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归传统:中国职业教育“再现代化”进路 被引量:7
1
作者 路宝利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1-79,共9页
近代以降,在百余年"被现代化"进程中,西方职业教育话语渐次遮蔽了中国传统范式,终使该领域虽得以快速发展却日益凸显出"本土基因"断裂、"本土同化力"弱损,"本土原创力"衰减等"弱本土"... 近代以降,在百余年"被现代化"进程中,西方职业教育话语渐次遮蔽了中国传统范式,终使该领域虽得以快速发展却日益凸显出"本土基因"断裂、"本土同化力"弱损,"本土原创力"衰减等"弱本土"危机。基于此,在方法论层面,提出"再现代化"思路,并通过对匠人、匠制、匠艺与匠道之回归,且于传统性与世界性、现代性、发展性之"张力"中,寻求破解中国职业教育内在困境之策,遂而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转向自觉、本土的现代化轨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归传统 职业教育 再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富裕与政府再分配能力现代化 被引量:12
2
作者 魏传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9-14,共6页
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政府再分配能力现代化关乎共同富裕和分配正义的实现程度。共同富裕、分配正义、再分配能力现代化形成三位一体的逻辑结构。政府再分配能力现代化是一个艰巨复杂的整体性变革过程,包括再分配观念现代化、... 在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政府再分配能力现代化关乎共同富裕和分配正义的实现程度。共同富裕、分配正义、再分配能力现代化形成三位一体的逻辑结构。政府再分配能力现代化是一个艰巨复杂的整体性变革过程,包括再分配观念现代化、税收现代化、社会保障现代化、转移支付现代化等质性规定。共同富裕与分配正义等规范性制度安排,必须建立在合乎理性的规则体系和能力体系的基础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分配正义 分配能力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债物关系的再认知:基于债的财产化和并立化的内在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龙卫球 何傲翾 《交大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0-176,共17页
债物二分体例是民法自古典走向近现代之际所确立的财产法基础性结构,意涵丰富。长期以来受形式民法认识论视线遮蔽,学界过多地关注二者区分的特点,从而忽视现代民法债物二分是以债的财产化以及并立化作为前提的实质意义。仅仅立足债物... 债物二分体例是民法自古典走向近现代之际所确立的财产法基础性结构,意涵丰富。长期以来受形式民法认识论视线遮蔽,学界过多地关注二者区分的特点,从而忽视现代民法债物二分是以债的财产化以及并立化作为前提的实质意义。仅仅立足债物区分视角,对债物二分体例所具有的实际机理和价值功能的理解难免偏颇。债的财产化以及由此而起的债物并立,是近代以后民法财产权制度的一次突变,是对于历史上此前以债的工具化为特点的物权中心体系的重要超越和创制,具有支持和保障当时出现的渐近发达的市场经济的重要意义。现代民法通过债的财产化、债物并立化,使债的交易形式的开放设计与物权类型的定限设计成为同等重要的对应设计,甚至逐渐重心偏移向前者,形成一种具有奇特双向作用的整体协同关系。一方面通过物权,从特定资源配置观的角度设定自身基本经济体制;另一方面,又通过债的设计,支持发达市场经济的运行需求,保障其中体现复杂性、多样性交易的现代经济关系的有效开展。立足这一角度的债物关系认识观,能够弥补限于区分论视角的重大缺漏。中国《民法典》的财产权体系,一方面继受了现代民法的债物二分,但另一方面又并不是简单地继受上述结构,而是在坚持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理念下,从中国国情实际和时代性需求出发,在以债物结构为重点的基础上,做出了重要的创新和发展,展示出一种立足于中国特色政经体制、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财产权体系再现代化的模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债物二分 债的财产化 债物并立 财产权体系 再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三五”时期我国出版业亮点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3
4
作者 白中林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3,共4页
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对出版业而言尤为关键,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全面建设的新征程。以人民为中心提供内容服务,做好国内与国际文化传播的双循环,通过新技术融合发展转型为新兴产业,这些都是出版面向未来... 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对出版业而言尤为关键,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全面建设的新征程。以人民为中心提供内容服务,做好国内与国际文化传播的双循环,通过新技术融合发展转型为新兴产业,这些都是出版面向未来的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题出版 出版“走出去” 社会效益优先 再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体美学与新主流电影 被引量:3
5
作者 饶曙光 刘婧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19,共9页
新主流电影不仅是对过去市场“三分法”的调整,更是一种范式的转换和战略的升级,肩负着融合主流价值观和主流商业诉求的重任。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如《长津湖》等新主流影片取得了票房和口碑上的双重突破,但也需要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 新主流电影不仅是对过去市场“三分法”的调整,更是一种范式的转换和战略的升级,肩负着融合主流价值观和主流商业诉求的重任。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如《长津湖》等新主流影片取得了票房和口碑上的双重突破,但也需要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以共同体美学为方法论,深切关注此类影片的叙事技巧、情感表达、产业运营以及理论批评,方能促使其得到更长足的发展,助力中国电影从大国走向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美学 新主流电影 观众 系列 再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