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苗喇叭口节肢动物群落与植株冠层信息的RDA分析
1
作者 任向辉 杨萌 +6 位作者 李鹏 李芳 祁亚云 赵婷婷 吴双燕 曹佩云 李晓洁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16-518,共3页
应用LAI-2000植物冠层仪和电子温湿度计对0.33 hm^2左右玉米地喇叭口期植株叶心处的节肢动物群落和小气候、作物冠层结构等信息进行了调查,并对有关物种的分布与相关环境因素作灰色关联度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玉米苗喇叭口节肢动物群... 应用LAI-2000植物冠层仪和电子温湿度计对0.33 hm^2左右玉米地喇叭口期植株叶心处的节肢动物群落和小气候、作物冠层结构等信息进行了调查,并对有关物种的分布与相关环境因素作灰色关联度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玉米苗喇叭口节肢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的冗余分析(redun dancy analysis,RDA)排序。灰色关联度分析与RDA分析的结果均表明:玉米冠层信息和喇叭口小气候信息与各种节肢动物的分布关联性明显,黄呆蓟马、龟纹瓢虫、三突花蛛等个体分布与作物长势密切相关。RDA分析可绘出直观反映节肢动物群落与各个环境因子及样本信息相关关系的二维排序图,在玉米害虫综合治理研究中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苗 喇叭口 节肢动物群落 玉米冠层 冗余分析(r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MDS和RDA方法分析贵州百花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动态 被引量:13
2
作者 胡艺 李秋华 +4 位作者 李钥 何应 韩孟书 孙荣国 高廷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510-1518,共9页
为探究百花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4年8月—2015年4月采用NMDS(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和RDA(冗余分析)方法,分析了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组成、季节演替规律及其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百花水库共监测到后生浮游动物41... 为探究百花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4年8月—2015年4月采用NMDS(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和RDA(冗余分析)方法,分析了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组成、季节演替规律及其群落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①百花水库共监测到后生浮游动物41种.其中,轮虫类28种,枝角类8种,桡足类5种;优势种为曲腿龟甲轮虫(Keratella valga)、螺形龟甲轮虫(Keratella cochlearis)、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圆筒异尾轮虫(Trichocerca cylindrica)、红多肢轮虫(Polyarthra remata)、中剑水蚤(Mesocyclops)、长额象鼻溞(Bosmina longirostris).②NMDS结果显示,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呈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将群落结构演替划分为3个类群,即Ⅰ组(夏季、秋季组,以螺形龟甲轮虫、圆筒异尾轮虫等为优势种,共计8种)、Ⅱ组(冬季组,以螺形龟甲轮虫、长额象鼻溞等为优势种,共计7种)、Ⅲ组(春季组,以沟痕泡轮虫和红多肢轮虫等为优势种,共计7种).③RDA结果表明,百花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受水环境因子影响较为明显,整体上WT(水温)、pH、ρ(TP)和ρ(NO3^--N)是影响百花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研究显示,根据后生浮游动物优势种及现存量(丰度、生物量)大小,可以判定百花水库后生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度量多位尺度分析(NMDS) 冗余分析(rda) 后生浮游动物 群落结构 百花水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有种处理对RDA排序结果影响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李婷婷 张钦弟 +2 位作者 段晓梅 毕润成 康艳玲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9-545,585,共8页
为了解稀有种对RDA排序结果的影响,该研究以北京东灵山华北落叶松林调查数据为例,在RDA排序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未处理稀有种RDA与剔除频度<5%、盖度<5%的稀有种后RDA排序结果的差异,并用蒙特卡罗拟合检验分析了二者物种变量和环... 为了解稀有种对RDA排序结果的影响,该研究以北京东灵山华北落叶松林调查数据为例,在RDA排序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未处理稀有种RDA与剔除频度<5%、盖度<5%的稀有种后RDA排序结果的差异,并用蒙特卡罗拟合检验分析了二者物种变量和环境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了对应排序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蒙特卡罗拟合检验结果显示未处理稀有种RDA与剔除稀有种RDA各自对应的物种变量和环境变量之间均呈极显著相关关系;(2)从排序轴特征值对物种数据方差以及物种环境关系解释量来看,剔除稀有种RDA前两排序轴与前四排序轴均有较高的物种环境关系累积解释量;(3)剔除稀有种前后对应排序轴的Spe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尽管未处理稀有种RDA和剔除稀有种RDA在第三轴和第四轴间存在一定的交叉,但二者对应的前四排序轴均呈极显著的一一对应关系(P<0.001),相似性极高。