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宇良 王双翼 +2 位作者 刘杰 姜锐 叶培欢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09-219,共11页
为研究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再生混凝土填充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了缩尺比为1∶2.5的1榀现浇型钢混凝土框架(对照组)和2榀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探究了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滞回曲线、骨架曲... 为研究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再生混凝土填充墙结构的抗震性能,设计了缩尺比为1∶2.5的1榀现浇型钢混凝土框架(对照组)和2榀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探究了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刚度退化、耗能能力、强度退化和层间位移角等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与现浇普通混凝土框架破坏形态相似,均表现为梁端和柱底塑性铰区破坏;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刚度退化相较于现浇普通混凝土框架更为明显,最大降低幅度约为62.54%;带填充墙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耗能能力最优,比现浇型钢混凝土框架提高了约22.22%;现浇普通型钢混凝土框架与装配式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的强度退化系数在0.89~0.91,带填充墙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的强度退化系数在0.77~0.82;装配式型钢全再生混凝土框架位移延性系数约为2.14~4.63,与现浇普通混凝土结构相比最大提高幅度约为118.40%;现浇型钢普通混凝土框架与装配式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的极限层间位移角介于1/39~1/28。应变测试结果表明,该结构承载力主要由截面上的正应力控制,塑性铰开始形成于梁端,最后在柱底形成塑性铰,其破坏属于梁铰机制,满足强柱弱梁的抗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结构 型钢-全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 填充墙 低周反复试验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原市再生混凝土建筑结构碳排放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雷颖 肖建庄 王春晖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7-105,共9页
为了研究中国内陆城市使用再生混凝土替代普通混凝土的环境潜力以便为工程决策提供参考,以山西太原为例研究再生混凝土结构的碳排放。在确定系统边界和分析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实地调研与文献数据,确定了太原当地碳排放清单,建立了生命周... 为了研究中国内陆城市使用再生混凝土替代普通混凝土的环境潜力以便为工程决策提供参考,以山西太原为例研究再生混凝土结构的碳排放。在确定系统边界和分析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实地调研与文献数据,确定了太原当地碳排放清单,建立了生命周期评价的基础。根据实际调研得到的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运输距离等参数,分析太原2个典型混凝土结构分别采用普通混凝土和再生混凝土在骨料生产、水泥生产、运输和填埋过程中所产生的等效碳排放。基于太原当地碳排放清单和选定的边界条件,以典型案例的实际数据为基础,进行运输距离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采用太原当地碳排放清单、混凝土配合比和运输距离等数据的情况下,相比采用天然骨料混凝土,2个典型结构采用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100%的再生混凝土等效碳排放可分别降低3.25%和8.39%,且显著降低天然骨料开采及填埋场占用土地,具有较为显著的环境效益;确定了采用再生混凝土取代天然骨料混凝土具有相对碳排放优势的范围;天然骨料从矿山运输至搅拌站距离、废弃混凝土从拆除现场运输至填埋场距离以及废弃混凝土从拆除现场运输至再生建材工厂距离的临界值分别为18.3、8.5、18.8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固废 资源化 再生混凝土结构 碳排放 基于过程的全生命周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骨料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关键问题 被引量:16
3
作者 肖建庄 王春晖 +1 位作者 郑振鹏 肖绪文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46-54,共9页
随着砂石骨料日益短缺、价格上涨,以及国家对生态环保事业的日益重视,在结构工程中使用再生骨料混凝土(简称为"再生混凝土")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然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结构设计人员对再生混凝土结构设计关键参数的选取方法... 随着砂石骨料日益短缺、价格上涨,以及国家对生态环保事业的日益重视,在结构工程中使用再生骨料混凝土(简称为"再生混凝土")的时机已经基本成熟。然而,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结构设计人员对再生混凝土结构设计关键参数的选取方法不明确,大多沿用普通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参数,这给再生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埋下了安全隐患。文章基于将再生混凝土应用于上海12层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及解决方法,结合近年来对再生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和现场监测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旨在提出安全、可靠的再生混凝土结构设计及非线性分析过程中的关键参数,包括力学参数、本构模型、阻尼比参数等输入参数,以及轴压比限值和层间位移角限值等控制指标,并讨论了设计软件的选取,为推广再生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技术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骨料混凝土结构 抗震设计 力学参数 本构模型 阻尼比参数 轴压比 层间位移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抗震性态水平和容许变形值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薛建阳 戚亮杰 +1 位作者 罗峥 高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20,共6页
