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导管流量及再循环率的测定 被引量:6
1
作者 鄢建军 严贺 +2 位作者 童辉 刘慎微 徐钢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13期33-35,共3页
目的了解不同型号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实际流量以及不同流量和连接方法下导管再循环率的情况,为永久性双腔导管的临床应用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将56例使用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根据留置导管不同分为Perm-cath组(... 目的了解不同型号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实际流量以及不同流量和连接方法下导管再循环率的情况,为永久性双腔导管的临床应用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将56例使用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根据留置导管不同分为Perm-cath组(P组)30例,Tal Palindrome TM组(T组)26例,利用Transonic HD02血液透析监护仪进行实际血流量监测。测定正接和反接状态下,泵设流量分别为150、200、250、300、350mL/min时的再循环率。结果无论正接还是反接,两组实际流量均能达到泵设流量的要求;不同泵设流量时正接和反接实际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接时泵设流量150~350mL/min,两组几乎没有再循环。反接时,不同泵设流量组内再循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各不同泵设流量下,P组再循环率显著高于T组(均P<0.01)。结论两种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留置导管血流量能满足泵设流量需求,正接时都没有再循环;反接时Tal Palindrome TM型再循环率比Permcath型低,两种导管再循环率不随泵设流量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应尽量避免反接导管,必须反接时,可相应提高血流量,以保证透析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超声稀释法 永久性双腔血液透析导管 导管连接方式 血液流量 再循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氧法测量烟气再循环率及不确定度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曾吉鹏 潘登 +3 位作者 管坚 于吉明 高乃平 朱彤 《计量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20-1225,共6页
为准确测量、计算得到烟气再循环率,在燃气组分及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基于化学反应平衡方程式推导得到烟气再循环率的计算公式,进而提出测量燃气锅炉烟气氧浓度和烟气-空气混合气氧浓度的双氧法。为定量分析测量结果的质量,基于国标中的GU... 为准确测量、计算得到烟气再循环率,在燃气组分及浓度不变的情况下,基于化学反应平衡方程式推导得到烟气再循环率的计算公式,进而提出测量燃气锅炉烟气氧浓度和烟气-空气混合气氧浓度的双氧法。为定量分析测量结果的质量,基于国标中的GUM法对双氧法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并根据不确定度要求为仪器选择提出指导意见。研究发现,当烟气氧浓度测量结果为1.91%、混合气氧浓度测量结果为18.64%时,通过双氧法计算烟气再循环率R为13.45%,扩展不确定度为1.56%。混合气氧浓度测量不确定度对双氧法扩展不确定度影响很大,在选择测量仪器时,混合气氧浓度测量仪器的扩展不确定度可小于烟气氧浓度测量仪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学 烟气再循环率 双氧法 燃气锅炉 不确定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燃机废气再循环(EGR)率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庄兵 罗福强 +1 位作者 李占成 黄贤龙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03-205,共3页
废气再循环(EGR)率的合理控制对NOx的净化效果和整机排放极其重要。为此,分析比较了各种EGR率的评价方法,提出了新的EGR率评价指标比废气再循环率ηEGR,同时阐明了EGR率闭环控制的必要性及其控制方法。
关键词 能源与动力工程 废气再循环(EGR) 理论研究 内燃机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燃机废气再循环(EGR)率评价方法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庄兵 彭飞舟 黄贤龙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33,共3页
EGR率的合理控制对NOx的净化效果和整机排放极其重要,本文分析比较了各种EGR率的评价方法,提出新的EGR率评价指标比废气再循环率ηEGR,同时阐明了EGR率闭环控制的必要性及其控制方法。
关键词 内燃机 废气再循环(EGR)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化锂制冷机组吸收器再循环倍率的优化及最优控制
5
作者 黄为民 赵然 应启嘎 《能源研究与信息》 1997年第3期35-38,共4页
本文采用参数优化方法,从吸收驱动力及吸收系数两方面对吸收器的再循环倍率进行了优化,并提出了再循环倍率的最优控制方案。
