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63篇文章
< 1 2 9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传承与创新:再论毛泽东“农业基础论”
1
作者 丁丹丹 吕文林 齐爱兰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21-124,共4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简称"农业基础论"),是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提出的著名论断。这是对农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实现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是其提出的历史背景。新时期,&qu...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简称"农业基础论"),是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提出的著名论断。这是对农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实现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是其提出的历史背景。新时期,"农业基础论"在工业化发展的新阶段继续彰显光辉,但也遭遇重大挑战。因此,必须深刻领会、全面准确把握"农业基础论"的理论内涵,并赋予其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时代解读,实现毛泽东"农业基础论"在继承中的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基础论 工业化 生态文明 生态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泽东“农业基础论”及其创新发展
2
作者 丁丹丹 吕文林 齐爱兰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0-32,共3页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农业基础论"。这是对农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建国以来四次国民经济调整即充分印证了其理论的正确性。新时期,经济形势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已不能反映"...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农业基础论"。这是对农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建国以来四次国民经济调整即充分印证了其理论的正确性。新时期,经济形势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已不能反映"农业基础论"的全部面貌。须建立起与现代化相统一的"农业基础论",实现其在新起点上的"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农业基础论 工业化 现代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广义农业:农业产业化与“农业基础论”的依据
3
作者 陈文科 《理论月刊》 CSSCI 1998年第4期25-27,共3页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农业基础论 商品农业 农业劳动生产率 国民经济基础 工业劳动 生产力发展阶段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马克思 经济条件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云的农业基础论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杰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8年第3期107-113,共7页
农业基础论在陈云经济思想理论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仅阐明了以农业为基础是中国经济社会运动一条最为重要的客观规律,而且奠定了陈云经济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本文从农业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农业对国民经济后相关... 农业基础论在陈云经济思想理论体系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仅阐明了以农业为基础是中国经济社会运动一条最为重要的客观规律,而且奠定了陈云经济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基础。”本文从农业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农业对国民经济后相关影响规律,农村经济体制转变论,农业生产力发展论四方面,对陈云的农业基础论进行了较深入、系统地研究,阐明了研究陈云农业基础论的重要性及陈云农业基础论本身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云 农业基础论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农业基础论”的重新认识
5
作者 边桂莉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39-42,共4页
关键词 农业基础论 农业部门 基础产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新认识 农业基础 适度发展 国民经济体系 二元标准 自然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基础论的再研究
6
作者 黄煥中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1年第4期23-28,共6页
在总结我国30多年建设实践基础上,党的十三大提出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指出:“明确国社会主义初阶段,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业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产业人口占多数的... 在总结我国30多年建设实践基础上,党的十三大提出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指出:“明确国社会主义初阶段,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业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产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的工业国的阶段;……。”在人口众多,80%在农村的我国,要由穷变富,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实质是农业和农民的发展转变问题。这在我国无疑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历史过程。因此,深入研究农业转变阶段理论及其客观规律性,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基础论 农业发展 农产品 国民经济部门 再研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发展阶段 农业劳动生产率 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人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农业基础设施的粮食增产效应 被引量:1
7
作者 高鸣涛 张志新 李成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22-332,共11页
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我国粮食能否增产的关键所在。基于2008—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系统矩估计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增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业基础设施的粮食增产效应为14.5%,其中农田水利设施依然是... 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我国粮食能否增产的关键所在。基于2008—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系统矩估计和中介效应模型,探究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增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业基础设施的粮食增产效应为14.5%,其中农田水利设施依然是粮食增产的重要保障,数字基础设施、农业电力设施的贡献显著增强,农村交通设施的粮食增产效应最小。从作用机制来看,农业基础设施通过扩大种植规模、促进技术进步和降低受灾率促进粮食增产。从异质性分析来看,农业基础设施在北方地区、粮食主产区存在显著的粮食增产效应。鉴于此,应继续加大农田水利设施投资,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提升农业电力和农村交通设施的技术水平,因地制宜规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增产 农业基础设施 规模扩张 技术进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空间溢出效应与俱乐部收敛识别
8
作者 汪昊 王志娜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3-87,共5页
文章基于200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提升主要是通... 文章基于2001—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提升主要是通过提高第一产业集聚度和农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效率实现的。水利基础设施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提升作用主要体现在直接效应方面,公路基础设施对耕地利用生态效率的提升作用体现在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两个方面。第三,各省份的耕地利用生态效率收敛于高、中、低三个俱乐部,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能够促进俱乐部之间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生态效率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空间溢出 俱乐部收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管理中的土地整治对农业基础设施改善的研究
