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合作化运动与乡村社会形塑(1953—1956)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建飞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2-52,共11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对中国乡村的经济、文化和农民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再造了乡村社会的面貌。在经济层面,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生产资料的集中与优化配置,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推动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对中国乡村的经济、文化和农民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再造了乡村社会的面貌。在经济层面,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生产资料的集中与优化配置,促进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推动了农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在社会层面,重塑了乡村的社会组织结构,农民从分散的个体转变为有组织的合作群体,统治乡村社会几千年的族权、神权、夫权等权力体系被打破,乡村社会权力支配体系逐步瓦解,基层党组织不断壮大,基层政权体系逐步健全。在思想层面,打破了农民长期以来的个体小农意识,塑造了集体主义观念,增强了团结协作的精神,深化了对社会主义的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合作化运动 乡村经济 乡村基层权力 农民思想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整合与体制重塑:以1949-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为中心考察 被引量:7
2
作者 吴建征 武力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9-35,共7页
1949—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国家催生的基础上,大体经历了衍生发展、短暂异动、格局形成的"三部曲"。这一进程中,充斥着国家整合与体制重塑的色彩。在国家与乡村社会的互动进程中,国家为推动性因素,集体为连接性纽带,农... 1949—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在国家催生的基础上,大体经历了衍生发展、短暂异动、格局形成的"三部曲"。这一进程中,充斥着国家整合与体制重塑的色彩。在国家与乡村社会的互动进程中,国家为推动性因素,集体为连接性纽带,农民为最终执行者。在经历了衍生、发展、高潮、异动与基本形成的进程后,农业合作化存续发展并作用于整个集体化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合作化运动 土地改革 统购统销 乡村治理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合作化运动失误原因再探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惠新 段文忠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Z1期12-14,28,共4页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展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因基础薄弱、,农业现代化要素发展不足,使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改造困难重重,难以凭借提高生产力来巩固合作社成果;同时,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与合作社对其成员的素质要求有一定差距,乡村行政效率降低所... 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展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因基础薄弱、,农业现代化要素发展不足,使传统农业的现代化改造困难重重,难以凭借提高生产力来巩固合作社成果;同时,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与合作社对其成员的素质要求有一定差距,乡村行政效率降低所带来的工作方法简单粗糙、流于形式等都是运动中出现失误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合作化运动 农业现代化 素质 行政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农民的社会心理变迁及启示 被引量:4
4
作者 姚广利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7-122,共6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在短暂的时间内获得了农民普遍的、狂热的拥护。但是,考察农民的社会心理变迁过程可以发现,农民的心态是复杂的,除少数的衷心拥护外,更多的是功利性参与、观望和反对。而农民由功利性参与、观望和反对转...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在短暂的时间内获得了农民普遍的、狂热的拥护。但是,考察农民的社会心理变迁过程可以发现,农民的心态是复杂的,除少数的衷心拥护外,更多的是功利性参与、观望和反对。而农民由功利性参与、观望和反对转变为狂热有着深刻的社会心理动因,是崇尚权威、群体从众的社会心理与不断强化的政治压力相作用的结果。农民崇尚权威、群体从众的社会心理不利于其主体地位的体现。从根本上说,农民的这种心理源于缺乏现代公民的独立人格。当今,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要体现农民的主体地位,首要任务是塑造现代农民的独立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合作化运动 农民 社会心理 独立人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初期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述评 被引量:3
5
作者 王雅馨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63-169,共7页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完成了民主革命时期遗留的任务,同时也开展了带有社会主义建设性质的工作,尤其是有步骤、有组织地领导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一场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深刻变革,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奠...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完成了民主革命时期遗留的任务,同时也开展了带有社会主义建设性质的工作,尤其是有步骤、有组织地领导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实现了一场社会政治经济关系的深刻变革,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学术界对此一直有着思考和研究,本文拟就研究的阶段、主要问题以及研究的意义,做一个梳理和探讨,以期在探索新型农业合作与发展的今天起到资政和借鉴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国初期 农业合作化运动 研究述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合作化运动中农民的行动逻辑——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认识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定洋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0-94,共5页
