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基于多主体模型的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以昆明市东川区铜都镇为例
1
作者
杨微石
戴尔阜
+7 位作者
吴健生
张晖
邢赵婷
樊帆
王宏亮
关宇峰
陈峰
陈明磊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6-986,共11页
以昆明市东川区铜都镇为研究区,基于多主体模型,构建人地交互的农业土地利用变化模型。运用人口普查数据、地理环境数据和实地调研数据,模拟2010—2015年铜都镇具有空间特征的农业劳动力、农户年收入和农业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结果表明,...
以昆明市东川区铜都镇为研究区,基于多主体模型,构建人地交互的农业土地利用变化模型。运用人口普查数据、地理环境数据和实地调研数据,模拟2010—2015年铜都镇具有空间特征的农业劳动力、农户年收入和农业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农业土地利用变化与劳动力、农户收入和坡度相关性较大,与土壤肥力相关性较小。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63.35%发生在低收入农户,尤其是耕地转草地,其中87.60%发生在低收入农户家庭。耕地转林地主要发生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坡度较大的区域。模型的模拟性能优良,空间精度为92.23%。所构建的农业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方法可为其他区域提供借鉴,为我国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工程实施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主体模型
农业土地利用模拟
铜都镇
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多主体模型的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以昆明市东川区铜都镇为例
1
作者
杨微石
戴尔阜
吴健生
张晖
邢赵婷
樊帆
王宏亮
关宇峰
陈峰
陈明磊
机构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城市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
深圳市自然资源和不动产评估发展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网络观测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深圳大学经济学院
中央财经大学
内蒙古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深圳技术大学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76-986,共11页
基金
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2022ZY0206)
自治区高等学校碳达峰碳中和研究专项(STZX202220)资助。
文摘
以昆明市东川区铜都镇为研究区,基于多主体模型,构建人地交互的农业土地利用变化模型。运用人口普查数据、地理环境数据和实地调研数据,模拟2010—2015年铜都镇具有空间特征的农业劳动力、农户年收入和农业土地利用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农业土地利用变化与劳动力、农户收入和坡度相关性较大,与土壤肥力相关性较小。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的63.35%发生在低收入农户,尤其是耕地转草地,其中87.60%发生在低收入农户家庭。耕地转林地主要发生在人口密度相对较高、坡度较大的区域。模型的模拟性能优良,空间精度为92.23%。所构建的农业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方法可为其他区域提供借鉴,为我国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工程实施提供科学支撑。
关键词
多主体模型
农业土地利用模拟
铜都镇
劳动力
Keywords
agent-based model
agricultural land use simulation
Tongdu Town
labor
分类号
F321.1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基于多主体模型的农业土地利用变化空间模拟——以昆明市东川区铜都镇为例
杨微石
戴尔阜
吴健生
张晖
邢赵婷
樊帆
王宏亮
关宇峰
陈峰
陈明磊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