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造传统:战时美学的文化想象(1931-1949)》
1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19,共1页
金浪北京大学出版社2024年9月本书围绕文化想象的主线重启对战时美学的研究,力图突破新启蒙主义的思想框架,正视战争状态下中国现代美学的新发展及其经由美学再造传统之努力。通过对朱光潜、宗白华、李长之三位代表性个案的分析.
关键词 中国现代美学 新启蒙主义 再造传统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朱光潜 宗白华 战争状态 思想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造传统与消费文化:一个滇西北古城的非遗实践 被引量:2
2
作者 杨秋月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2期55-63,共9页
进入21世纪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日益受到重视,"非遗保护"从一个生僻的概念迅速变成具有重大公众影响的文化观念和社会文化实践。以剑川布扎的非遗实践为例,借用霍布斯鲍姆的"发明传统... 进入21世纪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倡导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日益受到重视,"非遗保护"从一个生僻的概念迅速变成具有重大公众影响的文化观念和社会文化实践。以剑川布扎的非遗实践为例,借用霍布斯鲍姆的"发明传统"和费瑟斯通的"消费文化"这两个概念,结合田野调查材料,探讨非遗实践中的传统主义和现代性及其内在联系。传统主义的概念在本文里指有两个面向,在物的层面上指的是布扎创作形象上的仿古和对传统文化的借用;在人的层面上指的是行动者以传统为导向的种种作为。在非遗的语境里,再造传统并不意味着要继续、保护或复兴古老习俗,相反,它标志着传统作为现代文化生产的方式,因而,传统通过现代性变得不仅可及,而且可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造传统 消费文化 布扎 非遗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与传统再造:女儿城民俗体育的人类学视角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辉 王斌 +1 位作者 杨海晨 万义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19,54,共6页
运用田野调查法,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出发,梳理女儿城民俗体育开发脉络,发现:女儿城的筑巢与引凤、传统的移植与重塑均是在民俗旅游经济发展这只"看不见的手"的牵引和文化产业政府组织与政策引导这只"看得见的手"的... 运用田野调查法,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出发,梳理女儿城民俗体育开发脉络,发现:女儿城的筑巢与引凤、传统的移植与重塑均是在民俗旅游经济发展这只"看不见的手"的牵引和文化产业政府组织与政策引导这只"看得见的手"的助推下完成;政府、开发商之于经济收益的诉求、从业者之于文化提升经济能力与自信心的诉求和旅游者之于文化凝视的诉求共同促成传统的再造,其核心是浓郁的利益驱动。由此推导出"民俗体育旅游的实质是基于经济利益驱动下传统再造"的理论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体育 女儿城 旅游 传统再造 人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再造、族际交往与乡村社会整合——宁夏黄渠桥镇“桥神”祭祀的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5
4
作者 杜华君 周晶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1期135-142,共8页
宁夏黄渠桥镇"桥神"祭祀是以地方性龙王信仰与历史记忆为文化要素,以黄渠桥、黄渠和"龙头"石雕为物质载体,融入了更大文化圈中的若干要素所形成的仪式展演与传统再造。通过对黄渠桥镇龙王信仰的考述和仪式的考察发... 宁夏黄渠桥镇"桥神"祭祀是以地方性龙王信仰与历史记忆为文化要素,以黄渠桥、黄渠和"龙头"石雕为物质载体,融入了更大文化圈中的若干要素所形成的仪式展演与传统再造。通过对黄渠桥镇龙王信仰的考述和仪式的考察发现,在"桥神"形成的文化逻辑中,经由象征隐喻展开了人们与传统的调适性互构,从而实现本土的龙王信仰再整合和文化再生产。在"桥神"祭祀的仪式展演中,通过仪式交往促进了各族群众的文化性互惠,进而实现族际互助关系的强化。由此,以"桥神"祭祀仪式为中心形成的"四维一体"的乡村社会整合,再生产着具有文化共享和地域认同、族际互惠和人情往来的地方秩序,从而为多民族聚居地区民族凝聚力的夯实与共享精神家园的构筑提供了一种社会资本和特殊的文化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再造 族际互惠 社会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物绎情与第二自然——论王安忆近作及其传统之再造
5
作者 祝宇红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2-56,共5页
王安忆近几年的创作呈现出一种新变,小说不再致力于对人物深层自我进行挖掘与探究,反而有着扬弃自我的趋向,小说更多的是对物性、类性的描绘与辨析。这种重视物质性的创作意旨,体现在作品中是对"第二自然"的刻绘,背后则是发... 王安忆近几年的创作呈现出一种新变,小说不再致力于对人物深层自我进行挖掘与探究,反而有着扬弃自我的趋向,小说更多的是对物性、类性的描绘与辨析。这种重视物质性的创作意旨,体现在作品中是对"第二自然"的刻绘,背后则是发明传统、再造传统的文明立场,在《天香》《匿名》《红豆生南国》等作品中则是通过"格物绎情"的写作方式来具体加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忆 再造传统 第二自然 格物绎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发展新阶段:价值阐发与历史使命——对文化价值、功能与传统再造的新考量 被引量:11
6
作者 管宁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8-88,248,共12页
