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反传统”到“再造文明”——“五四”现代性方案再认识 被引量:5
1
作者 洪峻峰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47-54,共8页
在当前关于现代性的讨论中 ,“五四”现代性方案受到多种责难。人们指责“五四”把传统与现代性对立起来 ,对传统资源完全漠视和否弃。其实 ,在“五四”前期 ,新文化人之所以把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 ,正是基于作为现代性前提的“进步”观... 在当前关于现代性的讨论中 ,“五四”现代性方案受到多种责难。人们指责“五四”把传统与现代性对立起来 ,对传统资源完全漠视和否弃。其实 ,在“五四”前期 ,新文化人之所以把传统与现代对立起来 ,正是基于作为现代性前提的“进步”观念。到“五四”后期 ,新文化人已对现代性方案作出修改。他们改变全面反传统的思路 ,主张在综合中西文化的基础上“再造文明” ,其中包含着对中国传统资源的珍视和肯定 ;同时实际致力于传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运动 现代性 反传统 "再造文明" 传统资源 开发利用 进步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的“再造文明”对我们建设新文化的启示
2
作者 钱耕森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74-74,共1页
胡适的“再造文明”对我们建设新文化的启示钱耕森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我们在经济建设方面已取得了辉煌的好成就。伴随着经济建设,新文明(就新文化层面而言)的建设,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那末,... 胡适的“再造文明”对我们建设新文化的启示钱耕森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时期。我们在经济建设方面已取得了辉煌的好成就。伴随着经济建设,新文明(就新文化层面而言)的建设,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那末,如何建设新文化呢?这当然是个很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造文明 建设新文化 胡适 “新思潮” 经济建设 文化建设 整理国故 马克思主义 启示 《新思潮的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胡适的再造文明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筱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4期36-41,共6页
论胡适的再造文明刘筱红关键词胡适;再造文明胡适是本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他为中国新文化的重建所设计的具体规划是: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试图把新文化运动导向非政治的思想文化运动,通过文... 论胡适的再造文明刘筱红关键词胡适;再造文明胡适是本世纪初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他为中国新文化的重建所设计的具体规划是: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试图把新文化运动导向非政治的思想文化运动,通过文化范式的转换,来为政治的改良提供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再造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再造:守好中国式现代化文明逻辑的根脉 被引量:4
4
作者 张三元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51,共13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并塑造了中华文明,其核心内容与基本精神构成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新时代拓展,是一个文明再造的过程,就此而言,中华优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并塑造了中华文明,其核心内容与基本精神构成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使命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新时代拓展,是一个文明再造的过程,就此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式现代化文明逻辑的根脉。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以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前提和路径,因而,文明再造必须以守正创新为世界观和方法论。守正,首先是要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正;创新就是在守正的基础上,以“两个结合”为根本途径,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创造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坚持守正创新以文化自信自强为必然前提和当然表征。以中国式现代化创造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本质上是一个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再到文化自强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脉 文明逻辑 文明再造 守正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明的再造与复兴——东西方文明兴衰的启示 被引量:8
5
作者 徐坚 《国际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3,共23页
历史证明,东西方文明的复兴都是文明再造的结果。一种文明能否通过再造而复兴,取决于其自我更新活力和适应客观环境变化的自我调整能力。西方文明在中世纪后半期复兴、在近代崛起并在世界占据主导性地位,是彻底摆脱了欧洲古典文明束缚... 历史证明,东西方文明的复兴都是文明再造的结果。一种文明能否通过再造而复兴,取决于其自我更新活力和适应客观环境变化的自我调整能力。西方文明在中世纪后半期复兴、在近代崛起并在世界占据主导性地位,是彻底摆脱了欧洲古典文明束缚后诞生的新文明在与其他文明不断交流、激烈碰撞过程中,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全面再造的结果。阿拉伯文明则在近东文化和欧洲文化的交融中再造并崛起,对中世纪前半期世界文明的发展发挥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崛起,也是文明再造的过程。1840年至今,中华文明亦一直处于打破旧束缚、持续再造的过程中。东西方文明兴衰的规律表明:文明复兴的过程必然是文明再造的过程,文明唯有再造,方可复兴。文明的再造,是对传统文明扬弃更新的过程,既包含对传统文明优秀成分的继承和升华,又须摆脱传统文明糟粕成分的禁锢和束缚;既要保持自身文化的营养,又须汲取外来文化的活力。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正以前所未有的气势和力度继续中华文明的再造,从东西方文明的兴衰规律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兴衰律 文明再造 文明复兴 战略机遇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故》与《新潮》之争述评——兼论五四时期“整理国故运动”的兴起 被引量:4
