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1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4~2020年中国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预测及对策 被引量:16
1
作者 齐国友 周爱萍 曾赛星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75-680,共6页
三农问题是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为地域,以农业为纽带相互交织为一体的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总称。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实现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战略转移。农民的经济行为是理性行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 三农问题是以农民为主体,以农村为地域,以农业为纽带相互交织为一体的农民、农村、农业问题的总称。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必须实现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的战略转移。农民的经济行为是理性行为,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进入不同产业边际收益的差异导致农村农业劳动力的流动或转移。按照以上思路对2004 ̄2020年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进行了预测,并提出了加快农村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农业剩余劳动 预测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西部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的估算 被引量:6
2
作者 聂华林 杨向飞 翟彬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3-105,共3页
文章分别通过国际标准比较法与生产资源配置优化方法对我国西部各省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了估算,两种方法估算的结果显示,西部地区2008年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分别为1328万人、687万人,占西部劳动力总数的12.92%、6.68%,西部农业剩余劳... 文章分别通过国际标准比较法与生产资源配置优化方法对我国西部各省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进行了估算,两种方法估算的结果显示,西部地区2008年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分别为1328万人、687万人,占西部劳动力总数的12.92%、6.68%,西部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较原先已大为减少。这对于我国农村资源、农村发展调整思路提供了一定的决策基础。我国发展西部农村的重点应该从过去输出劳动力转变为提高劳动力资源的质量,提高劳动力的效率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农业剩余劳动 数量 估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分析——农户劳动时间分配决策过程 被引量:19
3
作者 赵慧卿 周国富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0-23,共4页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agriculture surplus labor in China.Owing to various reasons,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e surplus labor transfer is not quite favoring.We establish an agriculture surplus labor transfer model in ... 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agriculture surplus labor in China.Owing to various reasons,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e surplus labor transfer is not quite favoring.We establish an agriculture surplus labor transfer model in the basis of existing models to accord with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and apply the transfer model established in previous chapter to analyze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the agriculture surplus labor transfer in China.Then we put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ad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 劳动力转移 理性决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鲁燕 于素秋 《人口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7-20,共4页
经济理论和国际经验表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依赖于非农产业的发展。而发展非农产业,一个关键的要素是城市化。因此,根据我国基本现状,加快城市化速度,解决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应作为当前城市化发展的重点。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 转移 城市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以山西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盛泽中 韩东娥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5-47,共3页
在对山西省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山西剩余劳动力转移慢、与一些省份相比差距大的问题,提出了加快城镇建设、巩固和发展乡镇企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对策措施。
关键词 山西 农业剩余劳动 对策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规模及滞留经济代价研究 被引量:33
6
作者 陈扬乐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2-58,共7页
长期以来 ,中国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农业剩余劳动力 ,1997年 ,估计约有 1 8亿剩余劳动力 ,但剩余程度的省际差异显著 ,以西南地区剩余最严重 ;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滞留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1978~ 1997年间 ,仅滞留的经济代... 长期以来 ,中国一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农业剩余劳动力 ,1997年 ,估计约有 1 8亿剩余劳动力 ,但剩余程度的省际差异显著 ,以西南地区剩余最严重 ;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滞留严重制约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 ,1978~ 1997年间 ,仅滞留的经济代价就达 178750亿元 ,相当于这 2 0年国内生产总值之和的 4 0 % ,经济代价的省际差异也很大 ,仍以西南地区为最。根据农业劳动力剩余程度和滞留经济代价的省际差异 ,可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片 :长江上游—珠江流域片、长江中下游流域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农业剩余劳动 滞留经济代价 省际差异 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状况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胡桂华 涂火年 韦静 《西北人口》 CSSCI 2010年第1期28-32,共5页
广西要想在西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解决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本文使用抽样法测算广西2008年农业剩余劳动力总数,并按照劳动力转移去向进行统计分析,揭示转移中存在的突出性问题和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抽样 测算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制度改革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被引量:4
8
作者 祝爱武 周晓红 《中国流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8-20,共3页
本文认为,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实现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日趋活跃,区域、城乡劳动力转移将形成主流与逆向支流相辅相成、同时并存的双向转移模式,劳动力转移的... 本文认为,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实现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变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日趋活跃,区域、城乡劳动力转移将形成主流与逆向支流相辅相成、同时并存的双向转移模式,劳动力转移的主体将主要是受教育水平较高且素质较高的劳动力。而伴随着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须对土地要素进行相应调整。文章提出,农地制度改革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的基础,稳定家庭承包制度,建立土地流转制度,严格土地管理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改革 农业剩余劳动 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范方志 张杰飞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3-99,共7页
本文借鉴新经济地理模型内生性建模的研究思路及其关于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的假设,并考虑中国"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现实,加入"迁移成本"、"城市成本"和"城乡非农产业技术差距"三个... 本文借鉴新经济地理模型内生性建模的研究思路及其关于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的假设,并考虑中国"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现实,加入"迁移成本"、"城市成本"和"城乡非农产业技术差距"三个变量,建立了内生的一般均衡模型,深入解释了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选择取决于"城乡非农产业技术差距"、"迁移成本"和"城市成本"三个变量的相对大小。由此得出促进劳动力异地转移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 “就地转移” “异地转移” 新经济地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村人口城市化 被引量:4
10
作者 方齐云 刘勃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48-51,共4页
