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面向读者的写作: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写作模式反思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刘森林
-
机构
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现代化研究所
-
出处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10,共10页
-
基金
"全国百优博士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0301)教育部十五规划OIJB720018号。
-
文摘
哲学写作具有不向大众诉说、把公开的esotericism说辞与隐微的esotericism说辞结合起来、启蒙和改造民众等多种模式。启蒙以来日益得以伸张的面向大众的写作模式因为大众社会的产生和大众人的成批出现而受到反思。马克思的写作模式是不面向一般民众的,其学术写作更是坚持了很强的专业性。当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写作应该放弃诸多的无对象写作,多作有对象的学术写作。
-
关键词
哲学写作
民众
大众人
哲人
无对象写作
-
Keywords
philosophical writing, the mass, the mass man, philosopher, writing without facing certain object
-
分类号
B0-0
[哲学宗教—马克思主义哲学]
-
-
题名知行递变:写作行为的思维模式与内在机制
被引量:9
- 2
-
-
作者
马正平
-
出处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4期65-70,共6页
-
文摘
一、作为系统的写作行为 新时期十年写作学研究的主要功绩在于开始比较准确地把握自己的研究对象,即对写作活动的全过程进行了较为正确的解剖与描写。作为一个新兴学科,它似乎还来不及从深层心理活动上去分析写作活动的思维模式与内在机制,探索写作基本原理与写作哲学。然而这对于建立写作学理论体系的“范式”和写作学学科本身都具有关键性意义。就这一课题,作为一种尝试,本文提出了“知行递变”的理论模型(简称“ZD猜想”),渴望得到写作学界、文章学界前辈与同志者的教正。 “ZD”理论认为,全部写作行为是作为一个系统而存在的。这是因为它具有以下的“系统”特征。
-
关键词
写作行为
思维模式
写作学研究
写作活动
理论模型
写作哲学
研究对象
深层心理
知行
文章图式
-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
-
题名唤醒写作学的本土记忆
- 3
-
-
作者
刘晓丽
-
出处
《中文自学指导》
2003年第6期29-31,共3页
-
文摘
经历了百年传统断裂、政治一度高压、西方强势文化与商业大潮冲击的中国学术,在全球化的今天,越来越重视本土历史文化的记忆。正对本土,承接传统文化的重任,如海潮总是在夜半之时冲刷着中国知识分子的内心,让他们永无宁静之夜。但是,在经历了上个世纪初与世纪末的两次西方思潮的冲击,当下的知识分子已经不再采用以往的救亡与启蒙的宏大叙事话语,他们更倾向于低调而坚实地固守自己的岗位。
-
关键词
《高等写作学》
写作文化论
本土记忆
美学思想
写作哲学
写作美学
审美理想
写作思维学
-
分类号
H152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