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铁死亡相关LncRNA在中医药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樊程程 张新宇 +4 位作者 王奡 王圣澎 孙梦月 王哲 刘继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2-58,共7页
铁死亡,一种由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所驱动的细胞凋亡模式,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复杂病理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此类损伤通常发生在脑部缺血后血流恢复阶段,此时脑组织会经历更为严重的二次伤害。在一连串的复杂生理反应中,包括氧化应激、... 铁死亡,一种由铁依赖性脂质过氧化所驱动的细胞凋亡模式,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复杂病理过程中占据重要位置。此类损伤通常发生在脑部缺血后血流恢复阶段,此时脑组织会经历更为严重的二次伤害。在一连串的复杂生理反应中,包括氧化应激、细胞内钙浓度超标以及炎症反应等多种机制共同作用,铁死亡为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环。近期研究显示,某些LncRNA能够通过影响铁死亡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产生显著影响。某些LncRNA通过调控与细胞自噬有关的基因表达,从而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作用。关于LncRNA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如何影响铁死亡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但这一领域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已经显现。未来,可以更深入地探索LncRNA调控铁死亡的相关作用机制,并努力发现更多与铁死亡相关的LncRNA,以期找到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脑缺血灌注损伤 中风 铁死亡 LncRNA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溶栓后脑血流量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神经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春芹 谭双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49-1053,共5页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溶栓后脑血流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IS患者150例,根据溶栓后CT灌注成像检查患侧脑血流量...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患者溶栓后脑血流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神经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1年2月至2024年2月唐山市工人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AIS患者150例,根据溶栓后CT灌注成像检查患侧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 CBF)变化情况分为高灌注组48例和低灌注组102例。获取出血转化情况及灌注参数资料,后者包括CBF、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 CBV)、残余功能达峰时间(time to maximum of the residual function, T_(max))、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和达峰时间(time to peak, TTP),以及相对值rCBF、rCBV、T_(r, max)、rMTT及rTTP。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氧化应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和炎性因子水平。采用Pearson/Spearman相关性分析AIS患者溶栓后rCBF与氧化应激、炎性因子、出血转化情况及NIH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低灌注组患侧MTT、T_(max)、TTP显著高于健侧,CBF显著低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灌注组患侧MTT、TTP显著低于健侧,CBF、CBV显著高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灌注组rMTT、T_(r, max)、rTTP显著高于高灌注组,rCBF、rCBV显著低于高灌注组(P<0.01)。低灌注组丙二醛、晚期氧化蛋白产物、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低于高灌注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显著高于高灌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rCBF与丙二醛、肿瘤坏死因子α呈负相关(r=-0.436,P<0.01;r=-0.451,P<0.01),与超氧化物歧化酶呈正相关(r=0.412,P<0.01)。结论 AIS患者溶栓后脑血流变化与缺血再灌注损伤存在较好相关性,但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不具备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血栓溶解疗法 灌注损伤 脑血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性反应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及药物干预(摘要) 被引量:9
3
作者 关怀敏 刘瑞云 +4 位作者 王生彦 黄振文 张延荣 马集体 李景荣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49-150,共2页
炎性反应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及药物干预(摘要)关怀敏刘瑞云王生彦黄振文张延荣马集体李景荣本文以犬心大静脉内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含量和心肌内中性粒细胞(PMN)浸润程度来反映缺血再灌注心肌内的炎性反应,并... 炎性反应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及药物干预(摘要)关怀敏刘瑞云王生彦黄振文张延荣马集体李景荣本文以犬心大静脉内血小板激活因子(PAF)含量和心肌内中性粒细胞(PMN)浸润程度来反映缺血再灌注心肌内的炎性反应,并以粉防己碱干预,探讨炎性反应在心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灌注损伤 炎性反应 药物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及其药物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1
4