总之,结合物种环境关系的累积解释量及对应排序轴的相关性可知,在环境因子个数较少、研究尺度较小时,使用RDA排序揭示植物种、植物群落和环境因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态关系时,剔除稀有种前后RDA排序具有较高吻合性,只是对环境因子的解释趋势稍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群落 稀有种 冗余分析(rda) 环境因子 Spearman秩相关系数 东灵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雨过程特征对雨水排水系统溢流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胡海洋 陈国炜 +1 位作者 刘丽 王钢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81-1287,共7页
降雨过程特征变化是引发城市内涝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使用多降雨情景模拟,以降雨因素中降雨重现期、降雨持续时间和雨峰系数为变量进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全面探究各降雨因素对雨水排水系统溢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节点... 降雨过程特征变化是引发城市内涝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使用多降雨情景模拟,以降雨因素中降雨重现期、降雨持续时间和雨峰系数为变量进行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全面探究各降雨因素对雨水排水系统溢流的影响。结果表明:节点溢流量和排放口径流量受降雨重现期影响最大;重现期、持续时间和雨峰系数的变化对节点溢流都具有显著性影响,其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重现期、持续时间、雨峰系数;使用K-means聚类对节点溢流多指标综合分析,为未来降雨条件下雨水排水系统溢流风险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过程特征 多情景模拟 冗余分析(rda) 综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布麻群落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2
5
作者 甄熙 刘旭洋 +5 位作者 李文杰 张峰 苏玥 肖瑶 张杰 宛涛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8-458,共11页
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是我国重要的野生种质资源,研究罗布麻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罗布麻种质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分布于甘肃省金塔县、民勤县、内蒙古杭锦旗、扎鲁特旗和吉林省白城市的野生罗... 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是我国重要的野生种质资源,研究罗布麻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对罗布麻种质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分布于甘肃省金塔县、民勤县、内蒙古杭锦旗、扎鲁特旗和吉林省白城市的野生罗布麻为研究对象,以其群落组成和生境特征为研究基础,分析生物多样性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解析影响罗布麻群落变化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罗布麻样地生物多样性存在差异,5个样地物种多样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扎鲁特旗、民勤县、白城市、金塔县、杭锦旗,扎鲁特旗生物多样性最高(H=2.591,D=2.511,E=0.796,R_(1)=44.833,R_(2)=6.423),杭锦旗生物多样性最低(H=1.173,D=0.915,E=0.564,R_(1)=3.641,R_(2)=1.968)。罗布麻群落物种多样性主要与降水、温度和蒸发量密切相关,尤其丰富度指数与5—7月的降水量显著正相关,可见生长季的降水量对群落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布麻 群落特征 气候因子 冗余分析(r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湛江湾浮游植物优势种空间生态位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迪 梁皓瑞 +8 位作者 张军晓 陈际雨 梁宇钊 曾芳 马媛 张际标 张鹏 何嘉铧 张伟杰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0-49,共10页
