡土的文化复育,并在农遗生态干预与低碳经济、现代生态农业的互相采借中,探索了农遗固碳的新路径和农遗生态价值转化的新可能。本文最后指出,浙江农遗保护的社会干预作用建基于行政驱动、产业资本化和城乡融合的社会基础,这与浙江农业的隐性革命、后生产主义等转向相适应,但也潜藏着偏离农遗项目初衷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干预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浙江经验 乡村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理论与实践探究
8
作者 史雪娇 洪传春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5期243-245,258,共4页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各地先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农业文化遗产。然而,在快速推动城镇化和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的进程中,由于对传统农业文化缺乏有效的保护,导致一些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逐渐淡化,构成要素也面临着被破坏和抛... 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各地先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农业文化遗产。然而,在快速推动城镇化和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的进程中,由于对传统农业文化缺乏有效的保护,导致一些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逐渐淡化,构成要素也面临着被破坏和抛弃的风险。生产性保护的本质是文化再生产,强调对传统农业文化传承场域的创新,致力于增强农业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和持续性,强调人的重要性。通过构建农业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机制,可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还可以加强农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和保护意识,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生产性保护 文化再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农业文化遗产地生态保护修复格局识别
9
作者 廖常左 李睿达 吴彦灵 《中国城市林业》 2025年第2期107-114,共8页
【目的】构建基于生命共同体理念和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范式,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哈尼梯田的精细化自然资源管理提供基础,助力实现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协同发展。【方法】以元阳县为研究对象,整合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 【目的】构建基于生命共同体理念和生态安全格局的研究范式,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哈尼梯田的精细化自然资源管理提供基础,助力实现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的协同发展。【方法】以元阳县为研究对象,整合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生态敏感性和景观连通性分析识别生态源地,结合生境质量倒数构建生态阻力面,运用电路理论识别生态廊道及节点,构建其生态安全格局,提出整体性生态保护修复对策。【结果】1)元阳县共有180个生态源地,面积为552.8 km^(2),占研究区面积的24.98%,集中分布在南部和西部县国有林场,是生态系统服务热点区和敏感区。2)识别323条生态廊道,长度为717.93 km,保障生态源地间的连通性;识别生态夹点91个,总面积为5.49 km^(2),多位于生态廊道间,是未来优先保护区域;生态障碍点100个,总面积为3.45 km^(2),位于生态廊道周边或生态源地边缘,据此划分不同级别的未来重点修复区域。【结论】构建以“青山绿水林田为基础,一带两轴六区多核为一体”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格局,量化“山-水-林-田”要素的协同关系,划定保护与修复区域、提出治理策略,为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可推广的“系统识别-空间优化-格局划定”技术框架。未来需结合区域特征优化参数体系,构建动态适应性管理模型,重点解决保护修复措施的空间适配性与时序协同性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农业文化遗产 整体性保护修复 生态环境区划与管理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 被引量:7
10
作者 张艳 苗长虹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2-147,共6页
黄河流域承载着华夏文明五千多年的灿烂辉煌,拥有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突出。但当前,大部分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非遗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资金不足、主体参与不够、科学技术运用和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困境。为... 黄河流域承载着华夏文明五千多年的灿烂辉煌,拥有数量众多、种类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优势突出。但当前,大部分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非遗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资金不足、主体参与不够、科学技术运用和管理机制不完善等困境。为此,需要深入挖掘非遗内涵,将非遗资源转化为旅游吸引物;完善“金融+非遗”服务模式,做好资金保障;协调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提高公众参与度;依托数字技术塑造黄河非遗多维场景;加快沿线非遗的活化传承,推动非遗区域性整体保护工程;推动“非遗+”发展,促进非遗多元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活化利用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的发展与实践
11
作者 李颖科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3-44,共12页
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直接影响和左右着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趋向与进程、方法与手段。从先秦至今,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和在其引领下的保护实践表现为四个特色鲜明的历史阶段,即“重道轻器”的古物保护... 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直接影响和左右着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的趋向与进程、方法与手段。从先秦至今,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和在其引领下的保护实践表现为四个特色鲜明的历史阶段,即“重道轻器”的古物保护、注重象征意义与精神传承的文物保护、恪守“原真性”原则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强调活化利用的文化遗产保护。这四个历史阶段作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的发展脉络,真实客观地映示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 重道轻器 原真性 活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多重价值的利用——以赫哲族鱼文化系统为例
