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长城与边界:明朝北疆边界意识及其前近代特征
被引量:10
- 1
-
-
作者
赵现海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
出处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0-165,共6页
-
基金
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课题"明中期榆林长城与社会--一项长城社会史的研究"
-
文摘
与现代民族国家具有明确边界意识不同,中国古代边疆是一种动态变化的疆域而非固定不变的疆界。在洪武、永乐时期国力强盛之时,长城只是"内边疆"军事体系,与边界并无关系。但仁宣以后,伴随国力下降与防线内缩,边墙遂成为明朝、蒙古政权边界。在此之外,明朝尚设置界碑、边墩,将之定位为"军事边疆",以作为边界防御之缓冲。但在明后期,伴随蒙古对明朝威胁加剧,明朝已在事实上丧失了对边墙以外的控制功能,这一局面在"隆庆和议"后进一步合法化。概而言之,对于长城与边界之关系,应从中国古代独特之边疆意识入手,考察其"前近代"特征与变化轨迹,而不应与当代边疆概念简单比附。
-
关键词
长城
政权边界
军事边疆
明代
-
Keywords
the Great Wall
the regime border
the military frontier
pre-modern
-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