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8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生资源基质在屋顶绿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邹维娜 秦秉铎 +1 位作者 袁琳 宋丽莉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1-180,共10页
屋顶绿化基质不仅支持植物的存活和生长,还对屋顶绿化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起到关键作用。在屋顶绿化基质中使用再生资源替代矿物和天然材料(珍珠岩、蛭石、泥炭等)是减少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并促进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潜在解决方案。本文通过... 屋顶绿化基质不仅支持植物的存活和生长,还对屋顶绿化系统的生态服务功能起到关键作用。在屋顶绿化基质中使用再生资源替代矿物和天然材料(珍珠岩、蛭石、泥炭等)是减少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并促进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潜在解决方案。本文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再生资源基质应用于屋顶绿化的相关研究,对主要再生资源基质的类型与性能、屋顶绿化植物生长发育对再生资源基质的响应状况、再生资源基质对屋顶绿化生态功能的影响(包括雨水滞蓄与净化、热调节、固碳能力、生物多样性等)进行了总结归纳和分析,并对未来的研究热点提出展望,包括再生资源基质的生态效益、潜在风险、原材料种类开发、最适配比等方向。该文可为再生资源基质的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 再生资源 屋顶绿化 性能 植物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原生与再生资源协同利用技术体系
2
作者 王海北 邹小平 +7 位作者 刘三平 郑朝振 何文洁 谢铿 郭纵 牛犁 孟晓飞 王宇蔷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共5页
介绍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原生资源冶炼厂和再生资源处理工厂的技术装备现状,以及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了加快构建原生与再生资源协同利用技术体系的战略意义,最后介绍了围绕该方向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结果。2024年我... 介绍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原生资源冶炼厂和再生资源处理工厂的技术装备现状,以及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阐明了加快构建原生与再生资源协同利用技术体系的战略意义,最后介绍了围绕该方向开展的主要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结果。2024年我国十种主要有色金属产量7919万t,冶炼厂处理各类精矿或矿石约2.5亿t。2024年全国产出约116亿t固体废弃物,其中约40亿t为工业固体废弃物,12亿t不同程度含有价金属,具有再次回收利用价值。我国已建立了完善的有色金属工业体系,有色金属产量和消费量均超过全球的30%。再生资源量越来越大,但仍存在小、散、乱的局面,技术装备参差不齐。随着国际产能合作不断发展,以及再生金属比例不断提高,原生资源冶炼厂面临原料短缺和转型发展问题,是否有必要再单独建立再生资源工业体系是未来面临的重要选择。为避免重复建设、消化现有工业过剩产能,亟需构建原生与再生资源协同利用工业体系。矿冶科技集团提出该方向并开展了系列技术装备开发,初步形成了以铜、铅、镍、铁冶炼过程为基本特征的协同利用技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金属工业 原生资源 再生资源 城市矿产 协同冶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再生资源利用的碳减排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肖俊夫 陈德敏 高艳红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8-102,共15页
再生资源利用的碳减排效应对推动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差异化减排路径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和评估再生资源利用的碳减排效应及作用机制,是学界亟待厘清的重要课题。文章作者首先将再生资源对原生资源的替... 再生资源利用的碳减排效应对推动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差异化减排路径和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在此背景下,深入探讨和评估再生资源利用的碳减排效应及作用机制,是学界亟待厘清的重要课题。文章作者首先将再生资源对原生资源的替代利用看作是一种环境反污染活动,并构造社会效用函数,基于最优控制理论模型,推导再生资源利用对碳减排效应的影响机制。理论推导结果表明:再生资源利用碳减排效应是否存在取决于再生资源利用过程消耗资源的系数,当再生资源替代减少的碳排放大于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过程中新消耗资源的碳排放,即再生资源替代减碳的“收益”大于“成本”,此时存在再生资源的碳减排效应。其次,运用2005—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考察再生资源利用水平对碳排放的综合影响,并进一步开展了作用机制分析、门槛效应检验以及异质性讨论。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我国再生资源的利用水平与二氧化碳排放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再生资源利用能够有效抑制碳排放强度,再生资源减碳的“收益”是大于“成本”的。从作用机制上看,绿色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升级结构效应是再生资源利用影响碳排放的重要作用渠道,再生资源替代可以通过推动绿色技术创新和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抑制区域碳排放强度。门槛效应检验发现,选取再生资源利用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时,再生资源利用水平在影响碳排放时存在一定门槛效应,超过特定门槛值时再生资源利用的碳减排效应越明显,结果表明再生资源替代与碳减排之间的关系并非线性的。进一步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地理区位特征和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使再生资源利用碳减排效应呈现异质性特征。东部地区(相较于西部地区)、南方地区(相较于北方地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再生资源利用的碳减排效应越明显。结合以上研究结果,文章提出提升再生资源利用水平和经济发展质量、加强技术创新活动扶持、推动产业链升级、制定差异化再生资源利用策略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资源利用 再生资源替代 碳减排 门槛效应 “双碳”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资源生态全产业链主体界定、现状及对策——基于“源”“流”“汇”的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利艳 张秀萍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69,共10页