本文在概述了世界城市化的一般模式,即先集中后分散的人口城市化进程之后,重点比较了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所面临的人口环境、工业化环境和技术环境与发达国家的不同之处,提出了我国应走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城市化道路的观点。在这一分... 本文在概述了世界城市化的一般模式,即先集中后分散的人口城市化进程之后,重点比较了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所面临的人口环境、工业化环境和技术环境与发达国家的不同之处,提出了我国应走一条符合自己国情的城市化道路的观点。在这一分析的基础上,作者对各种城市化战略进行了分析,确立了我国应走以大城市为主、大中小城市全面发展,并结合各地情况适当选择的城市化道路的观点。最后,作者指出,完成我国的人口城市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农业剩余劳动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刘易斯模型验证综述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朝晖 李安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2-67,72,共7页
文章针对目前学术界刘易斯模型在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动问题上的应用讨论,就刘易斯拐点始现、劳动力供求关系、农民工工资变动,以及农业人口流动指标分析等方面具代表性的观点进行回顾,并对当前研究现状作了简单评述。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 刘易斯模型 刘易斯拐点 工资上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省汉中市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估算与思考 被引量:5
12
作者 张雅丽 冯颖 《西北人口》 2007年第1期31-34,39,共5页
通过对农业剩余劳动力多种计量方法进行归纳分析,结合汉中市的实际,采用自然资源容纳法对汉中市农业剩余劳动力规模进行了全面估算,提出了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扩展农民就业空间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 估算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征与趋势 被引量:15
13
作者 周丽萍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3-49,共7页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又出现了新的特征与趋势。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存在着在农村内部转移、城乡之间转移、...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就业又出现了新的特征与趋势。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存在着在农村内部转移、城乡之间转移、不同产业间转移以及不同地区之间转移等几种类型,并表现出一些新的趋势。其特点是在今后一段时期内,传统型转移仍然是主体,而回流型转移、创业型转移、培训型转移将不断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特征 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界定与计量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玲 胡浩志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04年第4期803-804,共2页
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 ,但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定义以及计量还存在较大的争议 ,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 农村剩余劳动 界定 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民收入与农村经济增长——基于湖北省农业剩余劳动力变动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1
15
作者 刘继兵 《湖北社会科学》 2005年第10期44-47,共4页
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增长的一个突出因素,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发展,通过加快城镇化进... 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存在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增长的一个突出因素,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和农业生产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因此,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发展,通过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 非农化 城镇化 转移 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营对外贸易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基于拉尼斯-费模型的面板数据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建民 贺彩银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2-77,共6页
从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基本经济特征出发,在拉尼斯-费模型中嵌入民营出口贸易,并运用1996-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交互项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具有自生能力的民营非农业部门是容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经济部门,其对外贸易是促进... 从中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基本经济特征出发,在拉尼斯-费模型中嵌入民营出口贸易,并运用1996-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交互项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具有自生能力的民营非农业部门是容纳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经济部门,其对外贸易是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民营出口贸易对资本积累的效应表现为负值,民营进口贸易在推动自身发生技术创新和加深劳动力使用偏向方面有正向作用,进而间接加快了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民营出口贸易 拉尼斯-费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出路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11
17
作者 冯蔚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9-72,共4页
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 ,滞后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而且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绝对量会大幅度增加 ,这就使得农村的就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 ,实现农产品的多... 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缓慢 ,滞后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在很大程度上也阻碍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而且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农村劳动力的绝对量会大幅度增加 ,这就使得农村的就业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大力推行农业产业化 ,实现农产品的多层次增值和劳动力的多渠道就业 ,同时大力开发小城镇 ,扩大第三产业规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 劳动力转移 农业产业化 发展小城镇 劳动力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力市场环境视角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探析——以吉林省长岭县永久镇为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雷庆勇 吕杰 李风华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7-99,共3页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永久镇,由于土地与资本稀缺,交通便利,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该论文以详尽的实地调查为基础,结合劳动力市场环境的实际情况对永久镇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永久镇农业剩余劳动... 吉林省松原市长岭县永久镇,由于土地与资本稀缺,交通便利,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成为农民增收的必然选择。该论文以详尽的实地调查为基础,结合劳动力市场环境的实际情况对永久镇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研究,通过对永久镇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存在问题及成因的分析,提出了改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市场环境、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 市场环境 农业剩余劳动 转移 永久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被引量:8
19
作者 占俊英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4-18,共5页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应该置于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由于提升、优化了农业经济结构,促进农业逐步形成合理规模,农业产业化能改善农业生产布局,提高农业经济时序效益,提高农业总体经济效益,拓宽农业生产经营范围,从而吸收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农业剩余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被引量:3
20
作者 栾谨崇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6-57,共2页
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共同规律。由于世界各国的具体国情不同,因而使农业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不同的模式。透过这些模式,我们发现国际上农业劳动力转移既有许多共同特点,也存在许多差异特征,从而给未完... 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过程中的共同规律。由于世界各国的具体国情不同,因而使农业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不同的模式。透过这些模式,我们发现国际上农业劳动力转移既有许多共同特点,也存在许多差异特征,从而给未完成农业劳动力转移任务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留下了许多有益启迪。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剩余劳动力多的国家,借鉴世界各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成功经验和历史教训,对于研究如何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基本思路,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剩余劳动 转移模式 共性 差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