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雄狮少年2》:动画电影写实美学的主体性表达诉求
1
作者 许世龙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16-120,共5页
《雄狮少年2》延续了前作的现实主义风格,通过讲述主人公阿娟的奋斗故事,从小人物的视角描绘了现代社会的真实图景。影片的核心元素从前作的舞狮变成了传统武术,融合现代格斗技法呈现出了传统和现代的交融和碰撞。在人物塑造上,影片为... 《雄狮少年2》延续了前作的现实主义风格,通过讲述主人公阿娟的奋斗故事,从小人物的视角描绘了现代社会的真实图景。影片的核心元素从前作的舞狮变成了传统武术,融合现代格斗技法呈现出了传统和现代的交融和碰撞。在人物塑造上,影片为增强角色的真实性,着力于展现角色从青涩少年到雄狮勇士的成长变化,凸显了阿娟等角色积极昂扬、奋勇拼搏的青春精神,搭配细腻的镜头语言、音效配乐和动画电影制作技术,为观众打造了一场极具写实之美的视听盛宴。分析动画电影写实美学的发展脉络,以及《雄狮少年2》的写实美学表现,进一步传达出影片写实美学的主体性表达诉求以及写实美学的艺术价值,旨在为当代动画电影写实美学的应用提供借鉴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狮少年2》 写实美学 动画电影 主体性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评《失孤》的电影写实美学 被引量:3
2
作者 关月婵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91-93,共3页
以艺术的视角反映社会现实,是电影艺术的一项艺术自觉和社会责任,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电影是电影艺术众多类型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拐卖儿童"是长久以来不容忽视的严峻社会问题,但以此为故事基础的影视作品却十分鲜见。电影... 以艺术的视角反映社会现实,是电影艺术的一项艺术自觉和社会责任,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电影是电影艺术众多类型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拐卖儿童"是长久以来不容忽视的严峻社会问题,但以此为故事基础的影视作品却十分鲜见。电影《失孤》一改往常反映社会问题电影的严肃和激进,以一种近乎纪录片的写实手法展现了农民雷泽宽的漫漫寻子路。真实事件的故事基础、真实人物的描摹塑造、镜头画面的写实展现,共同构成了《失孤》的电影写实美学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失孤》 电影美学 写实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台湾电影写实主义美学精神的递嬗 被引量:8
3
作者 孙慰川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1-156,共6页
1960年代,台湾"健康写实电影"所追求的只是有限度、不完整和不彻底的写实主义美学精神。1980年代,台湾新电影才为台湾电影真正建构了写实主义美学精神。在后新电影时代,台湾电影的写实主义美学精神空前高涨。中国封建时代的... 1960年代,台湾"健康写实电影"所追求的只是有限度、不完整和不彻底的写实主义美学精神。1980年代,台湾新电影才为台湾电影真正建构了写实主义美学精神。在后新电影时代,台湾电影的写实主义美学精神空前高涨。中国封建时代的主流文艺观高度强调美与善的统一。当代台湾电影不断地张扬写实主义美学精神,本质上是在颠覆这种传统的文艺观,并致力于追求美与真的统一。这在中国文艺观念的发展史上具有革命性的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电影 写实主义美学精神 美与真的统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个春天》的写实主义美学解读
4
作者 武书敬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14-116,共3页
《四个春天》是一部偏纪实性的影片,此片中导演陆庆屹用简单的镜头拍摄了在老家中度过的四个春天。镜头中,几乎没有连贯的故事线索、波动的情节转折、高级的光影色彩,甚至刚开始的拍摄技术都是稚嫩生涩的,但生活本身就是最伟大的创作者... 《四个春天》是一部偏纪实性的影片,此片中导演陆庆屹用简单的镜头拍摄了在老家中度过的四个春天。镜头中,几乎没有连贯的故事线索、波动的情节转折、高级的光影色彩,甚至刚开始的拍摄技术都是稚嫩生涩的,但生活本身就是最伟大的创作者,里面一个个鲜活的生活片段构成了最真实的场景,让观看者从欣赏之初便找到共鸣。也正因如此,2018年,导演陆庆屹凭此影片,荣获第55届金马奖最佳剪辑提名,陆导用优美细腻的镜头带来的幸福与悲伤、欢聚与离别恰到好处,并以时间为贯穿始终的连接点,将欢聚的喜,离别的忧,生的希望,死的悲痛贯穿起来,把生活的横截面呈现出来,且这些情感都在被极力地克制着,使作品呈现出来的力量是不动声色的,仿佛就是时间里的生活本身,生老病死,欢聚悲离,春去春来,终究不过是过眼云烟。最终以第四年春天结尾,留下了很多未知,这种蒙太奇手法,使作品不仅仅是导演的创作,也是观众的创作。本文将以写实主义美学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分别从情节剪辑安排、镜头语言两个维度做具体的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写实主义美学 情节剪辑安排 镜头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的三个美学支点 被引量:1
5
作者 乔邦利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8-22,共5页
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是20世纪以来中国歌剧发展过程中历史地形成的一个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类型。经过几代表演艺术家的接续努力,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出具有独立审美品格的舞台表演范式和话语逻辑,并... 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是20世纪以来中国歌剧发展过程中历史地形成的一个独具特色的表演风格类型。经过几代表演艺术家的接续努力,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出具有独立审美品格的舞台表演范式和话语逻辑,并在自身学派建设和体系化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成为20世纪以来中国舞台表演艺术发展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领域之一,在国内外戏剧表演舞台上赢得了崇高的艺术地位。在发展过程中,中国戏曲表演美学、民间歌舞表演美学和西方戏剧表演美学构成了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的三个主要美学支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剧表演 中国民族歌剧表演艺术 写意表演美学 写实表演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