9
作者 赵来源 《河北农机》 2025年第13期127-129,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土地管理中的土地整治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土地整治作为土地管理工作中的关键一环,在整治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农村土地资源实际情况,以及土地周边的整体生态环境情况和农业生产发展情况,从而实现多元要素与土地...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对土地管理中的土地整治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土地整治作为土地管理工作中的关键一环,在整治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农村土地资源实际情况,以及土地周边的整体生态环境情况和农业生产发展情况,从而实现多元要素与土地整治的结合融合,有效推动农业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农业生产环境的提升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进而更好地推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与现代化农村的建设。尤其是土地整治和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只有不断强化土地整治效果,才能进一步加强对土地的管理,从而为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奠定良好的基础。基于此,本文将对土地管理中的土地整治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改善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管理 土地整治 农业基础设施 改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益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策略与效益评估
10
作者 王成臣 《农村科学实验》 2025年第5期32-34,共3页
公益性农业基础设施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涵盖物质性和社会性基础设施,对农村经济具有显著影响。该文详细介绍了公益性农业基础设施的分类,包括物质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并讨论了其重要作用,提出了明确建设目标与规划、... 公益性农业基础设施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涵盖物质性和社会性基础设施,对农村经济具有显著影响。该文详细介绍了公益性农业基础设施的分类,包括物质性基础设施和社会性基础设施,并讨论了其重要作用,提出了明确建设目标与规划、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村道路条件、完善农村电力和通信设施、注重科技创新与智能化设备的应用,以及加强项目管理与维护等建设策略,并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评估了公益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的积极影响。该文旨在通过探究公益性农业基础设施对农村经济的多维度影响,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性 农业基础设施 建设策略 效益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农贷款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与机制研究——基于准自然实验的实证分析
11
作者 胡树林 吴思轩 白茜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207-212,217,共7页
基于2005—2018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划的面板数据,构建评价指标测算农业经济韧性,在此基础上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探究涉农贷款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机理和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提升农业经济韧性;异质... 基于2005—2018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划的面板数据,构建评价指标测算农业经济韧性,在此基础上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法探究涉农贷款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机理和作用路径。结果表明: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提升农业经济韧性;异质性分析表明该效应在金融市场欠发达的中部和西部地区更为显著;机制分析发现增量奖励政策通过优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来提升农业经济韧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涉农贷款增量奖励政策 农业经济韧性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渐进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农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珍 曾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6-186,共11页
数字农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面临布局能力欠佳、供应链不成熟、应用场景缺乏等多重困境。建构国有企业主导的数字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网络,突破数字农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的限制条件,形成有效强化链,是破解数字农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多重困境... 数字农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面临布局能力欠佳、供应链不成熟、应用场景缺乏等多重困境。建构国有企业主导的数字农业基础设施供给网络,突破数字农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的限制条件,形成有效强化链,是破解数字农业基础设施有效供给多重困境的重要途径。大型国有农业企业具有盈利性和非盈利性的双重功能,集领先用户、系统集成者、应用场景构建者多重角色于一体,由其主导供给可以破解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布局中的“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进而通过“探索式-利用式”双元学习,突破研发、集成、应用等供给环节中的资源约束、能力陷阱、接受度低等诸多限制,生成较强的系统集成能力、应用场景构建能力,使数字农业基础设施供给效力得以显现。当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上起到非线性效应、乘数效应、循环效应后,“动力—能力—效力”三者将达成有效强化链,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功能不断涌现,从而推动数字农业基础设施供给不断向更高层次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农业基础设施 有效供给 国有企业 双元学习 循环累积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产量增长的影响效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汪中一 李强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3期119-123,共5页
以安徽省16个地市2008—202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分析了农业基础设施对全省及皖南、皖北、皖江地区粮食产量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安徽省农田水利、农业电力及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均对粮食产量增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省内各地... 以安徽省16个地市2008—2020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研究分析了农业基础设施对全省及皖南、皖北、皖江地区粮食产量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安徽省农田水利、农业电力及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均对粮食产量增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从省内各地区来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对皖南、皖江地区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皖北无影响;农业电力基础设施对皖北地区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皖南无影响,对皖江有显著负向影响;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对皖北地区有显著正向影响,对皖南地区有显著负向影响,对皖江无影响。针对各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影响粮食产量增长的不同效应,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基础设施 粮食产量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影响农业经济增长 被引量:2
14
