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栓线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何秋 刘美洁 +2 位作者 朴英善 魏秀云 王慕一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3-346,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可靠、实用的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用尼龙线栓塞大脑中动脉(MCA)制做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鼠脑缺血不同时间再灌注的成功率、神经经病学评分、丙二醛(MDA)含量、脑水肿及病理学变化。结果:M... 目的:建立一种可靠、实用的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用尼龙线栓塞大脑中动脉(MCA)制做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大鼠脑缺血不同时间再灌注的成功率、神经经病学评分、丙二醛(MDA)含量、脑水肿及病理学变化。结果:MCA闭塞24h后,大鼠出现脑水肿、脂质过氧化和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症状;光镜下见额顶叶皮质及基底节区梗塞。早期再灌注可明显改善神经损伤症状,减轻脑水肿,而脂质过氧化及病理损害加重。改进实验方法后,大鼠脑缺血不同时间再灌注的成功率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 栓线法 大鼠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栓法制备不同体重KM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17
2
作者 甄毅岚 王亚男 +4 位作者 李晟 董金龙 盛汝祥 史开宇 董六一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39-44,I0005,共7页
目的线栓法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探讨影响该模型稳定性的因素。方法 KM小鼠100只,雌雄各半,体重20~39 g,分别将雌雄KM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和不同体重实验组(n=80)。其中实验组按小鼠体重分为以下8组:A组(♂,20~24 g)、... 目的线栓法制备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探讨影响该模型稳定性的因素。方法 KM小鼠100只,雌雄各半,体重20~39 g,分别将雌雄KM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和不同体重实验组(n=80)。其中实验组按小鼠体重分为以下8组:A组(♂,20~24 g)、B组(♂,25~29 g)、C组(♂,30~34 g)、D组(♂,35~39g),E组(♀,20~24 g)、F组(♀,25~29 g)、G组(♀,30~34 g)、H组(♀,35~39 g),每组10只。线栓栓塞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选用单丝尼龙线(直径0.128~0.180 mm),液体石蜡处理浸泡后,从右侧颈总动脉进线,阻塞大脑中动脉血流,再灌注时拔出线栓,并对模型进行评价,采用的主要观察指标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结果同假手术相比,不同体重实验组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出现神经行为功能异常,TTC染色脑组织显示出明显的梗塞灶。与C、D组相比,A、B两组行为学评分以及梗死灶体积显著性增加(P<0.01);与G、H组相比,E、F两组的行为学评分以及梗死灶体积也显著性增加(P<0.01,P<0.05)。雄性KM小鼠与雌性相比,成模率较高且死亡率相对较低。此外,A组与E组相比,其行为学评分显著增加(P<0.01);B组与F组相比,小鼠行为学评分以及脑梗塞体积显著增加(P<0.01)。结论体重在25 g左右的雄性KM小鼠制备模型成功率较高,死亡率较低,适合建立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局灶性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 线栓法 体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曹文锋 王卫真 +5 位作者 高幼奇 杨赟 张洪连 刘诗英 何丹 吴晓牧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85-389,共5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脑梗死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及应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粘附实验、改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mo...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途径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对脑梗死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及应用流式细胞术鉴定;线栓法制作大鼠MCAO模型;粘附实验、改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和体质量评估大鼠的神经功能改善及体能恢复;免疫荧光法检测Brdu标记的BMSCs;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脑组织中Ki-67、Nogo-A、NSE、GFAP、SYN及VEGF的阳性细胞;Bielshowsky s-Luxol Fast Blue双染检测大脑内神经纤维的增生情况。结果 BMSCs低表达CD34、CD45和CD11b,中表达CD106,高表达CD90、CD29。BMSCs组与对照组比较:大鼠的行为学功能(粘附实验和mNSS评分)显著好转(P<0.05);梗死侧脑组织SYN、Ki-67、GFAP和VEGF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Nogo-A显著降低(P<0.05),NSE未见显著变化(P>0.05);梗死侧神经纤维再生增强。结论立体定向途径移植BMSCs能促进脑梗塞受损的神经功能的恢复,并可能是通过增强内源性细胞增殖、突触重建、神经纤维修复和星形胶质细胞保护作用等机制发挥其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立体定向途径 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负压分流制作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被引量:14
4
作者 花放 丁晓慧 +1 位作者 刘文瑞 方秀斌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33-39,共7页
目的 根据解剖学和血流动力学原理建立新型大鼠全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方法 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 ,同时经右颈外动脉持续抽吸颈总动脉内血液 ,造成大鼠全脑缺血 ,抽出的血液从左股静脉回输 ;停止抽吸血液 ,去除微动脉夹 ,开始再灌注... 目的 根据解剖学和血流动力学原理建立新型大鼠全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方法 夹闭大鼠双侧颈总动脉 ,同时经右颈外动脉持续抽吸颈总动脉内血液 ,造成大鼠全脑缺血 ,抽出的血液从左股静脉回输 ;停止抽吸血液 ,去除微动脉夹 ,开始再灌注。应用脑电图、光镜和电镜等评定脑缺血的效果。结果 实验组大鼠脑电图、光镜和电镜检查均显示明显的缺血改变。结论 本模型具有全脑缺血效果可靠、再灌注充分、制备简便、成功率高并可经颈动脉注入药物等优点 ,适用于全脑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脑缺血 大鼠 再灌注模型 颈动脉 血液 颈总动脉 光镜 药物 成功率 制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线栓法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改良 被引量:8
