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1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共聚酯的制备及其固相缩聚 被引量:4
1
作者 向国栋 官军 +3 位作者 王灿 姚玉元 吕维扬 王秀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12,共6页
为了研究废弃聚酯纺织品的高值化再生利用,以废弃聚酯纺织品通过化学法再生制得的高纯度再生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单体为主要原料,采用酯交换法通过熔融缩聚合成了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共聚酯(PETG)切片,并对其进... 为了研究废弃聚酯纺织品的高值化再生利用,以废弃聚酯纺织品通过化学法再生制得的高纯度再生对苯二甲酸二甲酯(DMT)单体为主要原料,采用酯交换法通过熔融缩聚合成了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4-环己烷二甲醇共聚酯(PETG)切片,并对其进行了固相缩聚。采用差示扫描量热(DSC)仪、X射线衍射(XRD)仪、核磁共振氢谱仪和荧光光谱仪等分析仪器对固相缩聚前后的切片性能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再生PETG的熔点约为215℃;再生PETG切片中1,4-环己烷二甲醇(CHDM)的实际共聚比为13.9%。随着固相缩聚反应温度的升高或反应时间的增加,PETG的特性黏度增加,但增速逐渐变得趋缓,且切片的特性黏度与时间的平方根呈线性关系;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固相缩聚后的PETG样品,其DSC升温曲线的熔融峰从低温向高温方向移动,XRD谱图上出现三个衍射峰且愈发尖锐,强度增强,结晶程度增加,端羧基含量降低;当固相缩聚反应温度高于200℃时,切片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热降解且切片b值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1 4-环己烷二甲醇酯 固相缩 特性黏度 端羧基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的10种分散性染料
2
作者 朱皓辰哲 刘育形 +4 位作者 梁颖茵 彭绮珊 董犇 钟怀宁 胡长鹰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691-1697,共7页
建立了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样品中10种分散性染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粉碎后经乙醇超声提取20 min,重复3次,选用Eclipse XDB-C_(18)色谱柱(150mm×2.1 mm,3.5μm),以甲醇-5 mmol/L乙酸铵... 建立了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样品中10种分散性染料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检测方法。样品粉碎后经乙醇超声提取20 min,重复3次,选用Eclipse XDB-C_(18)色谱柱(150mm×2.1 mm,3.5μm),以甲醇-5 mmol/L乙酸铵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正离子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0种分散性染料在各自质量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不小于0.9979,检出限(LOD)为0.1~0.5μg/L,定量下限(LOQ)为0.5~1.0μg/L。在低、中、高3个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73.0%~10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7%~12%。该方法不存在明显的基质效应,具有灵敏度高、简单快捷、准确度高的特点,适用于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以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样品中10种分散性染料的实验室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性染料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再生聚对二甲酸乙二醇 聚对二甲酸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模板法构筑多孔高吸湿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
3
作者 胡超凡 顾殿宽 +4 位作者 吴伟 韩俊峰 李继丰 封其春 杜兆芳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1-657,共7页
本研究通过双螺杆挤出工艺将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与CaCO_(3)微粒共混制备成母粒,经熔融纺丝和酸处理制得具有多孔结构的再生PET纤维。实验结果表明,具有多孔结构的再生PET纤维的回潮率达到1.36%,这是公定回潮率的4.5倍。所制... 本研究通过双螺杆挤出工艺将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与CaCO_(3)微粒共混制备成母粒,经熔融纺丝和酸处理制得具有多孔结构的再生PET纤维。实验结果表明,具有多孔结构的再生PET纤维的回潮率达到1.36%,这是公定回潮率的4.5倍。所制备的多孔再生PET纤维具有孔隙分布均匀、可纺性高和亲水性高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聚对二甲酸乙二醇 多孔纤维 回潮率 CaCO_(3) 熔融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丁二醇共聚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结晶行为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钟振兴 刘桂兰 +4 位作者 李永海 李连国 黄燕 张光宇 苏朝晖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70-175,共6页