农民的行动逻辑,受其文化所制约。"差序格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传统农民为解决与生产、生活和娱乐密切相关的公共事务,形成了一个特定的合作与行动单位——家庭的宗族及以宗族为基础的村庄认同。农业合作化运动... 农民的行动逻辑,受其文化所制约。"差序格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传统农民为解决与生产、生活和娱乐密切相关的公共事务,形成了一个特定的合作与行动单位——家庭的宗族及以宗族为基础的村庄认同。农业合作化运动初级形式(农业生产互助组、初级农业合作社)与传统文化自洽获得成功;高级社和人民公社制度失败源于超越了农民传统价值。而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的主导观念与均平思想既加速了农业合作化运动步伐,又容易使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停滞和徘徊。因此,在目前中国还不是成熟的公民社会的条件下,在传统社会的巨大惯性下,"新农村建设"应以自然村(村庄)为承接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行动逻辑 宗族主义 均平思想 村庄 农业合作化运动 “新农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第一次反冒进的再认识 被引量:2
7
作者 赵增延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55-61,共7页
1953年春,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的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中曾出现了急燥冒进倾向。为了纠正这种倾向,当时刚组建并由邓子恢任部长的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在中央的统一布署下,开展了一次反冒进的工作(后被称为第一次反冒进)。经过努力整顿,... 1953年春,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的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运动中曾出现了急燥冒进倾向。为了纠正这种倾向,当时刚组建并由邓子恢任部长的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在中央的统一布署下,开展了一次反冒进的工作(后被称为第一次反冒进)。经过努力整顿,急燥冒进倾向得到有效的纠正。这一工作于1953年9月基本结束,而同年10月却遭到毛泽东的批评。他认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冒进 农业互助合作 农业合作 农业合作化运动 毛泽东 1953年 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 农业生产合作 合作制经济 发展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雅馨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8-141,共4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使土地等主要的生产资料由农民私有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这不仅引起乡村土地关系发生改变,而且对中国共产党在整个乡村社会建立新的行政关系和统治权威,以及使新中国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变皆产生...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使土地等主要的生产资料由农民私有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这不仅引起乡村土地关系发生改变,而且对中国共产党在整个乡村社会建立新的行政关系和统治权威,以及使新中国由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转变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合作化运动 土地关系 行政关系 工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合作化运动对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启迪 被引量:2
9
作者 张晶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9-21,共3页
基于推动农村农业发展的共同目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经验与教训可以为我们组织实施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有益的借鉴。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典型示范、国家帮助和农民自愿的原则;因地制宜,坚持与农村... 基于推动农村农业发展的共同目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经验与教训可以为我们组织实施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有益的借鉴。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典型示范、国家帮助和农民自愿的原则;因地制宜,坚持与农村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坚持以农民为本,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为中心,土地规模经营协调稳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合作化运动 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牡丹江地区的农业合作化运动
10
作者 李书源 王雅馨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0-87,共8页
土地改革以后,牡丹江地区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发生的一些变化以及农民在生产中面临的一些困难,是这一地区农业合作化运动产生的重要背景。牡丹江地区农业合作化运动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互助组阶段、初级社阶段和高级社阶段。在不同的发... 土地改革以后,牡丹江地区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发生的一些变化以及农民在生产中面临的一些困难,是这一地区农业合作化运动产生的重要背景。牡丹江地区农业合作化运动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互助组阶段、初级社阶段和高级社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农业互助合作具有不同的特点。农业合作化运动对牡丹江地区在经济、城乡关系、农民的思想观念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丹江 农业合作化运动 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经验与教训
11
作者 许经勇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1期26-30,共5页
50年代在我国开展的农业合作化运动,已经过去30多年了。但是,这场运动所提供的历史经验,无论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对我国农业的现实和未来,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很值得人们回顾与反恩。一。
关键词 农业合作化运动 农业合作经济 商品经济 家庭经营 社会主义工业化 个人所有制 农业生产 土地改革 我国农村 农业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后的“左”倾错误发端于农业合作化运动
12
作者 李曙新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79-82,共4页