5
作者 孙艳 张洹 谭广销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76-780,共5页
目的:建立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的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选择昆明白、BABL/C、C57BL/6J小鼠,从颈总动脉插入线栓,可逆地阻断右侧大脑中动脉,通过神经功能评分、TCC染色、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模型的可靠性。结果:线栓阻塞右... 目的:建立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的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选择昆明白、BABL/C、C57BL/6J小鼠,从颈总动脉插入线栓,可逆地阻断右侧大脑中动脉,通过神经功能评分、TCC染色、HE染色和尼氏染色观察模型的可靠性。结果:线栓阻塞右侧大脑中动脉1 h后再灌注24h,多数小鼠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异常;TTC染色可见苍白梗死区;HE染色和尼氏染色发现典型的缺血性表现。BABL/C小鼠大脑损伤最为明显,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脑组织百分比与昆明白、C57BL/6J小鼠相比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良的线栓法易于操作,可以成功地建立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鼠 大脑中动脉阻塞 再灌注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及中药的药理作用 被引量:13
6
作者 马丛 王蕾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2期280-282,共3页
近年来众多学者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方法及中药的防治作用进行了研究。模型多采用可逆性阻断双侧颈总动脉为主造成小鼠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或采用线栓法阻断局部血流造成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药成分及其复方... 近年来众多学者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制备方法及中药的防治作用进行了研究。模型多采用可逆性阻断双侧颈总动脉为主造成小鼠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或采用线栓法阻断局部血流造成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中药成分及其复方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减轻Ca2+超载及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作用、抑制神经细胞凋亡、改善血液流变学等作用来减轻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小鼠 中药药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猪小肠冷保存再灌注模型制作的麻醉和围手术期处理
7
作者 胡玉红 傅廷亮 +1 位作者 张佃良 曹斌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2002年第6期361-361,共1页
关键词 小肠冷缺血再灌注模型 离体小肠 麻醉 围手术期 幼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细胞的原代培养及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8
作者 张士良 容琼文 苏庆杰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31-34,共4页
目的:建立良好的SD乳鼠神经细胞原代培养及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选用SD乳鼠大脑皮质进行细胞培养,采用机械研磨、过滤、胰酶消化、percoll(硅石胶态悬浮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大脑皮质细胞后,选择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 目的:建立良好的SD乳鼠神经细胞原代培养及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选用SD乳鼠大脑皮质进行细胞培养,采用机械研磨、过滤、胰酶消化、percoll(硅石胶态悬浮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大脑皮质细胞后,选择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利用分离纯化的幼鼠大脑皮质,制作细胞爬片,利用免疫组化进行鉴定。结果:大脑皮质细胞贴壁生长,4~7d基本达到融合,结合形态学及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原代细胞培养97%为神经细胞。而后采用国际上公认的氧糖剥夺发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结论:采用机械研磨、过滤、胰酶消化结合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数量多,均一性生长佳,采用国际上公认的氧糖剥夺发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为以后实验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细胞 缺血再灌注模型 原代培养 硅石胶态悬浮液 密度梯度离心法 免疫细胞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针和体针对24 h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血流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9
作者 徐畅 邰东梅 +8 位作者 马贤德 潘茜 王莹 高原 于丹 井欢 王守岩 赵金茹 王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178-2181,共4页