关键词 溴化锂 制冷机 吸收器 再循环 优化 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扩散吸收式制冷中溶液再循环倍率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戴雨辰 陈飞 +1 位作者 李宏顺 王寒栋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467-2473,共7页
对新型太阳能驱动、带循环泵的NH_3/LiNO_3/He扩散吸收式制冷系统中溶液再循环倍率k值与系统性能系数COP的变化规律进行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发生温度T_g、冷凝温度T_c、最大蒸发温度T_e及喷淋温度T_(24)下,系统COP随溶液再循... 对新型太阳能驱动、带循环泵的NH_3/LiNO_3/He扩散吸收式制冷系统中溶液再循环倍率k值与系统性能系数COP的变化规律进行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发生温度T_g、冷凝温度T_c、最大蒸发温度T_e及喷淋温度T_(24)下,系统COP随溶液再循环倍率k值的增大,普遍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因此每一工况下均存在相应的COP和k值;但由于上述各工况和k值对喷淋溶液浓度x_(24)和吸收温度Ta的影响各具特点,导致各工况下的影响程度并不完全相同。在最大蒸发温度为0℃、冷凝温度和喷淋温度为30℃的典型工况下,当发生温度为80~100℃时,k值的最优值在2.5~3.0之间,对应的COP在0.401~0.458之间。机组实际运行时,可根据运行工况条件适当调节相应的k值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散吸收式制冷 NH3/LiNO3 溶液再循环 COP 太阳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静脉内瘘穿刺间距选择与再循环发生的护理问题 被引量:14
7
作者 苏红 吴灏 +2 位作者 黄军月 郭志勇 李保春 《中国血液净化》 2007年第7期401-403,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内瘘穿刺间距与再循环及通路流量的关系。方法对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肾内科4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分别采用TRANSONICHDO2血液透析监护仪测得实际通路内血流量(Qa),并分为3组:Qa>1000ml/min(13例);Qa600~1... 目的探讨不同的内瘘穿刺间距与再循环及通路流量的关系。方法对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肾内科45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分别采用TRANSONICHDO2血液透析监护仪测得实际通路内血流量(Qa),并分为3组:Qa>1000ml/min(13例);Qa600~1000ml/min(20例);Qa<600ml/min(12例),选择不同的穿刺间距(4、6、8、10cm),采用尿素法(UT)和TRANS2种方法进行再循环率测定。结果UT与STRANS的测定结果,采用非参数方法进行统计,Spearman相关系数rs=0.934,P<0.01,结果显示2种测定方法有很好的相关性;当Qa>600ml/min时,在穿刺间距≥4cm时RTRANS(%)=0,RUT(%)=(2.91±0.93),均为阴性结果;当Qa<600ml/min时,RTRANS(%)和针距呈直线负相关,r=-0.956,P<0.01;RUT(%)和针距亦呈直线负相关,r=-0.996,P<0.01;结论在Qa>600ml/min时,大于4cm穿刺间距不会引起R;但在Qa<600ml/min,R随间距的缩短而增大,只有当间距>10cm时无通路内再循环;认为每月进行通路流量检测十分必要,除能指导穿刺间距的选择,利于内瘘保护外,又能及时发现血管功能障碍,提前给予临床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路流量 再循环率 内瘘穿刺间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血液通路再循环的观察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17
8
作者 李辉 《中国血液净化》 2006年第10期758-758,共1页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5.3±7.6)岁,透析时间3天到5年零8个月,血管通路为前臂自身动静脉内瘘108例次,颈内静脉插管37...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择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透析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50例,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5.3±7.6)岁,透析时间3天到5年零8个月,血管通路为前臂自身动静脉内瘘108例次,颈内静脉插管37例次,股静脉插管2l例次。均采用德国Fresenius 4008H血液透析机的BTM检测仪进行再循环率的检测,透析器为德国Fresenius F6HPS型,穿刺针为德国费森尤斯16号带背孔可旋转式穿刺针,静脉插管为美国KENDALL公司单针双腔中心静脉插管,型号为3.8mm×16cm。透析血流量为200ml/min,透析液流量为500ml/min,内瘘动静脉穿刺间距为8~1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 再循环率 护理对策 血液通路 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 颈内静脉插管 动静脉内瘘 血液净化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烟气再循环技术对链条锅炉NO_x脱除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郭欣维 张健 +3 位作者 张忠孝 院振松 樊俊杰 陈宝明 《能源工程》 2017年第4期48-52,共5页