12
作者 姚玉腾 李明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4期168-172,共5页
黑龙江抚远赫哲族鱼文化系统,作为代表北方渔猎生产方式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包含着诸多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深刻体现了对于环境的适应性,其体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生态、美学和经济价值和独有的赫哲族民族特色。但是,其相关价值... 黑龙江抚远赫哲族鱼文化系统,作为代表北方渔猎生产方式的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包含着诸多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深刻体现了对于环境的适应性,其体现了丰富的历史、文化、生态、美学和经济价值和独有的赫哲族民族特色。但是,其相关价值并未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作为农业系统,在体现生产性价值的同时,其对繁荣民族文化、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等具有多种重要意义。因此,应运用系统与综合的方式,积极引导该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与现代化社会相适应,实现赫哲族鱼文化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做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赫哲族 保护体系 文化创新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农业文化遗产空间分布格局及开发影响因素研究
13
作者 李新宇 刘祖璇 宋军卫 《四川农业科技》 2025年第7期155-157,共3页
本文以贵州五处特色农业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 10.8中的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的分析方法,将5处文化遗产的坐标抽象在贵州版图上,探究农业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成因,为贵州农业文化遗产的开发提供参考。通过定性分析... 本文以贵州五处特色农业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运用arcgis 10.8中的最近邻指数、地理集中指数的分析方法,将5处文化遗产的坐标抽象在贵州版图上,探究农业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成因,为贵州农业文化遗产的开发提供参考。通过定性分析来对影响其开发利用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究应该如何在坚持保护绿水青山的条件下,开发挖掘农业文化遗产的金山银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空间分布 开发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产廊道视角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活化——以大樟溪沿线(福州段)为例 被引量:3
14
作者 杨培峰 陆雅婷 +1 位作者 杨迪 张秋仪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3-130,共8页
大樟溪沿线是福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廊道之一,但目前存在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认知不足及对沿线众多古厝庄寨的活化利用不够的问题。通过引入遗产廊道保护理念,着眼于流域单元,结合大樟溪沿线(福州段)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 大樟溪沿线是福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廊道之一,但目前存在对历史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认知不足及对沿线众多古厝庄寨的活化利用不够的问题。通过引入遗产廊道保护理念,着眼于流域单元,结合大樟溪沿线(福州段)文化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适宜性分析,从节点、通道、文化区3个方面入手,识别区域遗产整体价值,构建“一主廊、五节点、多线路、四片区”的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结构,并提出相应的保护活化路径,以为流域型遗产廊道的统筹保护、有效传承与活态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廊道 文化遗产 保护与活化 大樟溪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旅融合视域下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利用与保护路径研究——以江苏省三处农业文化遗产地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灿 吴娟 毕德全 《福建茶叶》 2024年第11期51-54,共4页
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智慧记忆,是国家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业文明逐步替代农业文明的同时,农业文化遗产活化保护成为全球命题。本研究以江苏省三处以茶为主要载体的农业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走访调研和田野考察,对... 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智慧记忆,是国家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业文明逐步替代农业文明的同时,农业文化遗产活化保护成为全球命题。本研究以江苏省三处以茶为主要载体的农业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走访调研和田野考察,对比分析总结经验,着重研究三处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提出开发利用举措,优化动态保护路径,以期为江苏省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利用与保护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证借鉴,打造江苏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旅融合 农业文化遗产 保护利用 对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东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的探索与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郑莉 李沛喆 +1 位作者 吕文秀 刘曈曈 《乡村论丛》 2024年第3期73-81,共9页