目的:观察眼针和体针对24 h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IRI)大鼠脑血流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与体针治疗CIRI机制的差异。方法:线栓法复制大鼠CIRI模型,将SD大鼠48只随机分... 目的:观察眼针和体针对24 h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CIRI)大鼠脑血流以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与体针治疗CIRI机制的差异。方法:线栓法复制大鼠CIRI模型,将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4 h假手术组,24 h模型组,24 h穴区组,24 h体针组以及24 h穴区外组。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采用ZeaLonga评分法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检测脑皮层血流速度,Western Blot方法和RQ-PCR方法测定脑组织BDNF蛋白以及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穴区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脑皮层血流速度增加;脑组织BDNF蛋白及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5)。眼针组与体针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眼针与体针均具有改善大鼠24 h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其机制脑血流速度增加以及脑组织BDNF表达上调有关,眼针与体针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针 体针 脑缺血灌注损伤模型 脑血流速度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建立芍药内酯苷的PK-PD模型 被引量:4
10
作者 巩仔鹏 李梅 +4 位作者 胡建春 吴林霖 王爱民 李勇军 李月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7期1-3,共3页
[目的]建立芍药内酯苷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方法]首先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予辛芍组方后的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芍药内酯苷的药物浓度,获得药时曲线;同时采用试剂盒测定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 [目的]建立芍药内酯苷的药动学-药效学(PK-PD)模型。[方法]首先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予辛芍组方后的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芍药内酯苷的药物浓度,获得药时曲线;同时采用试剂盒测定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乳酸脱氢酶(LDH)含量,获得时效曲线。然后用Win Non Lin软件采用房室模型的分析方法对芍药内酯苷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拟合,获得PK参数。在此基础之上,固定相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对时效关系进行拟合,得到相关的PD参数,根据PD参数,建立辛芍组方中芍药内酯苷的PK-PD模型。[结果]当以SOD为药效指标时,可得辛芍组方中芍药内酯苷的PK-PD模型为E=21.04+(7.16×Ce)/(Ce+372.4);当以LDH为药效指标时,可得辛芍组方中代表成分芍药内酯苷的PK-PD模型为E=216.83-(37.31×Ce)/(Ce+0.04)。[结论]SOD和LDH的浓度与芍药内酯苷的浓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芍药内酯苷可通过提高SOD、降低LDH发挥抗氧化作用来实现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脑缺血灌注损伤模型 辛芍组方 芍药内酯苷 PK-P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灯盏甲素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PK-PD结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巩仔鹏 李梅 +4 位作者 胡建春 吴林霖 李月婷 李勇军 王爱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54-558,共5页
本研究旨在建立辛芍组方中灯盏甲素的PK-PD结合模型。首先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药后的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灯盏甲素的药物浓度,获得药时曲线;同时采用试剂盒测定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的两种药效指标(... 本研究旨在建立辛芍组方中灯盏甲素的PK-PD结合模型。首先采用液质联用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给药后的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灯盏甲素的药物浓度,获得药时曲线;同时采用试剂盒测定不同时间点所得血浆样本中的两种药效指标(SOD和LDH),获得时效曲线。然后用Win Non Lin软件采用房室模型的分析方法对灯盏甲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行拟合,获得PK参数。在此基础之上,固定相关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对时效关系进行拟合,得到相关的PD参数,根据PD参数,建立辛芍组方中灯盏甲素的PK-PD结合模型。当以SOD为药效指标时,可得辛芍组方中灯盏甲素的PK-PD模型为E=20.67+(1.22×Ce)/(Ce+5.58);当以LDH为药效指标时,可得辛芍组方中代表成分灯盏甲素的PK-PD模型为E=214.17-(32.72×Ce)/(Ce+0.08)。结果表明,SOD和LDH的浓度与灯盏甲素的浓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辛芍组方及其主要活性成分灯盏甲素可通过提高SOD、降低LDH发挥抗氧化作用来实现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脑缺血灌注损伤模型 辛芍组方 灯盏甲素 PK-PD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安康 查巍巍 +2 位作者 张琦 朱裕华 朱孝荣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3年第2期20-21,共2页
目的: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CAO),改进造模方法,鉴定临床表现,观察模型脑组织中梗死情况。方法:通过改良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制作方法,建立不同时间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观察术后大鼠临床表现,取脑组织,... 目的: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CAO),改进造模方法,鉴定临床表现,观察模型脑组织中梗死情况。方法:通过改良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制作方法,建立不同时间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观察术后大鼠临床表现,取脑组织,TTC染色,观察模型脑组织中梗死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临床表现接近脑卒中临床指证,TTC染色显示大鼠脑组织存在部分梗死区域。结论:成功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临床表现、组织染色观察均已证实。这为进一步研究其发病机理,探讨组织形态的变化与生化指标及临床表现的相互关系,筛选有效药物,阐明疗效机制均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脑缺血灌注损伤模型(MCAO) 栓线 TTC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泰通组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的影响及保护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乐金海 林湘东 +2 位作者 向茗 张强 胡哲 《世界中医药》 CAS 2023年第15期2142-2147,2153,共7页
