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骨料强化方法对再生混凝土多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
5
1
作者
马昆林
刘建
+4 位作者
申景涛
刘宝举
谢友均
胡明文
王晓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809-3819,共11页
为研究骨料强化方法对再生混凝土中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的影响,采用显微硬度和背散射图像测试的方法,研究骨料整形,硅酸钠溶液浸泡,水泥-粉煤灰、水泥-矿渣和水泥-硅灰裹浆等骨料强化方法对再生混凝土中的旧骨料-新浆体、旧骨料-旧浆体...
为研究骨料强化方法对再生混凝土中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的影响,采用显微硬度和背散射图像测试的方法,研究骨料整形,硅酸钠溶液浸泡,水泥-粉煤灰、水泥-矿渣和水泥-硅灰裹浆等骨料强化方法对再生混凝土中的旧骨料-新浆体、旧骨料-旧浆体和新浆体-旧浆体之间的3种界面过渡区的显微硬度、界面宽度以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骨料强化能够提高界面过渡区的显微硬度,降低界面过渡区的宽度,从而改善界面过渡区;骨料整形去除了再生骨料表面的旧浆体,增大了旧骨料与新浆体的接触面积;硅酸钠溶液浸泡通过水玻璃及其水解产物与旧浆体中水化产物之间的化学反应,提高了界面过渡区的密实度;火山灰材料的火山灰效应和填充效应填充了界面过渡区中的孔隙,提高了界面过渡区的密实度。相比于未处理组,水泥-硅灰组旧骨料-新浆体、旧骨料-旧浆体和新浆体-旧浆体界面过渡区的显微硬度平均值分别增大了38.7%,63.1%和52.6%,宽度分别减少了40%,46.2%和45.5%。背散射分析表明,骨料强化后再生混凝土界面中的未水化水泥颗粒和孔隙减少,界面过渡区的宽度较低,界面过渡区变密实。研究成果可为再生骨料强化方法的优选,以及再生混凝土性能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强化
再生
混凝土
界面过渡区
显微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废弃砖再生骨料的强化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
15
2
作者
刘庆东
张信龙
+2 位作者
秦文萍
郑圆维
陈弃非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45,共4页
为了研究废弃砖再生骨料强化后的性能及其作为原料制备再生建材制品的性能。针对废弃砖再生骨料吸水率高、强度低等突出问题,通过裹浆改性的方式对其进行强化,通过对改性后再生骨料的压碎值、吸水率等指标与未改性前对比,确定最佳改性...
为了研究废弃砖再生骨料强化后的性能及其作为原料制备再生建材制品的性能。针对废弃砖再生骨料吸水率高、强度低等突出问题,通过裹浆改性的方式对其进行强化,通过对改性后再生骨料的压碎值、吸水率等指标与未改性前对比,确定最佳改性方式和工艺,使其满足再生三级骨料的要求。此外对废弃砖再生骨料的利用途径进行了研究,利用废弃砖再生骨料制备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透水砖,并对两种再生产品的基本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废弃砖再生骨料吸水率略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表观密度和空隙率、堆积密度、压碎指标等主要指标均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利用强化后的废弃砖再生骨料制备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透水砖,强度、透水性等指标都能满足正常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砖
再生
骨料
再生骨料强化
吸水率
压碎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强化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6
3
作者
刘康
刘晓龙
+3 位作者
胡秀华
李爱卫
李长江
段绪胜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8-381,390,共5页
本文以再生粗骨料强化后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为目的,对再生粗骨料和强化再生粗骨料的物理性能、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取代率、不同强化溶液、原始材料的强化再生粗骨料对再生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强化
再生
粗
骨料
混凝土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劈裂拉伸力学性能与破坏机理
4
作者
孙小飞
吴天乾
+1 位作者
余振鹏
潘丽君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3-891,共9页
再生骨料相较于普通骨料具有较低的力学性能、较高的吸水率和孔隙率等特征,由其制成的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较差。本文通过掺入钢纤维和强化再生骨料联合方式,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应用电液伺服试验机对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劈裂拉伸力学性...