作者 王立英 杨世杰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27-1231,共5页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是多种机制参与的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与自由基过度形成、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细胞内钙超载、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多种机制有关,多种环节因素之间又互相作用,进一步促进CIRI后的神经功能破坏和脑梗死灶形...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是多种机制参与的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与自由基过度形成、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细胞内钙超载、炎性反应和细胞凋亡多种机制有关,多种环节因素之间又互相作用,进一步促进CIRI后的神经功能破坏和脑梗死灶形成。本文作者从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靶点两方面对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脑缺血-灌注损伤 药物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药物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患者再灌注损伤心肌保护作用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罗敏 黄力 +3 位作者 王伟钢 王颖辉 刘海波 王显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240-245,共6页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药物后适应(pharmacological postconditioning)对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急诊PCI后的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关于中药药物后适应对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急诊PCI后的再灌注损伤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药物后适应(pharmacological postconditioning)对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急诊PCI后的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计算机检索关于中药药物后适应对减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急诊PCI后的再灌注损伤作用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文献检索起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2年2月。由2名研究者按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交叉核对,而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个RCT。2个RCT的Meta分析示:中药组CK-MB峰值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MD=63.91,95%CI(46.74,81.08),P<0.00001]。3个RCT的Meta分析显示:中药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OR=0.5,95%CI(0.29,0.87),P=0.01]。对PCI术后2 h、24 h、7 d ST段回落率的Meta分析:PCI术后2 h[OR=1.22,95%CI(0.75-1.96),P=0.42],中药组与对照组无统计差异。PCI术后24 h[OR=2.32,95%CI(1.50-3.58),P=0.0002],PCI术后7 d[OR=3.54,95%CI(1.53-8.20),P=0.00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PCI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的影响,中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MD=-4.26,95%CI(-7.38,-1.15),P=0.007]。在不良事件方面,3个研究的Meta分析,不良事件两组无统计学意义[OR=1.46,95%CI(0.54,3.91),P=0.46]。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术患者,术前给予中药治疗,有利于降低CK-MB峰值及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并能提高ST段回落率及左心室射血分数。受纳入研究质量与数量限制,上述结果尚待更多高质量研究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物后适应 心肌缺血灌注损伤 META分析 系统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谭元生 邓圣明 谭超 《中医药学刊》 2003年第6期877-879,共3页
药物预处理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操作受到关注。作者综述了近年来药物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认为探讨中药是否能加强心肌缺血预处理的保护效应 ,探讨复方药物预处理是否可通过多途径、多机制模拟缺血预处理启动... 药物预处理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操作受到关注。作者综述了近年来药物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认为探讨中药是否能加强心肌缺血预处理的保护效应 ,探讨复方药物预处理是否可通过多途径、多机制模拟缺血预处理启动心肌的内源性调控保护具有深远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灌注损伤 缺血预处理 药物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焦亡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王浩 郭文文 吕兴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5-279,共5页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导致急性肾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探索肾IRI的发生机制及开发减轻肾IRI的有效靶向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细胞焦亡是一种新发现的炎症性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研究...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导致急性肾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探索肾IRI的发生机制及开发减轻肾IRI的有效靶向药物具有重要意义。细胞焦亡是一种新发现的炎症性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研究发现细胞焦亡与肾IRI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该文对细胞焦亡在肾IRI中的作用及机制进行综述,并讨论影响细胞焦亡的相关药物在肾IRI保护作用中的研究新进展,为肾IRI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焦亡 肾缺血灌注损伤 靶向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皮细胞损伤及功能变化在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意义及药物干预 被引量:7
8
