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可反洗再生天然气过滤分离器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斌 何策 +1 位作者 杨迅 程雁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38-40,93,共3页
为了改变传统的天然气过滤分离器难以适应天然气工业大规模长距离输送的不利生产现状,研制开发了一种新型可反洗再生天然气过滤分离器。该装置采用立式分离器结构,具有性能可靠、稳定,结构新颖、简单,造价低等特点,能够反洗再生滤芯,可... 为了改变传统的天然气过滤分离器难以适应天然气工业大规模长距离输送的不利生产现状,研制开发了一种新型可反洗再生天然气过滤分离器。该装置采用立式分离器结构,具有性能可靠、稳定,结构新颖、简单,造价低等特点,能够反洗再生滤芯,可降低作业成本,具有最佳的性价比。川中油气矿的现场试验证明,新研制的可反洗再生天然气过滤分离器处理能力强,可直接交送加气站使用,其杂质含量、硫含量均达到用户要求,反洗再生效果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洗再生天然气过滤分离器 立式分离器结构 结构设计 性价比 处理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地下生化合成天然气耦合地热利用:技术系统、挑战及展望 被引量:5
2
作者 侯正猛 吴林 +10 位作者 张烈辉 方琰藜 黄亮朝 曹成 郭彤楼 谢亚辰 罗志锋 孙伟 罗佳顺 吴旭宁 陈前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81-190,共10页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等人工负碳技术将在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但现有技术存在实施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为此,首次提出CO_(2)地下生化合成天然气耦合地热利用技术系统,其耦合过程为:①地热利用降低储层...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等人工负碳技术将在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但现有技术存在实施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为此,首次提出CO_(2)地下生化合成天然气耦合地热利用技术系统,其耦合过程为:①地热利用降低储层温度,为CO_(2)生化合成天然气营造适宜的地温条件;②CO_(2)生化合成天然气释放反应热,增加储层温度,提升地热利用效率。为区别于传统CCUS技术,将其称为碳捕集、循环利用与封存(CCCUS)技术,并对其技术经济可行性及综合潜力进行了初步评估。研究结果表明:①全球首创的CCCUS技术系统功能包括地下生化合成与储存再生天然气、地热利用、强化天然气开采、CO_(2)地质封存等;②与传统人工负碳技术相比,CCCUS的优势为降低碳捕集难度及成本、提升碳封存效率,同时变废为宝实现碳循环资源化、能源化利用及碳循环经济;③若在全国常规气藏开展CCCUS,单次循环可利用CO_(2)约4.35×108 t、合成CH4约2178.8×108 m3、储能8675.6×1012 kJ、产生地热(化学反应热)1614.4×1012 kJ,多次循环最终可封存CO_(2)达22.8×108 t。结论认为,CCCUS技术系统为中国碳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可实现碳循环资源化、能源化利用并可弥补传统CCUS技术的不足,有望成为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人工负碳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碳” CCUS CCCUS 碳循环经济 强化天然气开采 地下生物甲烷化 再生天然气 天然气地下储存 地热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平台天然气脱水装置的工艺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罗梅玉 许凯峰 杨天宇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0-52,共3页
某大型气田设计处理量为24×108m3/a,该气田具有处理量大、平台多、井口多、压力变化大,CO2含量较高等特点,经综合考虑后,采用在中心平台先将天然气脱水处理,再进行油气混输上岸的方案。该气田选用三甘醇吸收、常压再生作为天然气... 某大型气田设计处理量为24×108m3/a,该气田具有处理量大、平台多、井口多、压力变化大,CO2含量较高等特点,经综合考虑后,采用在中心平台先将天然气脱水处理,再进行油气混输上岸的方案。该气田选用三甘醇吸收、常压再生作为天然气脱水方案,选用98.5%的三甘醇作为脱水剂,三甘醇吸收塔为填料塔,吸收塔操作温度为35℃,操作压力为5 800 kPa,三甘醇循环量为2.5 m3/h。三甘醇再生方法选用常压再生,重沸器的操作温度为200℃。通过对比证明,设备的运行参数与设计参数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平台 天然气脱水再生装置 三甘醇 工艺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