目的:观察脑泰通组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的影响及保护机制。方法:构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中药组、联合用药组,另选取健康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作为假手术组。观察并评... 目的:观察脑泰通组方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的影响及保护机制。方法:构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成模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阳性药物组、中药组、联合用药组,另选取健康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作为假手术组。观察并评估各组大鼠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组织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2(Bcl-2)的平均光密度值,蛋白质免疫印迹法、实时定量PCR(QT-PCR)检测脑组织叉头框转录因子3a(FoxO3a)基因、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核因子κB(NF-κB)、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NIHS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缺血体积百分比,脑组织FoxO3a、HIF-1α、NF-κB、BDNF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Bax、Bcl-2平均光密度值以及Bax/Bcl-2值均显著升高(均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药物干预各组的NIHSS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Bax平均光密度值、Bax/Bcl-2值、脑组织NF-κB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其中联合用药组的降低程度最大(均P<0.05),Bcl-2平均光密度值,脑组织FoxO3a、HIF-1α、BDNF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其中联合用药组的升高程度最大(均P<0.05)。结论:脑泰通组方能有效保护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脑组织损伤,改善局部脑缺血,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脑泰通组方调控FoxO3a/HIF-1α/NF-κB信号通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灌注 脑泰通组方 叉头框转录因子3a/低氧诱导因子-1α/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脑缺血保护 局灶性脑缺血灌注大鼠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预处理联合咪达唑仑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巩固 陈亮 +3 位作者 代雪梅 任玲 古学东 吴畏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995-1000,共6页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预处理联合不同剂量咪达唑仑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影响。方法 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七组,每组6只。A组:行假手术,穿线不结扎;B0~B5组:构建大鼠心肌IR模型,均结扎0....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预处理联合不同剂量咪达唑仑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影响。方法 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七组,每组6只。A组:行假手术,穿线不结扎;B0~B5组:构建大鼠心肌IR模型,均结扎0.5h,再灌注2h。其中B0组:未经舒芬太尼和/或咪达唑仑处理;B1组:经舒芬太尼3μg/kg预处理;B2组:经咪达唑仑0.1mg/kg后处理;B3组:经咪达唑仑0.3mg/kg后处理;B4组:经舒芬太尼1.5μg/kg预处理联合咪达唑仑0.05mg/kg后处理;B5组:经舒芬太尼1.5μg/kg预处理联合咪达唑仑0.15mg/kg后处理。经颈静脉,舒芬太尼于缺血前注入,咪达唑仑于缺血后注入。心肌IR结束后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血清丙二醛(MDA)浓度,及炎性因子TNF-α和IL-6浓度。再灌注2h取各组大鼠心脏,测算心肌梗死严重程度(IS/AAR),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Bcl-2、Bax及cleaved-caspase-3蛋白含量。结果B0~B5组CK-MB和LDH活性、MDA、TNF-α和IL-6浓度、Bax及cleaved-caspase 3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A组(P<0.05),B1~B5组均明显低于B0组(P<0.05),B3和B4组明显低于B2组(P<0.05),B5组明显低于B1~B4组(P<0.05);B1~B5组IS值及IS/AAR(%)值均明显低于B0组(P<0.05),B3和B4组明显低于B2组(P<0.05),B5组明显低于B1~B4组(P<0.05);B0~B5组SOD活性及Bcl-2含量均明显低于A组(P<0.05),B1~B5组均明显高于B0组(P<0.05),B3和B4组明显高于B2组(P<0.05),B5组明显高于B1~B4组(P<0.05)。与B0组比较,B5组CKMB、LDH活性明显下降,SOD活性明显上升,MDA、TNF-α、IL-6浓度明显下降,IS/AAR明显下降,Bcl-2含量增至B0组的2.25倍,Bax含量降至B0组的54.89%,cleaved-caspase-3含量降至B0组的49.67%。结论舒芬太尼预处理联合咪达唑仑后处理可明显减轻大鼠心肌IR损伤,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单独使用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咪达唑仑 缺血-再灌注模型 心肌损伤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医“白脉病疗法”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CD34、VEGF1、GAP-43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龙梅 郑丽娟 +6 位作者 祝日荣 毛萌 仁青加 邓志云 李佳林 武佳杰 任小巧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90-1698,共9页
