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8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1
作者 帅贤勤 《江西农业》 2025年第1期78-80,共3页
随着国家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首先,在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通过对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等重要政策方向的调研,... 随着国家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首先,在当前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现状进行了深入剖析。通过对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等重要政策方向的调研,揭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其次,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业生产、农民收入、农村人口结构等农村经济发展重要指标的影响。研究发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能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转型升级,提高农民收入,优化农村人口结构,但也存在一定挑战,如转型期间可能出现农业生产能力下降、农民收入增长趋缓等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对策,包括理顺供给侧改革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推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模式以及提升农民的技能训练等。此次研究有望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为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粮食安全 乡村振兴 农民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分析
2
作者 翟克香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5年第2期95-97,共3页
研究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作用,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剖析了供给侧改革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及关键内容。研究发现,通过改革,农业产值与农民收入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产业链得到优... 研究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作用,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方法,深入剖析了供给侧改革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及关键内容。研究发现,通过改革,农业产值与农民收入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增强,农业产业链得到优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动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未来应继续深化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加强技术创新与推广,推进土地流转与规模化经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以进一步提升农业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经济效益 农业现代化 结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县2023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3
作者 付敏 《河南农业》 2024年第11期77-78,共2页
泌阳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土地面积2345 km^(2),耕地面积10.54万hm^(2),辖19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354个行政村,总人口97万,常住人口67.44万。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数13.57万,农户205 436户。泌阳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县资源丰富,有农作物... 泌阳县位于河南省南部,土地面积2345 km^(2),耕地面积10.54万hm^(2),辖19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354个行政村,总人口97万,常住人口67.44万。其中,第一产业就业人数13.57万,农户205 436户。泌阳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县资源丰富,有农作物365类473个品种。近年,泌阳县围绕“生态立县、特色富县、工业强县、科教兴县”四大战略,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确定了粮食、畜牧、油料、食用菌四大主导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优质高效农业 主导产业 常住人口 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河南省南部 工业强县 存在问题及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实现形式——田园综合体 被引量:47
4
作者 史云 杨相合 +3 位作者 谢海英 张琪 李壑清 葛文光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320-326,共7页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处于转型关键时期,农业生产面临着"两板挤压"的尴尬局面,各种矛盾凸显:种植结构失衡、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国内农产品量多质低、产销衔接不畅和要素配置失衡等。本研究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分析了上述矛...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处于转型关键时期,农业生产面临着"两板挤压"的尴尬局面,各种矛盾凸显:种植结构失衡、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倒挂、国内农产品量多质低、产销衔接不畅和要素配置失衡等。本研究在实地调查基础上分析了上述矛盾产生的根源在于供需错配,据此提出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透视了改革的基本内涵、思路、内容和举措。在众多举措当中,重点分析了田园综合体,对其概念、建设内容、产业体系进行了详细阐释,并结合百草园现代农业园区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田园综合体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载体,也是现代农业体系的支撑平台,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路径,能确保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富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转型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化解路径 田园综合体 百草园现代农业园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要素配置与制度安排——“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峰论坛综述 被引量:64
5
作者 郑瑞强 翁贞林 黄季焜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约束。基于对我国新时期发展阶段转变与攻关期的时代特征的科学研判,党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约束。基于对我国新时期发展阶段转变与攻关期的时代特征的科学研判,党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17年12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形势和任务的基础上,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进行了七个方面的重大部署,明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纲领和路线图,为新时期"三农"工作尤其是"农业农村如何优先发展"提供了根本依循。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基于对当前社会发展中"最大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的主要矛盾判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于提高农村农业发展新动能发掘和民生改善,让广大农民获得感提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侧重于通过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环境保障,努力实现不均衡发展过程中的结果均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涉及城乡协调、区际交互、产业关联、文化冲突、秩序重构等多重内涵,是涵盖社会治理、产业发展和乡村文明等多维领域的全面进步和全面振兴,需要各利益相关者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政策顶层设计、转变发展理念、高效配置生产要素、优化经济结构以及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等方面开展符合乡村发展规律的理论阐释与实践探索。