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农业型村庄的空心化问题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被引量:
20
1
作者
伊庆山
施国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22-27,共6页
农业型村庄人、财、物流向城市的趋势不逆转,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衰败将愈加严重。新型农村社区以改善居住环境和均等化公共服务为遏制村庄空心化的逻辑起点,增强了农民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让社区再次成为农民的安居之地。然而,商品...
农业型村庄人、财、物流向城市的趋势不逆转,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衰败将愈加严重。新型农村社区以改善居住环境和均等化公共服务为遏制村庄空心化的逻辑起点,增强了农民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让社区再次成为农民的安居之地。然而,商品化社区生活所推动的离农化和陌生化人际交往所产生的离心力使得新型农村社区存在着演变为"空心化社区"的风险。因此,有必要让新型社区农民重新聚拢起来和互动起来,具体措施包括:利用农业型村庄土地优势发展农业现代化,结成外出农民和留村农民社区经济利益共同体;壮大村集体经济,使其有能力和积极性开展社区公共文化生活,再造熟人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型村庄
空心化
新
型
农村社区
空心社区
利益共同体
乡村文化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村干部流动性任职的生成机制及其困境超越——基于安徽省S镇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
5
2
作者
王惠林
李海金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1-117,共7页
农业型村庄的村干部呈流动性任职的发展趋势。流动性任职突破了由户籍为本村村民担任村"两委"干部的条件限制,村干部成为调剂性资源,在镇域范围内流动。村干部的流动性任职是在农村社会陷入治理主体缺位,进而引发系列治理问...
农业型村庄的村干部呈流动性任职的发展趋势。流动性任职突破了由户籍为本村村民担任村"两委"干部的条件限制,村干部成为调剂性资源,在镇域范围内流动。村干部的流动性任职是在农村社会陷入治理主体缺位,进而引发系列治理问题背景下的实践探索。它顺应了农村治理事务"质""量"结构变迁的内在需要。流动性任职构成基层政府培养、选拔村干部,建设农村治理体制的重要方式,填补了农村治理真空,并以强制度关联激活了村干部的治村责任。然而,它也面临与既有村庄社会结构存在张力、去权威性、因缺乏灵活变通性造成治理失效等困境。非体制精英的吸纳和群众路线是流动性任职村干部积累社会性资源、实现有效治理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干部
流动性任职
农业型村庄
村级治理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农业型村庄的空心化问题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被引量:
20
1
作者
伊庆山
施国庆
机构
河海大学中国移民研究中心
出处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6期22-27,共6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3&ZD172)
文摘
农业型村庄人、财、物流向城市的趋势不逆转,农村的经济、社会、文化衰败将愈加严重。新型农村社区以改善居住环境和均等化公共服务为遏制村庄空心化的逻辑起点,增强了农民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让社区再次成为农民的安居之地。然而,商品化社区生活所推动的离农化和陌生化人际交往所产生的离心力使得新型农村社区存在着演变为"空心化社区"的风险。因此,有必要让新型社区农民重新聚拢起来和互动起来,具体措施包括:利用农业型村庄土地优势发展农业现代化,结成外出农民和留村农民社区经济利益共同体;壮大村集体经济,使其有能力和积极性开展社区公共文化生活,再造熟人社会。
关键词
农业型村庄
空心化
新
型
农村社区
空心社区
利益共同体
乡村文化建设
Keywords
agricultural villages
hollowing out
new rural community
hollow community
interests community
cultural construction
分类号
F303.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村干部流动性任职的生成机制及其困境超越——基于安徽省S镇的田野调查
被引量:
5
2
作者
王惠林
李海金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学院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
出处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11-117,共7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村庄治理现代化的区域差异研究"(18ASH002)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项目"微自治: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路径研究"(MX1810)
文摘
农业型村庄的村干部呈流动性任职的发展趋势。流动性任职突破了由户籍为本村村民担任村"两委"干部的条件限制,村干部成为调剂性资源,在镇域范围内流动。村干部的流动性任职是在农村社会陷入治理主体缺位,进而引发系列治理问题背景下的实践探索。它顺应了农村治理事务"质""量"结构变迁的内在需要。流动性任职构成基层政府培养、选拔村干部,建设农村治理体制的重要方式,填补了农村治理真空,并以强制度关联激活了村干部的治村责任。然而,它也面临与既有村庄社会结构存在张力、去权威性、因缺乏灵活变通性造成治理失效等困境。非体制精英的吸纳和群众路线是流动性任职村干部积累社会性资源、实现有效治理的可行路径。
关键词
村干部
流动性任职
农业型村庄
村级治理主体
分类号
D422.6 [政治法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D262.3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农业型村庄的空心化问题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伊庆山
施国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
2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村干部流动性任职的生成机制及其困境超越——基于安徽省S镇的田野调查
王惠林
李海金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