为了探索生物基乙二醇中的1,2-丁二醇(1,2-BDO)作为共聚单体对生物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合成了生物基PET均聚物和不同1,2-BDO共聚单元摩尔分数的系列生物基PET共聚物(共聚单体摩尔分数分别为2.... 为了探索生物基乙二醇中的1,2-丁二醇(1,2-BDO)作为共聚单体对生物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本文合成了生物基PET均聚物和不同1,2-BDO共聚单元摩尔分数的系列生物基PET共聚物(共聚单体摩尔分数分别为2. 0%、2. 7%和5. 6%),并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力学测试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其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1,2-BDO共聚单元摩尔分数的增加,PET共聚物的熔融温度、结晶速率及结晶度均明显降低,表明1,2-BDO共聚单体的引入破坏了PET分子链的规整性,阻碍了PET链段的结晶。PET材料的拉伸强度随着1,2-BDO共聚单元摩尔分数的增加而降低,而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略有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聚对二甲酸乙二醇 1 2-丁二醇 结晶行为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乙二醇,2-甲基1,3-丙二醇)的结构性能 被引量:1
5
作者 程健 肖茹 +1 位作者 陈斌 顾利霞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86-390,共5页
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合中添加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SIPE)和2-甲基1,3-丙二醇(MPD),成功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乙二醇,2-甲基1,3-丙二醇)(MCDP).采用核磁共振(NMR)、热失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广... 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合中添加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SIPE)和2-甲基1,3-丙二醇(MPD),成功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乙二醇,2-甲基1,3-丙二醇)(MCDP).采用核磁共振(NMR)、热失重分析(TGA)、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广角X光衍射(WAXD)、偏光显微镜(POM)等表征分析了MCDP的结构性能.结果发现MCDP中所测MPD的摩尔分数较投料比例略高;MCDP的热稳定性略有下降;随MPD摩尔分数的增加,MCDP的结晶程度及速率降低,但球晶的形态及生长机理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甲基-1 3-丙二醇(ⅧD) (对苯二甲酸 二甲酸-5-磺酸钠-乙二醇 2-甲基1 3一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辅助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珠粒发泡
6
作者 陈先娇 梁锦涵 胡圣飞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0-59,共10页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化学结构相似,熔融温度相近且结晶速率、熔体强度等性能互补的特点在PET/PBT合金化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文中采用扩链剂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A-g-GMA)和...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化学结构相似,熔融温度相近且结晶速率、熔体强度等性能互补的特点在PET/PBT合金化方面得到广泛应用。文中采用扩链剂乙烯-丙烯酸甲酯共聚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EMA-g-GMA)和碳纳米管(CNTs)协同改性PET/PBT,并通过超临界CO_(2)浸渍辅助发泡制备了PET/PBT发泡珠粒。结果表明,EMA-g-GMA(EG)的加入起到了扩链增容效果,提高了体系交联度和黏弹性;CNTs的加入有效提高了体系稳定性和黏度,并延缓了PET/PBT基体的降解;EG和CNTs的加入使可发泡温度从260℃降至200℃,泡孔分布趋于均匀,泡孔结构得到改善;在260℃,平均泡孔尺寸从4.4μm降至3.37μm,泡孔密度从3.06×10^(9)cm^(-3)提高至5.32×10^(9)cm^(-3);PET/PBT/EG,PET/PBT/CNTs和PET/PBT/EG/CNTs的拉伸强度相比于PET/PBT,分别提高了97%,67.6%和79.3%,断裂伸长率分别提高了93.4%,57.4%和8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乙二醇 聚对二甲酸丁二酯 碳纳米管 乙烯-丙烯酸甲酯共物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 珠粒发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玻璃纤维增强复合体系的动态流变行为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程红原 田明 张立群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913-918,共6页
