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地利用变化对花岗岩红壤表土活性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被引量:17
1
作者 盛浩 李洁 +1 位作者 周萍 张杨珠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098-1102,共5页
活性有机碳(LOC)库是土壤质量和环境变化的“指示器”。了解土壤LOC储量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对预测区域土壤有机碳(SOC)库的早期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选取中亚热带湘东丘陵区花岗岩红壤4种典型的土地利用方式,包括樟树(Cin... 活性有机碳(LOC)库是土壤质量和环境变化的“指示器”。了解土壤LOC储量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对预测区域土壤有机碳(SOC)库的早期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选取中亚热带湘东丘陵区花岗岩红壤4种典型的土地利用方式,包括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天然林以及由此转变而来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园和坡耕地,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方法研究了不同利用方式表土(0-20 cm)活性有机碳组分[颗粒有机碳、轻组有机碳(LFOC)、易氧化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D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的数量及其占土壤有机碳的比例(LOC/SOC)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天然林改为其他土地利用方式后,SOC和LOC组分的碳密度均显著降低,但以LFOC和MBC的降幅最大(34%-67%和49%-86%),超出SOC降幅(25%-35%)。因此,LFOC和MBC可作为本区花岗岩红壤土地利用变化后表土SOC变化的早期敏感指标。同时,表征土壤碳库质量的指标LOC/SOC大多降低,特别是天然林改为坡耕地后,LFOC/SOC、DOC/SOC和MBC/SOC的降幅更为明显,分别达到55%、71%和83%。土地利用变化后,SOC、细根生物量和地表枯落物的数量也分别减少25%-34%、56%-98%和47%-99%,可以部分解释土壤LOC数量的损失。本研究结果表明,亚热带天然常绿阔叶林转变为人工林、经济林或农用地后,不仅导致花岗岩红壤有机碳库储量的减少,也造成碳库质量的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碳储量 细根生物量 农业土地管理措施 土壤碳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