目的:基于CD34、VEGF1、GAP-43探讨藏医"白脉病疗法"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再灌注7天、14天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D34蛋白、VEGF1蛋白、GAP-4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 目的:基于CD34、VEGF1、GAP-43探讨藏医"白脉病疗法"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血管再生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再灌注7天、14天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D34蛋白、VEGF1蛋白、GAP-4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7天,白脉病疗法组、如意珍宝丸组模型组CD34、VEGF1、GAP-43阳性表达明显较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14天白脉病疗法组、如意珍宝丸组、阳性对照组CD34、VEGF1、GAP-43阳性细胞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 <0.05,白脉病疗法组CD34、GAP-43的表达高于如意珍宝丸组。结论:白脉病疗法可以促进微血管增生,诱导侧支循坏的建立和微血管网的再建,促进血管再生,起到神经保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脉病疗法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神经 微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气对子前期胎盘缺血/再灌注细胞模型氧化应激水平的调控作用
16
作者 邹应芬 程蔚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990-996,共7页
目的探讨氢气在子前期胎盘缺血/再灌注细胞模型中的细胞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人绒毛膜癌细胞株JAR分为空白组、常氧培养条件下含饱和氢气组(常氧+H2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模型组)、缺血/再灌注饱和氢气干预组(模型+H2组... 目的探讨氢气在子前期胎盘缺血/再灌注细胞模型中的细胞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的人绒毛膜癌细胞株JAR分为空白组、常氧培养条件下含饱和氢气组(常氧+H2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模型组)、缺血/再灌注饱和氢气干预组(模型+H2组)和缺血/再灌注维生素C阳性对照组(模型+VC组)。模型组、模型+H2组和模型+VC组。细胞在缺氧(5%CO2、95%N2)环境下无糖无血清培养2 h后,更换完全培养基,在常氧(5%CO2、95%空气)环境下培养,建立缺血/再灌注细胞模型,在缺氧及复氧期分别给予氢气或维生素C等干预。各组细胞在完全培养基中培养24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化学比色法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Real-Time PCR检测SOD mRNA的表达;各组细胞在完全培养基培养1 h后,采用荧光探针2',7'-二氢二氯荧光素二乙酸酯(DCFH-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类(ROS)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模型+H2组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ROS产生及MDA含量明显减少(P<0.01,P<0.05),SOD活性增强(P<0.01),SOD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氢气对子前期胎盘缺血/再灌注细胞模型有细胞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SOD-mRNA的转录、增强SOD酶活性及降低细胞内ROS水平,从而降低细胞氧化应激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癎前期 氢气 抗氧化 缺血 灌注细胞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灵芝多糖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洁 杨红梅 +1 位作者 裴瑞 王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00-701,共2页
灵芝是我国医学宝库珍品,具有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的作用。灵芝多糖(GLP)是灵芝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多种药理学活性。最近研究发现,其具有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hetap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灵芝是我国医学宝库珍品,具有滋补强壮、扶正固本的作用。灵芝多糖(GLP)是灵芝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多种药理学活性。最近研究发现,其具有抗氧化、清除氧自由基等作用。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hetapic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是导致肝叶切除、肝移植术后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已有研究表明.GLP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心脏、肠等有保护作用,但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方面的研究和应用鲜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复制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探讨GLP对家兔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保护作用。为其在肝脏外科的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缺血灌注损伤 灵芝多糖 保护作用 肝脏缺血灌注损伤 缺血再灌注模型 清除氧自由基 器官功能障碍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内酯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I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韦登明 黄光照 +1 位作者 张益鹄 饶广勋 《中医药学刊》 CAS 2003年第4期535-537,共3页
