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脊髓损伤模型的改良及伤后再生基因-2蛋白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杨 苗宇船 郭继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02-1105,共4页
目的:制备改良的大鼠脊髓损伤(SCI)动物模型,并探讨再生基因(Reg)-2蛋白在SCI后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36只SD大鼠。参考Allen法,使用自制打击装置致大鼠T13段脊髓中度损伤。以行为联合评分法(CBS)评定模型的可靠性。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 目的:制备改良的大鼠脊髓损伤(SCI)动物模型,并探讨再生基因(Reg)-2蛋白在SCI后的表达规律。方法:采用36只SD大鼠。参考Allen法,使用自制打击装置致大鼠T13段脊髓中度损伤。以行为联合评分法(CBS)评定模型的可靠性。免疫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对正常对照组、伤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5天和第7天的大鼠脊髓组织中的Reg-2蛋白进行检测。结果:SCI后大鼠一般情况符合临床损伤特点,且稳定性强;各损伤组大鼠神经功能联合评分均呈明显下降趋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正常对照组大鼠脊髓神经元内有微量的Reg-2蛋白表达(阳性细胞数为17.3±2.6,Reg-2相对表达量为0.038±0.007)。SCI后1天,大鼠脊髓内Reg-2表达的免疫阳性细胞随着损伤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多,至伤后第7天仍呈高水平表达(阳性细胞数为90.0±3.6,相对表达量为0.694±0.018),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伤后3天内,Reg-2免疫阳性细胞以后角神经元为主,而伤后7天以前角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为主。结论:本实验装置制作的大鼠SCI模型稳定、可靠;SCI后Reg-2蛋白表达开始升高,对受损神经起保护和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再生基因-2蛋白 免疫印迹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不同程度脊髓损伤后再生基因蛋白-2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杨 苗宇船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454-1457,共4页
目的比较大鼠不同程度脊髓损伤(SCI)后再生基因蛋白(Reg)-2的表达差异。方法 3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轻伤组(致伤能量25 g·cm)、中度损伤组(50 g·cm)和重伤组(75 g·cm)。各损伤组大鼠采用自制打... 目的比较大鼠不同程度脊髓损伤(SCI)后再生基因蛋白(Reg)-2的表达差异。方法 30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轻伤组(致伤能量25 g·cm)、中度损伤组(50 g·cm)和重伤组(75 g·cm)。各损伤组大鼠采用自制打击装置建立SCI动物模型,并于伤后1、3、5和7 d采用联合行为评分(CBS)检查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伤后7 d处死动物,取损伤节段脊髓组织,采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Reg-2 mRNA和Reg-2的表达。结果各损伤组大鼠CBS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并随损伤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各损伤组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eg-2 mRNA表达量和Reg-2阳性细胞数在各损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并且随损伤程度的加重而升高,各损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伤组Reg-2阳性细胞以神经元为主,而在重伤组以神经胶质细胞为主。结论 SCI后Reg-2表达开始升高,其表达水平具有一定的损伤程度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损伤程度 再生基因蛋白-2 RT—PCR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