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6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来源粗骨料混合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及其预测模型建立
1
作者 许开成 王文鹏 张立卿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86-94,共9页
粗骨料母材混凝土强度是影响再生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但实际工程中使用的商品再生粗骨料的母材混凝土来源及强度未知。为用易测量参数为指标建立混合来源粗骨料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本工作收集制备了五种不同来源的再生粗骨料... 粗骨料母材混凝土强度是影响再生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但实际工程中使用的商品再生粗骨料的母材混凝土来源及强度未知。为用易测量参数为指标建立混合来源粗骨料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模型,本工作收集制备了五种不同来源的再生粗骨料和一种商品再生粗骨料,按照不同的比例混合制备再生混凝土并进行强度测量。通过分析母材混凝土原始强度与设计强度之比(η)和再生粗骨料表观密度(ρ)、吸水率(ω)的关系,将母材混凝土强度对再生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转化为ρ及ω对其的影响,建立了混合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预测公式。结果表明,混合再生混凝土破坏形式取决于所含低强度粗骨料的比例,当低强度骨料比例由低变高时,破坏从骨料破坏转换为骨料-砂浆界面破坏;将公式计算强度与试验中不同比例粗骨料混合的再生混凝土强度及商品粗骨料混合再生混凝土强度进行对比得出,建立的仅考虑单一因子ρ影响的公式的计算误差在10%以内,同时考虑ρ和ω双因子影响的公式的计算误差在6%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来源 母材混凝土强度 混合骨料再生混凝土 抗压强度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地聚物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及界面形貌
2
作者 陈波 王悦 华敏琦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96-702,共7页
为高效处理建筑固废堆积问题并推动绿色低碳胶凝材料的发展,本文研究了地聚物基再生粗骨料性能及其在全地聚物再生混凝土中的应用机制。采用粉煤灰等固废制备地聚物混凝土作母体,通过破碎母体制得地聚物基再生粗骨料,并以其取代天然粗... 为高效处理建筑固废堆积问题并推动绿色低碳胶凝材料的发展,本文研究了地聚物基再生粗骨料性能及其在全地聚物再生混凝土中的应用机制。采用粉煤灰等固废制备地聚物混凝土作母体,通过破碎母体制得地聚物基再生粗骨料,并以其取代天然粗骨料制备不同取代率的全地聚物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通过扫描电镜等微观分析发现,地聚物基再生骨料与浆体间会发生“二次再地聚反应”。研究表明:全地聚物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普遍优于传统水泥基再生混凝土,且在高取代率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强度。全地聚物再生混凝土的界面过渡区更为致密,将传统水泥基再生混凝土中的薄弱部位转变为紧实部位,从而显著提升了全地聚物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聚物 再生骨料 再生混凝土 全地聚物再生混凝土 二次再地聚反应 力学性能 界面过渡区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掺再生粗骨料和再生微粉混凝土的早期力学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毕钰 秦拥军 +3 位作者 罗玲 姚子祺 刘凤超 阳毅恒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23-633,共11页
针对建筑固废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本文对使用不同获取方式和取代方式的再生微粉与再生粗骨料制备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建立了同时掺入再生微粉和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早期抗压强度时变规律预测模型,并分析了制备混凝土的碳足... 针对建筑固废利用率较低的问题,本文对使用不同获取方式和取代方式的再生微粉与再生粗骨料制备的混凝土抗压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并建立了同时掺入再生微粉和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早期抗压强度时变规律预测模型,并分析了制备混凝土的碳足迹。研究包括超量取代与常量取代的对比,以及研磨获取的再生微粉与筛分获取的再生微粉的对比。结合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压汞法对混凝土试样进行了微观测试,分析了混凝土强度变化微观层面的原因。结果表明,再生微粉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比再生粗骨料明显。随着再生微粉掺量从0%增加到30%(质量分数),试块早期抗压强度的发展逐渐减慢,孔隙率则迅速增加,且多害孔的占比也会增加。此外,以再生微粉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参数建立的再生混凝土早期抗压强度时变规律预测模型拟合程度良好,可在工程实践中作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微粉 再生骨料 抗压强度 碳足迹 预测模型 微观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粉煤灰掺量对全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祥花 劳国威 +3 位作者 郑述芳 宁璠 许瑞天 陈宗平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31-539,共9页
