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传佛教肖像类美甫的写实技巧与观念 — 从夏鲁寺介尊肖像壁画说起
1
作者 贾玉平 《西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5-142,共8页
夏鲁寺创建者介尊肖像壁画的写实技巧、造型观念主要表现在其象征性写实主义技巧,其功能表现在其题材的纪念属性和宗教历史属性。联系其他佛教壁画、唐卡甚至部分雕塑等肖像作',分析介尊肖像的造型特征、写实风格倾向,可以看到藏传... 夏鲁寺创建者介尊肖像壁画的写实技巧、造型观念主要表现在其象征性写实主义技巧,其功能表现在其题材的纪念属性和宗教历史属性。联系其他佛教壁画、唐卡甚至部分雕塑等肖像作',分析介尊肖像的造型特征、写实风格倾向,可以看到藏传佛教肖像类美术写实造型表现及其观念成因和内涵,也可以看到肖像类美术在藏传佛教美术分类体系中的意义及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肖像类美术 写实技巧与观念 夏鲁寺介尊肖像壁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之真:中国传统绘画美学对视觉写实的超越 被引量:3
2
作者 刘连杰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6-82,共7页
西方古典绘画美学重视觉之实,落实到操作层面,实质是复制视网膜映像,而中国传统绘画美学同样具有强烈的写实意志,即超越视觉景象直指事物本身,不在视点问题上胶柱鼓瑟,也不因视觉中介而守指忘月。早在六朝时期,中国绘画美学就指出了&qu... 西方古典绘画美学重视觉之实,落实到操作层面,实质是复制视网膜映像,而中国传统绘画美学同样具有强烈的写实意志,即超越视觉景象直指事物本身,不在视点问题上胶柱鼓瑟,也不因视觉中介而守指忘月。早在六朝时期,中国绘画美学就指出了"目有所极,故所见不周"的视觉局限,认为既要表现事物的整体,又要表现事物的细节。从"叩其两端""允执其中"的思想出发,中国绘画美学强调顺应事物本身的召唤,不封闭于单一视点的视觉景象中,善于在视点的变换中、在各个视觉景象之间的侧面关系中显现事物本身的客观普遍性。为了克服视觉的局限性,超越"属我"的视觉景象,中国哲学提出了"以我观物"和"以物观物"的区分,强调绘画呈现的不是一己之见的视觉之实,而是物之为物的本体之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绘画美学 写实观念 视觉之实 本体之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意派论:一个颠覆再现的理论(四)
3
作者 高名潞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0-70,共11页
本篇是高名潞《意派论》的第四部分"意派"论畅想与随笔。在这部分里,作者着重讨论了四个问题,即"象、观念和写实";"形而上、形而外和形而下";"海德格尔的此在、世界、器具与意派的理、识、形";... 本篇是高名潞《意派论》的第四部分"意派"论畅想与随笔。在这部分里,作者着重讨论了四个问题,即"象、观念和写实";"形而上、形而外和形而下";"海德格尔的此在、世界、器具与意派的理、识、形";"整一性不同于整体性";"理、识、形就是仪式性"。整个论述表明,作者对西方现当代艺术理论(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的反思,以及对如何转化中国传统美学的综合思考。诚如作者强调指出的"意派论"是一个复杂的课题,是跨文化批评的课题,甚至是建立一个新理论体系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派论 观念写实 理识 仪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