【目的】研究湛江湾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的资源利用状况及生态适应性,为评估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群生存状况及污染治理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支撑。【方法】根据2021-2022年在湛江湾开展的四季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调查结果,利用R语言相关程... 【目的】研究湛江湾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的资源利用状况及生态适应性,为评估该海域浮游植物的种群生存状况及污染治理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支撑。【方法】根据2021-2022年在湛江湾开展的四季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调查结果,利用R语言相关程序包对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指数等生态位指标进行计算,对浮游植物优势种丰度与海水温度(t)、盐度(S)、pH,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无机氮(DIN,包括NO_(2)-N,NO_(3)-N,NH_(4)-N)、活性磷酸盐(SRP)质量浓度和氮磷摩尔浓度比(N/P)等主要环境因子进行冗余分析(RDA)。【结果与结论】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门221种,硅藻种数最多。四季优势种共18种,均为硅藻,其中赤潮种类15种。与历史调查结果相比,湛江湾优势种既有交叉又有演替,历史上均出现过的优势种有7种,均为赤潮种,特别是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始终是主要优势种。通过对湛江湾浮游植物优势种生态位分析,生态位宽度与优势种丰度变异系数显著负相关(P<0.001)。结合RDA分析结果和物种生态位分化情况分析,种对之间生态位重叠值的高低与其同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有较大关联,与同一环境因子有同向显著相关性的种对之间生态位重叠值较高,其他情况种对之间生态位重叠值较低。盐度、pH和SRP质量浓度则是影响湛江湾浮游植物优势种发展趋势的重要因素。SRP质量浓度和N/P浓度比是调查期间影响湛江湾浮游植物优势群落生长的竞争性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优势种 生态位 冗余分析(rda) 湛江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凭祥不同年龄红椎林林下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环境解释 被引量:62
7
作者 尤业明 徐佳玉 +3 位作者 蔡道雄 刘世荣 朱宏光 温远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4-172,共9页
林下植被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调控森林群落结构和功能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揭示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组成的关键控制因素的目标出发,以不同年龄红椎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 林下植被作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调控森林群落结构和功能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揭示人工林林下植物物种组成的关键控制因素的目标出发,以不同年龄红椎林灌木层和草本层的植物群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重点探究林下植物物种组成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及其关键控制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红椎林的林下植物物种组成存在明显差异;RDA结果表明,胸高断面积是影响灌木层物种组成的最主要因子,胸高断面积、坡度和海拔能显著影响影响草本层的物种组成;方差分解结果表明,所调查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分别解释灌木层和草本层物种组成变异的63%和47%,微环境和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影响林下植物群落物种变异的最主要因素,而土壤与微环境、土壤与植物两者之间,以及微环境、植物和土壤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对林下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的影响较小,甚至无影响,微环境的独立效应对林下植物物种组成的影响高于植物或土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人工林 年龄 冗余分析(rda) 方差分解 南亚热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白山森林群落和林下草本物种变化的环境解释 被引量:24
8
作者 陈煜 许金石 +5 位作者 张丽霞 郭垚鑫 柴永福 王茂 张晨光 岳明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84-795,共12页
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Pearson相关分析、冗余分析(RDA)分别研究了不同环境因子对太白山森林群落及林下草本物种组成、多样性、功能性状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1)9种环境因子对于群落及林下草本物种的组成变化的解释程度不高,分别为... 采用典范对应分析(CCA)、Pearson相关分析、冗余分析(RDA)分别研究了不同环境因子对太白山森林群落及林下草本物种组成、多样性、功能性状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1)9种环境因子对于群落及林下草本物种的组成变化的解释程度不高,分别为23.9%和21.1%,但与海拔和土壤含水量紧密相关的CCA 1轴能大致区分高、中、低海拔样方的群落所有物种和草本植物的组成差异。(2)沿海拔梯度,群落所有物种的α多样性先增加后降低,林下草本物种α多样性沿海拔梯度有下降趋势,但二者都与坡度(Slope)及木本层盖度(WCD)无关。(3)海拔是决定森林群落及林下草本层物种功能性状值变化的主要因子,与海拔密切相关的RDA1轴能解释森林群落和林下草本物种性状值变化的71.2%和54.7%,林下草本植物与群落的最大株高(Hmax)变化模式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下草本 物种组成 多样性 功能性状 典范对应分析(CCA) 冗余分析(r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原湖泊沉积物中反硝化微生物的群落特征——以包头南海湖为例 被引量:21
