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冬水田区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节肥技术
1
作者 刘茂 张林 +7 位作者 蒋鹏 郭晓艺 郑雪彬 周兴兵 朱永川 郭长春 田绍平 徐富贤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75,共6页
为了提高稻田施肥效率,在四川冬水田开展了不同施肥水平对再生稻产量以及地上部植株中氮、磷、钾元素积累影响的试验。基于前期科研成果,我们研发出冬水田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节肥技术。结果表明,与目前广泛应用的杂交中稻-再生稻... 为了提高稻田施肥效率,在四川冬水田开展了不同施肥水平对再生稻产量以及地上部植株中氮、磷、钾元素积累影响的试验。基于前期科研成果,我们研发出冬水田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节肥技术。结果表明,与目前广泛应用的杂交中稻-再生稻高产施肥技术相比,在保持相近产量水平下,新研发的施肥技术可节省肥料用量3.70~8.70 kg/667 m^(2),减少施肥次数3次,节省施肥人工费68.0~75.0元/667 m^(2)。此技术为四川冬水田区域再生稻高产高效施肥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再生 施肥效率 复混肥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水田区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的氮肥盈余对次年头季稻的节氮效应
2
作者 徐富贤 周兴兵 +6 位作者 郭晓艺 蒋鹏 张林 朱永川 刘茂 熊洪 郭长春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552-1562,共11页
为了提高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田的氮肥施用效率,研究了上年氮素残留对次年头季稻的节氮效果,以期为再生稻田合理的氮肥管理策略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于2021—2023年在川南冬水田区开展3年定位试验,以优质杂交中稻品种‘旌3优6150’... 为了提高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田的氮肥施用效率,研究了上年氮素残留对次年头季稻的节氮效果,以期为再生稻田合理的氮肥管理策略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于2021—2023年在川南冬水田区开展3年定位试验,以优质杂交中稻品种‘旌3优6150’为试材,设置再生稻季疏穴0、25%、50%、75%、100%和预留次年头季稻氮肥用量的处理,通过再生稻发苗盛期疏穴塑造再生稻产量差,导致稻田不同氮素残留量,探究上年氮素残留与次年头季稻节氮关系。研究表明,氮残留量与再生稻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头季稻的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比再生稻高15.48%,而稻谷氮素生产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则分别比再生稻低5.56%和16.51%。头季稻与再生稻的氮利用率呈正相关。粒芽肥(^(15)N)大部分被当年头季稻吸收,间接促进再生芽发苗,直接被再生稻吸收利用较少,并残留于土壤中供次年头季稻利用。次年头季稻节氮量与上年氮残留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5**),上年再生稻氮残留量和次年头季稻节氮量均随着上年再生稻疏穴率增加而增加。次年头季稻节氮量与上年再生稻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上年再生稻产量在0~4125 kg∙hm^(−2)范围内,次年头季稻可按当地高产施氮水平减少施氮量99.11~0.11 kg∙hm^(−2)。与头季稻相比,再生稻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下降,而氮素稻谷生产效率和氮收获指数增加,说明次年头季稻节氮量与上年氮残留量具有协同作用,因此,提高再生稻产量是减少稻田氮盈余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水田 杂交中稻 再生 氮肥残留 节氮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中稻-再生稻品种筛选及高产机制试验研究
3
作者 刘小琼 《江西农业》 2025年第11期57-59,共3页
水稻是渠县主要的粮食作物,为了粮食生产安全,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应大力推广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优化品种结构,筛选出适宜渠县中稻-再生稻栽培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2024年,渠县静边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对中稻-再生稻品种在渠县... 水稻是渠县主要的粮食作物,为了粮食生产安全,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应大力推广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优化品种结构,筛选出适宜渠县中稻-再生稻栽培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2024年,渠县静边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对中稻-再生稻品种在渠县地理环境、土壤、气候条件下种植的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进行筛选栽培试验研究,为来年全县水稻品种推介提供依据,保障农民增产增收,促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稻-再生 品种筛选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中稻—再生稻—油菜高效模式及配套栽培技术
