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4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刺参再生能力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
1
作者 田宛蓉 《科学养鱼》 2025年第4期66-67,共2页
刺参作为一种珍贵的海产品,其生长和养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其中机械损伤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机械损伤不仅影响刺参的外观品质,还可能对其健康产生长远影响。鉴于此,深入探究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刺参机械损伤预防与维护策略... 刺参作为一种珍贵的海产品,其生长和养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其中机械损伤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机械损伤不仅影响刺参的外观品质,还可能对其健康产生长远影响。鉴于此,深入探究并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刺参机械损伤预防与维护策略在养殖过程中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基于刺参再生能力的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旨在通过优化养殖条件和技术手段,提高刺参的生存率和产量,减少其在运输过程中可能受到的机械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策略 生存率 刺参 机械损伤 养殖技术 再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酒用高粱品种再生能力筛选试验
2
作者 李光春 袁必松 《种子科技》 2025年第10期45-47,共3页
为筛选出头季高粱产量高和再生能力强且适宜赤水市种植的高粱品种,探索了高粱一种两收技术,研究了再生高粱管理技术措施,集成推广运用高粱高产高效种植技术,降低种植成本,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推动高粱产业健康稳步发展,为酱香型白酒生产... 为筛选出头季高粱产量高和再生能力强且适宜赤水市种植的高粱品种,探索了高粱一种两收技术,研究了再生高粱管理技术措施,集成推广运用高粱高产高效种植技术,降低种植成本,增加单位面积产量,推动高粱产业健康稳步发展,为酱香型白酒生产提供有力支撑,从而带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用高粱品种 再生能力 筛选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地棉重组自交系再生能力和遗传转化效率筛选 被引量:1
3
作者 乐愉 王涛 +1 位作者 张献龙 林忠旭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72-1180,共9页
转基因工程育种是棉花种质创新的有效手段,为了拓展陆地棉可再生基因型,丰富棉花转基因受体,本研究以湖北省高产阔叶棉品种‘鄂棉22’(E22)为母本、高再生能力的鸡脚叶品种‘豫早1号’(YZ1)为父本,通过单籽传法构建了F9重组自交系群体(Y... 转基因工程育种是棉花种质创新的有效手段,为了拓展陆地棉可再生基因型,丰富棉花转基因受体,本研究以湖北省高产阔叶棉品种‘鄂棉22’(E22)为母本、高再生能力的鸡脚叶品种‘豫早1号’(YZ1)为父本,通过单籽传法构建了F9重组自交系群体(YE);利用棉花中比较成熟的IBA+KT(IK)和2,4-D+KT(DK)2种不同激素组合的培养体系,分别对重组自交系群体的164个家系的愈伤组织诱导率(CIF)、愈伤组织继代繁殖力(CSC)、愈伤组织的出胚率(CRE)以及愈伤组织出胚时间(CET)进行比较,共获得12个可再生的阔叶棉家系;利用目前成熟的棉花遗传转化体系对可再生阔叶棉家系进行遗传转化效率分析,同时对其进行田间农艺性状考察,最终获得了一个遗传转化效率为82.9%并且农艺性状更优良的家系YE3。本研究为棉花的遗传转化及基因功能研究拓展了陆地棉基因型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重组自交系 体细胞胚胎发生 再生能力 遗传转化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枸杞岛海域铜藻的再生能力 被引量:1
4
作者 杨起帆 王惠杰 +4 位作者 朱伟栋 苗航 刘峰宇 毕远新 贺舟挺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9274-9284,共11页
铜藻(Sargassum horneri)对当地海洋生态系统形成和多样性维持具有重要作用,是重建海藻场和实施海洋生态修复的重要物种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类活动加剧的双重影响,铜藻场退化严重。然而大型海藻的再生是抵御多种干扰影响... 铜藻(Sargassum horneri)对当地海洋生态系统形成和多样性维持具有重要作用,是重建海藻场和实施海洋生态修复的重要物种之一。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类活动加剧的双重影响,铜藻场退化严重。然而大型海藻的再生是抵御多种干扰影响,并保持种群延续的固有特性,影响着海藻种群的分布与扩散。为查清铜藻固着器和残余基部主枝能否度夏后营养繁殖出新的植株,即铜藻是否为多年生;以及探明铜藻主枝断裂和断枝漂浮后是否可以继续营养生长的问题。研究以浙江枸杞岛贻贝养殖区固着铜藻为研究对象,根据定点观察铜藻形态特征变化,结合全年水温数据,研究其营养繁殖的再生能力和营养生长的再生能力。结果显示:(1)铜藻的株高和主干粗度、固着器附着面积呈明显的季节变动(P<0.01)。