再生骨料相较于普通骨料具有较低的力学性能、较高的吸水率和孔隙率等特征,由其制成的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较差。本文通过掺入钢纤维和强化再生骨料联合方式,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应用电液伺服试验机对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劈裂拉伸力学性能展开试验研究。同时应用细微观测试技术,从界面形态和界面尺度角度揭示钢纤维掺量和强化再生骨料对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受拉力学性能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当钢纤维掺量较高时,混凝土破坏形态受骨料类型的影响不再显著,含有钢纤维的混凝土劈裂拉伸破坏形态呈现多裂缝和韧性特征。强化再生骨料混凝土抗拉强度相比普通混凝土提高了2.56%~3.50%。强化再生骨料混凝土抗拉强度受钢纤维掺量影响最为显著,最大提高幅度为40.50%;强化再生骨料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抗裂性能受钢纤维掺量影响显著高于普通混凝土。研究成果可为再生混凝土强化研究与工程应用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
再生
混凝土
强化
再生
骨料
抗拉强度
微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再生骨料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
18
5
作者
潘艺倩
梁超锋
+2 位作者
何智海
罗帅
杨金城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01-507,共7页
氯离子侵蚀是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再生骨料要作结构性材料,须明确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从界面过渡区特征分析了再生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渗透机理,综述了再生骨料取代率、水灰比、掺合料、施工工艺、应力水...
氯离子侵蚀是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再生骨料要作结构性材料,须明确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从界面过渡区特征分析了再生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渗透机理,综述了再生骨料取代率、水灰比、掺合料、施工工艺、应力水平等因素对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并阐述了再生骨料强化对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的改进效果。最后指出需进一步研究多因素耦合作用下再生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
混凝土
氯离子渗透
再生骨料强化
应力水平
界面过渡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废弃混凝土资源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
8
6
作者
石发恩
朱萌萌
+1 位作者
柯瑞华
费华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4年第6期120-124,共5页
废弃混凝土中砂石和水泥石颗粒回收用作再生骨料和再生水泥原料,是废弃混凝土有效资源化的基础.为了达到天然砂石骨料的性能,再生骨料需要经过颗粒整形、裂缝填充和去除黏附的水泥浆等物理化学强化处理.为了达到水泥原料的活性要求,废...
废弃混凝土中砂石和水泥石颗粒回收用作再生骨料和再生水泥原料,是废弃混凝土有效资源化的基础.为了达到天然砂石骨料的性能,再生骨料需要经过颗粒整形、裂缝填充和去除黏附的水泥浆等物理化学强化处理.为了达到水泥原料的活性要求,废弃混凝土粉需要经加热和激发剂等活性激发.采用经强化和激发后的再生骨料和再生水泥可以拌制绿化混凝土、墙体砌块等混凝土再生品.综述了废弃混凝土在国内外建筑行业内的有效资源化途径,分析了资源化回用途径中关于再生骨料强化和再生水泥技术等存在的关键问题以及资源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混凝土
再生骨料强化
再生
水泥激发
资源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MICP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
6
7
作者
孙道胜
许婉钰
+2 位作者
刘开伟
欧阳金至
王爱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083-11090,共8页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带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绿色建筑与可持续性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一方面,基于生物碳酸钙具有的胶凝特性,利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技术可以胶结和加固砂土颗粒。与拌合法相比,喷洒法使固结砂土表现出...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带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绿色建筑与可持续性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一方面,基于生物碳酸钙具有的胶凝特性,利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技术可以胶结和加固砂土颗粒。与拌合法相比,喷洒法使固结砂土表现出更高的硬度和抗压强度;采用压力灌浆和循环灌浆的方式能进一步降低固结砂土的渗透系数和吸水率,提高其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干密度。另一方面,基于菌液与胶结液粘度低、颗粒粒径小的特点,MICP技术可修复混凝土微裂纹、强化再生骨料,且修复后的混凝土和强化后的再生骨料表现出更为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MICP是微生物通过自身代谢活动产生的CO_(3)^(2-)与周围环境中的Ca^(2+)结合生成生物碳酸钙的过程。碳酸钙的形成受到菌种、温度、pH值和钙源等因素的影响,菌种是碳酸钙沉淀形成的关键;偏离适宜的温度和pH值时酶活性会减小,甚至有可能失活及变性;与CaCl_(2)、Ca(NO_(3))_(2)等钙源相比,Ca(CH_(3)COO)_(2)可以避免Ca^(2+)团聚,从而表现出更高的矿化率。本文探讨了菌种的适用性及菌种、温度、pH值等因素对微生物沉积矿化机制的影响,并分别就MICP技术在地基砂土加固、混凝土裂纹修复、再生骨料强化等建筑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最后指出目前MICP技术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MICP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
微生物水泥
砂土固结
微裂纹修复
再生骨料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骨料强化方法对再生混凝土多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
5
1
作者
马昆林
刘建
申景涛
刘宝举
谢友均
胡明文
王晓杰
机构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中铁城建集团有限公司
出处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809-3819,共11页
基金
中国中铁科技项目(2021-重点-08)。
文摘
为研究骨料强化方法对再生混凝土中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的影响,采用显微硬度和背散射图像测试的方法,研究骨料整形,硅酸钠溶液浸泡,水泥-粉煤灰、水泥-矿渣和水泥-硅灰裹浆等骨料强化方法对再生混凝土中的旧骨料-新浆体、旧骨料-旧浆体和新浆体-旧浆体之间的3种界面过渡区的显微硬度、界面宽度以及微观形貌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骨料强化能够提高界面过渡区的显微硬度,降低界面过渡区的宽度,从而改善界面过渡区;骨料整形去除了再生骨料表面的旧浆体,增大了旧骨料与新浆体的接触面积;硅酸钠溶液浸泡通过水玻璃及其水解产物与旧浆体中水化产物之间的化学反应,提高了界面过渡区的密实度;火山灰材料的火山灰效应和填充效应填充了界面过渡区中的孔隙,提高了界面过渡区的密实度。相比于未处理组,水泥-硅灰组旧骨料-新浆体、旧骨料-旧浆体和新浆体-旧浆体界面过渡区的显微硬度平均值分别增大了38.7%,63.1%和52.6%,宽度分别减少了40%,46.2%和45.5%。背散射分析表明,骨料强化后再生混凝土界面中的未水化水泥颗粒和孔隙减少,界面过渡区的宽度较低,界面过渡区变密实。研究成果可为再生骨料强化方法的优选,以及再生混凝土性能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再生骨料强化
再生
混凝土
界面过渡区
显微硬度
Keywords
recycled aggregate enhancement
recycled concrete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microhardness.
