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用柴油机的DPF再生条件与排放性能智能多目标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煜华 王贵勇 +2 位作者 陈贵升 李进龙 何述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34-43,共10页
为提升农用柴油机的DPF(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s)再生性能、排放和燃油经济性,该研究提出了基于增强循环训练的智能多目标优化方法。通过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构建了DPF再生条件预测模型,并提出AMSO(adaptive memory gull op... 为提升农用柴油机的DPF(diesel particulate filters)再生性能、排放和燃油经济性,该研究提出了基于增强循环训练的智能多目标优化方法。通过BP(backpropagation)神经网络构建了DPF再生条件预测模型,并提出AMSO(adaptive memory gull optimization)算法提高预测精度。基于NSGA-Ⅲ(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Ⅲ)对多个控制参数进行优化,并通过稳态和WHTC瞬态循环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在稳态试验验证中,优化后DPF入口和出口温度平均增加了6.10%和2.90%,O_(2)浓度增加了18.86%,同时,NOx、烟度和BSFC(brakespecificfuel consumption)的平均降低分别为10.72%、11.48%和0.24%,确保了DPF的高效安全再生。在瞬态测试验证中,DOC(diesel oxidation catalyst)入口温度、DPF入口温度和O_(2)浓度明显改善,分别增加了31.00%、2.60%和0.50%,同时,NOx和烟度排放分别降低了10.40%和0.80%,燃油消耗减少了3.5%。证明了提出的优化方法解决了农用柴油机DPF再生与排放优化问题,为柴油机再生模式下控制参数优化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排放 神经网络 多目标 DPF 再生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溃疡病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6
2
作者 张玮 燕继晔 +1 位作者 郭霞 李兴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7-30,63,共5页
对葡萄溃疡病菌菌丝摇培时间、酶解时间、渗透压稳定剂种类及再生培养基类型进行了探索和优化,建立了葡萄溃疡病菌稳定、高效的原生质体制备体系。以SR培养基作为再生培养基时,原生质体再生率达到最高,为32.2%。该研究为建立葡萄溃疡病... 对葡萄溃疡病菌菌丝摇培时间、酶解时间、渗透压稳定剂种类及再生培养基类型进行了探索和优化,建立了葡萄溃疡病菌稳定、高效的原生质体制备体系。以SR培养基作为再生培养基时,原生质体再生率达到最高,为32.2%。该研究为建立葡萄溃疡病菌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开展其致病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溃疡病菌 原生质体 制备与再生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阳酵母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王莹 刘长江 +2 位作者 张峰龙 贾茹珍 张晓霞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82-185,共4页
研究南阳酵母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最佳条件。获取原生质体采用酶法,再生采用双层高渗平板法,因素重要性分析采用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菌龄10h,以2.0%蜗牛酶加0.5%纤维素酶的混合酶液进行酶解破壁,酶解温度30℃,酶解时间2.5h,以0.6mol.L-... 研究南阳酵母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最佳条件。获取原生质体采用酶法,再生采用双层高渗平板法,因素重要性分析采用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菌龄10h,以2.0%蜗牛酶加0.5%纤维素酶的混合酶液进行酶解破壁,酶解温度30℃,酶解时间2.5h,以0.6mol.L-1蔗糖做再生培养基的渗透压稳定剂,原生质体形成率91.40%,再生率10.56%。不进行预处理,在试验条件下,对南阳酵母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影响因素依次为:菌龄>酶解时间>酶浓度>渗稳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阳酵母 原生质体 制备 再生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排气微粒捕捉器再生条件及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宁智 资新运 欧阳明高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81-83,共3页
柴油机排气微粒捕捉器的关键技术是捕捉器的再生。文章提出了平衡微粒沉积量的概念 ,并根据Arrhenius方程 ,从平衡微粒沉积量的角度对微粒捕捉器的再生条件、再生的影响因素及再生的技术途径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能量平衡方程对微粒... 柴油机排气微粒捕捉器的关键技术是捕捉器的再生。文章提出了平衡微粒沉积量的概念 ,并根据Arrhenius方程 ,从平衡微粒沉积量的角度对微粒捕捉器的再生条件、再生的影响因素及再生的技术途径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能量平衡方程对微粒捕捉器强制热再生时的能量消耗以及可以采取的一些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微粒捕捉器 再生条件 排气 沉积量 能量平衡方程 过滤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W-Ni加氢裂化催化剂再生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刘速 姜建辉 +1 位作者 李秀敏 于海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01-106,共6页