海水温度影响铜藻固着器的留存,水温25℃左右是铜藻固着器破损腐烂的节点温度,当水温高于25℃并持续一段时间后,铜藻固着器会脱落流失,无法度夏进行营养繁殖,因此浙江枸杞岛贻贝养殖区铜藻为一年生。(2)铜藻具有“顶端优势”现象,遭到破坏的铜藻,其侧枝会迅速生长,距离切割或破坏的地方越近,侧枝再生潜力越大,“顶端优势”现象越明显。(3)断枝在自由漂浮状态下具有营养生长的再生能力,三个月内平均株高最大可从23.08 cm增长至180.07 cm,平均湿重从12.11 g增长至644.59 g。以上研究结果为解析铜藻种群的繁衍、扩散和竞争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舟山海域“金潮”来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藻 再生能力 固着器 多年生 营养繁殖 营养生长 顶端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除磷填料的制备及再生能力试验 被引量:1
5
作者 邓钦 钟溢健 +3 位作者 李金城 时慧慧 韦春满 覃佳佳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0-148,共9页
以沸石、粉煤灰和煤气化渣为原材料,制备一种低成本、高效的新型除磷填料,对其吸附性能以及再生能力进行探究,并对填料吸附磷前后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以及晶体结构等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填料主要组成为O、Si、Ca、Al、Fe、Mg,... 以沸石、粉煤灰和煤气化渣为原材料,制备一种低成本、高效的新型除磷填料,对其吸附性能以及再生能力进行探究,并对填料吸附磷前后的微观形貌、元素组成以及晶体结构等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填料主要组成为O、Si、Ca、Al、Fe、Mg,其中Ca元素质量分数最高;吸附后填料表面变得光滑平整,EDS和XRD分析表明Ca元素在吸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磷质量浓度为50 mg/L、吸附剂投加量为14 g/L的条件下,新型除磷填料对磷的去除率达到了80%,吸附性能相较于原材料明显提高;在pH=1和pH=13的条件下,填料对磷的释放率分别为142.39%和83.26%,酸性条件的解吸效果明显优于碱性条件,表明强酸/强碱有利于磷从填料中释放出来;再生能力实验研究显示,经过4次再生后,酸性再生后的填料对磷的去除率明显低于碱性再生;在实际应用中碱性再生1~2次时,填料对磷的去除率在60%以上,具有较高的再生回用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渣 沸石 粉煤灰 吸附 再生能力 除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杂交中稻作再生稻栽培的再生能力及产量比较研究
6
作者 杨森 孔令娟 +5 位作者 张琦 王青 骆忠明 张晓红 金四九 袁功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749-755,共7页
当前各级政府紧抓粮食安全,不断出台鼓励政策,以促进提高产量。再生稻作为一种提高产量的生产措施,正在得到政府和种植主体的重视。文章通过对7个杂交中稻做再生稻的再生能力及产量进行比较,筛选出适宜安徽沿江江南地区的再生稻品种,促... 当前各级政府紧抓粮食安全,不断出台鼓励政策,以促进提高产量。再生稻作为一种提高产量的生产措施,正在得到政府和种植主体的重视。文章通过对7个杂交中稻做再生稻的再生能力及产量进行比较,筛选出适宜安徽沿江江南地区的再生稻品种,促进提高当地水稻产量。结果表明,新两优611和六两优香11再生能力强、产量高,综合表现最好;鑫两优香128、友两优2152、荃优1606高节位再生能力强,再生季产量表现高于对照;旱优116、旱优73头季稻产量较高,再生能力一般、再生季产量较低。对比品种再生能力及产量表现,选择再生稻品种时,头季稻每hm^(2)穗数高的品种,两季产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再生 再生能力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再生能力和头季稻产量性状的QTL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 被引量:50
7
作者 谭震波 沈利爽 +4 位作者 陆朝福 陈英 朱立煌 周开达 袁祚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89-295,共7页
对籼稻窄叶青8号和粳稻京系17杂交F_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1个含133个DH系的作图群体,通过构建分子连锁图谱,对水稻再生能力、头季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QTL进行区间作图。定位了影响再生能力的6个QTL,影响产量的4个QTL和影响产量构... 对籼稻窄叶青8号和粳稻京系17杂交F_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1个含133个DH系的作图群体,通过构建分子连锁图谱,对水稻再生能力、头季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的QTL进行区间作图。定位了影响再生能力的6个QTL,影响产量的4个QTL和影响产量构成因子的Q个QTL,这些QTL的加性效应相对较小,均属微效基因。水稻再生能力与头季稻单株产量、每株穗数和结实率存在显著负相关,QTL定位分析的结果揭示了这种相关关系是由于控制这些性状的作用方向不同的QTL位于同一染色体相同或相邻的区域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FLP QTL 再生能力 谷粒产量 DH群体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的遗传投影寻踪方法 被引量:37
8
