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解释的锚点试探——追溯农业内卷化的书写起点与完成
1
作者 马丹丹 《广东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1-224,共14页
从1956年开始,格尔茨完成了三次接近内卷化的实验性写作,直到《农业内卷化》的名声大振。格尔茨探索印尼经济起飞面临的困难和突破可能,将目光投放到反发展倾向的阿班甘伦理,从集体主义价值观“共享贫困”露出农业内卷化的端倪,到“适... 从1956年开始,格尔茨完成了三次接近内卷化的实验性写作,直到《农业内卷化》的名声大振。格尔茨探索印尼经济起飞面临的困难和突破可能,将目光投放到反发展倾向的阿班甘伦理,从集体主义价值观“共享贫困”露出农业内卷化的端倪,到“适应不良”的经济病理症状浮现出农业内卷化的主题,再到生态适应动力之下结构僵化与内部弹性互动的双重主体,它最终上升为农业内卷化这一包含丰富隐喻的社会文化形式。糖、稻米与人口的函数关系的建构与农业内卷化的结晶形态一同固定下来。文化的解释雏形初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内卷化 二元经济 理性 生态适应 核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经济主义”:从格尔茨的《农业内卷化》再出发
2
作者 刘超群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3,共19页
本文以格尔茨的《农业内卷化》一书为起点,首先梳理了内卷化理论的形成背景与核心论述,指出该理论虽然被用以分析印尼殖民地的二元经济结构,但“内卷化”作为特定文化模式,实则构建了一个超越“经济主义”、涵盖社会文化各维度的综合性... 本文以格尔茨的《农业内卷化》一书为起点,首先梳理了内卷化理论的形成背景与核心论述,指出该理论虽然被用以分析印尼殖民地的二元经济结构,但“内卷化”作为特定文化模式,实则构建了一个超越“经济主义”、涵盖社会文化各维度的综合性分析框架。其次,通过溯源与辨析“内卷化”概念,揭示这一概念是区别于“演化”和“革命”的另一种社会发展模式的“理想类型”,为理解社会现象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工具,回应了典型“经济主义”视角的批评。再次,文章评述了内卷化理论在中国语境中的创造性使用,包括黄宗智早期在农业经济研究中的狭义运用,以及后来各学者在国家政权、官僚体制和文化实践等领域的拓展使用。最后,文章指出,对“内卷化”概念的“经济主义”式的简化应用或者过度泛化使用可能削弱其潜在的阐释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内卷化 内卷 格尔茨 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内卷化辨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樊祥成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3-77,共5页
农业内卷化是农业发展到某一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经济现象。传统农业具有典型的内卷化特征,并以过密的劳动投入为标志,因此这种内卷化可以称之为农业的劳动内卷化。农业劳动内卷化得以维... 农业内卷化是农业发展到某一阶段达到一种确定的形式后,便停滞不前或无法转化为另一种高级模式的经济现象。传统农业具有典型的内卷化特征,并以过密的劳动投入为标志,因此这种内卷化可以称之为农业的劳动内卷化。农业劳动内卷化得以维系的关键是农村劳动力就业渠道封闭,无法自由退出农业生产系统,由此导致其他农业生产要素比劳动的稀缺程度更高,因而农户选择以劳动替代资本、技术等其他生产要素。虽然当前我国农业已经摆脱了劳动内卷化的窠臼,但仍有可能陷入另一种内卷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内卷化 农业劳动内卷 内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农业内卷化”到“打工内卷化”:人的城镇化困境与诉求 被引量:9
4
作者 吴业苗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86-191,共6页
中国农民一直困于"内卷化"而难以摆脱。虽然改革开放后城镇化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业内卷化"中走出来,成为城镇打工者,但由于"人的城镇化"滞后于"人口城镇化"发展,农民市民化发展缓慢,以... 中国农民一直困于"内卷化"而难以摆脱。虽然改革开放后城镇化发展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业内卷化"中走出来,成为城镇打工者,但由于"人的城镇化"滞后于"人口城镇化"发展,农民市民化发展缓慢,以至于城镇打工者队伍日趋庞大,陷入"打工内卷化"中。人的城镇化发展必须冲破"打工内卷化"困境,既要保障城镇所有常住人口享有均等化公共服务权益,还要城乡共同发力,多途径引导农民"转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内卷化 打工内卷 人的城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人类学的诠释学转向述论——以《农业内卷化》为中心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红阳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3期51-57,共7页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文化人类学的关注点开始从语言学转向诠释学,即开始关注象征主义和意义的问题,而格尔茨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触及了宗教和象征问题,是引导象征和意义转向的先驱之一。