6
作者 卢毅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9-44,共6页
五四时期 ,在北大内部发生了一场《国故》与《新潮》之争。在这场论争中 ,论争双方既存在着明显的意见分歧 ,同时也有不少共通之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双方都开始萌发了某种“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意识 ,而这对胡适显然产生了很大的... 五四时期 ,在北大内部发生了一场《国故》与《新潮》之争。在这场论争中 ,论争双方既存在着明显的意见分歧 ,同时也有不少共通之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双方都开始萌发了某种“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意识 ,而这对胡适显然产生了很大的触动和启发。正是在此基础上 ,胡适经过自觉的总结 ,撰写了《新思潮的意义》一文 ,系统完整地揭了“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口号 ,提纲挈领地阐明了“整理国故”的宗旨。缘是 ,“整理国故运动”得以而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故》 《新潮》 “整理国故运动” 五四新文化运动 再造文明 胡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的高等教育思想探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运昌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1期75-78,共4页
胡适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心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的高等教育思想是其再造文明这一终生梦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适认为高等教育是为祖国再造文明,并使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的重要途径。他的高等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为科学与人才并重、坚持学... 胡适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心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他的高等教育思想是其再造文明这一终生梦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胡适认为高等教育是为祖国再造文明,并使国家走上现代化道路的重要途径。他的高等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为科学与人才并重、坚持学术独立与追求思想自由的教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再造文明 高等教育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文化思想的心路历程 被引量:1
8
作者 吴二持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9-52,共4页
胡适文化思想的心路历程吴二持中国近代文化转型;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即以魏源等为代表的了解西方,了解世界,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以张之洞等为代表的主张以传统文化为本体,借鉴学习西方应用科学技术的“中学为体,西学... 胡适文化思想的心路历程吴二持中国近代文化转型;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即以魏源等为代表的了解西方,了解世界,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以张之洞等为代表的主张以传统文化为本体,借鉴学习西方应用科学技术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和以胡适等为代表的对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思想 胡适 研究问题 整理国故 再造文明 传统文化 文化建设 “充分世界化” 重新估定 社会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先要呼唤多元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周光庆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16-17,共2页
首先要呼唤多元化周光庆如果要就“中国20世纪文化与世纪之交的价值重构和文化选择”问题发表议论,而又强调尽可能立足于现在的社会文化实际,着眼于未来的现代化目标,切实地探讨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可行之路,那么我以为,当下最要... 首先要呼唤多元化周光庆如果要就“中国20世纪文化与世纪之交的价值重构和文化选择”问题发表议论,而又强调尽可能立足于现在的社会文化实际,着眼于未来的现代化目标,切实地探讨中国社会文化发展的可行之路,那么我以为,当下最要紧的是,超越一元取向,呼唤多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文化 文化的多元化 整理国故 新保守主义 思维定势 文化格局 再造文明 经济因素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新批判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五四时期胡适在哲学思想界的影响
10
作者 胡明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136-143,共8页
试论五四时期胡适在哲学思想界的影响胡明1919年2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册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胡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推陈出新开创风气的一个大动作,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部书是以他的博士... 试论五四时期胡适在哲学思想界的影响胡明1919年2月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册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这是胡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推陈出新开创风气的一个大动作,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部书是以他的博士论文为基干,以北京大学开课的讲义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中国哲学史大纲》 五四时期 哲学思想 整理国故 研究问题 蔡元培 《新思潮的意义》 重新估定 再造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力独到的《时代碣鉴》──评沈寂先生胡适研究新著
