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提高农业增长质量 被引量:2
1
作者 孙文生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77-79,共3页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增长质量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孙文生确保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今后15年经济发展中一项非常重要而又难度较大的任务。因此,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增长量便成为实现跨世纪奋斗目标的关键措施。一、从粗...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增长质量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孙文生确保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是今后15年经济发展中一项非常重要而又难度较大的任务。因此,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提高农业增长量便成为实现跨世纪奋斗目标的关键措施。一、从粗放到集约转变农业增长方式集约型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增长方式 农业增长质量 农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增长质量的时空特征与动态演进:2000-2015 被引量:34
2
作者 韩海彬 李谷成 何岸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5-105,共11页
在构建农业增长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2000年~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农业增长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农业增长质量的时空特征,进一步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和马尔可夫链模型,探讨中国农业增长质... 在构建农业增长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2000年~2015年中国30个省份的农业增长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农业增长质量的时空特征,进一步采用核密度估计方法和马尔可夫链模型,探讨中国农业增长质量的动态演进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样本期内,农业增长质量呈稳步上升态势,农业增长质量的变异系数大致呈"M"型变化趋势,农业增长质量的空间分布具有典型的区域特征,呈现"东高西低"的格局。(2)从全国范围来看,农业增长质量的核密度曲线不断向右移动,且波峰高度持续降低,波峰形态均不同程度地呈现右偏,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右偏程度有减弱趋势;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农业增长质量的核密度曲线由双峰分布形式逐步演变为单峰分布形式,而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增长质量核密度曲线大体表现为单峰分布形式。(3) 中国农业增长质量分布状态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其动态演进是一个平滑的过程,很难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国农业增长的动态演进过程存在"马太效应",但随着考察时长的增加,"马太效应"有减弱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增长 农业增长质量 经济增长质量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核密度估计 马尔可夫链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牧产业结构变动对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阚勤 《饲料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184-188,共5页
为探究畜牧产业结构变动对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研究利用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时间序列数据,以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畜牧产业结构变动对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畜牧产业结构变动能够赋能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畜牧产... 为探究畜牧产业结构变动对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研究利用2021年3月至2022年9月时间序列数据,以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检验畜牧产业结构变动对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畜牧产业结构变动能够赋能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畜牧产业结构变动对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的冲击响应周期约为18个月,且直至第18个月仍有7.795%贡献率。研究表明,研究结果有利于建立畜牧产业良性循环机制,打造高端畜牧养殖模式,优化农畜产品产业链,促进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牧产业结构 向量自回归模型 农业经济高质量增长 方差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助于农业高质量增长吗? 被引量:30
4
作者 郝一帆 王征兵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4-61,共8页
本文采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和门槛回归技术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农业高质量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显著地促进了农业高质量增长,且这种积极影响主要是通过驱动农业技术进步路径来实现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农业高质... 本文采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和门槛回归技术考察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农业高质量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显著地促进了农业高质量增长,且这种积极影响主要是通过驱动农业技术进步路径来实现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农业高质量增长具有正向且边际效率递减的动态影响,而适度提升农户经营规模则能有效规避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所产生的这种边际递减溢出困境;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农业高质量增长的积极影响存在显著的约束机制,只有当生产性服务业规模和城市化水平提升到一定程度以及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到一定水平时,才会有效地释放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支农溢出效应。因此,本文指出政府既要加快提升生产性服务业规模,也要注重释放其空间集聚的溢出红利,从而为新时代下农业的高质量增长提供新的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集聚 农业质量增长 面板门槛数据模型 约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既定土地经营规模约束下劳动努力的农业高质量增长效应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景 庄丽娟 李胜文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9-99,182,共12页
既定土地经营规模约束下,非农收入逐渐成为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改变了农业劳动力的劳动努力及其对农业增长质量的贡献。通过构建包含劳动努力的农业生产函数,将劳动努力对农业增长质量的贡献分离出来并加以估算。结果显示,1985-2016年... 既定土地经营规模约束下,非农收入逐渐成为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改变了农业劳动力的劳动努力及其对农业增长质量的贡献。通过构建包含劳动努力的农业生产函数,将劳动努力对农业增长质量的贡献分离出来并加以估算。结果显示,1985-2016年农业劳动力的劳动努力推动农业增长质量提高了72.5%,解释了同期农业增长质量增长的41.8%;期间劳动努力对农业增长质量增长的贡献份额呈逐渐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趋向减缓。总体上体现出经济发达地区劳动努力对农业增长质量增长的贡献份额下降幅度较大,而经济落后地区或农业大省劳动努力对农业增长质量增长的贡献份额下降幅度较小。据此建议促进土地经营权转让或交换,扩大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以提高其劳动努力和农业高质量增长的经济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质量增长 劳动努力 纯收入效应 土地经营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贫困山区耕地利用转型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9
6
作者 向敬伟 李江风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81,共11页
贫困山区耕地利用转型发展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助力脱贫攻坚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土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探讨了贫困山区耕地利用转型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理,构建了影响效用实证模型,以鄂西16个贫困县为例开展... 贫困山区耕地利用转型发展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助力脱贫攻坚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土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探讨了贫困山区耕地利用转型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理,构建了影响效用实证模型,以鄂西16个贫困县为例开展实证研究,从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角度进一步分析了影响发生的具体原因,并针对各县市实际发展情况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贫困山区经济增长和区域协调发展提出科学参考。结果表明:(1)耕地利用转型从功能形态转型和空间形态转型两方面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产生影响,其中功能形态包含作物生产、生活保障、生态保护三种形态,空间形态包含景观格局和数量分布两种形态;(2)耕地利用转型在一定时期内可促进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但长期来看,耕地利用转型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存在边际效用递减性;(3)实证发现,房县、长阳县、建始县、来凤县等4县耕地功能形态转型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存在促进效用而空间形态转型存在边际递减效用,郧县和咸丰县则是空间形态转型存在促进效用而功能形态转型存在边际效用递减性;(4)郧西县、竹山县、丹江口市、秭归县、恩施市和巴东县等6县市耕地功能形态转型和空间形态转型对农业经济增长质量均存在促进效用,竹溪县、利川市、宣恩县和鹤峰县等4县则均存在边际递减效用,验证了机理分析的正确性。论文还从利用地租地价杠杆和土地工程技术、完善耕地政策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贫困山区耕地利用与管理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转型 农业经济增长质量 贫困山区 鄂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