作者 汤捷 《村委主任》 2024年第17期156-158,共3页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关键作用。文章探讨了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2000—2023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系统广义矩估计(System GMM)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类农业...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支撑,对农业经济增长具有关键作用。文章探讨了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2000—2023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系统广义矩估计(System GMM)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各类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灌溉设施投资影响最为突出。研究还发现投资影响存在时间滞后效应和区域异质性。农业科技进步和城乡一体化发展也对农业经济增长有积极影响。据此,建议在加大传统农业基础设施投资的同时,加强对农业信息化和绿色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并考虑区域差异制定针对性策略,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基础设施 农业经济增长 农业科技进步 区域异质性 农业信息化 省级行政区 城乡一体化发展 区域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建阳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生态化建设综述 被引量:2
15
作者 鄢全春 《中国农业综合开发》 2024年第2期49-52,共4页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生态化建设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业稳步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福建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农业农村部安排,着力建设灌排化、机械化、生态化、田园化、数字化的“五化”高标准示范农田。本...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生态化建设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业稳步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福建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农业农村部安排,着力建设灌排化、机械化、生态化、田园化、数字化的“五化”高标准示范农田。本文以南平市建阳区麻沙镇长坪村2023年高标准农田建设改造提升项目为例,总结概述项目区实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主要做法和经验启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生态建设应突出生态保护新理念,推广使用新材料和新工艺,做好项目资金整合、新增耕地分析、水资源供需研究、分项工程设计、后期管理维护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改造提升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生态化建设 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节水技术及其推广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孙晓琴 《数字农业与智能农机》 2024年第3期65-67,共3页
旨在研究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节水技术,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从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生产方式落后、节水技术推广难度大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用水效率较低,这在很大... 旨在研究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节水技术,以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文献调研和案例分析,从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生产方式落后、节水技术推广难度大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用水效率较低,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业基础设施存在问题。改进农田水利设施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可以减少水资源浪费;增加节水技术研发投入,普及节水技术,对于节约用水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利基础设施 节水技术 现状问题 优化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经济韧性的内在机理与实证检验
17
作者 史鹏怡 《湖北农业科学》 2025年第2期220-228,共9页
基于2013—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韧性具有正向促进效应,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乡村建... 基于2013—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韧性具有正向促进效应,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乡村建设通过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增强农业经济韧性;相较于粮食主产区与高韧性水平区,非粮食主产区与低韧性水平区内数字乡村建设赋能农业经济韧性的效果较弱。建议持续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发挥农业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多举措增强农业经济韧性,为中国建设农业强国奠定基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建设 农业经济韧性 农业基础设施 区域经济发展 非线性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农业基础作用规律
18
作者 孙鑫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4期60-65,共6页
作者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再次论证了农业基础作用规律及其在当今社会不同的表现形式。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现实的经济规律”的论点,提出不同的看法。
关键词 作用规律 农业基础论 国民经济 农业社会 基础作用 再研究 表现形式 社会分工 当今社会 农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基于2004年~2013年中国232个地级市的分析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李燕 成德宁 郑鹏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6-113,共8页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公共基础条件。在梳理和归纳农业基础设施影响农业产出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04年~2013年中国23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分析方法检验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产出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公路和电力设... 农业基础设施是农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公共基础条件。在梳理和归纳农业基础设施影响农业产出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04年~2013年中国23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分析方法检验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产出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公路和电力设施对我国农业产出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灌溉设施则对农业产出具有显著抑制效应,同时农业基础设施对农业产出增长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其中,在粮食主产区、平衡区和主销区,公路基础设施对农业产出的影响均显著为正,但对主销区的影响大于其他两个区域;灌溉设施对粮食主销区的影响显著为正,对粮食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影响显著为负;电力设施对粮食主销区的影响显著为正,对粮食平衡区的影响显著为负,对粮食主产区的影响则不显著。为稳定农业产出增长,仍应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投资重点,并根据各区域实际制定投资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基础设施 农业产出 农业生产 公路设施 电力设施 灌溉设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基础设施投融资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8
20
作者 田国双 王敏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8-81,共4页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的"瓶颈"。针对农业基础设施投融资中存在的投资总量不足、融资体制不健全、投融资方式单一、投资效益低下和投融资环境差等主要问题,提出建立多渠道投资机...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收入增加的"瓶颈"。针对农业基础设施投融资中存在的投资总量不足、融资体制不健全、投融资方式单一、投资效益低下和投融资环境差等主要问题,提出建立多渠道投资机制、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创新投融资方式、提高投资效益和优化投融资环境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基础设施 投资 融资 方式 渠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