为制备满足工作性能要求的全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以粉煤灰掺量(20%、30%、40%、50%、70%,质量分数)和水胶比(0.36、0.40、0.45)为设计变量,制备了11组全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对其开展了坍落扩展度、流动时间T 500和J环扩... 为制备满足工作性能要求的全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以粉煤灰掺量(20%、30%、40%、50%、70%,质量分数)和水胶比(0.36、0.40、0.45)为设计变量,制备了11组全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对其开展了坍落扩展度、流动时间T 500和J环扩展度等工作性能试验,分析了粉煤灰掺量和水胶比对全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掺入适量的粉煤灰可提高全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能,当粉煤灰掺量达到30%时,混凝土坍落扩展度最大可达到755.0 mm;当粉煤灰掺量从20%增大到40%时,混凝土的填充性能呈下降趋势,离析率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建议全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合理粉煤灰掺量为20%~30%。基于试验结果,建立了适用于全再生粗骨料自密实混凝土坍落扩展度的非线性回归模型,计算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混凝土 自密实混凝土 粉煤灰 水胶比 工作性能 坍落扩展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物理整形对再生粗骨料形貌特征影响的研究
5
作者 申景涛 黄新宇 +3 位作者 马昆林 谢友均 龙广成 胡明文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12-1120,共9页
物理整形是再生粗骨料强化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了综合评价物理整形对再生粗骨料形态特征的影响,为再生粗骨料的制备及高品质利用提供研究基础,研究了物理整形对再生粗骨料物理性能的影响。通过集料图像测量系统(AIMS)采集不同整形时间的... 物理整形是再生粗骨料强化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了综合评价物理整形对再生粗骨料形态特征的影响,为再生粗骨料的制备及高品质利用提供研究基础,研究了物理整形对再生粗骨料物理性能的影响。通过集料图像测量系统(AIMS)采集不同整形时间的再生粗骨料典型形态特征参数,基于主成分分析方法将圆度、球度、细长度和扁平度组合成了整体形态因子,将棱角度、粗糙度和分形维数组合成表面形态因子,分析整形对再生粗骨料的形态特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物理整形显著降低了再生粗骨料的空隙率、吸水率和压碎指标,改善了再生粗骨料性能。随着物理整形时间增加,再生粗骨料的整体形态因子增大,而表面形态因子先降低后增大。再生粗骨料的整体形态因子增大,则粗骨料的整体形状趋于球形,粗骨料的堆积密实程度越好,整体形态因子的增大是堆积空隙率降低的主要原因;表面形态因子降低,则粗骨料表面形态越规则。物理整形使再生粗骨料的整体形态较天然粗骨料更近似于球形,但不能使再生粗骨料表面形态比天然粗骨料更规则,且随整形时间延长,再生粗骨料可能发生二次破碎使颗粒表面更不规则,从而造成表面形态因子增大。通过物理整形强化再生粗骨料时,可根据粗骨料表面形态因子的变化来合理控制整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 物理整形 形态特征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碳强化再生粗骨料对其混凝土力学强度及体积稳定性的影响
6
作者 钱如胜 叶志波 +4 位作者 张云升 赵儒泽 孔德玉 杨杨 聂海波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3-98,共6页
采用废弃混凝土制备再生骨料,并对骨料进行固碳强化,制备高性能再生骨料混凝土,有利于“固废”和“固碳”双重环保。本工作制备了天然骨料混凝土(NCA-Concrete)、再生骨料混凝土(RCA-Concrete)和固碳强化再生骨料混凝土(CRCA-Concrete)... 采用废弃混凝土制备再生骨料,并对骨料进行固碳强化,制备高性能再生骨料混凝土,有利于“固废”和“固碳”双重环保。本工作制备了天然骨料混凝土(NCA-Concrete)、再生骨料混凝土(RCA-Concrete)和固碳强化再生骨料混凝土(CRCA-Concrete),探究固碳强化再生粗骨料(CRCA)对其混凝土力学强度和体积稳定性的影响及机理。结果表明:固碳强化可减小混凝土中再生骨料的界面过渡区(ITZ)宽度,提高ITZ和砂浆显微硬度,降低CRCA孔隙率;固碳强化再生骨料能提升其混凝土(28 d)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与RCA-Concrete相比,提升幅度分别为13.52%、8.49%和7.37%;固碳强化再生骨料亦可提升其混凝土体积稳定性,CRCA-Concrete后期(12 d)干燥收缩低于RCA-Concrete,其各龄期自收缩均低于NCA-Concre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 固碳强化 微结构 力学性能 收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对循环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