11
作者 翁飞 《江淮论坛》 CSSCI 1997年第2期109-110,共2页
关键词 胡适研究 《时代 国民党 整理国故 再造文明 陈独秀 《中国哲学史大纲》 中国文化现代化 功力 文化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中国改革思想述评
12
作者 胡晓 《安徽史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47-51,共5页
胡适中国改革思想述评胡晓胡适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好为人师,“以期作圣”的人,留美的目的不是为了谋生,不是为了镀金,除了光宗耀祖这层浅意义外,深层的意义是为了拯救中国。他特别欣赏《论语》中曾子的名言,时时作为自己奋进... 胡适中国改革思想述评胡晓胡适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好为人师,“以期作圣”的人,留美的目的不是为了谋生,不是为了镀金,除了光宗耀祖这层浅意义外,深层的意义是为了拯救中国。他特别欣赏《论语》中曾子的名言,时时作为自己奋进的座右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主义 胡适 中国改革 思想述评 自由主义 陈独秀 马克思主义 再造文明 文化复兴 无政府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卜生主义”式的个人主义——浅析胡适的政治哲学 被引量:1
13
作者 靳松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7-109,共3页
胡适对个人主义的提倡,并没有从严格的政治学意义上开始,而是由文学或者更为确切地说由戏剧开始,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返回到易卜生剧本的政治哲学视野,对社会问题作切实的探讨,从评判态度到再造文明,正是胡适对个人主义的独... 胡适对个人主义的提倡,并没有从严格的政治学意义上开始,而是由文学或者更为确切地说由戏剧开始,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返回到易卜生剧本的政治哲学视野,对社会问题作切实的探讨,从评判态度到再造文明,正是胡适对个人主义的独特理解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哲学 个人主义 社会 再造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的高等教育发展方略初探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运昌 刘冬梅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00-203,共4页
胡适把高等教育置于为祖国"再造文明"的战略地位,强调办好国内大学的重要性;主张集中精力优先发展成绩突出的大学;强调了科学研究在高等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学术独立"的重要性;注重人才培养与科学发展之间的相互关... 胡适把高等教育置于为祖国"再造文明"的战略地位,强调办好国内大学的重要性;主张集中精力优先发展成绩突出的大学;强调了科学研究在高等教育中的核心地位和"学术独立"的重要性;注重人才培养与科学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胡适的高等教育发展方略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的现代高等教育起到了奠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适 高等教育 再造中华文明 科研与人才并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普通本科院校转型的目标及其时间意识 被引量:3
15
作者 黄英杰 《重庆高教研究》 2015年第2期6-11,共6页
普通本科院校转型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对思想创造力枯竭、技术变革无力、人的培养无效等现实困境的主动回应,"应用技术型""职业型"等教育语汇的实质是将转型的方向导向创业型大学浪潮。遵循力促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 普通本科院校转型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对思想创造力枯竭、技术变革无力、人的培养无效等现实困境的主动回应,"应用技术型""职业型"等教育语汇的实质是将转型的方向导向创业型大学浪潮。遵循力促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强化以实践问题为中心的学术研究、创新实践育人模式等几个原则,结合民国大学的实践经验,我们尝试性地提出三十年大学转型之时间意识,并在此基础上展示了未来中国大学的文明愿景,也即完成了转型的中国大学将会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新文明再造做出积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校转型 创业型大学 实践育人 文明再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适与整理国故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筱红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1期94-101,共8页
1919年12月,胡适发表了《新思潮的意义》一文,抛出了“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的纲领,作为再造文明的手段之一,在学术阵地上,胡适树起了“整理国故”的大旗。何谓“国故”呢?胡适说:“中国的一切的... 1919年12月,胡适发表了《新思潮的意义》一文,抛出了“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的纲领,作为再造文明的手段之一,在学术阵地上,胡适树起了“整理国故”的大旗。何谓“国故”呢?胡适说:“中国的一切的过去的文化历史,都是我们的‘国故’。研究这一切过去的历史文化的学问,就是‘国故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理国故 胡适 国故学 再造文明 资产阶级思想 新文化运动 考证 历史文化 文化历史 历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五四”文化启蒙及其历史命运
17
作者 李振纲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7,共5页
(一)、“五四”前夜的“文化逆转” 有人说,中国近代真正可悲的起点不在鸦片战争,而在十八世纪中叶。当时欧洲地中海沿岸的几个主要国家已先后完成了推进社会进入工业文明的精神更新,开始了经济、政治领域的开拓。此时,中国最后一个封... (一)、“五四”前夜的“文化逆转” 有人说,中国近代真正可悲的起点不在鸦片战争,而在十八世纪中叶。当时欧洲地中海沿岸的几个主要国家已先后完成了推进社会进入工业文明的精神更新,开始了经济、政治领域的开拓。此时,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正在四处危机中歌舞升平。《康熙字典》的付梓,《四库全书》的编篡,理学末流的“性理”阔论,音韵、训诂的“汉学”复兴,耗尽了知识分子的全部心力才智。中国在精神上无可挽回地与西方拉大了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文化 历史命运 文化启蒙 胡适 新文化运动 严复 中国人 白话运动 近代文化 再造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