采用玻璃纤维(GF)和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EGMA)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进行增强、增韧改性。用扩展流变仪测定了PET,PET-GF,PET-GF-EGMA熔体的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损耗因子(tanδ)和动态黏度(h)等随角频率(... 采用玻璃纤维(GF)和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聚物(EGMA)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进行增强、增韧改性。用扩展流变仪测定了PET,PET-GF,PET-GF-EGMA熔体的储能模量(G′)、损耗模量(G″)、损耗因子(tanδ)和动态黏度(h)等随角频率(ω)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PET熔体的G′远小于G″,h很小,PET熔体的形变主要来源于分子链的滑移;GF可同时提高PET熔体的G′和G″,但对G′的贡献略大,PET熔体的tanδ变小,h变大;EGMA可显著提高PET-30%GF(w(GF)=30%)熔体的G′和G″,但对G′的影响远大于G″,添加很少量的EGMA可使PET-GF熔体的tanδ迅速降低,PET-GF熔体形变中弹性形变的比例增大,同时PET-GF熔体的h(尤其在低角频率区)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乙二醇 玻璃纤维 乙烯-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共 复合材料 动态流变 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二酮铝和β-二酮酯铝催化合成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被引量:1
8
作者 萧斌 王丽苹 +4 位作者 梅仁浩 王公应 吴集钱 贾树勇 王越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3-26,35,共5页
采用对苯二甲酸(TPA)和乙二醇(EG)为原料,以自制的β-二酮铝和β-二酮酯铝为催化剂经酯化、缩聚,制得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探讨了反应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β-二酮酯铝和乙酰丙酮铝优于其他β-二酮铝。EG与TPA的摩尔... 采用对苯二甲酸(TPA)和乙二醇(EG)为原料,以自制的β-二酮铝和β-二酮酯铝为催化剂经酯化、缩聚,制得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探讨了反应条件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β-二酮酯铝和乙酰丙酮铝优于其他β-二酮铝。EG与TPA的摩尔比为1.2∶1、催化剂的用量为0.5%(与TPA的摩尔比),酯化反应温度为260℃,缩聚反应温度为280℃,可制得PET,其特性黏度为0.82 dL/g,二甘醇为8.5 mol/t和端羧基值为66.36μmol/g。对β-二酮铝和β-二酮酯铝的催化机理也做了初步探讨,红外(IR)和核磁(NMR)表征了催化剂及产品PET的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二酮铝 β-二酮酯铝 聚对二甲酸乙二醇 对苯二甲酸 乙二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力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6共聚物/聚酰胺6共混物流变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郭增革 姜兆辉 +3 位作者 贾曌 蒲丛丛 李鑫 程博闻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7-31,共5页
为研究高压条件下聚合物的流变性能,以熔融共混挤出的方法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6嵌段共聚物(PET-PA6)与聚酰胺6(PA6)共混物,利用安装在反向压力腔末端的旋塞控制毛细管出口压力,研究该共混物在出口压力为5~50 MPa条件下,剪... 为研究高压条件下聚合物的流变性能,以熔融共混挤出的方法制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6嵌段共聚物(PET-PA6)与聚酰胺6(PA6)共混物,利用安装在反向压力腔末端的旋塞控制毛细管出口压力,研究该共混物在出口压力为5~50 MPa条件下,剪切速率和温度对PET-PA6/PA6共混物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PET-PA6/PA6共混物的剪切黏度随压力的变化规律符合Barus方程;在恒定剪切速率下,随着毛细管内平均压力的增加,剪切黏度逐渐增大;当剪切速率从108 s-1增加到1 080 s-1时,压力系数减小19. 24%,当温度从265℃增加到290℃时,压力系数减小32. 33%,共混物熔体剪切黏度对压力的依赖性随剪切速率和温度的增加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乙二醇-酰胺6共 酰胺6 剪切黏度 流变行为 压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环三磷腈-间苯三酚)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聚酯阻燃中的应用
10
作者 魏一 徐红 +2 位作者 钟毅 张琳萍 毛志平 《纺织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9-129,共11页
为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阻燃性能,以六氯环三磷腈(HCCP)和间苯三酚为原料制备聚(环三磷腈-间苯三酚)(PCTP)微球,将PCTP微球作为阻燃剂通过物理共混方式添加到PET中制备PET/PCTP复合材料,并借助热重分析仪、锥形量热仪、热重... 为提高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阻燃性能,以六氯环三磷腈(HCCP)和间苯三酚为原料制备聚(环三磷腈-间苯三酚)(PCTP)微球,将PCTP微球作为阻燃剂通过物理共混方式添加到PET中制备PET/PCTP复合材料,并借助热重分析仪、锥形量热仪、热重-红外联用仪、极限氧指数仪和万能材料试验机等对PET/PCTP体系的热稳定性、阻燃性能、力学性能和阻燃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向PET中添加质量分数为2%的PCTP微球所制备的PET/PCTP2.0复合材料,其极限氧指数(LOI)从24.4%增加到31.1%,且UL-94达到V-0水平;相较于PET,PET/PCTP2.0复合材料的峰值热释放速率和总热释放量均显著降低(分别下降28.7%和17.7%),断裂强力下降13.3%,仍保持较好的力学性能;PET/PCTP复合材料在燃烧过程中可快速生成致密连续的炭层,隔绝可燃物内外的热量交换,同时释放出CO 2等不燃气体,稀释PET基材周围的氧气从而实现阻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燃剂 熔融共混 聚对二甲酸乙二醇 磷腈 (环三磷腈-三酚)微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嵌段共聚物/聚酰胺6共混物的流变性能 被引量:4
11
作者 柳毅琨 邱志成 +2 位作者 金剑 甘丽华 叶晋浦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07-110,共4页