针对若干失活的W-Ni加氢催化剂,研究了其再生条件及再生催化剂的活性效果。利用TG、TPD、IR、XRD、TPR、TEM等技术考察了再生温度、升温速率、再生时间等因素对失活催化剂再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W-Ni型催化剂,以2℃/min的速率升... 针对若干失活的W-Ni加氢催化剂,研究了其再生条件及再生催化剂的活性效果。利用TG、TPD、IR、XRD、TPR、TEM等技术考察了再生温度、升温速率、再生时间等因素对失活催化剂再生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W-Ni型催化剂,以2℃/min的速率升温至330℃,恒温2h,再以1℃/min的速率升温至480℃,恒温2h,可以使催化剂得到良好的再生效果,大部分积炭得以脱除,活性金属得以恢复,催化剂酸性和孔结构恢复较好。继续升高温度容易破坏催化剂的结构与酸性,活性金属也将发生聚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条件 W-Ni催化剂 催化剂酸性 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籽鸢尾高频离体再生条件的初步筛选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永侠 原海燕 +1 位作者 顾春笋 黄苏珍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16-118,共3页
红籽鸢尾(Irisfoetidissima Linn.)为鸢尾科(Iridaceae)鸢尾属(Iris Linn.)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西欧和非洲北部。该种的叶鞘呈深绿色剑形,蒴果饱满且蒴果成熟开裂后露出红、橙黄和白等不同色泽的种子并一直垂挂到翌年春天... 红籽鸢尾(Irisfoetidissima Linn.)为鸢尾科(Iridaceae)鸢尾属(Iris Linn.)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西欧和非洲北部。该种的叶鞘呈深绿色剑形,蒴果饱满且蒴果成熟开裂后露出红、橙黄和白等不同色泽的种子并一直垂挂到翌年春天,集观花、观叶和观果为一体,观赏价值较高。另外,该种还具有耐寒性好、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四季常绿、适应性强及耐粗放管理等优点,是一种优良的常绿地被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籽鸢尾 离体培养 再生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霉生防菌T25与T55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曹玉桃 彭化贤 +2 位作者 文成敬 刘波微 席亚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5期997-1001,共5页
通过不同菌龄、酶液、缓冲液?稳定剂系统、酶解时间、再生培养基组合等条件对木霉T25、T55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木霉T25、T55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最适条件为:崩溃酶13 mg/mL,0.2 mol/L磷酸缓冲液(PBS),pH5.8和0.6 mo... 通过不同菌龄、酶液、缓冲液?稳定剂系统、酶解时间、再生培养基组合等条件对木霉T25、T55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木霉T25、T55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最适条件为:崩溃酶13 mg/mL,0.2 mol/L磷酸缓冲液(PBS),pH5.8和0.6 mol/L NaC l组成的缓冲液稳定系统,木霉T25菌龄为20 h,木霉T55菌龄为26 h的菌丝体在30℃下,酶解3h后,可分别获得原生质体数量9.0×106个/mL、6.33×106个/mL,两菌的再生培养基都是以加入0.5%酵母膏和0.5%泛酸钙的改良Czapek与NaC l的组合培养基,T25与T55的再生率分别为1.150%和0.7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 原生质体 再生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纤维素酶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条件选择 被引量:5
8
作者 尹睿 陈红漫 张成刚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56-558,共3页
研究了4种营养缺陷型产纤维素酶菌的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条件。结果表明 ,它们原生质体形成条件均以0.2mol·L-1(pH5.8)磷酸缓冲液为好。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UV2 -11 和另一未定木霉(T.sp.)UV2 -2 以0.7mol·L-1KCl的渗... 研究了4种营养缺陷型产纤维素酶菌的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条件。结果表明 ,它们原生质体形成条件均以0.2mol·L-1(pH5.8)磷酸缓冲液为好。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UV2 -11 和另一未定木霉(T.sp.)UV2 -2 以0.7mol·L-1KCl的渗透稳定剂为好 ,菌丝菌龄分别为20,18~20h ;康宁木霉(T.Koningii)UV2 -1 和UV2 -15 以0.6mol·L -1NaCl的渗透稳定剂为好 ,菌丝菌龄均为16~20h,酶解时间均为2~3h。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以加入0.5%酵母膏和0.5 %泛酸钙的改良Czapek培养基效果好 ,用0.7mol·L-1 KCl和NaCl作为渗透稳定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宁木霉 绿色木霉 原生质体 再生条件 形成条件 纤维毒酶 缓冲液-渗透稳定剂系统 酶解时间 工业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嘧肽霉素生物合成阻断突变株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魏颖颖 吴元华 +2 位作者 张晓雯 赵秀香 高芬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4-177,共4页