9
作者 杨文焕 石大钧 +3 位作者 张元 李卫平 敬双怡 于玲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31-438,共8页
为了探明内蒙古高原富营养化城市湖泊中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特异性,利用特异性功能基因nirS对包头市南海湖的表层沉积物进行反硝化细菌多样性测定,在分析各采样点沉积物理化指标的基础上,对各样品中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和多样... 为了探明内蒙古高原富营养化城市湖泊中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结构的特异性,利用特异性功能基因nirS对包头市南海湖的表层沉积物进行反硝化细菌多样性测定,在分析各采样点沉积物理化指标的基础上,对各样品中nirS型反硝化细菌群落和多样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海湖沉积物Shannon指数变化为3.07~3.41,相比于其他研究,反硝化微生物多样性相对较低.参与反硝化的优势菌属与大多数湖泊保持一致,以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红杆菌属(Rhodobacter)为主.冗余分析(RDA)指出,城市湖泊中的各种类型的污染物对反硝化优势菌属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红杆菌属(Rhodobacter)与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呈正相关,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除受硝酸盐氮、亚硝酸盐氮的影响外,还与总磷呈较强的正相关.南海湖nirS型反硝化细菌中的主要菌属促进了反硝化作用,加速了南海湖氮素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rS型反硝化细菌 群落结构 理化因子 冗余分析(r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景湖沉积物的细菌群落垂向分布特征 被引量:13
10
作者 牛凤霞 吉芳英 +4 位作者 赵艮 张倩 沈秋实 何强 颜海波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322-2331,共10页
为探索不同沉积时间条件下沉积物细菌群落的垂向变化及其在湖泊生态系统物质迁移转化过程中所发挥作用,对重庆市园博园龙景湖的原有河道(OR)和新形成库湾(NB)沉积物进行了分层采样,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并结合环境参数进行冗... 为探索不同沉积时间条件下沉积物细菌群落的垂向变化及其在湖泊生态系统物质迁移转化过程中所发挥作用,对重庆市园博园龙景湖的原有河道(OR)和新形成库湾(NB)沉积物进行了分层采样,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并结合环境参数进行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OR沉积物的细菌多样性指数(H)和丰度(S)高于NB,垂向上H、S和均匀度(E)都由表层至深层先减小后增大.系统发育分析显示,龙景湖沉积物主要包含了7个门类的细菌,OR表层沉积物以δ-变形菌(Deltaproteobacteria)、拟杆菌(Bacteroidetes)和绿弯菌(Chloroflexi)为主,中层以绿弯菌为主,深层以δ-变形菌和绿弯菌为主;而NB表层和中层的主要菌种与OR深层一致,其他菌种还有Ignavibacteriae、放线菌(Actinobacteria)、厚壁菌(Firmicutes)和绿菌门(Chlorobi).RDA表明,沉积物中总氮(TN)、总硫(TS)、孔隙水的总有机碳(TOC)浓度以及平均粒径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和分布的主要因子.通过DGGE技术所获得的细菌多与有机质的降解有关.OR的TOC、TN含量高于NB,相应的沉积物中δ-变形菌、拟杆菌、Ignavibacteriae等与有机质降解相关的细菌种类和数量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群落 垂向分布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冗余分析(r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干扰及环境因子对油松林林下植被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褚燕琴 牛树奎 +2 位作者 陈锋 芮淑君 王凯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96-103,共8页