建国后的“左”倾错误发端于农业合作化运动李曙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左”倾思想曾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内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给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那么,建国后党内... 建国后的“左”倾错误发端于农业合作化运动李曙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左”倾思想曾在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内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严重影响了国家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给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那么,建国后党内的“左”倾错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合作化运动 毛泽东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左” 邓子恢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建国后 右倾机会主义 农业生产合作 农业互助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中的数字指标
13
作者 赵胜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7-71,共5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以文件或会议的形式先后八次制订了农业合作化的数字指标。对于中央先后制订的数字任务,地方上不仅能够完成,而且还会超指标完成,这与当时中国共产党内一些地方官员的政治心态有关。而对于地方上超指标完成数字任务...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以文件或会议的形式先后八次制订了农业合作化的数字指标。对于中央先后制订的数字任务,地方上不仅能够完成,而且还会超指标完成,这与当时中国共产党内一些地方官员的政治心态有关。而对于地方上超指标完成数字任务的情况,中央认为农业合作化的数字指标还可以提高,进而又制订出更高的数字任务。如此循环互动,短短几年时间里,数字指标直接推动中国1.2亿多"如汪洋大海般的"农户走上了合作化的道路,合作化的速度远远超出了最初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指标 农业合作化运动 新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不是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翻版——与王前商榷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金鹏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76-79,共4页
《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1期刊登的王前《关于合作化理论的沉思》一文,认为“50年代的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就是30年代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翻版”,“从总的理论发展模式和指导思想上看,并未跳出斯大林全盘集体化的巢臼”。笔者认为这种... 《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1期刊登的王前《关于合作化理论的沉思》一文,认为“50年代的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就是30年代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翻版”,“从总的理论发展模式和指导思想上看,并未跳出斯大林全盘集体化的巢臼”。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妥的。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虽然借鉴了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合作化运动 集体化运动 苏联 农业集体化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 消灭富农 社会主义工业化 毛泽东 农业机械化 集体农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合作化运动与“干预生活”的文学口号 被引量:2
15
作者 于强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年第1期65-70,共6页
“干预生活”口号经刘宾雁之手译介入中国,并通过他的特写引发巨大反响。然而,最初把“干预生活”口号推向文学前台的,却是郭小川、康濯、刘白羽等作协负责人。这一口号能被中国作协频繁使用、广为倡导,既不是苏联文学直接影响的结... “干预生活”口号经刘宾雁之手译介入中国,并通过他的特写引发巨大反响。然而,最初把“干预生活”口号推向文学前台的,却是郭小川、康濯、刘白羽等作协负责人。这一口号能被中国作协频繁使用、广为倡导,既不是苏联文学直接影响的结果,也不是“双百”方针孕育的产物。它的提出和推广,与毛泽东1955年推动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以及稍后的快速推进社会主义进程有着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合作化运动 “干预生活” 苏联文学 中国作协 “双百”方针 社会主义 郭小川 负责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合作化运动始末》简评
16
作者 赵自立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99-99,共1页
关键词 农业合作化运动 刘少奇 中央农村工作部 向社会主义过渡 战略构想 始末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杜润生 中共中央 互助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运动实践与理论的考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高海燕 《财贸研究》 1985年第2期8-14,共7页
本文从社会主义国家农业合作化的实践出发,对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运动实践存在的一般性问题进行分析,对指导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运动实践的理论进行初步的考察,并试图对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一般理论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 农业合作化运动 合作运动 合作经济 三级所有 合作社组织 一般性问题 历史过程 半自给经济 马恩 生产经营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扬兵著:《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
18
作者 杨颖奇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3-204,共2页
关键词 农业合作化运动 中国 知识产权出版社 学术观点 专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研究》
19
作者 王玉贵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232-233,共2页
关键词 农业合作化运动 当代中国 知识产权出版社 博士论文 农村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偏差与反思
20
作者 刘明智 《东南学术》 CSSCI 1997年第3期18-21,共4页
本文拟就马克思主义关于合作化理论的形成以及在我国农村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作一个初步的探讨。一、合作化理论的提出与发展1、马克思、恩格斯以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为研究对象,提出未来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全社会共同占有的思想... 本文拟就马克思主义关于合作化理论的形成以及在我国农村实践中的应用和发展,作一个初步的探讨。一、合作化理论的提出与发展1、马克思、恩格斯以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为研究对象,提出未来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全社会共同占有的思想合作化理论是马克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合作化运动 生产资料 马克思主义 所有制 恩格斯 我国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 斯大林 农业生产 农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