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袁雪芬戏剧观 被引量:1
1
作者 胡导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0-19,共10页
论袁雪芬戏剧观胡导佐临先生1962年在一次全国性的戏剧创作会议上作过题为《漫谈戏剧观》的发言,提出了他的戏剧观学说。这学说是佐临先生以他渊博的学识与文学、艺术上的高修养,对西方话剧从古希腊悲剧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 论袁雪芬戏剧观胡导佐临先生1962年在一次全国性的戏剧创作会议上作过题为《漫谈戏剧观》的发言,提出了他的戏剧观学说。这学说是佐临先生以他渊博的学识与文学、艺术上的高修养,对西方话剧从古希腊悲剧到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戏剧,一直到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戏剧 写实与写意 戏剧手段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话剧 写意戏剧 梅兰芳 写实的戏剧观 演员 现实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人物之比较 被引量:1
2
作者 杨亦军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05-111,共7页
本文以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两剧塑造人物形象的不同手法,比较得出中西戏剧创作的一些不同特点,即中国古典戏曲的人物塑造多是“迹象的刻画”,强调通过情境交融展现剧中人物心理发展的过程;西方古典戏剧塑... 本文以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两剧塑造人物形象的不同手法,比较得出中西戏剧创作的一些不同特点,即中国古典戏曲的人物塑造多是“迹象的刻画”,强调通过情境交融展现剧中人物心理发展的过程;西方古典戏剧塑造剧中人往往是“适合人世的普通经验”,强调人物强烈的行动性,突出戏剧冲突以塑造出典型形象。这是因为中国古典戏曲遵循的是写意的戏剧观和“意境”的创作原则而西方沿袭的是写实的戏剧观和典型化的创作理论。这种不同又有其各民族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缘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汤显祖 莎士比亚 写意的戏剧 写实的戏剧观 以心为本 以人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