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氮废水再生循环利用改造工程实例
1
作者 王旭婷 黄天寅 曹强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8-71,共4页
苏州某企业现有稀氮废水处理工艺无法满足技改后废水处置要求,现寻求第三方污水厂深度处理并对再生水循环利用。为保证企业稀氮废水接入后不新增氮排放,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固定床生物膜工艺+高效脱氮填料+乙酸钠碳源,对污水处理厂内... 苏州某企业现有稀氮废水处理工艺无法满足技改后废水处置要求,现寻求第三方污水厂深度处理并对再生水循环利用。为保证企业稀氮废水接入后不新增氮排放,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固定床生物膜工艺+高效脱氮填料+乙酸钠碳源,对污水处理厂内的含铜废水预处理设施进行脱氮改造,试验研究表明该技术改造可行并提高了污水处理效果。工程实际运行结果显示预处理设施脱氮改造后对NO_(3)^(-)-N、TN和NH_(4)^(+)-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4%、86.5%和94.6%,污水厂部分深度处理构筑物改造后出水满足中水回用要求。此项目工程为受用地限制的企业处理废水和再利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氮废水 脱氮改造 再生循环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的制约因素和对策措施探讨 被引量:8
2
作者 温慧娜 高涵 +2 位作者 张翔 彭定华 寇杰锋 《环境科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9,共9页
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是破解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三水统筹”治理难题,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通过调研黄河流域上中下游16个地级市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实施方案的推进情况,剖析了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模式在地方的认知度和... 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是破解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三水统筹”治理难题,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的重要途径.通过调研黄河流域上中下游16个地级市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实施方案的推进情况,剖析了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模式在地方的认知度和融合度,从政策和技术层面梳理了影响黄河流域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构建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旨在推动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在黄河流域更大范围内发挥更加显著的效益,为其他流域再生水利用提供借鉴.政策层面的制约因素表现在地方政府缺少对再生水利用比例的考核机制,人工湿地工程无法与当地再生水利用规划、城镇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建设充分衔接融合,再生水不能有效纳入水资源配置规划,对于再生水取用权和收益权亦缺乏明确的管理要求,再生水尚未纳入水权交易市场.再生水利用工程盈利能力较弱,在缺乏经济政策保障的情况下很难形成稳定的市场运营和长效运行机制.技术层面的制约表现在冬季低温条件下,人工湿地工程的处理效果对运维技术的依赖度较高.不少地方的人工湿地工程往往缺乏专业运维队伍,“重建设、轻运维”的现象较为普遍.黄河流域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的需求量大,潜力有待充分发掘,再生水盐分升高和水质安全利用问题需持续探索和研究.提出的对策措施包括四方面:一是强化地方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协作协同,加大再生水利用率在考核中的权重,鼓励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再生水水权交易制度建设试点;二是省级层面应加大对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的政策和资金倾斜,推动工程尽早开工建设和发挥示范效益;三是强化人工湿地用地保障和运维管理;四是鼓励地方政府出台支持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的政策,推动黄河流域内典型农业县城形成具有示范性的再生水农业安全利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区域再生循环利用 制约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迭代方法设计具有再生再利用/循环的单杂质用水系统 被引量:4
3
作者 潘春晖 时静 刘智勇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39-1344,共6页
具有再生再利用/循环利用的水网络与只有再利用的水网络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增加了再生水流。如能确定再生水流的浓度和流量并将之加到只考虑再利用的水网络中,即可构成具有再生再利用/循环利用的水网络。在上述思想基础上提出一种迭代法... 具有再生再利用/循环利用的水网络与只有再利用的水网络不同之处在于前者增加了再生水流。如能确定再生水流的浓度和流量并将之加到只考虑再利用的水网络中,即可构成具有再生再利用/循环利用的水网络。在上述思想基础上提出一种迭代法设计具有再生再利用/循环利用的水网络。该方法既可以解决给定移除率(removal ratio,RR)问题,又可以解决固定再生浓度问题。对RR问题,根据水网络及再生过程的特点估算出初始再生水流浓度,再生水流的量待定。将所得再生水流加到只考虑再利用的网络中构成具有再生过程的水网络。设计上述水网络,可以得出新的再生水流的量及浓度。当相邻两次再生浓度之差小于给定值时迭代结束。对RR问题,通常只需几次迭代即可得出最终设计;对于固定再生浓度问题,只需一次迭代即可得出最终设计。设计中考虑了影响水网络设计总费用的新鲜水用量、再生水用量和杂质再生负荷3个主要参数。对文献中几个实例的研究表明,本文方法得到的设计与文献中的设计相当,而设计步骤比文献中的简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用水网络 再生利用/循环 迭代设计 废水最小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再生塑料可实现无限循环利用 被引量:2
4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6-86,共1页
地球上所有的能源都无法实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PET再生塑料的出现却打破了传统,实现“用之不竭”。据悉,PET再生塑料瓶可以实现无限次的再生循环利用,这是我国触手可及的环保工艺技术。
关键词 再生循环利用 再生塑料 PET 环保工艺 塑料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OC的洗砂工艺再生循环水PAM残余及影响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姚一帆 张婷 +3 位作者 刘秀红 姚金根 张文军 张明青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66-1569,共4页
基于水中的总有机碳(TOC)分析,通过单元沉降实验,考察了聚丙烯酰胺(PAM)对洗砂泥水沉降澄清效果的影响及其在循环水中的残余与积聚情况。结果表明,添加PAM可以显著地改善洗砂泥水的初始沉降速度及澄清效果;随着加药量的增加,再生澄清水... 基于水中的总有机碳(TOC)分析,通过单元沉降实验,考察了聚丙烯酰胺(PAM)对洗砂泥水沉降澄清效果的影响及其在循环水中的残余与积聚情况。结果表明,添加PAM可以显著地改善洗砂泥水的初始沉降速度及澄清效果;随着加药量的增加,再生澄清水中的PAM残余量亦呈增长趋势;随着净化再生水的循环使用过程的延长,循环水中的PAM残余没有明显的循环积聚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砂 洗砂泥水 再生循环利用 絮凝剂残余 TO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微塑料的研究现状及其削减策略 被引量:12
6
作者 周大旺 乌婧 +3 位作者 杨建平 陈烨 吉鹏 王华平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7,共10页
纤维微塑料是一种重要的微塑料存在形态,对环境生态、人民健康存在极大潜在风险,也对化纤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出严峻挑战,亟待对其深入了解并提出削减、管控方案。介绍了纤维微塑料的基本概念和研究现状,阐述其主要产生来源,揭示纤维... 纤维微塑料是一种重要的微塑料存在形态,对环境生态、人民健康存在极大潜在风险,也对化纤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提出严峻挑战,亟待对其深入了解并提出削减、管控方案。介绍了纤维微塑料的基本概念和研究现状,阐述其主要产生来源,揭示纤维微塑料从织物表面脱落的影响因素,概述了其生态危害及作用对象,归纳整理现阶段针对纤维微塑料污染问题的削减策略。提出应重点发展纺织品循环再生资源化利用技术体系、生物可降解纤维技术体系、纺织品耐污易清洗技术以及强化过滤截留效率等系列技术,为提升化纤行业绿色制造能力提供解决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塑料 微塑料 纤维微塑料 再生循环利用 生物降解 削减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