4
作者 林武 郑莉 张善辉 《中国种业》 2025年第6期188-190,共3页
中稻—再生稻—油菜种植模式与传统中稻—油菜模式相比增收一季稻谷,较传统中稻—再生稻增收一茬油料作物,对光温资源、肥料、农药等的利用率明显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应用前景广阔。通过对再生稻、油菜品种选择,种... 中稻—再生稻—油菜种植模式与传统中稻—油菜模式相比增收一季稻谷,较传统中稻—再生稻增收一茬油料作物,对光温资源、肥料、农药等的利用率明显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应用前景广阔。通过对再生稻、油菜品种选择,种植茬口安排,配套栽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初步形成了福建省中稻—再生稻—油菜高效栽培模式与配套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建省 中稻再生稻—油菜 高效模式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预留机收行种植对杂交中稻-再生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孙永健 孙园园 +2 位作者 邓榆千 熊文波 马均 《四川农业与农机》 2024年第3期27-30,共4页
机收头季碾压造成再生季减产是机收再生稻发展瓶颈,探明不同机插与机收配套模式对再生稻头季和再生季产量及米质的影响,为杂交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置4种再生... 机收头季碾压造成再生季减产是机收再生稻发展瓶颈,探明不同机插与机收配套模式对再生稻头季和再生季产量及米质的影响,为杂交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置4种再生稻机插与机收配套模式:常规机插(30 cm×20 cm)不预留机收行蓄留再生稻(M_(1))、增密(30 cm×18 cm)机插不预留机收行蓄留再生稻(M_(2))、增密(30 cm×18 cm)机插预留机收行蓄留再生稻(M_(3))、增密(30 cm×18 cm)机插半预留机收行蓄留再生稻(M_(4))。研究其对杂交中稻-再生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收头季稻以M_(2)处理产量最高,蓄留再生稻以M_(3)处理产量最高;两季稻谷产量则以M_(4)处理最高,且相对于M_(1)、M_(2)和M_(3)处理分别增产8.00%、1.69%和4.63%;增产主要归因于头季、再生季均具有较高的群体总颖花数及结实率。M_(4)和M_(3)处理间头季稻米品质各指标差异不显著,但再生季M_(4)处理整精米率和垩白度均显著优于M_(3)处理。因此,再生稻增密(30 cm×18 cm)机插半预留机收行蓄留再生稻模式,可实现再生稻两季总产量提高的同时不影响两季米质,兼顾高产高效,值得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稻 半预留机收行 杂交中稻-再生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培肥对中稻-再生稻产量与氮肥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胡志华 柳开楼 +3 位作者 胡丹丹 宋惠洁 吴艳 徐小林 《土壤与作物》 2024年第3期314-322,共9页
为探究有机培肥对中稻-再生稻产量、氮肥利用及土壤地力的影响,并为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与稻田培肥提供技术与理论支撑,本研究以准两优608(2018年)和晶两优华占(2019年)为材料,设置种植红萍(OM1)、种植绿肥+秸秆还田(OM_(2))、施用... 为探究有机培肥对中稻-再生稻产量、氮肥利用及土壤地力的影响,并为中稻-再生稻高产高效栽培与稻田培肥提供技术与理论支撑,本研究以准两优608(2018年)和晶两优华占(2019年)为材料,设置种植红萍(OM1)、种植绿肥+秸秆还田(OM_(2))、施用猪粪减施15%化肥(OM_(3))和常规施用化肥(CK)4个处理,分别测定了中稻-再生稻头季和再生季产量、干物质重量、氮肥利用及土壤肥力相关指标。结果表明,有机培肥显著提高头季与再生季中稻-再生稻产量,与CK相比,增幅分别达12.0%~25.0%和16.7%~26.3%(P<0.05)。有机培肥显著增加了中稻-再生稻头季每穗粒数和两季有效穗数,同时显著增加了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增幅为27.0%~83.3%(P<0.05)。有机培肥显著提高中稻-再生稻氮肥偏生产力,其中以OM_(3)增幅最大,头季和再生季分别增加41.1%和33.0%,但显著降低了头季与再生季氮素利用率,降幅分别为21.4%~32.9%和13.2%~22.7%(P<0.05)。有机培肥一定程度上显著提升中稻-再生稻系统土壤肥力,与CK相比,OM1显著增加了土壤碱解氮含量,OM_(2)显著提高了土壤有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全钾含量,OM_(3)显著增加土壤碱解氮、有效磷、有机质和全磷含量(P<0.05)。有机培肥显著提高中稻-再生稻系统产量、氮肥利用与土壤肥力,3种模式效果表现为施用猪粪减施15%化肥>种植绿肥加秸秆还田>红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稻-再生 产量 氮肥利用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杂交中稻作再生稻栽培的再生能力及产量比较研究
7
作者 杨森 孔令娟 +5 位作者 张琦 王青 骆忠明 张晓红 金四九 袁功平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4期749-755,共7页