针对嘧肽霉素的生物合成阻断突变株,研究了其最佳的菌体培养、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采用改良的含15%蔗糖、0.5%甘氨酸的YEME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36h,获得细腻丰富的菌丝体;对不同的酶浓度、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进行3因子4水平的正交试... 针对嘧肽霉素的生物合成阻断突变株,研究了其最佳的菌体培养、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采用改良的含15%蔗糖、0.5%甘氨酸的YEME液体培养基振荡培养36h,获得细腻丰富的菌丝体;对不同的酶浓度、酶解温度和酶解时间进行3因子4水平的正交试验,筛选最佳酶解条件为:溶菌酶浓度2mg·mL-1,28℃,作用90min,可获得最高的制备率为99%;再生培养基以R2YE为最佳,采取直接涂布方式,25.5℃培养可达48%的再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嘧肽霉素:不吸水链霉菌 生物合成阻断突变株 原生质体 制备和再生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树花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0
10
作者 薛平海 宫正 +3 位作者 谢鲲鹏 马红 赵慧 曹文伟 《食用菌》 2004年第1期13-15,共3页
本文对灰树花 51 #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液体摇瓶振荡培养 7天的菌丝 ,以 0 .6M的甘露醇作渗透压稳定剂 ,采用浓度为 2 %的真菌溶壁酶 ,在pH5 .5、30℃条件下酶解 5小时 ,原生质体制备率最高 ,可达到6 .6&#... 本文对灰树花 51 #菌株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液体摇瓶振荡培养 7天的菌丝 ,以 0 .6M的甘露醇作渗透压稳定剂 ,采用浓度为 2 %的真菌溶壁酶 ,在pH5 .5、30℃条件下酶解 5小时 ,原生质体制备率最高 ,可达到6 .6× 1 0 6 个 /ml,所得原生质体在两种不同的培养方式中均实现了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树花 原生质体 制备 再生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蝴蝶兰离体再生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3
11
作者 尚宏芹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547-1549,共3页
以蝴蝶兰花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6-BA和NAA组合对腋芽诱导的影响,并应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基本培养基、6-BA、NAA和椰乳浓度对萌发腋芽增殖的影响,并进行了生根培养。结果表明,蝴蝶兰花梗腋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5.0mg/L... 以蝴蝶兰花梗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的6-BA和NAA组合对腋芽诱导的影响,并应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基本培养基、6-BA、NAA和椰乳浓度对萌发腋芽增殖的影响,并进行了生根培养。结果表明,蝴蝶兰花梗腋芽诱导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5.0mg/L+NAA0.2mg/L+椰乳150mL/L,诱导率可达90.7%;萌发腋芽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MS+6-BA8.0mg/L+NAA0.2mg/L+椰乳150mL/L,增殖倍数达6.8;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4mg/L+活性炭1mg/L,生根率达9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蝴蝶兰 离体再生条件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毛状根再生条件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杨金宏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3-115,共3页
为建立桑树毛状根的再生体系,以桑树毛状根作为外植体,研究不同质量浓度6-BA和NAA配比对桑树毛状根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分化的影响,并对再生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桑树毛状根的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0.2mg/L 6-BA+2.0mg/L N... 为建立桑树毛状根的再生体系,以桑树毛状根作为外植体,研究不同质量浓度6-BA和NAA配比对桑树毛状根愈伤组织诱导和不定芽分化的影响,并对再生植株进行PCR检测。结果表明,桑树毛状根的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0.2mg/L 6-BA+2.0mg/L NAA,最佳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S+1.0mg/L 6-BA+0.1mg/L NAA,3周愈伤组织不定芽分化率为16.7%。应用该不定芽获得再生植株的根系生长旺盛,叶片提取的基因组中含有rolB生根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树 毛状根 再生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条件对贫氧再生硫转移剂脱硫效果的影响
13
作者 张磊 邢昕 +3 位作者 蓝玉达 鲁维轩 申宝剑 高雄厚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16-120,共5页