藉此,江西农业大学与北京大学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主办,江西农业大学科技处、经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学报》编辑部、江西现代农业及其优势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支持协同创新中心携手承办了"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峰论坛,并得到了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农业厅等部门的支持。论坛以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有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协调等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依托城乡共融发展理论,结合国内外乡村治理与城乡协调发展实践,探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的农村农业发展新思路,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促进我国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于江西的分析 被引量:59
6
作者 唐安来 翁贞林 +1 位作者 吴登飞 胡智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7年第6期803-808,共6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代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在总结江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取得成就的...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新时代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供给质量和效益,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在总结江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系统分析绿色生态导向下江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面临的问题,提出8个推进绿色生态导向下的江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对策:调好农产品区域布局;调优农业产业结构;调绿农业生产方式;调顺农业绿色经营体系;调强科技与人才支撑;调响农产品品牌;调深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调实绿色农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绿色生态导向 战略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村镇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王欣亮 刘飞 任弢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3-71,共9页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在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及发展方式转变,对于指导村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村镇发展的影响机理入手,系统分析了村镇发展的动力机制,并基于村镇发展动力的...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在于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及发展方式转变,对于指导村镇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村镇发展的影响机理入手,系统分析了村镇发展的动力机制,并基于村镇发展动力的异质性,将村镇发展划分为自然资源优势型、区位优势型、特色产业带动型等三种大类型以及能源开发型、城镇周边型、交通节点型、特色农业带动型、特色制造业带动型、旅游产业带动型等六种具体类型,进而分类设计了各类型村镇的差异化发展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镇发展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发展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生动能培育背景下“新三农”的适应能力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彭万勇 金盛 刘宇荧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45-49,共5页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关键在于传统动能的加速改造和新动能的培育壮大,而动能的转换、动力的接续须要以限制因子的精准破除为前提。靶向老农、新农、知农之"新三农"的主体特征,从认知及能力水平上选取认知、...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入推进,关键在于传统动能的加速改造和新动能的培育壮大,而动能的转换、动力的接续须要以限制因子的精准破除为前提。靶向老农、新农、知农之"新三农"的主体特征,从认知及能力水平上选取认知、胆识、知识、农技、资讯、资金、教育等7个观察点,系统分析辨判"新三农"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生动能培育的非适应性。结果表明,老农认知的守旧与现代农业技术的缺失、新农认知的保守与农事跟风生产的盲目、知农认知的偏激与资源整合能力的欠佳成为"新三农"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生动能培育根源性的限制因子。靶向所存在的问题,精准识别"新三农"的主体特征,从加大宣传引导力度、精准培训教育效果、建立扶持发展基金、建立职业农民保障体系、发展农业服务外包等5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生动能培育限制因子的破解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内生动能培育 限制因子辨判 “新三农” 主体特征 破解对策 适应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用评价及优化机制 被引量:6
9
作者 曹玲玲 姜丽丽 刘彬斌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103-107,共5页
江苏省农业供需结构失衡、资源环境恶化、经营效率难以提升、区域发展极其不平衡严重限制了江苏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可持续发展。为追本溯源,基于农户主体特征、农业供给主体能力、农产品创造能力及竞争能力、农村自然禀赋及生态... 江苏省农业供需结构失衡、资源环境恶化、经营效率难以提升、区域发展极其不平衡严重限制了江苏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可持续发展。为追本溯源,基于农户主体特征、农业供给主体能力、农产品创造能力及竞争能力、农村自然禀赋及生态环境、农业信息和现代化、农村金融服务能力以及相关制度保障7个维度构建江苏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在对指标体系赋权的基础上,有效地测度江苏省13个省辖市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苏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综合效用明显优于苏中、苏北地区,而苏中、苏北的改革效用速度大幅度提升。7个要素中只有农产品创造能力及竞争能力、农村金融服务能力2个要素相对出现下滑,其他5大要素都得到了长足发展。苏北的农产品创造能力及竞争能力、农户主体特征、农业供给主体能力3个方面优于苏南和苏中城市,苏南的农村金融服务、农村相关制度保障遥遥领先。鉴于此,有效推动江苏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完善农业现代化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和产业体系,提升农业产业附加值;深化农业信贷和农业风险分担机制的改革,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效率;实现农业资源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缩小苏南与苏北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区域差异 效用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 可持续发展 江苏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生产要素配置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曾博 李江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4-138,共5页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要考虑以消费需求尤其是新的消费需求为导向的农产品供给结构改革、农业产业链条的结构改革,还要考虑农业生产要素供给结构改...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手段,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不仅要考虑以消费需求尤其是新的消费需求为导向的农产品供给结构改革、农业产业链条的结构改革,还要考虑农业生产要素供给结构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生产要素结构优化,其实质是要在土地要素、劳动力要素、资本要素等传统要素基础上,加快制度改革力度,提高创新在增长中的贡献程度,从而保证数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素资源配置 要素结构优化 劳动生产率 可持续发展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农地确权 被引量:7