7
作者 高修俊 是华荣 +2 位作者 陈春红 朱平华 刘新宇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9-43,共5页
为探究碳化对循环再生粗骨料(RRCA)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利用废弃再生混凝土制备RRCA,在不同取代率(0、25%、50%、75%和100%)下制备混凝土,进行快速碳化试验和氯离子渗透试验,研究碳化对循环再生粗骨料混凝土(RRAC)氯离子渗透系... 为探究碳化对循环再生粗骨料(RRCA)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的影响,利用废弃再生混凝土制备RRCA,在不同取代率(0、25%、50%、75%和100%)下制备混凝土,进行快速碳化试验和氯离子渗透试验,研究碳化对循环再生粗骨料混凝土(RRAC)氯离子渗透系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RRAC抗压强度与RRCA取代率呈二次函数关系,抗压强度最大降幅达到16.6%,但是仍能满足50 MPa的抗压强度要求。RRAC的28 d碳化深度为0.9~4.6 mm,随着RRCA取代率的增加,RRAC的28 d碳化深度逐渐增加,符合一次函数关系。RRCA取代率越高,RRAC碳化速率系数也越高。碳化深度的增大导致RRAC氯离子渗透系数的提升,氯离子渗透系数与碳化深度呈Boltzmann函数关系。随着RRCA取代率的增加,RRAC基于不同环境类别和服役年限的界限碳化深度逐渐增加。仅RRAC0可在E类环境使用100年,且界限碳化深度为0.09 mm。RRAC100在D类环境服役50年的界限碳化深度为4.12 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再生骨料 取代率 氯离子渗透性能 界限碳化深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粗骨料复合聚丙烯纤维泡沫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力学性能研究
8
作者 张培恒 王正旺 +5 位作者 赵静 王增鑫 祁海峰 李继先 倪剑刚 韩尚宇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57-262,共6页
在旧城改造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混凝土,为实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资源化利用,提出了一种新型泡沫混凝土制备工艺,并通过正交试验的研究方法,探究了水灰比、泡沫掺量和聚丙烯(PP)纤维掺量对再生混凝土骨料轻质混凝土(RCALC)性能的影... 在旧城改造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混凝土,为实现建筑垃圾再生骨料资源化利用,提出了一种新型泡沫混凝土制备工艺,并通过正交试验的研究方法,探究了水灰比、泡沫掺量和聚丙烯(PP)纤维掺量对再生混凝土骨料轻质混凝土(RCALC)性能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通过抛填工艺既可实现对再生粗骨料(RCA)的直接利用,又可控制RCA掺入量,防止因RCA过多造成泡沫混凝土材料重量过大;在RCALC试样受压过程中发现RCA出现破碎,RCA起到了一定的承压作用;改变泡沫掺量、水灰比、PP纤维掺量均会对RCALC的性能产生影响,对于干密度、吸水率、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均为泡沫掺量影响最大,PP纤维掺量影响最小;综合考虑泡沫掺量、水灰比、PP纤维掺量3个因素,确定RCALC的合理配合比参数为水灰比0.55、泡沫掺量5%、PP纤维掺量0.2%;RCALC材料相比普通泡沫混凝土可节省约60元/m^(3),产品制备费用可节约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 泡沫混凝土 泡沫掺量 水灰比 聚丙烯纤维掺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单轴受压力学性能
9
作者 刘凯华 谢金威 陈灿晖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2-670,共9页
以石粉(SP)掺量和再生粗骨料(RCA)取代率为变量,开展了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MRC)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和尺寸效应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RCA取代率的增加,MRC的流动性降低,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当SP掺量增加时,... 