针对两段重叠式贫氧再生装置中硫转移剂效果较差的问题,考察了再生条件对硫转移剂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贫氧再生装置温度满足再生催化剂定碳要求的前提下,第二再生器温度每降低10℃,烟气脱硫率提高4.54百分点;随着焦炭燃烧风耗... 针对两段重叠式贫氧再生装置中硫转移剂效果较差的问题,考察了再生条件对硫转移剂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贫氧再生装置温度满足再生催化剂定碳要求的前提下,第二再生器温度每降低10℃,烟气脱硫率提高4.54百分点;随着焦炭燃烧风耗的提高,第一再生器(一再)烟气中CO含量逐渐降低,且CO体积分数每降低1百分点,烟气脱硫率增加5.27百分点;在主风总量不变情况下,一再主风所占比例每增大1百分点,烟气脱硫率提高0.65百分点。此外,研究发现催化剂藏量变化对硫转移剂的脱硫效果基本没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条件 贫氧 硫转移剂 脱硫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齿棒杆菌AS1.542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洪益国 郑幼霞 +1 位作者 杨颐康 顾萍燕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2期86-91,共6页
本文研究了钝齿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 AS1.542)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条件。结果表明:菌体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用1.0 μg/ml青霉素G处理4小时,再以1000μg/ml蛋清溶菌酶在37℃下处理14小时原生质体形成率达99.0%,在含0.5M蔗... 本文研究了钝齿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 AS1.542)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条件。结果表明:菌体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用1.0 μg/ml青霉素G处理4小时,再以1000μg/ml蛋清溶菌酶在37℃下处理14小时原生质体形成率达99.0%,在含0.5M蔗糖的高渗完全基上,它的再生率为20.0~50.0%。高渗缓冲液DF比NSM和SMM更适合于原生质体的再生,高渗稳定剂0.5 mol/L蔗糖优于0.5 mol/L NaCl。用电镜观察了菌体和原生质体的形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齿棒状杆菌 原生质体 再生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乳酸生产菌——根霉菌的原生质体化及再生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庄文瑢 陈海晏 《江西农业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31-36,共6页
对米根霉AS3 .82 0及少根根霉AS3 .2 893进行了原生质体化及再生条件的研究。它们原生质体化及再生的最佳条件为 :米根霉AS3 .82 0 :蜗牛酶、溶菌酶与纤维素酶之比为 2∶1∶2 ,酶浓度为 2mg/mL ,在 3 0℃下酶解 3h ;少根根霉AS3 .2 893 ... 对米根霉AS3 .82 0及少根根霉AS3 .2 893进行了原生质体化及再生条件的研究。它们原生质体化及再生的最佳条件为 :米根霉AS3 .82 0 :蜗牛酶、溶菌酶与纤维素酶之比为 2∶1∶2 ,酶浓度为 2mg/mL ,在 3 0℃下酶解 3h ;少根根霉AS3 .2 893 :蜗牛酶、溶菌酶与纤维素酶之比为 3∶1∶1 ,酶浓度为 1mg/mL ,在 3 0℃下酶解 3h。稳定缓冲液为含 0 .7mol/LKCl的 0 .0 5mol/L的磷酸缓冲液 (pH为 6.0 )。在上述条件下 ,原生质体产量可达 1 .7× 1 0 6~ 2 .0× 1 0 6 个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乳酸 生产菌 根霉菌 原生质体化 再生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酶Q_(10)产生菌的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研究
16
作者 王飞飞 岳田利 +1 位作者 袁亚宏 高振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8-212,218,共6页
【目的】选用辅酶Q10产生菌深红红螺菌和根癌土壤杆菌为出发菌株,系统研究其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为辅酶Q10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从菌龄、溶菌酶质量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高渗溶液的选择等,对深红红螺菌和根癌... 【目的】选用辅酶Q10产生菌深红红螺菌和根癌土壤杆菌为出发菌株,系统研究其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为辅酶Q10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从菌龄、溶菌酶质量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高渗溶液的选择等,对深红红螺菌和根癌土壤杆菌2株菌进行了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的研究。【结果】①根癌土壤杆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适宜条件为:菌龄13.5 h,高渗溶液为0.8 mol/L NaCl,溶菌酶质量浓度为0.2 mg/mL,酶解时间75 min,酶解温度35℃;②深红红螺菌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的适宜条件为:菌龄45 h,高渗溶液为0.5 mol/L蔗糖+0.02 mol/L的MgCl2.6H2O,溶菌酶质量浓度为3 mg/L,酶解时间60 min,酶解温度37℃。【结论】得到了根癌土壤杆菌AT-N10和深红红螺菌Rh1.5005适宜的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Q10/辅酶Q10 根癌土壤杆菌 深红红螺菌 原生质体制备 再生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加热再生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7