为研究火干扰及环境因子影响下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林下植被的变化,以河北省平泉县辽河源森林公园人工油松林火烧迹地为对象,根据烧伤程度不同,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火烧强度级别,设置重复3个·样地-1,并分别设置了对照... 为研究火干扰及环境因子影响下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林下植被的变化,以河北省平泉县辽河源森林公园人工油松林火烧迹地为对象,根据烧伤程度不同,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3个火烧强度级别,设置重复3个·样地-1,并分别设置了对照样地(未过火林地),通过对不同火烧强度样地植被与环境因子进行调查,采用冗余分析(RDA)分析了环境因子对林下植被的影响,并探讨火烧迹地的林下植被恢复特征。结果表明:1火烧后林下植被的生长受树木死亡率和坡向的影响比较大,坡位和坡度对林下植被重要值几乎没有影响。2火烧过后植物种类均有所增加,草本种类和灌木种类的重要值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重度火烧迹地增加幅度最大,与对照相比,草本种类从15种增加到26种,灌木种类由3种增加为6种。3随着火烧强度的增加,林下植被的丰富度指数(R)和多样性指数(H)呈增加趋势(P<0.05),均匀度指数(J)递减(P<0.05)。火烧后林下植被的生长与变化,受林火因子与地形因子的共同影响,且火烧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林下植被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保护学 火烧强度 林下植被 冗余分析(rda) 重要值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洋淀三大典型水域浮游植物群落及水质评价 被引量:22
12
作者 金磊 李林钰 +1 位作者 周杨 刘存歧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9-336,共8页
2013年4-11月份对白洋淀净水区、养殖区、临村落区等三大典型水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对比分析了群落结构特征,并对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13年4-11月份白洋淀三大典型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第1优势类群均为绿藻门,净水区和养殖区的... 2013年4-11月份对白洋淀净水区、养殖区、临村落区等三大典型水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对比分析了群落结构特征,并对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13年4-11月份白洋淀三大典型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第1优势类群均为绿藻门,净水区和养殖区的浮游植物次优势类群为硅藻门,临村落区的次优势类群为蓝藻门;根据浮游植物生态指标及水质因子评价白洋淀三大典型水域水质状况,表明净水区水体处于中营养化状态;养殖区与临村落区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净水区的硅藻分布与环境因子关系复杂,绿藻的分布与总磷(TP)、总氮(TN)、pH和溶解氧(DO)等相关性较高,养殖区的硅藻与TP、TN相关,蓝藻的生长受到氮磷营养盐的抑制.临村落区蓝藻的分布与氮磷营养盐相关性较高,硅藻的分布与pH、水温和TP等相关.冗余分析(RDA)表明,三大典型水域浮游植物分布明显受环境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冗余分析(rda) 水质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白洋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行山南段连翘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郭佳佳 张雷廷 +3 位作者 车建芳 焦海华 茹文明 白志辉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1期8589-8601,共13页
连翘(Forsythia suspensa)不仅是一种常用大宗木本药用植物类型,而且也是重要的绿化植物类型。以太行山南段陵川境内广泛生长的连翘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调查方法,解析连翘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探讨海拔、坡向主要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对群... 连翘(Forsythia suspensa)不仅是一种常用大宗木本药用植物类型,而且也是重要的绿化植物类型。以太行山南段陵川境内广泛生长的连翘为研究对象,通过样方调查方法,解析连翘群落结构及影响因子,探讨海拔、坡向主要地形因子和土壤因子对群落格局的影响,以期有助于连翘的规模化种植。结果表明:(1)该区连翘群落可分为5类群丛:Ⅰ连翘(Forsythia suspensa)+三裂绣线菊(Spiraea trilobata)-披针叶苔草(Carex lanceolata)群丛;Ⅱ连翘(Forsythia suspensa)+白刺花(Sophora davidii)-披针叶苔草(Carex lanceolata)+铁杆蒿(Tripolium vulgare)群丛;Ⅲ辽东栎(Quercus wutaishanica)-连翘(Forsythia suspensa)+三裂绣线菊(Spiraea trilobata)-披针叶苔草(Carex lanceolata)+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群丛;Ⅳ油松(Pinus tabuliformis)-连翘(Forsythia suspensa)-披针叶苔草(Carex lanceolata)群丛;Ⅴ连翘(Forsythia suspensa)+黄刺玫(Rosa xanthina)-披针叶苔草(Carex lanceolata)群丛。(2)海拔高度(H)、全钾(TK)和坡向(TRP)是影响该区连翘分布状况的3个主要环境因子。3个因子在4个层级水平上构成群落分型的主导因子。第一级主导因子是海拔高度(H=1330 m);第二级是土壤总钾量(TK=19.07 mg/kg)和海拔(H>1330 m);第三级是坡向(TRP=0.2775)、海拔(H>1330 m)和总钾量(TK<19.07 mg/kg);第四级是总钾(TK=18.47 mg/kg)、海拔(H>1330 m)、和坡向(TRP>0.2775)。海拔高度和土壤肥力是影响太行山南段生境内连翘群落结构和规模化种植的要重环境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翘 群落结构 多元回归树(MRT) 冗余分析(rda) 太行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升金湖浮游植物群落动态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吴芳仪 王兰 +2 位作者 徐梅 王辉 周忠泽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5期34-39,共6页