“源—流—汇”生态控制理论能够更好地分析再生资源生态系统的运作状态与过程,论文基于“源”“流”“汇”的研究视角,界定再生资源生态全产业链结构与主体构成,通过多种数据库收集数据与深度访谈调研,研究“源”“流”“汇”三大系统... “源—流—汇”生态控制理论能够更好地分析再生资源生态系统的运作状态与过程,论文基于“源”“流”“汇”的研究视角,界定再生资源生态全产业链结构与主体构成,通过多种数据库收集数据与深度访谈调研,研究“源”“流”“汇”三大系统主体发展现状。研究结果发现:“源”系统由于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逐年上升及生活垃圾产生量持续增加的压力,造成源头减量短时间内难以实现;“流”系统再生资源的回收规模呈上升趋势,而再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较低,致使再生资源化能力整体薄弱;“汇”系统末端处理压力较大。由此,提出提升公众参与意识、发挥再生资源企业规模优势、加快末端处理的相关配套建设等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为实现“产品—再生资源—再生原料—再生产品”一体化“零废弃”的循环系统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资源生态全产业链 “源”系统 “流”系统 “汇”系统 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浚泥处理再生资源技术的现状 被引量:203
5
作者 朱伟 张春雷 +1 位作者 刘汉龙 高玉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2年第4期39-41,共3页
疏浚泥是一种大量发生 ,抛泥处理又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废弃物。根据日本对建设废弃物的处理经验 ,研究提出了疏浚泥处理再生资源技术。通过这一技术可将废弃物疏浚泥转化为用于填土工程、水利工程、道路工程的良好材料 ,得到良好的技术... 疏浚泥是一种大量发生 ,抛泥处理又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废弃物。根据日本对建设废弃物的处理经验 ,研究提出了疏浚泥处理再生资源技术。通过这一技术可将废弃物疏浚泥转化为用于填土工程、水利工程、道路工程的良好材料 ,得到良好的技术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本文对这一技术的原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浚泥 环境保护 再生资源 固化处理 综合利用 污泥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疏浚物倾倒现状与转化为再生资源的研究——中国海洋倾废面临的困难和对策 被引量:40
6
作者 张和庆 谢健 +2 位作者 朱伟 黄亦真 石萍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4-60,共7页
介绍了我国海洋倾废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疏浚泥海洋倾倒面临的困难,这些困难将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困扰和阻碍港口、航道和海岸海洋工程建设和发展的巨大障碍。只有将疏浚泥转化为再生资源,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海洋工程建设中疏浚泥的出路问... 介绍了我国海洋倾废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了疏浚泥海洋倾倒面临的困难,这些困难将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困扰和阻碍港口、航道和海岸海洋工程建设和发展的巨大障碍。只有将疏浚泥转化为再生资源,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海洋工程建设中疏浚泥的出路问题。把疏浚泥转化为再生资源的方法主要有 3 种:( 1 ) 将疏浚泥干燥、脱水后直接用于填海造地;( 2 ) 利用固化处理的化学方法,将疏浚泥转化为围海造地的填充料;( 3 ) 利用热处理的方法通过烧结将疏浚泥转化为生产轻型建筑材料和建筑陶瓷的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倾废 疏浚泥 现状和利用 再生资源 固化技术 烧结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经济下再生资源规范回收行为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吴刚 陈兰芳 +1 位作者 李云 晏启鹏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9-116,共8页
提出将再生资源回收分为规范回收与非规范回收两种类型,认为回收行为是建立规范循环经济体系规划的数据基础和政策效应的微观基础。以废旧家电为例,设计了包括废旧家电回收再利用形势感知、回收现状、回收再利用态度、回收影响因素、回... 提出将再生资源回收分为规范回收与非规范回收两种类型,认为回收行为是建立规范循环经济体系规划的数据基础和政策效应的微观基础。以废旧家电为例,设计了包括废旧家电回收再利用形势感知、回收现状、回收再利用态度、回收影响因素、回收行为以及废旧家电生态消费态度、生态消费问题感知、生态消费影响因素、生态消费行为等9类共31个问题,通过对312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分析了样本个体废旧家电回收因素、样本家庭实际回收行为及现状因素、样本个体废旧家电回收方式的影响因素等废旧家电回收问题及行为总体状况,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深入挖掘了样本不同的社会—经济、社会—人口属性及其他相关因素在废旧家电回收行为上的差异性,给出了相应的理论解释。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再生资源规范回收的实施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再生资源 废旧家电 规范回收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弃家电的环境危害及其黑色金属的再生资源化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长荣 唐建军 +1 位作者 洪新 吴扣根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9-110,124,共3页
