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生丝素蛋白-壳聚糖包药微囊的质量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幼珠 雷晓英 +1 位作者 王新波 李建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17-121,共5页
以模型药物消炎痛 (吲哚美辛 )作为芯料 ,在W /O型乳化体系中分别以复凝聚法制备再生丝素蛋白壳聚糖包药微囊和以单凝聚法制备壳聚糖包药微囊 ,测试并分析了两种微囊的形貌、粒径、成囊率、包囊率和释药率等质量指标。结果表明 ,丝素壳... 以模型药物消炎痛 (吲哚美辛 )作为芯料 ,在W /O型乳化体系中分别以复凝聚法制备再生丝素蛋白壳聚糖包药微囊和以单凝聚法制备壳聚糖包药微囊 ,测试并分析了两种微囊的形貌、粒径、成囊率、包囊率和释药率等质量指标。结果表明 ,丝素壳聚糖包药微囊的成囊率、包囊率比壳聚糖包药微囊高 ,药物缓释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丝素蛋白-壳聚糖微囊 吲哚美辛 质量 缓释 包药微囊 复凝聚法 单凝聚法 微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丝素蛋白—壳聚糖微胶囊的制备及结构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幼珠 王晓芳 韩龙龙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7-19,29,共4页
以液体石蜡作连续相、Span为乳化剂、戊二醛为交联剂 ,在W /O型乳化体系中制备再生丝素蛋白—壳聚糖包药微胶囊 ,探讨了制备工艺条件对微胶囊的影响 ;采用激光粒度仪、电子扫描电镜、IR光谱仪、X 射线衍射仪 ,对微胶囊的形态、粒度及其... 以液体石蜡作连续相、Span为乳化剂、戊二醛为交联剂 ,在W /O型乳化体系中制备再生丝素蛋白—壳聚糖包药微胶囊 ,探讨了制备工艺条件对微胶囊的影响 ;采用激光粒度仪、电子扫描电镜、IR光谱仪、X 射线衍射仪 ,对微胶囊的形态、粒度及其表面结构进行初步表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丝蛋白 壳聚糖 微胶囊 制备 结构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丝素蛋白结晶及生物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吴丽亚 李新贵 +1 位作者 邵惠丽 胡学超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0-54,共5页
结晶化的丝蛋白具有高韧性和强度,是一种高性能材料,对其结构和功能的不断研究,有可能设计出在性能上接近或超过天然丝蛋白的新型材料。文章探讨了再生丝素蛋白结晶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包括变温法、有机溶剂诱导法、稀土金属配位结晶法等... 结晶化的丝蛋白具有高韧性和强度,是一种高性能材料,对其结构和功能的不断研究,有可能设计出在性能上接近或超过天然丝蛋白的新型材料。文章探讨了再生丝素蛋白结晶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包括变温法、有机溶剂诱导法、稀土金属配位结晶法等,同时介绍了一种存在于油-水界面处的新型液晶态丝蛋白,这一发现为通过液晶纺丝开发出新型高强再生丝素蛋白纤维奠定了基础。最后论述了丝素蛋白作为生物医用材料的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丝蛋白 应用 蛋白纤维 生物医用材料 高性能材料 -水界面 蛋白 新型材料 形成方法 结晶结构 有机溶剂 金属配位 液晶纺丝 高韧性 结晶化 变温法 诱导法 结晶法 液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生丝素蛋白粉末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4
作者 涂莉 孟家光 +1 位作者 李欣 李娟子 《印染》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2期39-42,共4页
将自制的丝素蛋白溶液进行再生,经烘干研磨制得再生丝素蛋白粉末,并通过回潮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对再生丝素蛋白粉末的吸湿性、微观形态、吸收峰以及热学性能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再生丝素蛋白粉末的吸湿性略有提升,但... 将自制的丝素蛋白溶液进行再生,经烘干研磨制得再生丝素蛋白粉末,并通过回潮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对再生丝素蛋白粉末的吸湿性、微观形态、吸收峰以及热学性能等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再生丝素蛋白粉末的吸湿性略有提升,但粉末颗粒形状、大小不同,且表面不够光滑;红外光谱吸收峰的峰形与蚕丝纤维基本一致,结构接近β-折叠构象;测得再生丝素蛋白粉末的失重率约为74%,热转变温度在29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整副产品 利用 生丝蛋白 粉末 吸湿性 β-折叠构象 热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高分子学报2010年第23卷总目次
5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I0001-I0004,共4页
关键词 功能高分子学报 共聚物 螯合吸附材料 聚苯乙烯 聚合塑料 苯并噻二唑 PGMA 水性聚氨酯 聚合物 大分子化合物 生丝蛋白 苯乙炔 亚氨乙酸 自组装 表征 阿吾 壳聚糖 目次 韩哲 20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