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创新能力与工业转型耦合协调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仇方道 张春丽 +2 位作者 郭梦梦 郑紫颜 单勇兵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092-1103,共12页
采用熵权TOPSIS、耦合协调度和响应度模型等方法,分析2000—2016年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创新能力与工业转型耦合关系演化特征。发现:①2000年以来中国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创新能力和工业转型整体上呈提高趋势,但工业系统脆弱性依然较强,创新能... 采用熵权TOPSIS、耦合协调度和响应度模型等方法,分析2000—2016年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创新能力与工业转型耦合关系演化特征。发现:①2000年以来中国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创新能力和工业转型整体上呈提高趋势,但工业系统脆弱性依然较强,创新能力也较弱。②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创新能力与工业转型耦合协调度水平较低但有提高之势,东、中部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创新能力与工业转型耦合协调状态不断改善,而西部、东北则处于失调状态;非金属、金属、能源、综合4类城市二者耦合协调性呈增强趋势,森工城市失调性加剧;大、中型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创新能力与工业转型耦合协调水平改善明显,小城市创新能力与工业转型耦合协调协调性较低且持续减弱。③创新能力对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工业转型有正向促进作用,但近年来呈减弱之势。不同类型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工业转型对创新能力变化的响应程度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工业转型 耦合协调 异质性 再生性资源型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工业化与城镇空间耦合格局及驱动因素——以徐州市为例 被引量:10
2
作者 仇方道 孙莉莉 +2 位作者 郭梦梦 谭俊涛 单勇兵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70-1680,共11页
整合脱钩模型、耦合协调模型和工业化城镇空间响应测度模型,采用ESDA和GWR等方法,以镇域为研究单元,分析了2003-2015年徐州市工业化与城镇空间耦合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徐州市工业化与城镇空间的脱钩关系呈现由无脱钩向绝对脱钩... 整合脱钩模型、耦合协调模型和工业化城镇空间响应测度模型,采用ESDA和GWR等方法,以镇域为研究单元,分析了2003-2015年徐州市工业化与城镇空间耦合格局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徐州市工业化与城镇空间的脱钩关系呈现由无脱钩向绝对脱钩状态演化,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呈增强趋势,但耦合作用不强;2徐州市镇域工业化城镇空间响应程度呈波动性增强之势,各镇域间差异在逐渐增大;3徐州工业化城镇空间响应强度差异的"一带"、"两翼"格局正在形成,交通区位优越类镇域尤为显著,表明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工业化城镇空间响应的禀赋基础正在发生改变;4弱响应镇域主要集中于远离城市且区位不便的区域,持续表现为冷点区域,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格局具有一致性;5徐州市工业化城镇空间响应的影响因素作用程度呈现政府调控〉投资因素〉发展阶段〉基础设施的特征,且均呈减弱之势,但各因素的影响作用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性资源型城市 工业化 城镇空间 耦合格局 徐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性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异质性及工业结构解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尹倩倩 仇方道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9-125,共7页
运用超效率SBM-Malmquist模型,从区位、规模和类型3个维度探讨2000-2016年再生性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异质性,并解析其与工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再生性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普遍较高且呈波动性上升趋势,不同城市间生态效... 运用超效率SBM-Malmquist模型,从区位、规模和类型3个维度探讨2000-2016年再生性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异质性,并解析其与工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再生性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普遍较高且呈波动性上升趋势,不同城市间生态效率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趋于减小;2)不同区位、规模和类型的再生性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时空差异性,生态效率变化趋势基本上与其工业行业结构和主导产业的演变趋势相一致;3)技术进步效率是促进再生性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提高的主要动力,而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明显;4)再生性资源型城市生态效率与资源密集型行业产值占比呈负相关,与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产值占比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效率 工业结构 超效率SBM-Malmquist模型 再生性资源型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性资源型城市农业发展效率时空异质性分析——以徐州市为例
4
作者 周天想 韦磊 +2 位作者 张悦 曹恩驹 顾宇轩 《南方农机》 2020年第12期7-10,共4页
文章以镇域为研究单元,以徐州市为实证,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分析徐州市在1995年—2015年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并通过变异系数、Moran's I指数揭示农业发展效率空间差异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徐州市农业发展效... 文章以镇域为研究单元,以徐州市为实证,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分析徐州市在1995年—2015年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并通过变异系数、Moran's I指数揭示农业发展效率空间差异的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徐州市农业发展效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且基本保持稳定。2)农业发展效率的区域差异呈现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的演变特征。3)各镇域之间的空间格局集聚显著,表现为综合效率持续减弱,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先增强后减弱。4)农业发展综合效率、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较高的镇域逐渐向东部地区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性资源型城市 农业效率 时空异质性 徐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