废弃家电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 ,同时废弃家电中含有大量可再生利用的资源。论述了废弃家电中黑色金属再生利用的现状 ,分析了废弃家电的材料组成特点和再生黑色金属中夹杂元素的危害及其在冶炼中的行为 ,并提出应开展废弃家电中黑色金... 废弃家电对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 ,同时废弃家电中含有大量可再生利用的资源。论述了废弃家电中黑色金属再生利用的现状 ,分析了废弃家电的材料组成特点和再生黑色金属中夹杂元素的危害及其在冶炼中的行为 ,并提出应开展废弃家电中黑色金属再生利用技术的专门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家电 黑色金属 再生利用 环境危害 再生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资源供应链的结构、行为和绩效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顾一帆 王怀栋 +1 位作者 吴玉锋 左铁镛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6-52,共7页
再生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类型,兼具资源资产产权和环境产权,两者相互作用引导其开发利用自组织形成了正规与非正规回收利用者相互交织的完整逆向供应链系统。协调其中各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减少逆向供应链的环境污染和整体运行损耗是再... 再生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类型,兼具资源资产产权和环境产权,两者相互作用引导其开发利用自组织形成了正规与非正规回收利用者相互交织的完整逆向供应链系统。协调其中各主体间的利益关系、减少逆向供应链的环境污染和整体运行损耗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提升的关键手段。为此,本文以北京市废旧电视为例,利用实地调研的方法,系统分析了再生资源供应链的结构、行为和绩效(SCP)。结果表明:(1)消费者选择一级回收者时具有价值性、便捷性和规范性三种偏好。销售商回收模式可较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成为其首选方案,然而,"以旧换新"限制了无需购买新电视的人群。游商以45%的份额占据了剩余一级回收市场的主导地位。(2)一级与二级回收者间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二手市场扩大了一级回收者的利润,中间商则为一级回收者提供了稳定的需求保障。(3)受到非正规拆解作坊的挤占,正规拆解企业产能严重过剩。一方面,降低了拆解企业对收购产品的质量要求,致使中间商偷换有价组件和跨境转移电子废弃物等问题日益严重。另一方面,正规拆解企业会提高收购价格,致使政府补贴的基金大部分转移至回收环节,巩固了现有的正规与非正规回收者共存的供应链结构。(4)个体中间商及非正规拆解利用作坊是再生资源供应链低效率的关键。本文调整了现有的家电基金制度,建议在电视销售环节向消费者征收40元/台的基金,并将其中的10元/台用于扶持政府可管控的正规主体中间商,代替个体中间商的功能,其余金额可用于弥补现有基金的亏空。该种模式可充分利用现有的一级回收者及二手市场,并可有效提升再生资源供应链的整体绩效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资源 逆向供应链 SCP 制度设计 家电基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再生资源产业聚集度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8
10
作者 李健 唐燕 张吉辉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4-100,共7页
为探寻我国资源再生利用的产业化发展道路,选用产业集中度、区位熵、Gini系数、Hoover系数以及EG系数,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总体水平上对我国再生资源产业聚集度变动趋势进行了测度,并通过对2004-2009年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进... 为探寻我国资源再生利用的产业化发展道路,选用产业集中度、区位熵、Gini系数、Hoover系数以及EG系数,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总体水平上对我国再生资源产业聚集度变动趋势进行了测度,并通过对2004-2009年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检验了各个因素对产业聚集的影响。研究表明:①我国再生资源产业聚集度从2004年开始就处于较高水平,由极高寡占转变为中度寡占市场,趋向合理化发展态势;②浙江、广东、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聚集度较高,属于再生资源产业高水平专业化地区,而湖南省以外的其他内陆地区发展水平均较低;③新古典经济、新经济地理和政策制度三方面因素分别对产业聚集有显著的影响,其中企业规模、对外开放度均与再生资源产业集聚水平正相关,是近期影响产业聚集的关键性因素,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对外开放度的提高,都将有利于产业聚集。最后,针对这一结果提出了增强我国资源再生产业聚集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系数 产业聚集度 再生资源产业 影响因素 变动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再生资源制备平台化合物乙酰丙酸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常春 马晓建 +2 位作者 方书起 李洪亮 岑沛霖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9-70,77,共3页