作者 杨晓华 杨志峰 +2 位作者 沈珍瑶 郦建强 金菊良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3-76,共4页
探讨了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标准的建立。利用投影寻踪、遗传算法、倒S型曲线和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标准,为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综合评价建立了一种新的方法———遗传投影寻踪方法(GPPM)。给出了GPPM实施的步骤,并对黄河流域涉及的9个行... 探讨了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标准的建立。利用投影寻踪、遗传算法、倒S型曲线和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标准,为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综合评价建立了一种新的方法———遗传投影寻踪方法(GPPM)。给出了GPPM实施的步骤,并对黄河流域涉及的9个行政分区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认为黄河流域水资源总体上可再生能力较弱。GPPM的评价结果是实数值,具有直观性、有效性和通用性,可广泛应用于各种水资源综合评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再生能力 投影寻踪 遗传算法 水资源 倒S型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的天然可再生能力及其与更新速率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28
9
作者 沈珍瑶 杨志峰 刘昌明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62-165,共4页
阐述了水资源的可再生性及天然可再生能力的表示方法 ,探讨了水资源天然可再生能力与水资源更新速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可更新水资源量来表述水资源天然可再生能力具有突出的优点。研究同时表明水资源更新速... 阐述了水资源的可再生性及天然可再生能力的表示方法 ,探讨了水资源天然可再生能力与水资源更新速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的可更新水资源量来表述水资源天然可再生能力具有突出的优点。研究同时表明水资源更新速率与可更新水资源量之间关系密切 ,如果获得了水资源更新速率 ,则较易获得其可更新水资源量 ,从而可以研究水资源的可再生性。以全国水资源一级分区及黄河流域二级分区为例评价了其水资源的天然可再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再生 天然可再生能力 再新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的云模型 被引量:24
10
作者 贾琦 段春青 陈晓楠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48-52,共5页
对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进行科学评判,针对评价中存在随机性及模糊性的特征,建立起基于云理论的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考虑水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用水条件等11个指标建立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二元... 对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进行科学评判,针对评价中存在随机性及模糊性的特征,建立起基于云理论的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考虑水资源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及用水条件等11个指标建立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二元模糊对比法确定各个指标权重,借助云模型定量描述单指标条件下待评价区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的等级,并通过模糊变换,确定综合评判等级。云模型将不确定性概念的模糊性和随机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隶属函数描述评价等级的模糊性,并利用超熵概念考虑隶属度本身存在的随机性,更符合实际评判的情况。应用该模型对黄河流域9个行政分区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黄河流域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总体上较弱,其中宁夏和内蒙古最弱,其主要原因在于水资源总量短缺且水资源效率低,急需采取相关措施节流开源、提高产业用水效率,特别是需要进一步实施节水灌溉措施,降低农业灌溉定额,从而提高区域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可再生能力 云模型 综合评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的集对分析方法 被引量:17
11
作者 潘争伟 吴开亚 +1 位作者 金菊良 汪明武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4-26,93,共4页