当前各级政府紧抓粮食安全,不断出台鼓励政策,以促进提高产量。再生稻作为一种提高产量的生产措施,正在得到政府和种植主体的重视。文章通过对7个杂交中稻做再生稻的再生能力及产量进行比较,筛选出适宜安徽沿江江南地区的再生稻品种,促... 当前各级政府紧抓粮食安全,不断出台鼓励政策,以促进提高产量。再生稻作为一种提高产量的生产措施,正在得到政府和种植主体的重视。文章通过对7个杂交中稻做再生稻的再生能力及产量进行比较,筛选出适宜安徽沿江江南地区的再生稻品种,促进提高当地水稻产量。结果表明,新两优611和六两优香11再生能力强、产量高,综合表现最好;鑫两优香128、友两优2152、荃优1606高节位再生能力强,再生季产量表现高于对照;旱优116、旱优73头季稻产量较高,再生能力一般、再生季产量较低。对比品种再生能力及产量表现,选择再生稻品种时,头季稻每hm^(2)穗数高的品种,两季产量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再生 再生能力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杂交中稻-再生稻”一年三熟种植模式及关键技术
8
作者 刘广银 蒋波 黄久龄 《农家科技》 2024年第37期35-36,共2页
笔者于2023-2024年在涪陵区义和街道松柏村开展“油菜-杂交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示范探索,实现亩产中稻和再生稻稻谷942.8千克,亩产油菜籽123.3千克。初步验证该种植模式的增产潜力,为在适宜区域大面积推广提供了实践依据。一、示范基... 笔者于2023-2024年在涪陵区义和街道松柏村开展“油菜-杂交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示范探索,实现亩产中稻和再生稻稻谷942.8千克,亩产油菜籽123.3千克。初步验证该种植模式的增产潜力,为在适宜区域大面积推广提供了实践依据。一、示范基地基本情况示范基地为义和街道松柏村5组村民韩最强家的一块块承包田,海拔254米,土质为壤沙土,示范田块面积0.6亩。油菜品种为杂交种庆油3号。水稻品种为籼粳型杂交水稻种甬优49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再生 油菜品种 增产潜力 种植模式 适宜区域 大面积推广 示范基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平原“稻-再生稻-鸭”稻田综合种养与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的水稻产量、构成与经济效益分析
9
作者 李戎 易苏丹 +3 位作者 赵文龙 谢磊 王家振 柳冕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2期134-141,共8页
江汉平原光、温、水资源丰富,为“稻-再生稻-鸭”稻田综合种养(RRD)模式提供了理想的条件。探究了2021—2023年江汉平原实施RRD模式的经济效益、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并将其与中稻(MR)和再生稻(RR)模式的经济效益、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进... 江汉平原光、温、水资源丰富,为“稻-再生稻-鸭”稻田综合种养(RRD)模式提供了理想的条件。探究了2021—2023年江汉平原实施RRD模式的经济效益、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并将其与中稻(MR)和再生稻(RR)模式的经济效益、水稻产量和产量构成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综合种养模式与再生稻模式平均稻谷总产量显著高于中稻模式(P<0.05);综合种养模式平均经济效益为26086.9元/hm2,比再生稻模式高出44.6%,比中稻模式高出148.8%;综合种养模式中,再生季稻谷单价显著高于中稻和再生稻模式(P<0.05),且综合种养模式的投入产出比最低,显示出更好的经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 中稻 稻田养鸭 稻田综合种养 农业经济效益 江汉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中稻再生力的鉴定方法 被引量:31
10
作者 徐富贤 郑家奎 +2 位作者 朱永川 熊洪 王贵雄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6-510,共5页
20 0 2 - 2 0 0 3年分别以2 5个和18个杂交中籼迟熟组合为材料,从头季稻与再生力密切相关的若干性状中选择了可操作性强的5个性状,进行与再生稻产量间的定量研究,提出了根据头季稻(前期)“分蘖力”、(中期)齐穗期“单位颖花茎鞘干物重... 20 0 2 - 2 0 0 3年分别以2 5个和18个杂交中籼迟熟组合为材料,从头季稻与再生力密切相关的若干性状中选择了可操作性强的5个性状,进行与再生稻产量间的定量研究,提出了根据头季稻(前期)“分蘖力”、(中期)齐穗期“单位颖花茎鞘干物重占有量”和(后期)头季稻收后第5日头季稻桩再生芽的“出鞘率”3个性状,将杂交中稻再生力分为4级,其准确率达86 0 5 %~93 0 2 % ,为杂交中稻强再生力组合的选育,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再生 鉴定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芽肥与杂交中稻再生力关系及其作用机理 被引量:56
11
作者 徐富贤 洪松 熊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11-317,共7页