11
作者 高强 徐雪高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1-17,共7页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着眼经济全局深化改革重要的一环,又是新时期农业发展战略的聚焦和升华。供给侧改革的主战场是要素市场,重头戏是产权改革。土地要素配置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和关键点。农地确权是深化农村综...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着眼经济全局深化改革重要的一环,又是新时期农业发展战略的聚焦和升华。供给侧改革的主战场是要素市场,重头戏是产权改革。土地要素配置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和关键点。农地确权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基础,也是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促进土地要素资源优化配置的必要前提。作为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农地确权不仅是对不同群体之间土地产权关系的重构和确认,还是一个资源、时间和精力消耗的过程。实践中,各地农地确权试点进度不一、特征各异,且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把握农地确权的政策含义与实践特征,妥善解决确权工作中暴露出的关键问题,对于深化农村改革、优化土地要素资源配置具有特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地确权 土地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家庭农场的作用与启示 被引量:6
12
作者 肖望喜 张彩霞 陶建平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6-91,102,共7页
家庭农场的经济学特征是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具有诱致性技术变迁、家庭成员分工专业化与激励机制等比较优势。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家庭农场可以发挥多种积极的作用,其中包括:以市场为导向改善农产品供给结构,促进农业产业体系整合... 家庭农场的经济学特征是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具有诱致性技术变迁、家庭成员分工专业化与激励机制等比较优势。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家庭农场可以发挥多种积极的作用,其中包括:以市场为导向改善农产品供给结构,促进农业产业体系整合与"三产"融合,推动农业生产技术与基础设施的现代化。家庭农场的经济学特征及其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作用,表明其具有实现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多元目标的动力和条件,他们是符合中国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因此,有关部门应多措并举,大力促进和保护家庭农场的发展,使其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家庭农场 经济学特征 专业化分工 激励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包容性增长吗? 被引量:4
13
作者 宋冬林 高星阳 范欣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6-161,199,200,共18页
在当前世界经济合作与交流的发展浪潮中,包容普惠的新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共识。理论上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主线,将通过发挥其增收效应和分配效应促进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利用2001-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农产品... 在当前世界经济合作与交流的发展浪潮中,包容普惠的新发展方式已经成为共识。理论上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现代化的主线,将通过发挥其增收效应和分配效应促进经济的包容性增长。利用2001-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农产品市场一体化空间权重矩阵下的空间杜宾模型,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包容性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则表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包容性增长,且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显著的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从时空差异上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异质性;从传导途径来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包容性增长的作用方式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在区域间表现较为一致。上述结论可以为明确我国农业发展方向和包容性增长的实现路径提供指引,从而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包容性增长 农产品市场一体化 空间溢出效应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四五”规划背景下优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以京津冀地区为例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昌海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6-115,共10页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条件发生了新变化,也相继出现了新的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供大于求的结构性矛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有助于推进乡村振... 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的主要任务之一。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条件发生了新变化,也相继出现了新的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供大于求的结构性矛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有助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应从加强科技创新、降低农业生产成本、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拓展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等方面入手,推进京津冀地区优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 优化路径 京津冀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小镇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机理与路径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郝华勇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2-48,共7页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定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工作的主线,主要任务表现在调优结构、调绿方式、调新业态、创新驱动、基础支撑、深化改革六个方面。农业型特色小镇具有彰显特色的现代农业、融入文化元素、兼具旅游功能、基础...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定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工作的主线,主要任务表现在调优结构、调绿方式、调新业态、创新驱动、基础支撑、深化改革六个方面。农业型特色小镇具有彰显特色的现代农业、融入文化元素、兼具旅游功能、基础设施完备、环境和谐宜居等特征。农业型特色小镇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的机理表现为:特色产业有助于延长农业产业链条、环境宜业宜居倒逼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搭建改革平台。打造农业型特色小镇要采用立足农业挖掘特色、延伸农业产业链实现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文化创意农业、叠加旅游功能,从突出市场主体运作、发挥政府引导和服务作用、拓宽融资渠道、强化人才支撑等方面来保障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小镇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现代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推进江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24