于2014年2月、4月、7月和11月对升金湖浮游植物进行采样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及其对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10种,隶属于8门91属,其中绿藻门最多,有36属89种(41.20%),硅藻门次之,有26属62种(28.70%... 于2014年2月、4月、7月和11月对升金湖浮游植物进行采样调查,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及其对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10种,隶属于8门91属,其中绿藻门最多,有36属89种(41.20%),硅藻门次之,有26属62种(28.70%)。年平均生物量最高值出现在夏季(21.17±3.62)mg/L,最低值出现在冬季为(0.42±0.11)mg/L;浮游植物的平均细胞密度夏季最高为(4.57±0.29)×10^8cells/L,冬季最低为(3.66±4.03)×10^5cells/L,升金湖浮游植物的季节演替规律与PEG模型基本相似。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典型通江湖泊升金湖的硅藻门是仅次于绿藻门的第二大优势类群。Shannon-Wiener指数(H')的范围为2.56-8.05,平均值为5.21。运用冗余分析(RDA),结果显示浮游植物优势功能群生物量与温度(T)、pH值和透明度(SD)有较强的响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金湖 浮游植物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r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桉树人工林更新方式对林下植物功能群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尤业明 陈永康 +3 位作者 朱宏光 刘通 温远光 黄雪蔓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6-135,共10页
该研究综合运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评估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功能群的组成、分布及更新方式和相关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林分更新5 a后,除了非禾本科杂草功能群外,其他林下植物功能群的物种丰富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但... 该研究综合运用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的方法,评估桉树人工林林下植物功能群的组成、分布及更新方式和相关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林分更新5 a后,除了非禾本科杂草功能群外,其他林下植物功能群的物种丰富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加,但与对照组(砍伐迹地)相比,其差异程度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藤本和蕨类功能群的相对多度也出现增加趋势,但禾本科草本功能群显著减少(P<0.05);木本、藤本和蕨类功能群的相对盖度也呈现增加趋势,但禾本科草本功能群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主成分分析(PCA)发现萌芽更新或植苗更新林的林下植物功能群组成和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均发生了显著的变异,但不同更新方式(萌芽和植苗)下其林下植物功能群组成和分布差异不明显;通过冗余分析(RDA)确定了冠层透光系数、土壤孔隙度、坡向和土壤氮磷比是影响该林地林下植物功能群的主要因子,它们的叠加效应能解释大于75%的林下植物功能群的变异,最终模型通过排序得到冠层透光系数是影响该林地林下植物功能群的最主要因子。短期的研究发现萌芽和植苗这两种不同的更新方式对桉树林下植物功能群的影响有限,这可能与这两种更新方式形成的林冠结构和土壤理化性质差异性较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人工林 更新方式 植物功能群 物种丰富度 冗余分析(r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祁连山高寒草甸土壤理化性质对海拔和坡向的响应及其与植被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李强 何国兴 +5 位作者 文铜 杨冬阳 张德罡 韩天虎 潘冬荣 柳小妮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59-1569,共11页
为了探索高寒草甸土壤理化性质对海拔和坡向的响应及其与植被的关系,以东祁连山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7个海拔和2个坡向高寒草甸的土壤养分含量和生态化学计量比变化规律及其与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电导率、有机碳... 为了探索高寒草甸土壤理化性质对海拔和坡向的响应及其与植被的关系,以东祁连山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了7个海拔和2个坡向高寒草甸的土壤养分含量和生态化学计量比变化规律及其与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电导率、有机碳、全氮、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碳磷比(C/P)和氮磷比(N/P)随海拔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土壤容重、全磷和碳氮比(C/N)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2)同一海拔,大部分海拔梯度阳坡的土壤土壤容重、速效钾、电导率和全磷高于阴坡,阳坡的土壤含水量、速效磷、C/P和N/P低于阴坡,海拔3200 m梯度以下阳坡的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C/N低于阴坡。