1991~1993年以2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促芽肥与杂交中稻再生力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促芽肥不能提高倒2、倒3节位活芽率,可提高倒4、5节位活芽率。再生稻活芽数、有效穗、产量及其穗粒结构分别与促芽肥施用量和母茎鞘干物... 1991~1993年以2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促芽肥与杂交中稻再生力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促芽肥不能提高倒2、倒3节位活芽率,可提高倒4、5节位活芽率。再生稻活芽数、有效穗、产量及其穗粒结构分别与促芽肥施用量和母茎鞘干物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促芽肥提高再生力的作用,是通过施氮延缓了头季稻生长后期绿叶衰老速度,提高母茎叶片全氮含量及其净光合速率,增加叶片当时的光合产物向头季稻穗部输入比例,减少先前贮藏于母茎鞘中光合产物向穗部输入量,相对地提高了母茎鞘干物重而增强再生力。促芽肥对提高再生力的效果与母茎鞘干物重有关,当母茎鞘干物重过大或过小时,促芽肥的作用极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 中稻 再生 促芽肥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中稻强再生力品种的冠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36
12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1 位作者 赵甘霖 洪松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26-430,共5页
本文以 19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杂交中稻强再生力品种的冠层特征。结果表明 :杂交中稻品种间再生力取决于头季稻的叶粒比 ,强再生力品种头季稻单位颖花的绿叶面积占有量大 ,其光合产物满足头季稻高产之后剩余量较多 ,为再生稻... 本文以 19个杂交中稻品种为材料 ,研究了杂交中稻强再生力品种的冠层特征。结果表明 :杂交中稻品种间再生力取决于头季稻的叶粒比 ,强再生力品种头季稻单位颖花的绿叶面积占有量大 ,其光合产物满足头季稻高产之后剩余量较多 ,为再生稻高产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头季稻品种间着粒数分别与其单位颖花的绿叶面积占有量及再生力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再生 品种 冠层特征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杂交中稻品种在川南再生稻区的两季产量及头季稻米品质差异 被引量:17
13
作者 徐富贤 袁驰 +7 位作者 王学春 韩冬 廖爽 陈勇 周兴兵 江青山 张林 蒋鹏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90-998,共9页
川南高温伏旱区杂交中稻因高温逼熟,产量低且稻米品质较差。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是充分利用秋季温光资源提高稻谷产量和改善品质的重要途径。以2015—2016年审定的12个杂交中稻新品种为材料,分别在川南有一定生态代表性的隆昌、江安、富... 川南高温伏旱区杂交中稻因高温逼熟,产量低且稻米品质较差。杂交中稻蓄留再生稻是充分利用秋季温光资源提高稻谷产量和改善品质的重要途径。以2015—2016年审定的12个杂交中稻新品种为材料,分别在川南有一定生态代表性的隆昌、江安、富顺、宜宾4个地点采取统一的栽培技术方案,研究了杂交中稻品种与环境对头季稻及其再生稻产量与头季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地点间的头季稻产量、再生稻产量和两季总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12个水稻品种的头季稻产量、再生稻产量均达极显著差异,而两季总产量间差异则不显著。其中有7个品种(‘创两优华占’‘内5优907’‘宜香4245’‘泸香优104’‘花优357’‘内6A/绵恢138’‘隆两优1813’)两季产量在11000 kg·hm^-2以上。6个稻米品质性状在4个地点间的差异除胶稠度不显著外,其余5个性状均达极显著水平,以宜宾和江安2个点的米质稍好。12个水稻品种在4个地点间的品质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综合考虑总体米质相对较好的为‘创两优华占’‘隆两优1813’两个品种。再生稻产量和头季稻产量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头季稻产量与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相关不显著。说明川南特定生态下需要改良的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3个米质性状与高产并没有明显矛盾,长宽比大的品种有利于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提高胶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伏旱 杂交中稻 再生 产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中稻抽穗后再生芽生长与头季稻茎鞘物质积累的关系 被引量:40
14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洪松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0-164,共5页
1993~1995年,以汕优63、K优3号和K优5号为材料,研究了杂交中稻抽穗后再生芽生长与头季稻茎鞘物质积累的关系。头季稻齐穗后15d内,叶片光合产物主要输送到穗部,以致再生芽生长缓慢.该期即使有较好的光照条件和氮素营养,对再生芽... 1993~1995年,以汕优63、K优3号和K优5号为材料,研究了杂交中稻抽穗后再生芽生长与头季稻茎鞘物质积累的关系。头季稻齐穗后15d内,叶片光合产物主要输送到穗部,以致再生芽生长缓慢.该期即使有较好的光照条件和氮素营养,对再生芽伸长也无作用;头季稻齐穗后20d,即穗部籽粒充实度达90%左右,叶片较多光合产物逐渐向茎鞘输入,再生芽生长开始加快,此期光照和施氮促进再生芽伸长的作用才表现。头季稻籽粒灌浆速率与再生芽伸长速率呈极显著负相关,头季稻穗部物质积累量和收获指数分别与再生芽长呈极显著负相关。头季稻生长后期叶片光合产物的输送方向是影响再生芽生长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抽穗 再生 生长 头季稻 茎鞘 物质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杂交中稻齐穗期剑叶叶绿素计读数(SPAD值)预测再生稻促芽肥高效施用量 被引量:11