以石粉(SP)掺量和再生粗骨料(RCA)取代率为变量,开展了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MRC)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和尺寸效应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RCA取代率的增加,MRC的流动性降低,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当SP掺量增加时,MRC的流动性、峰值应力和弹性模量均先升高后降低,其中SP掺量为10%时力学性能表现最佳,Sargin模型可以较好地表征MRC的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关系;SP掺量对MRC尺寸效应有明显影响,Bažant尺寸效应律适用于描述MRC立方体抗压强度尺寸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 再生骨料 石粉掺量 应力-应变曲线 尺寸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粗骨料取代率下粉煤灰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娟 李秀领 郭强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5-109,共5页
为探讨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下粉煤灰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再生混凝土抗折强度与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水胶比之间的关系,以RC30设计强度等级为基础设计了16组配合比,制作了96块再生混凝土试块,主要进行了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为探讨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下粉煤灰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再生混凝土抗折强度与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水胶比之间的关系,以RC30设计强度等级为基础设计了16组配合比,制作了96块再生混凝土试块,主要进行了再生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试验和抗折强度试验。得出如下结论: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抗压强度变化规律有所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0、30%和40%时,抗压强度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整体呈下降趋势;而当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50%时,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抗压强度先减小后增大。粉煤灰掺量大于20%时,天然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急剧下降,而再生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降低幅度均较小,大掺量粉煤灰在再生混凝土中或将有更大的应用空间。通过观察抗折强度试件破坏断面,分析再生混凝土变形破坏特征。粉煤灰的掺入提高了天然骨料混凝土的抗折强度,且掺量为20%强度最高。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30%时,随粉煤灰掺量变化抗折强度整体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很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40%和50%时,呈先减后增再减的趋势。天然骨料混凝土的折压比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提高;再生混凝土折压比随粉煤灰掺量的变化趋势与抗折强度一致,但变化幅度略小。粉煤灰对再生混凝土抗折强度的影响大于抗压强度;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30%,粉煤灰掺量为10%为较优掺量。提出再生混凝土抗折强度预测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取代率 粉煤灰 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 折压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鑫 管民生 +1 位作者 杭熙茹 郭静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9-93,共5页
为探究机制砂原料种类和机制砂级配对机制砂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以细骨料类型(天然砂、石灰石机制砂、卵石机制砂)细骨料级配、水灰比为变量制作了30组机制砂再生混凝土立方体试块和15组天然砂再生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结果表明:在... 为探究机制砂原料种类和机制砂级配对机制砂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以细骨料类型(天然砂、石灰石机制砂、卵石机制砂)细骨料级配、水灰比为变量制作了30组机制砂再生混凝土立方体试块和15组天然砂再生混凝土立方体试块。结果表明:在石粉掺量10%时,机制砂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高于天然砂再生混凝土,且机制砂原料为石灰石的抗压强度高于卵石;机制砂各筛孔量占比分别为5%、7%、18%、25%、26%和14%时,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最高。研究表明:严格控制水灰比、颗粒级配可使机制砂再生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满足生产应用要求,采用机制砂替代天然砂制备再生骨料混凝土更有优势,是缓解天然砂资源短缺的可行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 再生骨料混凝土 级配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MA强化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范玉辉 王宁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89-195,共7页