(3)不同海拔和坡向的高寒草甸土壤C/N、C/P和N/P处于14.55~38.13、12.61~87.94和0.27~5.01之间。(4)冗余分析(RDA)发现,土壤容重、全氮和速效磷是影响高寒草甸植被的关键土壤因子,聚类分析发现海拔3200~3400 m的阴坡和阳坡聚为一类。综上所述,东祁连山高寒草甸土壤养分和生态化学计量比随海拔和坡向的变化呈规律性变化,基于对N/P比的分析发现,该区域高寒草甸类草原的初级生产力主要受土壤氮限制且低海拔和高海拔区域尤为明显,基于聚类分析发现,海拔3000 m和3400 m是该区域草地植被和土壤特征发生变化的临界线。建议在高寒草甸类草原的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海拔和坡向的分异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海拔 坡向 生态化学计量比 冗余分析(r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宝象河浮游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4
17
作者 金竹静 李金花 +3 位作者 张先智 张春敏 杨逢乐 周保学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2-19,共8页
新宝象河是滇池流域典型的城市城郊复合型河流,污染因素复杂,污染治理困难。从"十一五"以来,昆明市针对新宝象河城郊、城区和河口段的不同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了系列综合整治措施,水质和水生态得到了明显改善。论文采用描述... 新宝象河是滇池流域典型的城市城郊复合型河流,污染因素复杂,污染治理困难。从"十一五"以来,昆明市针对新宝象河城郊、城区和河口段的不同特征,有针对性地采取了系列综合整治措施,水质和水生态得到了明显改善。论文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典范对应分析和冗余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治理工程之后,新宝象河的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和主要水环境因子,探讨了水环境因子与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新宝象河的生态恢复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治理工程之后,新宝象河中浮游生物主要受水温影响而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空间分布差异性已不显著;浮游植物的环境影响因子包括水温、SS和DO,COD和氮磷污染的影响已不显著;浮游动物环境影响因子主要是水温、SS和COD,氮磷污染负荷对其群落结构影响已不显著。表明经过综合整治之后,新宝象河生态环境已有了明显的改善,水质处于较为清洁状态,水生态环境处于生态修复阶段,主要污染因子氮磷和COD对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已不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池 浮游生物 环境因子 典型对应分析(CCA) 冗余分析(r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淝河表层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及驱动因素 被引量:13
18
作者 杨长明 吴亚琼 +1 位作者 王育来 郭韵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552-3561,共10页
为了探讨南淝河不同河段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差异及其主要驱动因素,在对南淝河不同土地利用区域河段表层沉积物的主要理化指标(pH、CEC、TOC、DOC、氮分级形态)进行分析基础上,重点通过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结构... 为了探讨南淝河不同河段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差异及其主要驱动因素,在对南淝河不同土地利用区域河段表层沉积物的主要理化指标(pH、CEC、TOC、DOC、氮分级形态)进行分析基础上,重点通过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沉积物中细菌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冗余分析(RDA)方法探讨了导致群落结构差异的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沉积物中门水平下优势细菌种群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纲水平下除未分类外主要是厌氧绳菌纲(Anaerolineae)、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梭状芽胞杆菌纲(Clostridia)、δ-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此外ε-变形菌纲(Epsilonproteobacteria)主要在南淝河下游采样点被检测到,说明其在南淝河沉积物生态系统中并不是普遍存在的;属水平下大多为未分类序列,长绳菌属(Longilinea)和芽孢杆菌属(Bellilinea)有优势地位.南淝河不同河段所在流域土地利用方式不同会导致污染物类型、污染源强和沉积物理化指标的不同,进而影响沉积物细菌群落结构,中游城区和工业区段的细菌多样性整体上高于上、下游;RDA分析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的CEC、TOC、DOC、TP、WAEF-N和IEF-N是导致细菌群落结构特征差异的主要影响因子,其中变形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受TP影响较大,绿弯菌门则受弱酸浸取态氮(WAEF-N)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淝河 表层沉积物 细菌群落结构 MiSeq高通量测序 冗余分析(r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迪沟采煤沉陷湖泊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万阳 周忠泽 +2 位作者 汪晨琛 林志 吴奇丽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5-81,共7页