作者 牛丽丽 祝善俊 +2 位作者 史亚非 耿建萌 陈光辉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98-300,共3页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损伤及功能变化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发病机制及卡托普利对其的影响。方法:实验兔分为心肌缺血再灌注组(n=8),心肌缺血再灌注+卡托普利治疗组(n=8)及假手术对照组(n=8);分别测结扎前,缺血0...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损伤及功能变化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发病机制及卡托普利对其的影响。方法:实验兔分为心肌缺血再灌注组(n=8),心肌缺血再灌注+卡托普利治疗组(n=8)及假手术对照组(n=8);分别测结扎前,缺血0.5小时,再灌注0.5小时、1.5小时和6小时共5个时相点。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内皮素(ET),紫外分光光度计测一氧化氮(NO),Perco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血循环内皮细胞。结果:心肌缺血0.5小时,血中ET、NO含量无明显变化,于再灌注0.5小时NO下降、ET升高,尤以再灌注1.5小时和6小时变化显著(P均<0.05)。循环内皮细胞则以再灌注1.5小时明显增高(P<0.05)。卡托普利可逆转上述指标。结论:再灌注导致内皮功能紊乱,进而加重内皮细胞损伤,二者互为因果关系,卡托普利通过保护内皮而减轻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灌注 药物疗法 内皮细胞损伤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碟脉灵注射液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天 徐华丽 +2 位作者 曲绍春 于晓风 睢大员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8-81,共4页
目的:观察碟脉灵注射液(DMLI)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体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24 h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计算心肌梗死范围(MIS),测定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心肌型肌酸... 目的:观察碟脉灵注射液(DMLI)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体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 min,再灌注24 h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计算心肌梗死范围(MIS),测定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并测定血浆前列环素(PGI2)及血栓素A2(TXA2) 水平。结果:与再灌模型组比较,DMLI 5、10 mL·kg-1组MIS明显缩小,血清AST、LDH、CK—MB活性及 MDA含量明显降低,SOD及GSH—Px活性明显升高,血浆TXA2水平明显下降,PGI2水平及PGIz/TXA2比值明显增高。结论:DMLI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对心肌的氧化损伤,纠正PGI2/TXA2失衡等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碟脉灵注射液 心肌缺血/药物疗法 再灌注损伤/药物疗法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类/血液 乳酸 脱氢酶/血液l超氧化物歧化酶/血液 自由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P3及其抑制药物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涛 蔡飞 江波涛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2-25,共4页
Nod样受体蛋白3(Nod-1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是肾脏中最具代表性的炎症小体,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 RIRI)的进程中,NLRP3可通过炎症小体依赖途径和非炎症小体依赖途径介导疾病发生,并且在被... Nod样受体蛋白3(Nod-1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是肾脏中最具代表性的炎症小体,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renal-ischemic reperfusion injury, RIRI)的进程中,NLRP3可通过炎症小体依赖途径和非炎症小体依赖途径介导疾病发生,并且在被多种途径激活后可导致损伤进一步加重;多项研究表明,多种药物或化合物可通过抑制NLRP3激活来减轻RIRI。因此,研究RIRI中NLRP3的致病机制、激活途径以及抑制药物或化合物至关重要,该文将对以上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LRP3 肾脏 缺血/灌注损伤 活性氧 药物 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吗啡预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1
作者 翁立军 张野 +2 位作者 李锐 蒋玲玲 陈志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53,共5页
目的观察从侧脑室以预处理的方式注射吗啡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探讨中枢吗啡预处理对缺血后心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先建立侧脑室注射动物模型,再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观察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 目的观察从侧脑室以预处理的方式注射吗啡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探讨中枢吗啡预处理对缺血后心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先建立侧脑室注射动物模型,再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观察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平均动脉压和心率乘积(RPP);心肌缺血危险区(AAR)、梗死区(IS)的体积、以及IS/AAR;S-P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大鼠孤束核中c-fos表达情况;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结果与对照组(CON)比较,缺血预处理组(IPC)、吗啡预处理组(MPC)(IS/ARR)均降低(P<0.05和P<0.01);IPC、MPC孤束核中c-fos表达明显低于CON组(P<0.01);IPC、MPC组CGRP水平明显高于CON组(P<0.01);吗啡预处理+纳洛酮(MN)组,IS体积和IS/AAR、c-fos和CGRP差异无显著性;各组各时点的HR、MAP及RPP,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侧脑室注射吗啡预处理可以模拟缺血预处理,对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中枢-外周神经调节完成的,c-fos、CGRP可能参与这种保护作用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药理学 心肌再灌注损伤/药物疗法 缺血预 处理 心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甲素缓解局灶性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发的炎症及其相关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白石 孙雅谊 +2 位作者 吴丽娟 吴仲敏 方马荣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93-500,共8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局灶性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的抗炎、抗凋亡等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参照Longa的方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手术对照组、溶剂对照组、模型对照纽、...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对局灶性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的抗炎、抗凋亡等神经保护机制。