针对传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方法所得评价结果多为离散等级、不能精确反映实际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等级,分析了集对的同异反层次结构,提出了确定联系数的同异反层次法,据此建立了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的集对分析模型并应用于黄河流域。... 针对传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方法所得评价结果多为离散等级、不能精确反映实际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等级,分析了集对的同异反层次结构,提出了确定联系数的同异反层次法,据此建立了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的集对分析模型并应用于黄河流域。结果表明,该方法原理简单、计算简便、评价结果精确,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可再生能力 系统评价 联系数 同异反层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生境低温胁迫对留茬巨菌草再生特性的影响及再生能力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苏德伟 林辉 +2 位作者 罗海凌 林冬梅 林占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47-754,共8页
【目的】为留茬巨菌草在砒砂岩区以及我国中部适宜地区自然条件下的越冬储备、高产稳产、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留茬巨菌草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自然生境低温胁迫后的出苗时间、出苗率、成苗率、出苗力指数、植株高度、分蘖... 【目的】为留茬巨菌草在砒砂岩区以及我国中部适宜地区自然条件下的越冬储备、高产稳产、高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留茬巨菌草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自然生境低温胁迫后的出苗时间、出苗率、成苗率、出苗力指数、植株高度、分蘖数量、分蘖能力、茎粗、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数量、地上部分含水量、鲜重、新根长度、新根数量、新根长度/株高的比值等再生特性,综合评价不同自然生境及其不同胁迫温度后留茬巨菌草的再生能力。【结果】随着胁迫温度降低,出苗时间增加,出苗率、成苗率、出苗力指数、植株高度、分蘖数量、分蘖能力、茎粗、叶片长度、叶片宽度、叶片数量、地上部分含水量、鲜重、新根长度、新根数量等降低,新根长度/株高的比值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不同自然生境再生能力强弱为:沟坝地>坡耕地;同一自然生境不同胁迫温度后再生能力强弱为:5℃>0℃>-5℃>-10℃>-15℃。【结论】为了确保其再生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建议在冬季温度不低于0℃(胁迫积温大于-12℃)、土壤具有一定保水能力的地区开展连茬多年生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生境 巨菌草 留茬 低温胁迫 再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镧/铝改性沸石的磷释放条件及再生能力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孟顺龙 胡庚东 +4 位作者 瞿建宏 李永丹 张田 陈家长 徐跑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473-1478,共6页
通过将磷吸收饱和的镧/铝改性沸石分别放入pH为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的溶液中,研究了镧/铝改性沸石的最佳磷释放条件,并在最佳磷吸附和最佳磷释放条件下研究了镧/铝改性沸石的再生能力。结... 通过将磷吸收饱和的镧/铝改性沸石分别放入pH为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的溶液中,研究了镧/铝改性沸石的最佳磷释放条件,并在最佳磷吸附和最佳磷释放条件下研究了镧/铝改性沸石的再生能力。结果表明,当pH变化在2~13时,镧/铝改性沸石的磷释放量和释放百分比随pH的升高先降低后升高,其中:pH为2和12~13时的磷释放率较高,在76%以上,且pH13时的释放率最大,为98.2%;而pH在3~11时,磷释放率较低,在30%以下,且pH6时的释放率最小,为1.7%。表明强酸或强碱环境有利于镧/铝改性沸石中磷的释放。对镧/铝改性沸石再生能力的研究显示,经过4次再生后,镧/铝改性沸石的磷吸附量和再生能力分别为2.367、2.336、2.312、2.253mg·g-1和96.7%、95.5%、94.5%、92.1%,虽然吸附剂的磷吸附能力随再生次数的增加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但经过4次再生后,其对磷的吸附能力仍保持在92%以上,表明镧/铝改性沸石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再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铝改性沸石 磷吸附 磷释放 再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物元模型在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中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曾建军 沈盈佳 +2 位作者 史正涛 陈严武 陈骏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319-322,共4页