分类号
TU528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废弃砖再生骨料的强化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
15
2
作者
刘庆东
张信龙
秦文萍
郑圆维
陈弃非
机构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出处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2-45,共4页
基金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C0703307)
沈阳市建委基金项目(2017-1-1001077)
文摘
为了研究废弃砖再生骨料强化后的性能及其作为原料制备再生建材制品的性能。针对废弃砖再生骨料吸水率高、强度低等突出问题,通过裹浆改性的方式对其进行强化,通过对改性后再生骨料的压碎值、吸水率等指标与未改性前对比,确定最佳改性方式和工艺,使其满足再生三级骨料的要求。此外对废弃砖再生骨料的利用途径进行了研究,利用废弃砖再生骨料制备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透水砖,并对两种再生产品的基本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改性后的废弃砖再生骨料吸水率略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表观密度和空隙率、堆积密度、压碎指标等主要指标均满足国家标准的要求。利用强化后的废弃砖再生骨料制备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透水砖,强度、透水性等指标都能满足正常的使用要求。
关键词
废弃砖
再生
骨料
再生骨料强化
吸水率
压碎指标
Keywords
discarded brick aggregate
regeneration of aggregate
water-absorption
crushing value
分类号
TU528.041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强化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6
3
作者
刘康
刘晓龙
胡秀华
李爱卫
李长江
段绪胜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
山东省泰安市水利局
山东合信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山东省成武县水务局
出处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8-381,390,共5页
文摘
本文以再生粗骨料强化后对混凝土的性能影响为目的,对再生粗骨料和强化再生粗骨料的物理性能、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取代率、不同强化溶液、原始材料的强化再生粗骨料对再生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关键词
强化
再生
粗
骨料
混凝土
力学性能
Keywords
Strengthened recycled coarse aggregate
concrete
mechanical performance
分类号
TV331 [水利工程—水工结构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劈裂拉伸力学性能与破坏机理
4
作者
孙小飞
吴天乾
余振鹏
潘丽君
机构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上海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
出处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83-891,共9页
基金
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09101)。
文摘
再生骨料相较于普通骨料具有较低的力学性能、较高的吸水率和孔隙率等特征,由其制成的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较差。本文通过掺入钢纤维和强化再生骨料联合方式,结合数字图像相关技术,应用电液伺服试验机对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劈裂拉伸力学性能展开试验研究。同时应用细微观测试技术,从界面形态和界面尺度角度揭示钢纤维掺量和强化再生骨料对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受拉力学性能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当钢纤维掺量较高时,混凝土破坏形态受骨料类型的影响不再显著,含有钢纤维的混凝土劈裂拉伸破坏形态呈现多裂缝和韧性特征。强化再生骨料混凝土抗拉强度相比普通混凝土提高了2.56%~3.50%。强化再生骨料混凝土抗拉强度受钢纤维掺量影响最为显著,最大提高幅度为40.50%;强化再生骨料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抗裂性能受钢纤维掺量影响显著高于普通混凝土。研究成果可为再生混凝土强化研究与工程应用提供重要理论基础。
关键词
钢纤维
再生
混凝土
强化
再生
骨料
抗拉强度
微观特征
Keywords
steel fiber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consolidate recycled aggregate
tensile strength
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
分类号
TU528.01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再生骨料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
18
5
作者
潘艺倩
梁超锋
何智海
罗帅
杨金城
机构
绍兴文理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工程系
出处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01-507,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8340
41272345)
文摘
氯离子侵蚀是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再生骨料要作结构性材料,须明确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从界面过渡区特征分析了再生混凝土中氯离子的渗透机理,综述了再生骨料取代率、水灰比、掺合料、施工工艺、应力水平等因素对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并阐述了再生骨料强化对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的改进效果。最后指出需进一步研究多因素耦合作用下再生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关键词