目的为了提高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性能,扩大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在工程中的使用范围。方法采用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浸渍,然后聚合的方法对再生粗骨料进行了强化研究。对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再生粗骨料含水率等因素对MMA强化再... 目的为了提高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性能,扩大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在工程中的使用范围。方法采用聚合物-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单体浸渍,然后聚合的方法对再生粗骨料进行了强化研究。对聚合温度、聚合时间、再生粗骨料含水率等因素对MMA强化再生粗骨料效果的影响及强化后的再生粗骨料对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研究结果表明:MMA强化再生粗骨料时的最佳聚合温度为60℃,最佳聚合时间为24 h,MMA强化可以有效改善再生粗骨料的吸水率和压碎指标等物理性能,对再生粗骨料进行预干燥处理可以使再生粗骨料的吸水率和压碎指标等物理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MMA强化处理后的再生粗骨料混凝土3d、7d、14d和28d立方体抗压强度分别比普通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提高了26.9%,20.3%,21.4%,23.9%,轴心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分别比普通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提高了20.9%、14.7%、12.2%和8.3%,同时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延性也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MMA单体浸渍,然后进行聚合的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再生粗骨料性能,从而提高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MA强化 再生骨料混凝土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强化粗骨料再生混凝土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戴俊 蒋昊轩 +2 位作者 薛贵堂 杨清清 王林涛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66,110,共5页
借助微波辅助机械工艺对再生粗骨料进行强化,以取代率和龄期作为变量对制作的强化再生混凝土进行宏观、微观试验分析其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强化再生混凝土与天然骨料混凝土的破坏形态相似,其抗压强度较未强化再生混凝土有所提升,试... 借助微波辅助机械工艺对再生粗骨料进行强化,以取代率和龄期作为变量对制作的强化再生混凝土进行宏观、微观试验分析其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强化再生混凝土与天然骨料混凝土的破坏形态相似,其抗压强度较未强化再生混凝土有所提升,试件的峰值应变、极限应变、弹性模量虽有变化,但仍优于未强化再生混凝土;在微观方面,微波强化技术改善了再生粗骨料自身的缺陷,使其更接近天然骨料。这些结果验证了微波辅助机械强化再生粗骨料的优越性,在一定条件下强化再生粗骨料可替代天然骨料再次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骨料强化 再生混凝土 破坏形态 力学性能 电镜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制砂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被引量:7
14
作者 李阳 管民生 +1 位作者 王刚 周志祥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7-376,共10页