方法:参照Longa的方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手术对照组、溶剂对照组、模型对照纽、雷公藤甲素组。TTC染色确定脑梗死的部位和体积,Longa法对神经功能障碍程度进行评分,荧光染色观察星形胶质细胞数量,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环氧化酶-2(COX-2)、NF-κB的蛋白表达情况,实时定量PCR测定各组大鼠iNOS和COX-2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相较于溶剂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雷公藤甲素组大鼠大脑中动脉分布区域脑组织水肿改善明显(80.03±0.46)%(P〈0.05),诱发梗死体积缩小(8.3±1.4)%(P〈0.01),神经功能障碍程度较轻,Longa评分为1.38±0.20(P〈0.05);炎症相关因素如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的数量减少(P〈0.05),COX-2、iNOS和NF—κB蛋白表达下降,分别为91.67±1.31、95.24±5.07和75.03±12.06(均P〈0.05),且损伤区凋亡作用减轻,TUNEL阳性细胞数为64.15±3.52(P〈0.05)。结论:在大鼠局灶性脑组织缺血再灌注模型中,雷公藤甲素能够对抗炎症及其相关凋亡,起到减轻脑水肿及梗死范围,缓解神经功能性障碍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κ雷公藤内酯/治疗应用 脑组织缺血/药物疗法 再灌注损伤/药物疗法 神经炎/药物疗法 NF—κB/代谢 环氧化酶2/代谢 一氧化氮合酶/代谢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李辉 冉珂 +2 位作者 唐正国 李双凤 常业恬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59-563,共5页
目的:探讨硫化氢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组)仅开胸并分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不阻断血流150 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阻断30 min,再... 目的:探讨硫化氢预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S组)仅开胸并分离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不阻断血流150 min;缺血再灌注组(IR组)行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阻断30 min,再灌注120 min;硫化氢预处理组(H组)予以静脉注射硫化氢钠0.05 mg/kg,给药后24 h同IR组处理;硫化氢预处理+线粒体KATP通道阻断剂(5-羟葵酸,5-HD)组(D组)缺血前15 min静脉注射5-HD 5 mg/kg,其它同H组处理。再灌注结束后抽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测心梗面积,免疫印迹法测心肌S-腺苷蛋氨酸合成酶(S-adenosylmethionine synthetase,SAM-s)的表达。结果:心肌梗死面积与IR组(38.27%±5.64%)比,H组(25.40%±3.54%)减小(P<0.05),D组(40.53%±5.24%)无明显差异(P>0.05)。心肌SAM-s表达与S组比,IR组、H组和D组均升高(P<0.05);与IR组比,H组降低(P<0.05),D组无明显差异(P>0.05)。与IR组比,H组血清SOD的活性含量增高、MDA的降低(P<0.05),D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硫化氢预处理对大鼠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心肌SAM-s表达,减少氧自由基的生成,增强心肌抗氧化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化氢/药理学 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 心肌再灌注损伤/药物疗法 心肌灌注损伤/病理学 肌细胞 心脏/药物作用 肌细胞 心脏/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外泌体的多细胞信号网络和药物载体在调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宇 马勇 +1 位作者 李斌 柴尔青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80-2287,共8页
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死因,在多种疾病中卒中的致死率与致残率总和占据第三位,其中主要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占全部卒中事件的62.4%,而在我国脑卒中是第一大致死性疾病和致残性疾病,同时患病率和死亡率在继续增加^([1-2])。近年来,我国各... 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死因,在多种疾病中卒中的致死率与致残率总和占据第三位,其中主要以缺血性脑卒中为主,占全部卒中事件的62.4%,而在我国脑卒中是第一大致死性疾病和致残性疾病,同时患病率和死亡率在继续增加^([1-2])。近年来,我国各级医院的卒中管理机制在不断完善,溶栓、颅内动脉取栓术、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等再灌注策略更多地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大幅度地改善了患者的住院期间生存率、降低了年龄标准化死亡率,然而接受再灌注治疗患者的远期预后和生存质量仍较差,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除了社会老龄化导致的患者平均年龄升高外,由再灌注策略引发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也发挥着重要作用^([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灌注损伤 外泌体 药物载体 脑卒中 细胞信号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药物递送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对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的治疗及其进展 被引量:3
15
作者 肖新芋 高禹 +1 位作者 蒋宁 彭奇龄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35-241,共7页
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致死率排第二位的疾病,其中80%为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损伤是影响脑缺血预后的关键,包括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近年来,功能化纳米药物递送体系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高效性、强特异性等优势在脑缺血疾病研究中被广... 脑卒中是世界范围内致死率排第二位的疾病,其中80%为缺血性脑卒中。再灌注损伤是影响脑缺血预后的关键,包括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近年来,功能化纳米药物递送体系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高效性、强特异性等优势在脑缺血疾病研究中被广泛应用。综述金属纳米递药体系、生物相容纳米递药体系以及高分子纳米递药体系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抑制炎症反应以及清除氧化应激的研究,并对纳米药物递送体系今后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药物递送 脑缺血灌注损伤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高分子纳米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瓜苷通过抑制NF-κB P65/TNF-α通路活性减轻小鼠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组织损伤 被引量:12