17
作者 龚金科 刘云卿 +3 位作者 鄂加强 蔡皓 王曙辉 伏军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4-20,共7页
基于车用柴油机微粒捕集器过滤体孔道内的加热再生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加热再生过程中过滤体孔道内微粒燃烧与壁面温度沿轴向的分布规律以及不同再生条件下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再生过程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过滤体的壁面温度... 基于车用柴油机微粒捕集器过滤体孔道内的加热再生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加热再生过程中过滤体孔道内微粒燃烧与壁面温度沿轴向的分布规律以及不同再生条件下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再生过程的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过滤体的壁面温度从过滤体前端向后端逐渐升高,且整个过滤体的峰值温度出现在过滤体后端;提高过滤体初始温度,适当地增大再生气流质量流量、气流含氧量以及微粒沉积量都可加快再生过程,但过大的含氧量和微粒沉积量会造成壁面峰值温度过高,过大的气流质量流量会减慢再生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机 微粒捕集器 加热再生 再生条件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菌丝原生质体形成与再生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尚德静 王关林 方宏筠 《中国食用菌》 2000年第2期3-5,共3页
本文探讨了灵芝 (Ganodermalucidum)菌丝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再生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MYG为灵芝菌丝培养基 ,2 %真菌溶壁酶 (Lywallzyme)作脱壁酶 ,0 6mol/L甘露醇作渗透压稳定剂 ;对培养 6d的灵芝菌丝在 30℃下进行酶解 ,酶解时... 本文探讨了灵芝 (Ganodermalucidum)菌丝原生质体的制备及再生的条件。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MYG为灵芝菌丝培养基 ,2 %真菌溶壁酶 (Lywallzyme)作脱壁酶 ,0 6mol/L甘露醇作渗透压稳定剂 ;对培养 6d的灵芝菌丝在 30℃下进行酶解 ,酶解时间 4- 6h ,可产生约 3 0× 1 0 6个 /mL (0 1g菌丝 )原生质体 ,并在添加灵芝子实体浸出汁的双层培养基上实现了灵芝菌丝原生质体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芝 菌丝 原生质体 再生条件 酶解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大再生产前提条件公式质疑——学习《资本论》的一点体会
19
作者 刘天旭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29-32,共4页
经济改革要改之有效,经济搞活要活而不乱,目的在于扩大生产、繁荣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进一步放宽搞活的同时,要加强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和控制,“做到大的方面管住管好,小的方面放开放活,保证重大比例关系比较适当,国民经济大... 经济改革要改之有效,经济搞活要活而不乱,目的在于扩大生产、繁荣经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在进一步放宽搞活的同时,要加强国民经济的宏观管理和控制,“做到大的方面管住管好,小的方面放开放活,保证重大比例关系比较适当,国民经济大体按比例地协调发展。”从而保证经济改革之花结出经济腾飞之果。为此,必须进行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再研究。但是,时至今日,政治经济学界对扩大再生产前提条件的“基本公式”和“推导公式”仍然存在理论上的分歧。为着正确理解和运用马克思扩大再生产的理论,有必要对这些问题作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大再生产前提条件 《资本论》 经济改革 马克思 国民经济 再生产理论 协调发展 管理和控制 基本公式 繁荣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I汽油车GPF再生特性研究
20
作者 彭美春 李君平 +2 位作者 叶伟斌 陈越 黄文伟 《中国测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61-166,共6页
研究PFI轻型汽油车实际道路行驶GPF再生工况特点,分析再生参数,如过量空气系数λ、GPF入口排气温度T_(in)与车辆运行工况的关系,研究再生时CO_(2)和PM排放特性。发现在40~100 km/h中高车速、1400~2200 r/min中等转速区,加速或减速运行,... 研究PFI轻型汽油车实际道路行驶GPF再生工况特点,分析再生参数,如过量空气系数λ、GPF入口排气温度T_(in)与车辆运行工况的关系,研究再生时CO_(2)和PM排放特性。发现在40~100 km/h中高车速、1400~2200 r/min中等转速区,加速或减速运行,易满足λ≥1.05、T_(in)≥450℃的再生条件,高速路段满足再生条件的运行时间占比可达19.18%,市郊路段8.56%,市区路段3.26%。分析了两种典型再生工况,一种为减速断油被动再生,为从中高车速急减速到低速,减速度–2.45 m/s^(2),初始T_(in)约700℃,λ值从1.01急速增大到1.30;另一种为急加速主动再生,为从中等车速急加速到高速,加速度达1.0 m/s^(2),λ增大到1.35,T_(in)增加到750℃。再生期间PM排放浓度均增大,CO_(2)排放在加速再生期间增大、减速再生期间保持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GPF 再生条件 再生工况 实际道路行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