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变迁对农业生产效率的非线性影响研究——基于面板门限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2
1
作者 钟成林 周峰 胡雪萍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6-144,共9页
为总结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的演变规律,分析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变迁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本文以发展经济学农业劳动力城乡迁移理论为指引,利用我国30个省份1991-2016年的相关数据,综合采用Malmquist指数法和门限面板回归模... 为总结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的演变规律,分析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变迁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本文以发展经济学农业劳动力城乡迁移理论为指引,利用我国30个省份1991-2016年的相关数据,综合采用Malmquist指数法和门限面板回归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在整个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将依次经历“大规模化转变”(零星乡-城单向迁移向大规模乡-城单向迁移的转变)和“双向化转变”(大规模乡-城单向迁移向乡-城与城-乡流动模式并举的双向流动模式的转变)两次转变,其中第一次转变对应的城市化率临界区间为31%-40%,而第二次转变对应的城市化率临界区间为55.2%-63.2%。(2)总体而言,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变迁有效地促进了全要素农业生产效率的增长,但与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的第一次转变相比,第二次转变对全要素农业生产效率提升的边际促进作用相对更弱;进一步分析发现,对规模效率捕获能力的下滑是导致上述差异的结构性根源,而我国农地产权制度不完善、土地产权交易市场体系不健全、农地的家庭之间流转以及家庭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集中过程受阻、生产经营规模无法实现同步扩张,农业生产系统对规模效率的捕获能力持续下滑等是导致上述差异的内在根源。根据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的阶段特征,应实行差异化的农业技术创新政策和农地流转干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劳动力流动模式变迁 大规模化转型 双向化转型 全要素农业生产效率 规模效率 面板门限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家庭生计模式变迁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新疆玛纳斯县凉州户镇新渠村调查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万冰 龙开义 《西部论坛》 2013年第2期20-27,共8页
目前,我国农村家庭的生计模式可概括为"农业生计模式""农业兼非农业生计模式"和"非农业生计模式"三种。新疆玛纳斯县凉州户镇新渠村的家庭生计模式经历了从以牧业为主到以种植业为主,到多元化发展的历程... 目前,我国农村家庭的生计模式可概括为"农业生计模式""农业兼非农业生计模式"和"非农业生计模式"三种。新疆玛纳斯县凉州户镇新渠村的家庭生计模式经历了从以牧业为主到以种植业为主,到多元化发展的历程,生计模式的变迁是村民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及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思想观念的转变的必然结果。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现代化背景下,农村家庭生计模式变迁必然伴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方面,农业的集约化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需要加大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引导村民转向非农生产,增加村民的非农收入;另一方面,要实现小规模农业生产向大规模农业生产的转变,农村需要引进农业技术人才,也需要政府的扶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家庭生计模式 农村家庭经济 生计模式变迁 农村劳动力转移 家庭收入 非农收入 农业集约化 农业技术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斌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89-92,共4页
我国农村目前有4.5亿劳动力,其中约有2.5亿过剩,今后还将以每年120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而劳均耕地面积由1978年的5.5亩降到1991年的1.25亩。因此,转移和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我国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的一件大事,它关系到中国整个社会发展... 我国农村目前有4.5亿劳动力,其中约有2.5亿过剩,今后还将以每年1200万左右的速度递增,而劳均耕地面积由1978年的5.5亩降到1991年的1.25亩。因此,转移和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我国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的一件大事,它关系到中国整个社会发展水平。为了明了当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现状及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对转出地、转入地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笔者利用自身的优势,指导学生分别对我国江西省萍乡市上票区,广东省中山市所属乡镇、辽宁昌图县、湖南衡阳县洪市镇、华容县、广西恭城谣族自治县及湖南长沙县七个地区进行了走访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所调查的地区因经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开放程度、生存压力、文化素质的不同而呈现出各自的特点。笔者认为,我国现阶段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可归纳为以下五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模式 我国农村 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农业剩余劳力 乡镇企业 农村社区 中山市 流动 华容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