为探究骨料类型、水灰比与石粉含量对机制砂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备了不同石粉质量分数(5%、10%和15%)和不同水灰比(0.50、0.37和0.32)的全再生骨料混凝土试件.以72个立方体试件用于抗压强度试验,72个圆柱体试件用于弹... 为探究骨料类型、水灰比与石粉含量对机制砂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制备了不同石粉质量分数(5%、10%和15%)和不同水灰比(0.50、0.37和0.32)的全再生骨料混凝土试件.以72个立方体试件用于抗压强度试验,72个圆柱体试件用于弹性模量试验.结果表明,合理的石粉含量能有效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但在不同的水灰比下,最佳石粉含量存在差异;当水灰比和石粉含量双因素交互作用时,水灰比为0.32、石粉质量分数为15%的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达到最优.构建了机制砂再生粗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弹性模量与水灰比、石粉含量的关系模型,计算结果的标准差与离散系数均不超过5%,模型精度良好.研究成果可为提高再生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及其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机制砂 再生骨料 石粉 水灰比 抗压强度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粗骨料强化工艺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凯华 陈钿渊 +1 位作者 邹超英 严佳川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137,142,共5页
分别采用级配强化、化学浆液强化和级配-化学浆液复合强化3种工艺对再生粗骨料进行品质提升,考察不同强化工艺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分形维数取2.6时,再生粗骨料的压碎指标最小,级配强化工艺对再生混凝土... 分别采用级配强化、化学浆液强化和级配-化学浆液复合强化3种工艺对再生粗骨料进行品质提升,考察不同强化工艺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分形维数取2.6时,再生粗骨料的压碎指标最小,级配强化工艺对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提升效果较好,但对弹性模量、抗碳化性能和抗冻性能的改善不明显;采用水泥外掺硅灰浆液强化的再生粗骨料可有效提高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和抗冻性能,降低再生混凝土的碳化深度;级配-化学浆液复合强化工艺结合了两种单一强化工艺的特点,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改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再生骨料 强化工艺 力学性能 耐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骨料取代率对机制砂再生混凝土高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发静 王新杰 +1 位作者 朱平华 刘啸林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084-2092,共9页
为探究不同粗骨料取代率对机制砂再生混凝土(RCM)高温性能的影响,以不同粗骨料取代率(0%、20%、40%、60%、80%、100%,质量分数)制备RCM并研究其单面受高温后的表面形貌、质量损失率、抗压强度、荷载变形曲线及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粗骨... 为探究不同粗骨料取代率对机制砂再生混凝土(RCM)高温性能的影响,以不同粗骨料取代率(0%、20%、40%、60%、80%、100%,质量分数)制备RCM并研究其单面受高温后的表面形貌、质量损失率、抗压强度、荷载变形曲线及微观形貌。结果表明,粗骨料取代率在40%~60%时,在低于600℃的高温试验下RCM表现良好。当温度在200℃时,各组试块表面形貌变化不大,质量损失率较小,抗压强度略微上升;当温度在400℃时,各组试块表面开始出现裂缝,质量损失率为4.35%~6.47%,抗压强度开始下降,此时粗骨料取代率影响不大;当温度达到600℃时,表面形貌变化明显,质量损失率上升到6.42%~8.70%,抗压强度最终降低到基准强度的80%左右,此时粗骨料取代率在40%~60%的试块表现良好;当温度达到800℃时,各组试块表面形貌变化进一步加剧,粗骨料取代率大于60%的试块受影响非常明显,同时各类性能参数表明混凝土已完全丧失工作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再生混凝土 骨料取代率 高温性能 抗压强度 荷载变形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A的再生粗骨料制备过程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庆贺 赵亚云 +3 位作者 张信龙 孙立晔 陈勇 刘庆东 《混凝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9-43,50,共6页
为探究再生粗骨料制备过程的环境影响,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再生粗骨料制备全过程进行评价,基于再生粗骨料和天然粗骨料制备体系,建立体系内各阶段的能源输入与污染物输出量,计算并对比再生粗骨料与天然粗骨料各阶段的环境影响,... 为探究再生粗骨料制备过程的环境影响,采用生命周期评价(LCA)方法对再生粗骨料制备全过程进行评价,基于再生粗骨料和天然粗骨料制备体系,建立体系内各阶段的能源输入与污染物输出量,计算并对比再生粗骨料与天然粗骨料各阶段的环境影响,进而建立骨料运距与环境影响的关系,确定影响再生粗骨料环境影响的原材料运距临界值。研究表明:再生粗骨料制备过程产生的人体健康损害影响最大,运距为80 km的再生粗骨料和天然粗骨料制备过程人体健康损害影响分别占总环境影响的52.48%和47.46%;再生粗骨料制备过程中运输阶段产生的环境影响最大,运距为15 km和80 km的再生粗骨料运输阶段环境影响分别占总环境影响的67.65%和91.78%;当再生粗骨料原材料运距小于17.15 km或再生粗骨料和天然粗骨料原材料运距相同且小于34.18 km时,骨料制造商可以选择制备与天然粗骨料品质相近的再生粗骨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 材料运距 生命周期评价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后纤维增强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梁莹 刘丁瑗 +2 位作者 周济 苏炜炜 陈宗平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84-90,共7页