再生
混凝土
氯离子渗透
再生骨料强化
应力水平
界面过渡区
Keywords
recycled aggregate concrete
chloride permeability
modification of recycled aggregate
stress level
interracial transition zone
分类号
TU528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废弃混凝土资源化研究进展
被引量:
8
6
作者
石发恩
朱萌萌
柯瑞华
费华
机构
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测绘工程学院
江西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出处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4年第6期120-124,共5页
基金
江西省教育厅基金项目(GJJ13369)
文摘
废弃混凝土中砂石和水泥石颗粒回收用作再生骨料和再生水泥原料,是废弃混凝土有效资源化的基础.为了达到天然砂石骨料的性能,再生骨料需要经过颗粒整形、裂缝填充和去除黏附的水泥浆等物理化学强化处理.为了达到水泥原料的活性要求,废弃混凝土粉需要经加热和激发剂等活性激发.采用经强化和激发后的再生骨料和再生水泥可以拌制绿化混凝土、墙体砌块等混凝土再生品.综述了废弃混凝土在国内外建筑行业内的有效资源化途径,分析了资源化回用途径中关于再生骨料强化和再生水泥技术等存在的关键问题以及资源化研究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废弃混凝土
再生骨料强化
再生
水泥激发
资源化
Keywords
waste concrete strengthen the recycled aggregates motivate the recycled cement recycling
分类号
X799.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MICP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
6
7
作者
孙道胜
许婉钰
刘开伟
欧阳金至
王爱国
机构
安徽省先进建筑材料重点实验室
安徽建筑大学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出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083-11090,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2078002
51778003)
+1 种基金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KJ2020A0476)
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202004b11020033)。
文摘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带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绿色建筑与可持续性发展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一方面,基于生物碳酸钙具有的胶凝特性,利用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MICP)技术可以胶结和加固砂土颗粒。与拌合法相比,喷洒法使固结砂土表现出更高的硬度和抗压强度;采用压力灌浆和循环灌浆的方式能进一步降低固结砂土的渗透系数和吸水率,提高其无侧限抗压强度和干密度。另一方面,基于菌液与胶结液粘度低、颗粒粒径小的特点,MICP技术可修复混凝土微裂纹、强化再生骨料,且修复后的混凝土和强化后的再生骨料表现出更为优异的物理力学性能。MICP是微生物通过自身代谢活动产生的CO_(3)^(2-)与周围环境中的Ca^(2+)结合生成生物碳酸钙的过程。碳酸钙的形成受到菌种、温度、pH值和钙源等因素的影响,菌种是碳酸钙沉淀形成的关键;偏离适宜的温度和pH值时酶活性会减小,甚至有可能失活及变性;与CaCl_(2)、Ca(NO_(3))_(2)等钙源相比,Ca(CH_(3)COO)_(2)可以避免Ca^(2+)团聚,从而表现出更高的矿化率。本文探讨了菌种的适用性及菌种、温度、pH值等因素对微生物沉积矿化机制的影响,并分别就MICP技术在地基砂土加固、混凝土裂纹修复、再生骨料强化等建筑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最后指出目前MICP技术在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MICP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积
微生物水泥
砂土固结
微裂纹修复
再生骨料强化
Keywords
microbially induced calcite precipitation
biocement
sand reinforcing
microcrack repairing
recycled aggregate strengthening
分类号
TU528 [建筑科学—建筑技术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骨料强化方法对再生混凝土多界面过渡区微观结构的影响
马昆林
刘建
申景涛
刘宝举
谢友均
胡明文
王晓杰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废弃砖再生骨料的强化及其应用研究
刘庆东
张信龙
秦文萍
郑圆维
陈弃非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8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强化再生粗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刘康
刘晓龙
胡秀华
李爱卫
李长江
段绪胜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劈裂拉伸力学性能与破坏机理
孙小飞
吴天乾
余振鹏
潘丽君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再生骨料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研究进展
潘艺倩
梁超锋
何智海
罗帅
杨金城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废弃混凝土资源化研究进展
石发恩
朱萌萌
柯瑞华
费华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4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MICP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孙道胜
许婉钰
刘开伟
欧阳金至
王爱国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