通过熔融共混挤出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共聚比例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嵌段共聚物(PET-PA)与聚酰胺6(PA6)的共混物,采用毛细管流变仪对PET-PA/PA6共混物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T-PA/PA6共混物熔体为剪切变稀的非牛顿流... 通过熔融共混挤出的方法,制备了不同共聚比例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酰胺嵌段共聚物(PET-PA)与聚酰胺6(PA6)的共混物,采用毛细管流变仪对PET-PA/PA6共混物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T-PA/PA6共混物熔体为剪切变稀的非牛顿流体。随温度升高,PET-PA/PA6共混物熔体的表观黏度下降,非牛顿指数增大,表观黏度对剪切速率的敏感性减小,因此升高温度能改善共混物熔体的流动性能。随PET-PA中PA共聚比例的增加,PET-PA/PA6共混物的黏度减小,非牛顿指数增大,这为开发酸性染料可染聚酯纤维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对二甲酸乙二醇-酰胺嵌段共 酰胺6 共混 流变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苯二甲酸-2,5噻吩二羧酸乙二醇共聚酯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果 兰建武 +2 位作者 郑威 古隆 黄俊成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9,36,共5页
用2,5-噻吩二羧酸(TDCA),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EG)为原料,Sb2O3为催化剂,通过直接酯化法,改变TDCA与PTA的物质的量比(0∶10~10∶0)成功地合成了一系列新型聚2,5噻吩二羧酸-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T),并对其结构,热性能和结晶性能进... 用2,5-噻吩二羧酸(TDCA),对苯二甲酸(PTA)和乙二醇(EG)为原料,Sb2O3为催化剂,通过直接酯化法,改变TDCA与PTA的物质的量比(0∶10~10∶0)成功地合成了一系列新型聚2,5噻吩二羧酸-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T),并对其结构,热性能和结晶性能进行了测试和分析表征。通过对PETT共聚酯的红外和核磁谱图分析,可以确定2,5-噻吩二羧酸成功地聚合进聚对苯二甲酸-2,5噻吩二羧酸乙二醇酯中。随着TDCA单体的增加,PETT共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和热分解温度Td都略有下降,分别降至63℃和363℃;同时其熔点Tm有大幅度的下降,降至185℃。PETT共聚酯的结晶速率和结晶能力都随着TDCA的增加而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5-噻吩二甲酸 2 5-噻吩二甲酸对苯二甲酸乙二醇 直接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酰胺化反应制备聚(对苯二甲酰十二碳二元胺-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聚物 被引量:1
13
作者 雪冰峰 张袁铖 +6 位作者 徐晓慧 阙永婵 崔喆 张晓朦 刘民英 赵蔚 付鹏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15,共8页
文中以十二碳二元胺(DDMD)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原料,环丁砜为溶剂,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酰十二碳二元胺-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12T-co-ET))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温度、投料比和溶剂用量对产物相对黏度和转化率的影响,确定... 文中以十二碳二元胺(DDMD)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为原料,环丁砜为溶剂,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酰十二碳二元胺-共-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oly(12T-co-ET))共聚物。考察了反应温度、投料比和溶剂用量对产物相对黏度和转化率的影响,确定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210°C、DDMD与PET的投料摩尔比为1.1:1、PET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0,得到产物的相对黏度为1.37、转化率为82.1%。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确认了产物的结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热失重分析结果表明,产物的熔点为234°C、结晶温度为201°C,初始热分解温度为357°C。拉伸强度为37.0 MPa、断裂伸长率为9.32%、弯曲强度为49.2 MPa、缺口冲击强度为1.5 kJ/m^(2)。动态力学热分析结果显示其玻璃化转变温度(T_(g))为91°C。尽管共聚物的综合性能较差,但仍可以作为基体树脂进行共混改性使用,同时,该聚合方法对PET的回收和环境保护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碳二元胺 聚对二甲酸乙二醇 (对苯二甲酰十二碳二元胺--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回收再利用 酰胺化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S-SPME/GC×GC-Q-TOF MS结合化学计量学对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鉴别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郝天英 林勤保 +5 位作者 钟怀宁 董犇 寇筱雪 陈智峰 叶智康 王志伟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47-1458,共12页
