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停灌与再灌注时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杨天睿 苗云波 +4 位作者 张彤 段靳岚 朱滢 穆宁晖 余锦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10-1314,共5页
目的探讨停灌时间、再灌注时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的影响,为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或减轻其损伤程度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9月—2017年5月,选取健康成年雄性实验树鼩,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保证每组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 目的探讨停灌时间、再灌注时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的影响,为防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或减轻其损伤程度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9月—2017年5月,选取健康成年雄性实验树鼩,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保证每组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系统成功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10只。A组稳定灌注30 min后取5只实验树鼩观察心肌梗死面积,其余继续灌注直至90 min。B组稳定灌注30 min,停灌15 min,再灌注30 min。C组稳定灌注30 min,停灌15 min,再灌注60 min。D组稳定灌注30 min,停灌30 min,再灌注30 min。E组稳定灌注30 min,停灌30 min,再灌注60 min。B^E组分别在停灌后取5只实验树鼩观察心肌梗死面积,其余继续再灌注。灌注结束,沿心脏冠状面切片,计算梗死面积。取灌注液、心肌组织,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 A组、D组、E组停灌与再灌注后实验树鼩心肌梗死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再灌注后实验树鼩心肌梗死面积较停灌后增加(P<0.05)。B^E组再灌注后心肌梗死面积大于A组,D、E组心肌梗死面积大于B、C组(P<0.05)。双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停灌时间对灌注液、心肌组织的ALT、AST,以及对灌注液CK-MB、LDH的主效应显著,而再灌注时间对灌注液、心肌组织的ALT、AST、CK-MB、LDH的主效应均显著(P<0.05)。结论缺血时间和再灌注时间是影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的关键因素,其中以再灌注时间更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灌注损伤 停灌时间 再灌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的建立及再灌注时间窗的探索 被引量:2
2
作者 苏庆杰 黄海威 +1 位作者 李玲 黄如训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209-211,共3页
目的:建立高血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观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制备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用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梗塞(MCAO),A组:MCAO3h后再灌注21h;B组:MCAO6h后再灌注18h;C组:MCAO24h。然后测定脑梗死体积及其占全大脑体... 目的:建立高血压-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观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制备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用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梗塞(MCAO),A组:MCAO3h后再灌注21h;B组:MCAO6h后再灌注18h;C组:MCAO24h。然后测定脑梗死体积及其占全大脑体积百分比、两半球体积差值。结果:MCAO6h后再灌注18h的RHR与持续MCAO24h的RHR比较,前者的梗死灶体积及其占全大脑体积百分比、两半球体积差值均有显著性增大(P<0.01),而MCAO3h后再灌注21h的RHR10例中仅有3例出现少许梗死灶。结论:MCAO6h后再灌注则已超出有效治疗时间窗,将造成明显的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脑缺血 灌注损伤 大鼠 动物模型 再灌注时间 模型建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体大鼠心脏再灌注损伤模型中最佳再灌注时间的探讨 被引量:2
3
作者 黎庆捷 文伟明 +4 位作者 钟国强 涂荣会 何艳 李烁 蒙滋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237-1239,共3页
目的:探讨离体大鼠心脏再灌注损伤模型所需的最佳再灌注时间,为进一步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保护作用提供基础。方法: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下,35只离体大鼠心脏随机均分成5组:①Sham组,持续灌流210min;②~⑤IR组,全心停灌3... 目的:探讨离体大鼠心脏再灌注损伤模型所需的最佳再灌注时间,为进一步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保护作用提供基础。方法: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下,35只离体大鼠心脏随机均分成5组:①Sham组,持续灌流210min;②~⑤IR组,全心停灌30min,分别再灌注30min(IR 30min组)、60min(IR 60min组)、120min(IR 120min组)、180min(IR 180min组)。检测各时段心率血压乘积(rate-pressure product,RPP)、冠脉流出液量(coronary flow,CF)及其乳酸脱氢酶(LDH)活力,采用2,3,5-氯三苯四唑(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法测量心肌梗死面积(infarct size,IS),透射电镜观察各组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RPP及CF于IR 30min组及IR60min组下降最为显著(P<0.01),LDH活力于IR 30min组及IR60min组升高最为显著(P<0.01),IS于IR 60min组开始趋于稳定;心肌超微结构于Sham组保存良好,IR 30min组其次,而于IR 60min组、IR 120min组及IR 180min组破坏均较严重。结论:在Langendorff模型下对离体大鼠心脏进行全心停灌再灌注,再灌注损伤主要发生在再灌注后60min,60min是相对较合适的再灌注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体心脏灌流 灌注损伤 再灌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缺血后控制性再灌注时间对再灌注损害的影响