为遵循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原则,解决流域内水资源供需矛盾。寻求一种物理意义明确、简单、实用的评价模型来精确反映流域内实际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等级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在建立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的复合模糊物... 为遵循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原则,解决流域内水资源供需矛盾。寻求一种物理意义明确、简单、实用的评价模型来精确反映流域内实际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等级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在建立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的复合模糊物元和差平方复合模糊物元基础上,结合欧式贴近度的概念,并通过采用反映指标特征值之间差异性的统计参数-变异系数作为评价指标权重,实例介绍了该方法的具体应用,并与其它几种方法比较,结果表明该方法实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可再生能力 欧式贴近度 变异系数 模糊物元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四倍体不结球白菜子叶再生能力及其与内源激素的关系 被引量:10
15
作者 孙敏红 张蜀宁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28,共4页
以6个同源四倍体和2个二倍体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Makino)的子叶为外植体,正交设计筛选不定芽诱导优化培养基,测定二、四倍体不结球白菜子叶内源生长素IAA(吲哚-3-乙酸)和细胞分裂素ZR3(玉米素核苷类... 以6个同源四倍体和2个二倍体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Makino)的子叶为外植体,正交设计筛选不定芽诱导优化培养基,测定二、四倍体不结球白菜子叶内源生长素IAA(吲哚-3-乙酸)和细胞分裂素ZR3(玉米素核苷类)的含量及ZRs/IAA比值大小,探讨再生能力与内源激素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四倍体不定芽再生率变化范围是33.4%-83.3%,2个二倍体材料的最高再生率分别是33.3%和80.3%。四倍体白菜内源激素ZRs和IAA含量高于其相应二倍体白菜。用2种方法确定四倍体材料再生能力与内源激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再生能力与ZRs/IAA比值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428和0.885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同源四倍体 二倍体 再生能力 内源激素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沉水植物断枝再生能力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葛绪广 王国祥 陆贻超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3-28,共6页
比较研究了4种长江中下游湖泊常见的沉水植物(金鱼藻、伊乐藻、黑藻和穗花狐尾藻)断枝在投掷和扦插的移植方式下,生物量、株高、节数的变化及不定根和新芽形成的时间。结果表明,在试验期间,各种断枝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除金鱼藻外,其他... 比较研究了4种长江中下游湖泊常见的沉水植物(金鱼藻、伊乐藻、黑藻和穗花狐尾藻)断枝在投掷和扦插的移植方式下,生物量、株高、节数的变化及不定根和新芽形成的时间。结果表明,在试验期间,各种断枝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除金鱼藻外,其他3种沉水植物均有不定根产生;除穗花狐尾藻外,其他3种沉水植物断枝均有新芽产生。投掷和扦插对金鱼藻断枝生物量、节数和新芽的产生无明显影响,对株高影响显著;对黑藻和伊乐藻断枝生物量、株高、节数、不定根和新芽的产生影响显著;对穗花狐尾藻断枝的生物量、株高影响显著,对节数影响不明显,而对不定根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结果为退化水体的修复、恢复和重建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水植物 断枝 再生能力 不定根 投掷法 扦插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硅藻土的磷释放条件及再生能力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韩琳 于鹏 +3 位作者 聂广泽 李溪 张悦 徐炎华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5-49,共5页
