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孙学涛 张丽娟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9,共12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变了农业要素投入结构和相对效率,进而影响了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在“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背景下,本文运用地级市农业部门数据实证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农业... 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变了农业要素投入结构和相对效率,进而影响了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在“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背景下,本文运用地级市农业部门数据实证分析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农业技术进步总体上偏向于资本要素,而高标准农田建设会进一步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2)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高标准农田建设会促进贫困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要素,而促进富裕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3)高标准农田建设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产生直接影响的同时,还会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方式促进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资本要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业技术进步偏向 农业产业结构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技术进步方向与要素结构匹配度的区域差异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薛超 周宏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6-140,共5页
农业技术进步方向与农业生产要素禀赋结构相匹配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发挥农业技术价值的必要条件。文章通过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和农业生产要素禀赋结构的测算,并采用耦合协调度量化分析它们之间的匹配关系。结果发现,1997—2016年各地... 农业技术进步方向与农业生产要素禀赋结构相匹配是充分利用农业资源、发挥农业技术价值的必要条件。文章通过对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和农业生产要素禀赋结构的测算,并采用耦合协调度量化分析它们之间的匹配关系。结果发现,1997—2016年各地区耦合协调度均在0.3~0.5之间,即处在较低水平耦合状态,这反映出各地区农业技术进步偏向与其农业生产要素的匹配状况较差。进一步研究发现财政支农事务支出与有效灌溉面积等因素对其匹配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偏向 要素相对禀赋 耦合协调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农财政、技术进步偏向的农田利用碳排放效应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吴伟伟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7-84,共8页
研究目的:识别农田利用方式转型期支农财政、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及其交互作用对农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评价支农财政和农业技术进步的环境效率,提出减排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构建农田利用碳排放强度指标,通过估计核密度函数揭... 研究目的:识别农田利用方式转型期支农财政、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及其交互作用对农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评价支农财政和农业技术进步的环境效率,提出减排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构建农田利用碳排放强度指标,通过估计核密度函数揭示其区域分布,基于加入交互项的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核心变量对农田利用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单位播种面积农田利用碳排放均值逐年增加,区域差异扩大;单位产值农田利用碳排放均值逐年减小,区域差异缩小;支农财政倾向于提高农田利用碳排放强度,效果与种植结构相关;与资源禀赋耦合的农业技术进步偏向具有减排效应,并有利于降低支农财政的促排效果,该交互作用亦与种植结构相关。研究结论:支农财政政策应关注由其产生的环境压力,通过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效率、推动与资源禀赋相耦合的农业技术进步等途径促进农田利用碳减排,充分考虑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区域差异,提高政策的精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田利用碳排放强度 支农财政政策 农业技术进步偏向 交互效应 固定效应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