进行了2个1/2.5比例的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主要研究轴压系数对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破坏形态的影响和该结构在不同抗震性态水平的变形指标.结合现阶段国内外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划分性能水平的标准... 进行了2个1/2.5比例的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的低周反复加载试验,主要研究轴压系数对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破坏形态的影响和该结构在不同抗震性态水平的变形指标.结合现阶段国内外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划分性能水平的标准,将其划分为正常使用、暂时使用、生命安全和接近倒塌四个阶段;通过试验结果分析了型钢再生混凝土柱和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的主要破坏形态、受力模式及特点,提出了上述四个性能水平划分的判别参数及标准;在总结国内外型钢再生混凝土柱和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试验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得出型钢再生混凝土柱和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各性能水平极限状态对应的层间位移角容许变形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型钢再生混凝土框架-填充墙结构 破坏形态 性能水平 容许变形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ushover的装配式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评估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华 刘文锋 王召猛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8-36,共9页
在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与评估是其必不可少的关键内容。基于再生混凝土本构关系的输入、梁柱节点处理、Pushover分析方法三个方面,建立了基于Pushover的装配式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方法。并基于15栋不同结构... 在进行结构抗震设计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与评估是其必不可少的关键内容。基于再生混凝土本构关系的输入、梁柱节点处理、Pushover分析方法三个方面,建立了基于Pushover的装配式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方法。并基于15栋不同结构高度、再生骨料取代率的模型算例,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利用Pushover分析方法进行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极限状态、屈服状态、四级设防水准状态下,其抗震性能较基准结构有所减弱,其结构弹塑性变形能力未达到规范要求,因此在进行相关的再生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时,应强化其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弹塑性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配式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 本构关系 梁柱节点处理 PUSHOVER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却方式对高温后方钢管再生混凝土黏结滑移性能的影响对比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新 黄磊群 +2 位作者 徐炜圣 莫琳琳 陈宗平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3-39,共7页
为研究高温后不同冷却方式下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构件黏结滑移性能的差异,以冷却方式、历经最高温度、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变化参数,设计并完成了24个高温冷却后方钢管再生混凝土试件的静力推出试验。通过试验观察了试件破坏过程及形态,获... 为研究高温后不同冷却方式下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构件黏结滑移性能的差异,以冷却方式、历经最高温度、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变化参数,设计并完成了24个高温冷却后方钢管再生混凝土试件的静力推出试验。通过试验观察了试件破坏过程及形态,获取了试件荷载滑移曲线,重点对比分析了不同冷却方式下,方钢管再生混凝土试件的黏结强度、剪切黏结刚度和界面耗能等重要性能指标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冷却方式下方钢管再生混凝土试件的破坏形式相近;消防喷水试件的界面黏结强度、界面剪切黏结刚度和耗能能力平均分别比自然冷却试件低25.7%、16.5%、9.3%;随历经最高温度的升高,紧箍效应使得不同冷却方式试件界面黏结强度和界面剪切黏结刚度均有升高的趋势,耗能能力随历经温度的升高均降低;随粗骨料取代率的提高,自然冷却试件的黏结强度和剪切黏结刚度均减小,消防喷水试件黏结强度减小但剪切黏结刚度先增加后减小,粗骨料取代率对耗能能力影响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却方式 高温 方钢管 再生混凝土结构 黏结滑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混凝土 被引量:1
7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282-2282,共1页
著作者:肖建庄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书号:9787112098989出版日期:2008-6-1开本:16开业数页数:194装帧单价:30.4元【内容简介】本书主要包括废混凝土与再生集料、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再生混凝土微观结构与破坏特征、再生混凝土... 著作者:肖建庄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书号:9787112098989出版日期:2008-6-1开本:16开业数页数:194装帧单价:30.4元【内容简介】本书主要包括废混凝土与再生集料、再生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再生混凝土微观结构与破坏特征、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再生混凝土耐久性、再生混凝土构件基本性能、再生混凝土结构性能、再生混凝土应用与示范、再生混凝土效益分析与管理政策以及再生混凝土应用技术指南等内容。本书可供从事土木工程专业的广大科技工作者和设计人员参考,也可作为土木工程及相关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学习参考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 力学性能 再生集料 混凝土 效益分析 破坏特征 土木工程专业 技术指南 力学性质 分析(数学) 再生混凝土结构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RAC框架结构的地震动强度指标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侯红梅 刘文锋 陈冠君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84-1091,1241,共9页
再生混凝土结构的合理地震动强度指标是预测和评价其抗震响应的映射判据。基于3种层数和5种再生骨料取代率的15个结构模型,选取120条地震动记录进行时程分析,综合考虑结构高度、再生骨料取代率、地震动震源机制和是否脉冲型地震动等因... 再生混凝土结构的合理地震动强度指标是预测和评价其抗震响应的映射判据。基于3种层数和5种再生骨料取代率的15个结构模型,选取120条地震动记录进行时程分析,综合考虑结构高度、再生骨料取代率、地震动震源机制和是否脉冲型地震动等因素的影响,评估了28个地震动强度指标与4个关键工程需求参数的相关性、有效性和充分性。研究表明:谱强度指标与工程需求参数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基于结构高度和再生骨料取代率的变化,不同地震动强度指标与工程需求参数相关性存在明显差异,谱速度是与4个工程需求参数综合相关性最强的地震动强度指标;再生骨料取代率、震源机制和是否脉冲型地震动都会影响相关性系数;谱强度指标表征工程需求参数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充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混凝土框架结构 地震动强度指标 工程需求参数 相关性 有效性 充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