《农业内卷化》是格尔茨早期的代表作之一,这本... 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文化人类学的关注点开始从语言学转向诠释学,即开始关注象征主义和意义的问题,而格尔茨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触及了宗教和象征问题,是引导象征和意义转向的先驱之一。《农业内卷化》是格尔茨早期的代表作之一,这本著述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出发,结合作者长期的田野调查,对爪哇农业的发展趋向进行了预估,并进一步论证了农业内卷化所导致的政治、文化、宗教的发展趋向。在对《农业内卷化》中关于生态系统的观点和其所呈现的诠释学趋向展开论述的基础上,可以梳理出格尔茨对文化体系的理解以及其文本叙事结构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学 格尔茨 农业内卷化 《文的解释》 诠释学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内卷化:乡村旅游对农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左冰 万莹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1-30,共10页
发展乡村工业一直被视为打破农业内卷化状态的一条道路,在我国得到广泛实践。那么,继乡村工业化浪潮之后兴起的乡村旅游,能否成为推动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另一条途径?文章以桂林市阳朔县骥马村和龙胜县平安寨为案例,通过实地调查,对乡村... 发展乡村工业一直被视为打破农业内卷化状态的一条道路,在我国得到广泛实践。那么,继乡村工业化浪潮之后兴起的乡村旅游,能否成为推动乡村地区经济发展的另一条途径?文章以桂林市阳朔县骥马村和龙胜县平安寨为案例,通过实地调查,对乡村旅游发展前后,两地的农业生产要素(劳动力、耕地、技术和资本)出现的变化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研究表明,乡村旅游可以成为突破农业内卷化状态的一条经济发展道路。文章进一步对乡村旅游去内卷化效应的产生机制以及地理条件对于去农业化效应的制约作用进行了剖析,并从发展经济学的角度对乡村旅游的经济影响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农业内卷化 农业 骥马村 平安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长三角内卷型农耕经济:黄宗智《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
7
作者 赵甫 国洋 王学强 《农村科学实验》 2022年第17期216-218,共3页
封建社会,农耕经济发展与劳动力的投入量息息相关。17、18世纪,人口数量激增,人口出现相对过剩的局面。长三角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优越,农耕经济发展水平高,在人口激增的局面下,单位面积上投入的劳动量渐趋增多,单位面积的劳动效益随之减... 封建社会,农耕经济发展与劳动力的投入量息息相关。17、18世纪,人口数量激增,人口出现相对过剩的局面。长三角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优越,农耕经济发展水平高,在人口激增的局面下,单位面积上投入的劳动量渐趋增多,单位面积的劳动效益随之减少。黄宗智教授在《中国的隐性农业革命》著作中,分析明清时期长三角农业出现一种内卷化的发展状况,在这一状况下对农业经营方式的影响。文本主要以长三角内卷化的农业形成缘由进行追溯,将明清时期长江下游区域省份人口数量的变化和耕地状况作为切入点探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8世纪 长三角 内卷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思与探索:中国农业发展的困境和破解之路 被引量:2
8
作者 岳立涛 战元芳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1-73,共3页
从理论角度对中国农业发展困境进行分析研究仍然是农业发展研究领域的跛足之处。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知识型农民外流、农业内卷化、国家附加性政策与农民生存性策略冲突三个方面的困境。鉴于此,必须扩大对农民的引导教育、完善土地... 从理论角度对中国农业发展困境进行分析研究仍然是农业发展研究领域的跛足之处。当前,中国农业发展面临着知识型农民外流、农业内卷化、国家附加性政策与农民生存性策略冲突三个方面的困境。鉴于此,必须扩大对农民的引导教育、完善土地流转政策、积极调适国家附加性政策与农民生存性策略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中国农业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发展 知识型农民 农业内卷化 生存性策略 附加性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