为研究高温后纤维增强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以历经最高温度、混杂纤维类型、纤维掺量为变化参数,设计并完成了44个试件的轴压试验,观察了高温后试件的表观变化及受力破坏形态,获取了荷载-位移曲线,分析了各变化参数对试件破坏形... 为研究高温后纤维增强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以历经最高温度、混杂纤维类型、纤维掺量为变化参数,设计并完成了44个试件的轴压试验,观察了高温后试件的表观变化及受力破坏形态,获取了荷载-位移曲线,分析了各变化参数对试件破坏形态、质量烧失率、峰值荷载和峰值变形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历经最高温度升高,纤维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表观由青灰色变淡红色,最后呈淡褐色,其质量烧失率近似呈线性增长;随温度的升高,试件破坏开裂时间越早,表观损伤越严重,而随钢纤维、玄武岩纤维掺量增加,试件裂缝发展减缓,整体性更好;试验范围内,掺钢-玄武岩纤维试件的峰值荷载随钢纤维掺量增加而减小,随玄武岩纤维掺量增加而增大,其峰值变形随两类纤维掺量的增加均表现为先增后减;对掺钢-聚丙烯纤维试件,随钢纤维掺量增加,峰值荷载先减后增,峰值变形增大,随聚丙烯纤维掺量增加,峰值荷载减小,峰值变形先减后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 混杂纤维 再生骨料 混凝土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养护方式对铁尾矿砂制备的再生粗骨料性能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宝 潘钢华 +1 位作者 高敏 蒙海宁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7-1224,共8页
为了提高铁尾矿沙的利用率,本文采用成球技术使用铁尾矿沙制备粗骨料,将经过界面预处理后的铁尾矿砂采用喷洒预处理液水雾,同时撒入胶凝材料的方式生成骨料颗粒,最后将骨料颗粒进行养护得到再生粗骨料。探究不同的养护方式对再生粗骨料... 为了提高铁尾矿沙的利用率,本文采用成球技术使用铁尾矿沙制备粗骨料,将经过界面预处理后的铁尾矿砂采用喷洒预处理液水雾,同时撒入胶凝材料的方式生成骨料颗粒,最后将骨料颗粒进行养护得到再生粗骨料。探究不同的养护方式对再生粗骨料的性能的影响,结合SEM和MIP探究养护方式对再生粗骨料微观形貌和孔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的成球技术制备铁尾矿沙再生粗骨料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另外,自然养护条件骨料的性能表现最差,蒸汽养护骨料的压碎指标最小,碳化养护骨料的吸水率最小。从微观结构来看碳化养护的骨料体系结构致密,孔隙和微裂缝含量相对较少,因此骨料吸水率最小;蒸汽养护水化产物含有大量的凝胶状和网状结构的水化硅酸钙、针状钙矾石和少量的氢氧化钙晶体,这是压碎指标小的原因。这些研究结果为铁尾矿沙制备再生粗骨料应用于混凝土的后期服役过程中提供了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沙 再生骨料 养护方式 利用率 微观结构 压碎指标 吸水率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全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各向异性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段珍华 吕振源 +2 位作者 肖建庄 李垒 刘春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0-377,共8页
选用粒径4.75~10mm的粗骨料,制备成天然粗骨料混凝土和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对比分析了作为3D打印油墨的可打印性,并探讨了不同养护条件对3D打印混凝土硬化后各向异性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天然粗骨料,全再生粗骨料有助于加... 选用粒径4.75~10mm的粗骨料,制备成天然粗骨料混凝土和再生粗骨料混凝土,对比分析了作为3D打印油墨的可打印性,并探讨了不同养护条件对3D打印混凝土硬化后各向异性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天然粗骨料,全再生粗骨料有助于加速打印油墨由流动性向塑性转化;通过配合比调整,打印油墨在静置10min后仍能维持可打印性,连续打印下的可工作时间增至20min;相较于标准养护,自然养护7d的天然及再生打印试样X方向的抗压强度降低分别为19.84%及20.13%;抗压强度关系为X轴(打印方向)>Z轴(叠层方向)>Y轴(传动轴方向),标准养护28d天然及再生打印试样Y轴抗压强度分别为X轴的83.41%与84.27%,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最后,从细微观角度阐释了骨料类型及3D打印层间性能对各向异性的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混凝土 再生骨料 可打印性 各向异性 养护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