16
作者 马竞 何文龙 +3 位作者 高重阳 余瑞云 薛鹏 牛永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89-295,共7页
目的:探究木瓜苷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脑组织损伤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选择8周龄健康C57BL/C小鼠50只,分别设置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木瓜苷组,其中木瓜苷组按给药剂量不同分别设置木瓜苷30、60、90 mg/kg 组,木瓜苷采用灌胃... 目的:探究木瓜苷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脑组织损伤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选择8周龄健康C57BL/C小鼠50只,分别设置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木瓜苷组,其中木瓜苷组按给药剂量不同分别设置木瓜苷30、60、90 mg/kg 组,木瓜苷采用灌胃方式给药。HE染色观察脑组织细胞形态;Zea-Longa 5分评分法评估神经功能;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氧化应激和炎症因子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关键通路分子和神经功能分子。结果:与手术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脑组织损伤严重,细胞发生严重凋亡、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剧烈,炎症和凋亡促进因子NF-κB P65和TNF-α表达水平升高,并伴随神经功能因子髓鞘相关糖蛋白(MAG)和少突胶质细胞髓鞘糖蛋白(OMgp)表达水平下降(均 P < 0.01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木瓜苷组小鼠脑组织损伤有所缓解,细胞凋亡改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缓和,炎症和凋亡促进因子NF-κB P65和TNF-α表达水平降低,并伴随神经功能因子MAG和OMgp表达水平升高(均 P <0.01)。其中,木瓜苷剂量为60 mg/kg时效果最好。结论:木瓜苷可以抑制NF-κB P65和TNF-α表达,降低脑组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且木瓜苷剂量为60 mg/kg时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化学 皂苷类/药理学 脑缺血/药物疗法 再灌注损伤/药物疗法 细胞凋亡 氧化性应激 炎症 NF-κB/代谢 肿瘤坏死因子α/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给药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梁刚 牛育苗 +3 位作者 李一涵 魏安怡 董静尹 曾玲晖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43-449,共7页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给药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04只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建模后6 h雷帕霉素给药组(6 h给药组)和建模后24 h雷帕霉素给药组(24 h给药组)。采用Longa法...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给药对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04只Sprague 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建模后6 h雷帕霉素给药组(6 h给药组)和建模后24 h雷帕霉素给药组(24 h给药组)。采用Longa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NSS)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脑梗死体积; Fluoro-Jade B(FJB)染色法检测大鼠脑组织神经元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mTOR信号通路磷酸化S6蛋白表达。结果:与手术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NSS升高,脑梗死体积增加,FJB阳性细胞增多,半暗带磷酸化S6蛋白表达量增加(均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6 h和24 h给药组大鼠NSS均降低,脑梗死体积缩小,FJB阳性细胞减少,半暗带磷酸化S6蛋白表达量减少(均P<0.05或P<0.01),且24 h给药组各项指标变化与6 h给药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后24 h给予雷帕霉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所致脑损伤仍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药物疗法 再灌注损伤/药物疗法 神经元 细胞凋亡 蛋白激酶类/生理学 西罗莫司/药理学 信号传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口服药物SA13353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18
作者 丛馨 张艳 吴立玲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8-218,共1页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大鼠肾脏 保护作用 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 辣椒素受体 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休克小肠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Ⅲ.血管活性药物对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19
作者 唐朝枢 苏静怡 张恩潭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1985年第3期1-3,共3页
结扎家兔SMA 1小时后,颈动脉血流经灌流泵以90mmHg压力再灌注SMA 2小时。使用NE显著加重组织再灌注损伤,而使用POB虽然SMA血流量增加到原水平的146.5±3.7%,但仍发生了严重的小肠出血水肿,绒毛坏死等再灌注损伤。本文讨论了晚期休... 结扎家兔SMA 1小时后,颈动脉血流经灌流泵以90mmHg压力再灌注SMA 2小时。使用NE显著加重组织再灌注损伤,而使用POB虽然SMA血流量增加到原水平的146.5±3.7%,但仍发生了严重的小肠出血水肿,绒毛坏死等再灌注损伤。本文讨论了晚期休克时血管活性剂对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O休克 休克小肠 灌注损伤 血管活性药物 去甲肾上腺素 酚苄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内源性保护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20
作者 曹泽玲 杨庭树 +1 位作者 龙超良 汪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12-916,共5页
缺血预适应是目前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最为有效方法之一,其机制是通过调动机体内源性保护体系而发挥作用。但由于缺血预适应在临床难以实施,随之出现了药物预适应,它可分为受体和非受体依赖2种,是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治疗研究热点。
关键词 缺血/灌注损伤 缺血预适应 药物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