目的 :观察雷公藤内酯醇 (Triptolide,TL)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内ICAM - 1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为研究对象 ,应用免疫组化及HE染色技术 ,观察缺血前后应用TL(0 .2 - 0 .4mg/kg)对大鼠大脑中动脉... 目的 :观察雷公藤内酯醇 (Triptolide,TL)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内ICAM - 1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为研究对象 ,应用免疫组化及HE染色技术 ,观察缺血前后应用TL(0 .2 - 0 .4mg/kg)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侧ICAM - 1表达、微血管内附壁中性粒细胞数、脑组织含水量的影响。结果 :与损伤模型组比较 ,TL两治疗组大脑中动脉闭塞侧脑组织微血管内皮ICAM - 1免疫阳性表达量、微血管内附壁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脑组织含水量均明显减少。结论 :结果提示TL具有明显抑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内ICAM - 1表达和微血管内中性粒细胞粘附的作用。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已证实 ,中性粒细胞在缺血梗死灶周围脑组织的浸润对脑组织的损害起着重要作用 ;而脑组织内中性粒细胞的浸润需要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经ICAM - 1等粘附分子介导和炎细胞相互作用才能完成附壁游出和浸润。抑制和阻断粘附分子的作用有助于减轻脑缺血损害 ,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开辟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内酯醇 缺血再灌注模型 细胞间粘附分子-1 ICA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氟醚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时NF-κB及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婷 蒋豪 +1 位作者 薛张纲 欧周罗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4-400,共7页
目的探讨异氟醚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下核因子-κB(NF-κB)结合活性及细胞因子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趋化物(CIN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在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模型。SD雄性大鼠120只,随机分成4组(n=30):手术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 目的探讨异氟醚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下核因子-κB(NF-κB)结合活性及细胞因子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趋化物(CIN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在体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模型。SD雄性大鼠120只,随机分成4组(n=30):手术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异氟醚-缺血再灌注组(ISO-IR组)和异氟醚组(ISO-C组)。分别在缺血45min、再灌注30、60、120min处死大鼠,行动脉血气分析,测定肺组织湿干比(W/D)、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NF-κB结合活性和肺组织CINCmRNA的表达、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计数、沉渣白细胞分类和总蛋白(TP)的含量及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①再灌注后IR组和ISO-IR组的W/D值、MPO活性、NF-κB结合活性和CINCmRNA的表达均高于C组(P<0.05),而再灌注60min后ISO-IR组的以上各指标较IR组均有明显降低(P<0.05);②IR组BALF中中性粒细胞(PMN)所占的百分比较C组明显升高(P<0.05),而ISO-IR组的升高并不显著,且较IR组明显降低;③IR组和ISO-IR组BALF中TP含量均较C组升高明显(P<0.05),但ISO-IR组又明显低于IR组(P<0.05);④ISO-IR组肺组织病理学变化较IR组明显减轻。结论异氟醚的应用可以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F-κB的活化,降低肺组织CINCmRNA的表达上调,减少肺内PMN的浸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缺血灌注损伤 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异氟醚 核因子-κB(NF-κB)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缺血再灌注模型 组织病理学检查 细胞因子诱导 结合活性 SD雄性大鼠 动脉血气分析 髓过氧化物酶 CINC mRNA BALF 白细胞计数 白细胞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冉 贺茂林 +1 位作者 张巍 黄一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219-221,共3页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1只雄性Wistar大鼠,根据不同给药方案随机分为24h对照组(7只)、24h通心络组(7只)、5d对照组(7只)、5d通心络组(7只)以及假手术组(3只)。各组在造模前用等渗盐水或通心络灌胃预... 目的探讨通心络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1只雄性Wistar大鼠,根据不同给药方案随机分为24h对照组(7只)、24h通心络组(7只)、5d对照组(7只)、5d通心络组(7只)以及假手术组(3只)。各组在造模前用等渗盐水或通心络灌胃预处理7d。依据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90min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计算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下的梗死体积。结果脑缺血再灌注24h后的梗死体积对照组为(94.4±19.9)mm3,通心络组为(72.1±13.4)mm3;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对照组为(3.3±0.6)分,通心络组为(2.6±0.6)分。再灌注5d后的梗死体积对照组为(123.9±18.6)mm3,通心络组为(100.2±12.8)mm3;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对照组为(2.1±0.4)分,通心络组为(1.2±0.4)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0.05)。结论通心络对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后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灌注损伤 保护作用 通心络 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 大脑中动脉阻塞 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Wistar大鼠 梗死体积 对照组 24h 给药方案 不同时间 预处理 线栓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