16
作者 沈贵银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4,共4页
江苏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结构取得显著成绩,但同时供给侧也积累了一些问题。如农产品供给不能适应消费结构升级需要,农业经营效率不高,资源环境压力大,区域农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江苏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优化农业结构取得显著成绩,但同时供给侧也积累了一些问题。如农产品供给不能适应消费结构升级需要,农业经营效率不高,资源环境压力大,区域农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要坚持生产面向市场,供给契合消费,大力实施农业结构性改革,实现农产品供给由水平均衡向高水平均衡的跃升;二要坚持以提高供给效率为核心,优化农业生产要素配置,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三要坚持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抓手,加快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供给效率 农业发展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我国海洋渔业转型升级路径 被引量:14
17
作者 向晓梅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3-29,共7页
我国海洋渔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其对海洋经济的贡献度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重解决农业领域存在的根本性矛盾和问题,为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思路。以我国海洋渔业的供给侧特征为基础,从农业供给侧结... 我国海洋渔业作为传统优势产业,其对海洋经济的贡献度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重解决农业领域存在的根本性矛盾和问题,为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方向和新思路。以我国海洋渔业的供给侧特征为基础,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视角出发,分析我国海洋渔业转型升级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海洋渔业 产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支农政策选择 被引量:11
18
作者 姚林香 张维刚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49-158,共10页
财政支农支出通过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科技服务、优惠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对农业供给结构变动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因此,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推动数字农业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 财政支农支出通过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人力资本、科技服务、优惠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对农业供给结构变动产生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因此,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要推动数字农业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以及完善农业制度体系方面的财政支持力度,在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的前提下,减少对粮食种植的诱导性政策和价格干预性补贴,有效缩短财政支农支出对农业供给结构调整的滞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支农政策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三农”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素结构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朝辉 王太祥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9期53-57,共5页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加快兵团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优化农业要素配置效率、实现农产品有效供给、挖掘农民增收潜力的重要选择。本研究从技术学意义出发,测度兵团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要素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加快兵团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优化农业要素配置效率、实现农产品有效供给、挖掘农民增收潜力的重要选择。本研究从技术学意义出发,测度兵团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要素贡献,理清兵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注焦点与基本趋向,以确定兵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素结构与实践路径。研究结果表明:兵团农业发展变化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波动特征相吻合,当前兵团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波动上升,但农业技术效率增进不足且阶段性下降,兵团农业发展整体效能弱化;兵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稳步提升农业技术水平、加快改进农业技术效率,持续优化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因此,兵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加快推进生产要素结构调整、生产经营主体结构调整、现代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体制机制结构调整,以实现兵团农业的环境适应性、供给有效性与发展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农业技术效率 有效供给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金融助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路径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丁廉业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7-43,共7页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金融需求总量、产品结构、经营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金融供给模式远不能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的需求。互联网金融以便捷、高效、普惠等服务理念,突破了时间、... 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金融需求总量、产品结构、经营模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金融供给模式远不能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层次化、个性化的需求。互联网金融以便捷、高效、普惠等服务理念,突破了时间、空间、网点的限制,迅速渗透到农村区域,是不断完善农村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方式,更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农村金融供需矛盾入手,结合我国互联网金融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有关建议,以期有效解决农村金融供需矛盾,助推农业农村跨越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农村金融供给 农村金融需求 农业产业链 产业链金融 农村投融资 金融生态环境 农业产业化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互联网征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