介绍了利用可再生资源制备乙酰丙酸的生产方法及最新进展,分析了目前研究的现状和工业化前景,提出了利用生物质可再生资源制备乙酰丙酸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乙酰丙酸 平台化合物 生物质 再生资源 制备 化合物 平台 工业化前景 生产方法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废旧汽车再生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雪晶 胡山鹰 杨倩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69-176,共8页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废旧汽车再生资源成为资源供应的又一重要来源,关于其回收潜力的研究则是再生资源有效再利用的重要前提。本文建立了汽车产品在生产-消费-报废-排放全过程物质代谢的动态分布模型,基于威布尔分布密度函数构建汽...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废旧汽车再生资源成为资源供应的又一重要来源,关于其回收潜力的研究则是再生资源有效再利用的重要前提。本文建立了汽车产品在生产-消费-报废-排放全过程物质代谢的动态分布模型,基于威布尔分布密度函数构建汽车寿命模型,并进一步建立汽车消费量及再生资源回收潜力预测模型。利用1990-2010年我国轿车、客车、货车消费的相关时间序列样本数据,分别从国家、区域两个层面预测了汽车报废量的动态变化趋势及再生资源回收潜力,并探讨了三种类型汽车消费比例及各类型汽车平均寿命的改变对其报废量及再生资源回收潜力的影响。据预测,2020年当年将产生废旧汽车近1 400万辆,再生资源回收潜力约3 100万吨;其中我国东部地区废旧汽车再生资源潜力超过全国的50%。不同类型汽车消费比例的变化或汽车使用寿命的延长均对再生资源总量及回收年限均产生影响,在进行废旧汽车回收拆解及资源化利用等园区、基地规划时应予以充分考虑,以实现产能的匹配及再生资源的高效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汽车 再生资源 代谢 回收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化中回收体系特征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韩凌 王佳 李书舒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0-123,共4页
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产业化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其中回收阶段是整个产业发展的关键.以北京市海淀区的社区回收体系为例,通过问卷、访谈等实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产业正处于原产业化阶段;该产业回收体系的市场... 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的产业化是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内容,其中回收阶段是整个产业发展的关键.以北京市海淀区的社区回收体系为例,通过问卷、访谈等实地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再生资源开发利用产业正处于原产业化阶段;该产业回收体系的市场化是政府控制的有限竞争;该回收体系是未来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领域,对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有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资源 产业化 社区回收体系 特征 循环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经济理念下再生资源业发展途径研究——以宿迁市耿车镇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高良敏 陆根法 +5 位作者 刘宁 张向明 骆敏 陆上岭 王劲松 李元安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62-64,共3页
发展再生资源产业是建立循环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宿迁市耿车镇再生资源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的再生资源发展途径,并给出了再生资源(环保)产业园的建设思路、建设目标以及重点发展项目。
关键词 再生资源 发展途径 经济理念 宿迁市 再生资源产业 重点发展项目 循环型社会 发展现状 建设思路 建设目标 产业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省汨罗市再生资源产业集群升级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王良健 何琼峰 文嫮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2期35-39,共5页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再生资源产业作为根本解决资源枯竭、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对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汨罗市再生资源产业历史悠久,已经初步建立...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再生资源产业作为根本解决资源枯竭、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有效途径,对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汨罗市再生资源产业历史悠久,已经初步建立起再生资源回收系统、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系统和废弃物资无害化处置系统,呈现出产业集群发展雏形,针对目前汨罗市再生资源产业集群存在的产业链条短、产品加工度不高、附加值低等问题,必须通过再生资源产业价值链技术创新、链核延伸和链条辐射,实现汨罗市再生资源产业集群的动态升级,加速汨罗市再生资源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形成,为其他地区和城市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经验借鉴和发展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链 再生资源 产业集群 升级 汨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可再生资源生产外部性的内部化问题研究——兼论资源税改革的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37
16
作者 宋冬林 赵新宇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8-32,共5页
如何有效和可持续利用不可再生资源是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而如何在资源开采阶段减少浪费,也是当前资源税改革所面临的直接问题。本文从我国矿产资源回采率低的现实出发,指出资源开采企业在成本限制、市场影响和产权模... 如何有效和可持续利用不可再生资源是关系到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而如何在资源开采阶段减少浪费,也是当前资源税改革所面临的直接问题。本文从我国矿产资源回采率低的现实出发,指出资源开采企业在成本限制、市场影响和产权模糊等因素约束下的短期行为产生生产外部性,导致资源在开采阶段的浪费。这种生产外部性给社会福利带来损失,使经济体系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而基于市场机制的外部性的内部化处理方法,一定程度上限制外部性的数量,恢复帕累托最优,同时,这也是当前资源税改革的主导思想。本文还针对资源税实施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可再生资源 外部性 资源 内部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哈肯模型的城市再生资源系统演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武春友 刘岩 王恩旭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4-159,178,共7页