15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2 位作者 朱永川 张林 郭晓艺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1-56,共6页
2005-2006年以杂交中稻组合Ⅱ优602、Ⅱ优7号、冈优725为材料,通过头季稻不同施氮量使施促芽肥时植株营养状况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分别设促芽肥施用量处理,探究再生稻促芽肥高效施用量与头季稻齐穗期库源结构关系。头季稻基肥和分蘖肥... 2005-2006年以杂交中稻组合Ⅱ优602、Ⅱ优7号、冈优725为材料,通过头季稻不同施氮量使施促芽肥时植株营养状况存在差异,在此基础上分别设促芽肥施用量处理,探究再生稻促芽肥高效施用量与头季稻齐穗期库源结构关系。头季稻基肥和分蘖肥施氮的农学利用率是促芽肥的1.31~3.35倍;头季稻齐穗期剑叶SPAD值与库源结构关系密切;头季稻齐穗期剑叶SPAD值、叶片含氮量和群体单位面积的总颖花量3个因子可以用来预测再生稻高产的促芽肥经济施用量。建立了根据头季稻齐穗期剑叶SPAD值(x)预测再生稻促芽肥的高效施氮量(y)的回归方程(y=-25.733x+1212.4,r=-0.95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再生 氮肥 施用量 叶绿素计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品种筛选及其丰产性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肖人鹏 刘强明 +6 位作者 张现伟 文明 姚雄 张巫军 段秀建 唐永群 李经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4-114,共11页
【目的】筛选出适宜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并探索其产量形成特征,为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生产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个适宜长江上游地区的中熟和中迟熟优质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中稻机械... 【目的】筛选出适宜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并探索其产量形成特征,为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生产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个适宜长江上游地区的中熟和中迟熟优质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中稻机械化湿润直播蓄留再生稻,通过生育期、再生力、抗折力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指标对参试水稻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参试水稻品种间的生育期、再生力、抗折力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显著(P<0.05,下同),在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条件下,全生育期为201~217 d,再生力为0.75~1.36,抗折力为0.89~1.57 kg,中稻产量为6.29~9.90 t/ha,再生稻产量为2.84~4.71 t/ha,两季产量为9.81~12.80 t/ha。以产量为分类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参试的15个水稻品种分为中稻高产再生稻高产、中稻高产再生稻中产、中稻中产再生稻中产、中稻低产再生稻高产和中稻低产再生稻中产等5个类型。筛选出中稻高产再生稻高产和中稻高产再生稻中产水稻品种川优5213、川优8213、西优32、川康优637、旌22优占、B优2928和川绿优青粘等7个适宜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水稻品种。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与各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稻产量与全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与再生稻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中稻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中稻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再生稻产量与再生稻每穗粒数和再生稻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再生力呈极显著正相关;两季产量与中稻产量和中稻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川优5213等7个水稻品种适宜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可作为适宜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品种及在种质资源改良中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中稻 再生 品种筛选 丰产性 重庆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结构调整的一种理想种植方式——中稻蓄留再生 被引量:29