针对天然硅藻土吸附容量小、吸附后固液分离难且鲜有再生循环使用的问题,文章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磁性硅藻土吸附剂。考察了溶液pH、反应时间、温度及固液比对吸附饱和的磁性硅藻土的释磷条件的影响,并在最佳吸附和最佳磷释放条件下研究了... 针对天然硅藻土吸附容量小、吸附后固液分离难且鲜有再生循环使用的问题,文章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磁性硅藻土吸附剂。考察了溶液pH、反应时间、温度及固液比对吸附饱和的磁性硅藻土的释磷条件的影响,并在最佳吸附和最佳磷释放条件下研究了磁性硅藻土的再生能力。结果表明:当再生时间为90 min,pH为13,再生温度为75℃时,磷释放率达到最大;再生固液比对磷释放无明显影响,可实现再生液的减量化使用;吸附剂经3次吸附再生后对磷的吸附能力仍保持在80%以上,表明磁性硅藻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再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硅藻土 磷吸附 磷释放 再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狐尾藻属狭域种和广布种断枝的生长与再生能力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洁 王东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6-322,共7页
对比研究了广布种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和狭域种扬子狐尾藻(M.oguraense Mikisubsp.yangtzense Wang)不同长度(5、10和15 cm)和不同位置(顶枝、中枝和底枝)断枝的生长和再生能力。研究结果显示,两物种由断枝生长所形成... 对比研究了广布种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 L.)和狭域种扬子狐尾藻(M.oguraense Mikisubsp.yangtzense Wang)不同长度(5、10和15 cm)和不同位置(顶枝、中枝和底枝)断枝的生长和再生能力。研究结果显示,两物种由断枝生长所形成植株的总生物量、分枝生物量、分枝数均随断枝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在由不同位置的断枝生长所形成的植株中,顶枝所形成植株的总生物量最大,中枝所形成植株的分枝生物量、分枝数和平均分枝长最大。由断枝所形成植株的总生物量、分枝生物量、分枝数、平均分枝长和新分枝所处位置在种间均存在显著差异,穗花狐尾藻顶枝和中枝的生物量较大,顶枝所产生的分枝位于断枝基部;扬子狐尾藻的分枝生物量、分枝数及平均分枝长较大,新产生的分枝多位于断枝顶端附近。研究结果表明穗花狐尾藻和扬子狐尾藻断枝的再生对策不同,前者是增加对断枝总生物量的投资,而后者是增加对断枝产生新分枝的投资。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开展水生植物广布种与狭域种的生活史对策研究提供资料,也为湿地物种多样性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枝 生长 再生能力 穗花狐尾藻 扬子狐尾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熵与Theil不等系数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综合评价 被引量:8
19
作者 龚艳冰 房道伟 张继国 《水利经济》 2009年第3期9-11,共3页
为解决实际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各项评价指标的不相容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息熵的Theil不等系数多属性评价方法。用该方法对黄河流域9个行政分区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在黄河流域9个行政区中的水资源再生能力最强... 为解决实际水资源可再生能力各项评价指标的不相容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息熵的Theil不等系数多属性评价方法。用该方法对黄河流域9个行政分区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四川省在黄河流域9个行政区中的水资源再生能力最强;内蒙古、宁夏地区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较弱。这一结果与用加权物元法和投影寻踪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熵 Theil不等系数 水资源可再生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概率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方法 被引量:10
20
作者 刘章军 叶燎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5,共5页
以模糊概率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一种新的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模型——模糊概率模型。在此评价模型中,提出了模糊权重的概念,可充分考虑权重的模糊性,避免了权重取值带来的不确定性。应用该模型对黄河流域9个行政分区的水资源可再生... 以模糊概率理论为基础,建立了一种新的流域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评价模型——模糊概率模型。在此评价模型中,提出了模糊权重的概念,可充分考虑权重的模糊性,避免了权重取值带来的不确定性。应用该模型对黄河流域9个行政分区的水资源可再生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与流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合理性与可靠性,可广泛适用于各种水资源综合评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可再生能力 模糊概率 模糊权重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