城市再生资源的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城市再生资源系统演化机制是探索城市再生资源发展规律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城市再生资源系统的演化机理出发,首先分析了城市再生资源系统的内涵与理论演进方式,然后运用... 城市再生资源的利用已成为世界各国谋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城市再生资源系统演化机制是探索城市再生资源发展规律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城市再生资源系统的演化机理出发,首先分析了城市再生资源系统的内涵与理论演进方式,然后运用自组织理论中的哈肯模型,建立城市再生资源系统的演化方程,并以中国的19个省市区为样本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反映经济效益的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的利润是城市再生资源系统演化的序参量,最后对城市再生资源系统的演化机制进行了分析,为探索我国城市再生资源系统的发展规律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再生资源系统 演化机制 哈肯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经济视角下原生和再生资源消费的动态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郭庭政 段宁 武春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69-174,共6页
从循环经济视角出发,聚焦这种新经济模式下原生资源和再生资源的动态关系,以世界铅资源为实证对象,利用1974-2006年世界铅资源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组织样本,基于协整关系分析构建VAR模型,在VAR模型框架下研究原生铅产量和再生铅产量对来... 从循环经济视角出发,聚焦这种新经济模式下原生资源和再生资源的动态关系,以世界铅资源为实证对象,利用1974-2006年世界铅资源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组织样本,基于协整关系分析构建VAR模型,在VAR模型框架下研究原生铅产量和再生铅产量对来自不同冲击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研究结果表明:原生铅产量、再生铅产量与铅消费总量之间存在着一个协整关系。这意味着在当前经济系统中,对铅资源是刚性需求,没有有效替代品,其供给的途径只有原生铅和再生铅两种。另外,对于来自市场消费规模、原生和再生铅产量的变动冲击,再生铅所做出的响应比原生铅更富有弹性,这一结论可以很好的阐释为什么再生资源市场比原生资源市场波动大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资源 再生资源 VAR模型 脉冲响应分析 方差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电子废弃物再生资源化运作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30
19
作者 张科静 魏珊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9-115,共7页
电子废弃物再生资源化是全球应对资源危机、环境污染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分析了四种典型的基于生产商延伸责任制(EPR)的电子废弃物再生资源化运作体系(即德国、瑞士、日本和荷兰)。分析侧重于体系的三个核心内容:政策法... 电子废弃物再生资源化是全球应对资源危机、环境污染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分析了四种典型的基于生产商延伸责任制(EPR)的电子废弃物再生资源化运作体系(即德国、瑞士、日本和荷兰)。分析侧重于体系的三个核心内容:政策法规、经济保证机制和利益相关者协调关系。根据运作体系的物流、资金流责任承担方式(集体或独立承担模式)和竞争程度(协作或竞争模式)分析比较各种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模式的特点、优势和不足。国外再生资源化体系完善的法规、经济制度值得我国借鉴。但上述体系主要面向回收重量,缺乏环境影响评估和对环保设计的激励。这也是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的关键问题。本文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为建立我国基于生态效益的、经济可行且环境友好的电子废弃物回收处理体系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商延伸责任制 电子垃圾 再生资源化系统 生态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资源产业替代如何影响经济增长质量?——中国省域经济视角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0
20
作者 高艳红 陈德敏 张瑞 《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28,共11页
使用2005-2012年我国21个省际单位的面板数据,本文首次考察了再生资源产业替代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我们发现,再生资源产业替代对于经济增长质量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从曲线转折点值的变动情况看,人力资本水平和... 使用2005-2012年我国21个省际单位的面板数据,本文首次考察了再生资源产业替代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我们发现,再生资源产业替代对于经济增长质量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从曲线转折点值的变动情况看,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创新投入促使转折点后移,而对外开放程度和政府干预程度促使转折点前移;在2005-2012年间,我国80%以上省份位于"倒U型"曲线转折点之前,处于可持续的"支持型"发展状态,而天津、浙江、广东、安徽和湖南5省处于"限制型"地区,说明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有利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资源产业替代 经济增长质量 随机边界面板生产模型 系统GMM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