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是传承优秀农耕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展生态农业、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山东省在农业文化遗产挖... 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是传承优秀农耕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展生态农业、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山东省在农业文化遗产挖掘认定、保护利用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为进一步推动农耕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释放农业文化遗产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方面价值,本文在梳理山东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存在短板和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发展措施,以期助力山东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省 农业文化遗产 保护传承 文化强省 农业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古为新:新质生产力视域下保护发展农业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关键问题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颖 郑莉 吕文秀 《乡村论丛》 2024年第4期66-75,共10页
本文深入探讨了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农业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及其在推进农业强国建设中的关键作用,阐述了农业文化遗产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多重价值,包括传统与多样性、可持续性与适应性、包容性与交流性以及教育性与参与性。通过分析当前... 本文深入探讨了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农业文化遗产的现代价值及其在推进农业强国建设中的关键作用,阐述了农业文化遗产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多重价值,包括传统与多样性、可持续性与适应性、包容性与交流性以及教育性与参与性。通过分析当前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具体优化路径:加强本底调查与保护、增强生态保护措施、加大科技研发力度、激励社区参与和构建利益共享机制,旨在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的创新性转化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新质生产力 现代价值 保护与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湘西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创新利用路径
18
作者 邓洁 蒋纯 +1 位作者 周颖 陈茜 《南方农机》 2024年第9期94-97,共4页
【目的】湘西地区农遗具有突出的生态价值、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经济价值,保护和创新利用湘西农业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通过田野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对湘西地区农遗综合价值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湘西农遗保护与利... 【目的】湘西地区农遗具有突出的生态价值、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经济价值,保护和创新利用湘西农业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方法】通过田野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对湘西地区农遗综合价值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湘西农遗保护与利用在产业创新、技术传承、生物多样性保持等方面陷入难题,并为此提出了转变发展理念、优化协作模式、完善协作机制等对策建议。【结果】充分保护和创新利用农遗中富含的生物、技术、文化资源,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农村本土资源价值,激发农村内生动力,为实现农民增收、农村富裕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增添强力引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乡村振兴战略 湘西地区 保护 创新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南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路径研究
19
作者 闫俊萍 贾秋宇 赵培育 《农村农业农民》 2024年第8期45-48,共4页
保护和利用好农业文化遗产是实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河南省农耕文化底蕴深厚、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省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调研发现,河南省还存在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不够完善... 保护和利用好农业文化遗产是实现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强国的必然要求。河南省农耕文化底蕴深厚、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省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文化基础。调研发现,河南省还存在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机制不够完善、宣传利用不充分、创新发展不到位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多措并举,多途并进:一是完善机制,形成农业文化遗产传承保护的合力;二是打造平台,增强农业文化遗产宣传推广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三是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农业文化遗产的多功能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档案保护 创新利用 农耕文明(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生态保护补偿的标准与机制--基于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的调查分析
20
作者 伽红凯 卢勇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5-121,共7页
农业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保护补偿是化解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遗产地居民的生存权、发展权之间冲突的必要方式。农业文化遗产生态保护补偿涉及责任主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诸多内容,其中补偿标准是最核心的问题。... 农业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生态保护补偿是化解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遗产地居民的生存权、发展权之间冲突的必要方式。农业文化遗产生态保护补偿涉及责任主体、补偿标准、补偿方式等诸多内容,其中补偿标准是最核心的问题。基于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生态保护补偿标准可设定在333元/亩左右,并可在300.8—366.1元/亩的区间内进行动态调整;农户受偿额度受到个人及家庭特征、生态认知以及资本禀赋特征的共同影响。因此,应合理确定农业文化遗产生态保护补偿标准,构建多元化、市场化的农业文化遗产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生态保护补偿的知识普及和宣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生态保护补偿 补偿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