新发展阶段,文化建设被赋予新的历史坐标。文化被纳入国家宏观战略、社会发展规律、生活要素构成等多个面向的考察,体现了新思想所包蕴的全局视野、系统观念和风险意识,需要以文化政治视角阐发文化价值新内涵。与文化价值相对应的文化功... 新发展阶段,文化建设被赋予新的历史坐标。文化被纳入国家宏观战略、社会发展规律、生活要素构成等多个面向的考察,体现了新思想所包蕴的全局视野、系统观念和风险意识,需要以文化政治视角阐发文化价值新内涵。与文化价值相对应的文化功能,在增强民族文化主体性、体现民族深层精神追求、促进文化基因传承转化和民族文化世界意义呈现等方面,都显示出新的时代意蕴。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传统文化再造具有更高的标准与尺度。推动传统美学精神的深层转化,确立中西文化双重视野,营造健康的文化批评氛围,建立良好的创新环境,是推动文明古国当代新生,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创造当代中华文明新形态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阶段 文化价值 文化功能 传统再造 文化强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体育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武术的现代危机与传统再造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文鸿 吕思泓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2-47,共6页
因包含着同一性和异质性的两个面向,西方体育的全球化对中国武术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中国武术需要在对自身的检视中确立传统再造的基本思路。中国武术现代危机成因有三:其一,作为“传统”的中国武术遭遇“有机团结”的现代社会必然不... 因包含着同一性和异质性的两个面向,西方体育的全球化对中国武术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中国武术需要在对自身的检视中确立传统再造的基本思路。中国武术现代危机成因有三:其一,作为“传统”的中国武术遭遇“有机团结”的现代社会必然不适;其二,武术非游戏的特质以及突出的底层性决定了它的“非现代性”;其三,民族主义的文化保守及机械附庸西方的标准化使其陷入两个极端。为此,正视武术不可化约为外来体育的独特性,继而在武术文化认同的形塑中,正确处理武术发展社会模式构成多元角色的关系,同时在新型城乡关系中厚植武术文化生态根基,是中国武术传统再造的可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西方体育 全球化 现代化 传统再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转型过程中的传统再造——以东莞“莞香”速食化包装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丁玲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19年第4期68-74,共7页
包装传统与推进文化产业化是当前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许多学者关注了文化商品化导致的原真性丧失以及文化衰落等现象,而忽略了城市转型过程中,地方社会关系和文化如何被重新塑造的问题。以东莞包装莞香传统... 包装传统与推进文化产业化是当前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提升城市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许多学者关注了文化商品化导致的原真性丧失以及文化衰落等现象,而忽略了城市转型过程中,地方社会关系和文化如何被重新塑造的问题。以东莞包装莞香传统为例,讨论传统再造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进而呈现了东莞城市发展面临的双重危机;包装莞香传统的具体实践,分析莞香速食化包装背后的动力和机制,以及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同时涉及了意识形态、政府政策、全球化经济体系在城市转型过程中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转型 传统再造 莞香 文化商品化 社会关系 文化产业化 城市形象 原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嵌入地方社会的“物”——上党高地潞党参的经济转化与传统再造 被引量:1
9
作者 赵巧艳 闫春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6-101,共6页
作为一味"道地"药材,上党高地真正意义上的野生潞党参早已难觅踪迹,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潞党参乃大规模现代生产之物,但藉由地方文化、产业政策、民间实践、社会需求与市场行为的互动,潞党参的"道地性"得以再生并广为... 作为一味"道地"药材,上党高地真正意义上的野生潞党参早已难觅踪迹,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潞党参乃大规模现代生产之物,但藉由地方文化、产业政策、民间实践、社会需求与市场行为的互动,潞党参的"道地性"得以再生并广为接受。文章从种植历史、经济转化、传统再造等角度,考察潞党参"道地性"的复兴逻辑,探讨上党高地的产业扶贫和传统复兴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党高地 潞党参 道地药材 经济转化 传统再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儿童文学开创现代传统的路径 被引量:2
10
作者 吴翔宇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99,共10页
中国儿童文学元概念的特殊性是探究其传统建构的原点。作为一种现代的文学门类,儿童文学传统建构取径于“远传统”和“近传统”的一体化。“远传统”是一种传统内的资源,传统资源的现代转化保障了中国儿童文学民族性的精神品格。五四新... 中国儿童文学元概念的特殊性是探究其传统建构的原点。作为一种现代的文学门类,儿童文学传统建构取径于“远传统”和“近传统”的一体化。“远传统”是一种传统内的资源,传统资源的现代转化保障了中国儿童文学民族性的精神品格。五四新文学所开创的传统是儿童文学的“近传统”,在思想、语言和人三者的现代化中,扩充了儿童文学现代化的精神元气。受新文学思潮的牵引,中国儿童文学接续了“人学”传统,并开启了儿童发现及现代化的现代之旅。这是其持守学科自主性意识的传统再造,体现了一体化与主体性的辩证统一。两者丰富的联动,深度地介入了百年新文学参与现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伟大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儿童文学 传统 传统 传统的发明 再造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