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作为社会干预:浙江经验
1
作者 肖云泽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0-154,共15页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就其设计初衷而言是一套针对乡村社会发展的系统干预,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作为社会干预”如何可能,以及会产生怎样的社会后果,还没有被研究充分揭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浙江经验,为讨论这些问题提供了...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就其设计初衷而言是一套针对乡村社会发展的系统干预,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作为社会干预”如何可能,以及会产生怎样的社会后果,还没有被研究充分揭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浙江经验,为讨论这些问题提供了一个典型样本。研究发现,遗产政治的“注意力”和项目制的遗产治理形态,使“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作为社会干预”成为一种制度性干预,进而助推了农遗地传统生计的产业化发展和新老农人向乡土社会的回嵌,构建了农业领域的“中国意象”与本于乡土却又超越乡土的文化复育,并在农遗生态干预与低碳经济、现代生态农业的互相采借中,探索了农遗固碳的新路径和农遗生态价值转化的新可能。本文最后指出,浙江农遗保护的社会干预作用建基于行政驱动、产业资本化和城乡融合的社会基础,这与浙江农业的隐性革命、后生产主义等转向相适应,但也潜藏着偏离农遗项目初衷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干预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浙江经验 乡村社会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认知对农户参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行为的影响--以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为例 被引量:18
2
作者 刘吉龙 张永勋 李先德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42-1452,共11页
农户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和直接参与者,对遗产保护的认知影响着参与保护的积极性,进而影响遗产系统的可持续性,是保护与发展措施实施的信息反馈,也是政策制定和改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福建安溪铁... 农户作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和直接参与者,对遗产保护的认知影响着参与保护的积极性,进而影响遗产系统的可持续性,是保护与发展措施实施的信息反馈,也是政策制定和改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以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为例,在计划行为理论的框架下,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户认知对其参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户遗产保护认知的行为态度对其参与遗产保护意愿的正向影响不显著,但农户遗产保护认知的主观规范、控制认知对其参与遗产保护意愿的正向影响显著,从而通过参与遗产保护意愿的中介作用对参与遗产保护行为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间接影响效应分别为0.292、0.442。2)参与遗产保护的能力和遗产保护的制度环境是影响农户是否愿意参与遗产保护的关键因素。3)农户遗产保护认知的3个维度即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控制认知两两存在显著地相互正向影响,其中行为态度与控制认知的相互影响最大,影响系数达到0.652。基于此研究结果,提出关于加大宣传力度、完善保护制度、落实激励政策等方面的政策建议,以此深入推动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农户认知 计划行为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路径研究——以内蒙古赤峰市兴隆洼镇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月莹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13期51-54,共4页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将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置于全党全国的重点工作位置。农业文化遗产作为农村和农业发展的重要优势资源,在实际的开发利用中却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该文以田野调查的方式针对敖汉旱作农业系统进行调研,在农业文...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将我国的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置于全党全国的重点工作位置。农业文化遗产作为农村和农业发展的重要优势资源,在实际的开发利用中却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该文以田野调查的方式针对敖汉旱作农业系统进行调研,在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利用方面,目前仍存在观念障碍、主体地位缺失、乡村能人短缺及政策支撑较少的现实发展困境,结合当地现实的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提出保护开发敖汉旱作农业系统的三大现实路径:首先做好“保护”,其次做到科学“开发”,最后着力做好“保障”,以期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切实保障农民的实际利益,促进农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三农”问题 农村发展 田野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旅游视角下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路径——评《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4
作者 陈东 《中国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7,共1页
我国地域辽阔,农业生产历史渊远,农业文化遗产也是一笔重大的财富,但是伴随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开发,中国的面貌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社会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欠缺,很多中国传统农业文化遗产正在逐渐的被破坏,很多... 我国地域辽阔,农业生产历史渊远,农业文化遗产也是一笔重大的财富,但是伴随城市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开发,中国的面貌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社会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欠缺,很多中国传统农业文化遗产正在逐渐的被破坏,很多甚至面临消失。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迫切的需要保护,在此背景下,致力于研究旅游资源开发的熊礼明老师,从旅游开发的视角研究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保护与开发 旅游开发与保护 旅游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参与农食系统转型的现实意义与关键议题 被引量:2
5
作者 陈俞全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4-87,共14页
一个理想的农食系统需要同时满足食物安全、营养健康、绿色可持续、包容性以及韧性等多重目标。作为关乎人类基本生存和发展的系统性工程,农食系统在新时期面临气候变化、疫情疾病、贸易竞争等一系列因素的冲击,转型迫在眉睫。重要农业... 一个理想的农食系统需要同时满足食物安全、营养健康、绿色可持续、包容性以及韧性等多重目标。作为关乎人类基本生存和发展的系统性工程,农食系统在新时期面临气候变化、疫情疾病、贸易竞争等一系列因素的冲击,转型迫在眉睫。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农业生产生活系统,蕴含了丰富的生态环境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开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与农食系统的对话,有利于促进传统农业生产技术、膳食营养理念和资源管理方法与农食系统结合,形成更具中国特色的农食系统转型方案,也有利于从方法论上完善农食系统研究体系。本文认为,重点应从风险韧性治理、公共资源治理、生态可持续治理三个关键领域,推动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参与农食系统转型,其研究具有重要的学理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 农食系统转型 韧性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分析框架的线性场域下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保护与活化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梁晶璇 宋慧琪 +2 位作者 官炳宏 郑琼娥 陈佑成 《农业展望》 2020年第12期107-112,共6页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切入点,是实现传统农业文明传承与文化生态经济效益同步发展的关键举措。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作为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其保护与活化关乎铁观音文化传承与经济...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切入点,是实现传统农业文明传承与文化生态经济效益同步发展的关键举措。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作为重要的农业文化遗产,其保护与活化关乎铁观音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线性文化遗产理念是通过对沿线文化遗产有效串联,实现遗产传承的整体化与持久化发展。将线性思维融入铁观音文化系统保护与活化,基于线性文化遗产的特征研究构建三维分析框架,以此分析梳理铁观音文化系统保护与活化现状,进而从将遗产区的茶山村落串联成线,纳入沿线物质与非物质遗产(X-Y维度);形成"铁观音之路"的整体线性保护与活化格局(X-Z维度);实施"铁观音之路"沿线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类型的保护与活化措施(X-Y-Z维度)等方面,提出线性场域下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的保护与活化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文化遗产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 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 三维分析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