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GC×GC-Q-TOF MS)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方法鉴别回收和原生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首先,对回收和原生PET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非靶... 建立了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结合全二维气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GC×GC-Q-TOF MS)与化学计量学相结合的方法鉴别回收和原生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首先,对回收和原生PET中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非靶向分析。然后根据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和T检验筛选出对鉴别贡献度高的标记物质,并基于所有物质、标记物质和高标准标记物质建立主成分分析(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DA)模型。结果表明,PCA模型很好地展示了回收PET组和原生PET组之间的差异,基于高标准标记物的LDA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的鉴别准确率分别达到100%和97.1%。该方法具有可行性、高稳定性和可预测性,能够达到鉴别回收PET材料的要求。此外,共检测和鉴定了468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31种挥发性有机物为对鉴别起重要作用的高标准标记物质。这些高标准标记物质的可能来源是食品、药品、化妆品、农药、塑料、工业和未知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全二维气相色谱 四极杆飞行时间高分辨质谱 化学计量学 聚对二甲酸乙二醇 回收塑料 挥发性有机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级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非有意添加物的风险 被引量:2
15
作者 曾严 张弟俊 +2 位作者 刘桂华 王志伟 胡长鹰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9期23-32,共10页
目的 综述食品接触用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ecycled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rPET)的法规及rPET中典型的非有意添加物(Non-Intentionally Added Substances,NIAS),为我国食品接触用rPET法规和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 对国内... 目的 综述食品接触用再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ecycled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rPET)的法规及rPET中典型的非有意添加物(Non-Intentionally Added Substances,NIAS),为我国食品接触用rPET法规和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 对国内外食品接触用rPET法规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对rPET中挥发性有机物、非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等NIAS的来源、残留及迁移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 众多国家已经建立了食品接触用rPET法规和监管体系;rPET中的NIAS来源广泛、毒性各异,典型的NIAS迁移量、残留量均较小。结论 rPET已具备成为食品接触材料的可能,食品接触用rPET制品是全球的发展趋势,国家应早日明确rPET的法律地位和制定相关rPET安全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聚对二甲酸乙二醇 法规 非有意添加物 迁移 安全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料中间苯二甲基异氰酸酯的残留量 被引量:7
16
作者 邵秋荣 方邢有 +1 位作者 李天宝 霍炜江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60-1263,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料中间苯二甲基异氰酸酯的残留量。样品1.000g经5 mL乙酸乙酯超声提取25 min,上清液用乙酸乙酯定容至10mL后,经0.45μm有机系微孔滤膜过滤。在气相色谱分离中采用HP-5MS石英...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料中间苯二甲基异氰酸酯的残留量。样品1.000g经5 mL乙酸乙酯超声提取25 min,上清液用乙酸乙酯定容至10mL后,经0.45μm有机系微孔滤膜过滤。在气相色谱分离中采用HP-5MS石英毛细管色谱柱,在质谱分析中采用全扫描和选择离子监测模式。间苯二甲基异氰酸酯的质量浓度在0.05~5.0m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测定下限(10S/N)为0.05mg·kg^(-1)。以空白样品为基体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为79.2%~93.4%,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7)为0.83%~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二甲基异氰酸酯 食品接触材料 聚对二甲酸乙二醇酯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瓶装水中乙醛的迁移量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洪峰 范艳红 +2 位作者 孙永泽 郑成荣 罗之纲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419-421,共3页