4
作者 徐敬 杨栋 +8 位作者 赵文增 张明堪 郅兴义 赵松 许露梅 刘敬敏 乔晨晖 成向一 胡伟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1996年第1期40-44,共5页
家兔80只,分成4组,每组10只供心兔,10只供血兔,采用在体循环灌注离体心脏模型,对心肌缺血后不同控制性再灌注(控灌)时间对再灌注损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5、15和30min的控灌对心肌肌酸磷酸激酶的同工酶... 家兔80只,分成4组,每组10只供心兔,10只供血兔,采用在体循环灌注离体心脏模型,对心肌缺血后不同控制性再灌注(控灌)时间对再灌注损害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5、15和30min的控灌对心肌肌酸磷酸激酶的同工酶(CPK-MB)、含水量(MWC)、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明显优于未经控灌的实验组(P<0.05),5min和30min控灌组差异不显著(P>0.05),15min控灌组其各项指标又明显优于5min和30min控灌组。结果提示:控灌有预防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且以15min控灌疗效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灌注 再灌注时间 灌注损伤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缺血再灌注促进心肌葡萄糖转运体基因表达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璟 杭涛 江时森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B05期17-20,共4页
目的:了解短暂缺血再灌注后心肌葡萄糖转运体(GLUT)1 mRNA和GLUT4 mRNA的动态表达变化,及其与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关系。方法:将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完全闭塞20 min后,于再灌注4 h、1、3和7天四个时相进行观察,用RT-PCR计算机凝胶成像分... 目的:了解短暂缺血再灌注后心肌葡萄糖转运体(GLUT)1 mRNA和GLUT4 mRNA的动态表达变化,及其与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关系。方法:将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完全闭塞20 min后,于再灌注4 h、1、3和7天四个时相进行观察,用RT-PCR计算机凝胶成像分析系统检测心肌GLUT1 mRNA和GLUT4 mRNA相对含量。结果: 心肌缺血20 min,再灌注4 h后GLUT1 mRNA和GLUT4 mRNA的相对含量均达峰值,两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GLUT1 mRNA含量在再灌注7天后仍有明显升高(P<0.01),GLUT4 mRNA含量从再灌注3天后开始下降,且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短暂缺血后再灌注可增强心肌GLUT1和GLUT4 mRNA表达,有利于加强心肌缺血时葡萄糖的利用,保护缺血心肌和改善再灌注后心肌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转运体 缺血灌注 基因表达 短暂 GLUT4 GLUT1 RNA含量 凝胶成像分析 RT-PCR 缺血后灌注 mRNA表达 相对含量 心肌缺血 再灌注时间 表达变化 完全闭塞 左前降支 冠状动脉 系统检测 心肌功能 缺血心肌 对照组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中枯草溶菌素转换酶9的表达
6
作者 唐志晗 屈顺林 +2 位作者 任重 刘录山 姜志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10期1981-1981,共1页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大鼠 心肌缺血灌注 再灌注时间 实验终点 组织病理学改变 炎症细胞浸润 肌酶谱 损伤模型 缺血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卒中:回眸2018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拥军 丁亚榕 +1 位作者 戴丽叶 索阅 《中国卒中杂志》 2019年第1期1-14,共14页
2018年匆匆而过,脑血管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捷报不断,世界各地的研究为征服这个人类最重要的慢性病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盘点走过的一年,我们又见证了哪些给历史留下重要印记的研究呢?
关键词 风险 基因 再灌注时间 替奈普酶 联合抗血小板 隐源性卒中 康复 质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脑卒中识别量表及其性能比较 被引量:6
8
作者 刘琴琴 杨丽 +1 位作者 赵秋利 朱雪梅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53-757,共5页
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脑卒中已高居我国居民死因首位[1—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占我国脑卒中的69.6%—70.8%[3]。AIS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阻塞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再灌注时间每延误30min,90d良好预后可能... 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脑卒中已高居我国居民死因首位[1—2]。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占我国脑卒中的69.6%—70.8%[3]。AIS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阻塞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带,再灌注时间每延误30min,90d良好预后可能性下降12%[4],所以“时间就是大脑”[5]。卒中识别量表是快速识别脑卒中的重要方法之一,其设计目的是通过量表中简单的评估项目,快速有效地对脑卒中进行分诊,从而早期启动后续的治疗手段,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缺血半暗带 居民死因 再灌注时间 分诊 数据显示 评估项目 A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