17
作者 陈立云 肖应辉 +1 位作者 唐文邦 刘代苗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160-162,共3页
概述了国内外再生稻研究与生产现状 ,分析了其在生产上的利用优势与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用培两优5 0 0作中稻进行了蓄留再生试验 .结果表明 ,培两优 5 0 0中稻加再生稻产量达 1 2 0 82 .5 kg/hm2 ,实际产量已达双季稻的全年产量水平 ... 概述了国内外再生稻研究与生产现状 ,分析了其在生产上的利用优势与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用培两优5 0 0作中稻进行了蓄留再生试验 .结果表明 ,培两优 5 0 0中稻加再生稻产量达 1 2 0 82 .5 kg/hm2 ,实际产量已达双季稻的全年产量水平 ,比汕优 6 3(对照 )增产 37.5 % ,米质明显优于对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稻蓄留再生 再生 种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水田杂交中稻栽秧密度与方式互作对头季稻及再生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0
18
作者 徐富贤 范青华 +10 位作者 陈应平 陈昌荣 陈定素 曾静成 陈祖君 张林 刘茂 周兴兵 郭晓艺 熊洪 朱永川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29-635,共7页
以杂交中稻川江优527为材料,在冬水田条件下研究了6个栽秧密度与等行距和三角形2种栽秧方式对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栽秧密度条件下,等行距比三角形显著增产,但增产程度与栽秧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头季产量、再... 以杂交中稻川江优527为材料,在冬水田条件下研究了6个栽秧密度与等行距和三角形2种栽秧方式对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栽秧密度条件下,等行距比三角形显著增产,但增产程度与栽秧密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头季产量、再生稻产量及两季总产均以中等密度(15.16万穴/hm2)的等行距栽培为佳。等行距增产的原因在于,等行距的秧苗分布较均匀,致使穴间光照分布合理、促进了秧苗个体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水田 杂交中稻 再生 栽培密度 栽培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密度对Ⅱ优明86中稻蓄留再生稻群体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木英 石庆华 +2 位作者 王忠明 潘晓华 谭雪明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25-632,共8页
选用超级杂交稻组合Ⅱ优明86,研究双季稻区中稻蓄留再生稻不同种植密度对其群体发育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24.43万蔸/hm2时,产量最高,较好地发挥了主季群体优势,有利协调个体与群体、主季与再生季的矛盾。主季成穗率与种植... 选用超级杂交稻组合Ⅱ优明86,研究双季稻区中稻蓄留再生稻不同种植密度对其群体发育的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24.43万蔸/hm2时,产量最高,较好地发挥了主季群体优势,有利协调个体与群体、主季与再生季的矛盾。主季成穗率与种植密度和茎蘖高峰显著负相关,最高茎蘖数、有效穗数随密度的提高而提高,成穗率随移栽密度的递减而提高;齐穗以前LAI与种植密度正相关,齐穗后不相关;低密度种植有利于再生芽的发育;腋芽的发育与茎伤流强度显著相关;单蔸成苗数与主季留桩干重极显著相关。主季植株氮素含量、群体氮素总积累量、各器官氮素分配量、百千克稻谷耗氮量随种植密度随种植密度的下降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密度 中稻 再生 群体发育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中稻单茎茎鞘干物重与再生力的关系及其高产栽培途径 被引量:13
20
作者 徐富贤 熊洪 洪松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43,共10页
1992~1995年,以汕优63、K优3号、K优5号为材料,研究了杂交中稻单茎茎鞘干物重与再生力的关系及其高产途径。结果表明:(1)头季稻生长后期光合物质是影响再生芽生长的主导因素,环境因素仅能通过光合物质间接起作用... 1992~1995年,以汕优63、K优3号、K优5号为材料,研究了杂交中稻单茎茎鞘干物重与再生力的关系及其高产途径。结果表明:(1)头季稻生长后期光合物质是影响再生芽生长的主导因素,环境因素仅能通过光合物质间接起作用;(2)头季稻生长后期单茎茎鞘干物重分别与再生芽活芽率、芽长、芽重、再生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头季稻产量、收获指数分别与再生芽长呈极显著负相关;(3)在保证头季稻高产所需有效穗数前提下,提高成穗率、提高头季稻抽穗后单位颖花绿叶占有量、施促芽肥可有效增加母茎单茎茎鞘干物重,实现中稻及再生稻双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中稻 茎鞘干物重 中稻 再生 成穗率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