于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对迪沟采煤沉陷湖泊浮游植物进行采样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0纲17目32科62属155种,其中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种类总和占各时期浮游植物种类总数比例超过75%。调查期间主要优势种为小席藻(Phormidium tenu)... 于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对迪沟采煤沉陷湖泊浮游植物进行采样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8门10纲17目32科62属155种,其中绿藻门、硅藻门和蓝藻门种类总和占各时期浮游植物种类总数比例超过75%。调查期间主要优势种为小席藻(Phormidium tenu)、两栖颤藻(Oscillatoria amphibia)、肘状针杆藻(Synedra ulna)和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等。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的变化范围分别是22.68×105~290.24×105cells/L和2.47~7.41 mg/L。浮游植物细胞密度的时间变化显著(F=15.48,P<0.05),其总体趋势为先降后升,生物量变化趋势与密度变化相似,蓝藻的细胞密度和生物量大多数时期占优势。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呈现显著的空间差异,水系沟通提高了沉陷湖泊浮游植物多样性。冗余分析(RDA)表明,水温、透明度、总磷和硝酸盐氮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水温是影响浮游植物时间变化的关键因子。迪沟采煤沉陷湖泊的水体呈现富营养状态,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有明显的富营养化特征,沉陷湖泊存在潜在的蓝藻水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煤沉陷湖泊 浮游植物 环境因子 冗余分析(r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猫儿山森林群落土壤物理性质空间变异及其环境影响因素 被引量:9
20
作者 谭一波 田红灯 +1 位作者 郑威 王绍能 《广西林业科学》 2017年第2期123-129,共7页
探索土壤物理性质沿环境梯度的变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森林群落物种分布格局和森林水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猫儿山不同海拔典型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实验分析与冗余分析(RDA)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猫儿山海拔梯度上常绿阔... 探索土壤物理性质沿环境梯度的变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对森林群落物种分布格局和森林水文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以猫儿山不同海拔典型森林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实验分析与冗余分析(RDA)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猫儿山海拔梯度上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和山顶矮林等典型森林土壤物理性质的空间变异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0~60 cm层土壤容重随海拔的增加而降低,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毛管孔隙度、土壤含水量、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随海拔的增加而增加,局部有所波动。除常绿阔叶人工林和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外,其他森林土壤容重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土壤总孔隙度和毛管孔隙度随土壤深度的变化趋势则表现各异。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和总孔隙度在0~10 cm层变化最为剧烈。土壤含水量、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毛管持水量的垂直变化规律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RDA结果显示,海拔和植被类型是影响猫儿山土壤物理性质的主要因素,共解释了土壤物理性质变异的46.1%。海拔通过水热状况影响植被类型及其分布,进而影响林下土壤物理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群落 海拔 土壤物理性质 冗余分析(r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