提出了测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GTP)瓶装纯水中乙醛迁移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法。水样(100mL)中乙醛用2,4-二硝基苯肼在pH 3柠檬酸盐缓冲溶液10mL中,于40℃水浴上振荡1h加热使之衍生化。冷却后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每次10mL。萃取液于40... 提出了测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GTP)瓶装纯水中乙醛迁移量的气相色谱质谱法。水样(100mL)中乙醛用2,4-二硝基苯肼在pH 3柠檬酸盐缓冲溶液10mL中,于40℃水浴上振荡1h加热使之衍生化。冷却后用二氯甲烷萃取3次,每次10mL。萃取液于40℃旋转蒸发至1.0mL,分取1分L进样分析。采用DB-5MS毛细管柱及在70℃~280℃范围内程序升温进行分离。线性范围在300μg·L^(-1)以内,检出限(3S/N)为1μg·L^(-1),加入50μg·L^(-1)及100μg·L^(-1)标准溶液做回收试验及精密度试验,测得平均回收率为88%,相对标准偏差(n=5)依次为5.4%及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法 衍生化反应 乙醛 迁移量 聚对二甲酸乙二醇酯瓶 瓶装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顶空-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瓶中乙醛和丙酸乙烯酯迁移量 被引量:3
18
作者 万富 赵金尧 +3 位作者 柳阿芳 康峰 周丛 王莉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9-234,共6页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中乙醛和丙酸乙烯酯迁移量的方法。将食品模拟液水、4%(体积分数,下同)乙酸溶液或橄榄油灌入PET瓶中,在迁移温度为40,60℃下迁移1,10,20,30d。取10mL模拟液于22mL顶空进样瓶中... 建立了顶空-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瓶中乙醛和丙酸乙烯酯迁移量的方法。将食品模拟液水、4%(体积分数,下同)乙酸溶液或橄榄油灌入PET瓶中,在迁移温度为40,60℃下迁移1,10,20,30d。取10mL模拟液于22mL顶空进样瓶中,设置顶空平衡温度为80℃,顶空平衡时间为60min。气化后的样品用SH-RT-Q-BOND毛细管色谱柱在程序升温条件下分离,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测定。用3种食品模拟液配制混合标准溶液系列,结果显示:乙醛和丙酸乙烯酯的质量浓度均在0.5~10.0mg·L^(-1)内与其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分别为0.016~0.050mg·L^(-1)和0.002~0.050mg·L^(-1);对实际样品进行3个浓度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乙醛和丙酸乙烯酯回收率分别为96.0%~106%和94.0%~107%,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分别为1.4%~5.3%和1.9%~5.2%。按此方法分析实际样品,未检出丙酸乙烯酯,乙醛在水中的迁移量大于在4%乙酸溶液和橄榄油中的,且60℃的迁移量大于40℃的,最高迁移量为4.4mg·L^(-1),低于国家标准GB 9685-2016规定的限量(6.0mg·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气相色谱法 乙醛 丙酸乙烯酯 迁移量 聚对二甲酸乙二醇酯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聚物Surlyn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物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吴唯 吴仁 +1 位作者 陈玉洁 钟宇华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8-52,共5页
利用差示扫描热法(DSC)和偏光显微镜(POM)研究了乙烯-甲基丙烯酸离子键聚合物Surlyn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共混物的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urlyn对PET/PEN共混物具有化学成核作用。适... 利用差示扫描热法(DSC)和偏光显微镜(POM)研究了乙烯-甲基丙烯酸离子键聚合物Surlyn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共混物的结晶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Surlyn对PET/PEN共混物具有化学成核作用。适量添加Surlyn,能促进PET/PEN共混物的成核结晶,明显提高结晶速度、结晶温度和结晶度,减小球晶尺寸,提高球晶均匀性,并有助于改善PET和PEN相容性,从而提高PET/PEN共混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缺口冲击强度等力学性能。本研究体系Surlyn的最佳用量为2 ph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甲基丙烯酸离子键合物 Surlyn 聚对二甲酸乙二醇 二甲酸乙二醇 共混 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多孔细胞支架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6
20
作者 邹静恂 杨华 +1 位作者 徐瑞兴 王喆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34-236,共3页
以聚乙二醇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EG/PBT)嵌段共聚物为原料 ,采用溶液浇铸 颗粒滤除法制备了在不同致孔剂粒子尺寸条件下的一系列PEG/PBT多孔细胞支架 ;用质量法测定其孔隙率 ;并在PEG/PBT多孔支架上进行细胞培养。研究结果表明 :... 以聚乙二醇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EG/PBT)嵌段共聚物为原料 ,采用溶液浇铸 颗粒滤除法制备了在不同致孔剂粒子尺寸条件下的一系列PEG/PBT多孔细胞支架 ;用质量法测定其孔隙率 ;并在PEG/PBT多孔支架上进行细胞培养。研究结果表明 :随着制备过程中致孔剂用量的增加 ,多孔支架的孔隙率逐渐增加 ,致孔剂的颗粒大小对多孔支架的孔径影响较大 ,对孔隙率影响较小。在致孔剂用量及致孔剂颗粒尺寸都相同的情况下 ,随着共聚物中PBT的增加 ,孔隙率逐渐下降 ,细胞 (培养 )在支架上繁殖情况良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聚对二甲酸丁二醇酯 多孔细胞支架 PLGA PLLA 乳酸 乳酸-羟基乙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