在一台46 MW链条炉排热水锅炉上,采用基于上下多级配风的新型烟气再循环技术进行了低氮氧化物(NO_x)排放改造。并针对改造后不同锅炉负荷的烟气再循环比率、过量空气系数、烟气再循环实现形式等因素对NO_x排放的影响逐一进行了试验研究... 在一台46 MW链条炉排热水锅炉上,采用基于上下多级配风的新型烟气再循环技术进行了低氮氧化物(NO_x)排放改造。并针对改造后不同锅炉负荷的烟气再循环比率、过量空气系数、烟气再循环实现形式等因素对NO_x排放的影响逐一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烟气再循环率为15%,过剩空气系数为1.5,采用上下多级配风式烟气再循环技术时,该链条炉的NO_x排放达到最优,最高脱硝效率达27.3%。试验表明多级同时烟气再循环配风方式明显优于仅底部喷风方式,平均脱硝效率可优化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条锅炉 新型烟气再循环 NOX脱除 烟气再循环率 过剩空气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层烟气再循环技术的链条锅炉NO_x排放研究
10
作者 杜时 樊俊杰 +2 位作者 张忠孝 郭欣维 张乐宇 《洁净煤技术》 CAS 2018年第3期103-107,共5页
为了研究多层烟气再循环技术对链条锅炉NO_x排放的影响,在1台70 MW链条炉排热水锅炉中,采用上、中、下多级配风的烟气再循环技术进行NO_x排放改造。研究不同烟气再循环比率和不同循环烟气通入炉内位置对NO_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烟... 为了研究多层烟气再循环技术对链条锅炉NO_x排放的影响,在1台70 MW链条炉排热水锅炉中,采用上、中、下多级配风的烟气再循环技术进行NO_x排放改造。研究不同烟气再循环比率和不同循环烟气通入炉内位置对NO_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烟气再循环率为15%时,采用上、中、下多级配风式烟气再循环技术,链条炉的NO_x排放可达到最优,最高脱硝效率达20.3%。试验表明多级烟气再循环配风方式明显优于仅底部喷风,可有效降低NO_x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烟气 链条锅炉 NOX排放 NOX脱除 烟气再循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气再循环单向阀对燃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11
作者 邓彪 《柴油机设计与制造》 2023年第3期25-30,共6页
废气再循环(EGR)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燃气发动机热负荷、爆燃风险及氮氧化物(NO_(x))排放量,具有提高发动机经济性的作用。单向阀作为EGR系统的一个重要部件,可以起到提升发动机低转速段扭矩和降低发动机气耗的作用。对比EGR系统有无单... 废气再循环(EGR)系统可以有效地降低燃气发动机热负荷、爆燃风险及氮氧化物(NO_(x))排放量,具有提高发动机经济性的作用。单向阀作为EGR系统的一个重要部件,可以起到提升发动机低转速段扭矩和降低发动机气耗的作用。对比EGR系统有无单向阀时对燃气发动机性能的影响,验证A、B两款单向阀对于提升发动机性能所起的作用,以及在燃气发动机复杂工况条件下自身的可靠性。使得结论可为燃气发动机匹配合适的EGR单向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气再循环系统 单向阀 废气再循环率 气耗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四缸柴油机各缸EGR率均匀分配的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鹏 姜水生 张国臻 《南昌大学学报(工科版)》 CAS 2013年第2期168-171,共4页
采用废气再循环(EGR)技术的多缸柴油机,EGR率在各缸的均匀分布能有效保证燃烧质量,优化排放。通过改进某四缸柴油机EGR出口管路的结构,建立进气管路的一维与三维模型,给出模拟仿真分析过程,运用一维整机性能分析软件GT-Power与三维CFD软... 采用废气再循环(EGR)技术的多缸柴油机,EGR率在各缸的均匀分布能有效保证燃烧质量,优化排放。通过改进某四缸柴油机EGR出口管路的结构,建立进气管路的一维与三维模型,给出模拟仿真分析过程,运用一维整机性能分析软件GT-Power与三维CFD软件AVL Fire分别对新旧2种进气歧管进行1D-3D耦合分析,得出优化后管路EGR最大偏差率8.99%,明显小于原始管路44.79%的EGR最大偏差率,优化管路更有利于EGR率的均匀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气再循环率 均匀分配 结构优化 仿真 1D-3D耦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气歧管结构差异对发动机各缸EGR率均匀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邓彪 《柴油机设计与制造》 2023年第4期23-27,共5页
针对天然气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能够有效地有抑制氮氧化物(NOx)的产生,同时降低发动机缸内的燃烧温度。但各缸EGR率差异会导致各缸燃烧存在差异,从而增加失火和爆燃的风险。基于某国六天然气发动机进行各缸EGR率测试,并对进气歧管进... 针对天然气发动机,废气再循环(EGR)能够有效地有抑制氮氧化物(NOx)的产生,同时降低发动机缸内的燃烧温度。但各缸EGR率差异会导致各缸燃烧存在差异,从而增加失火和爆燃的风险。基于某国六天然气发动机进行各缸EGR率测试,并对进气歧管进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仿真分析。基于此,通过优化进气歧管结构设计,有效提升了EGR率的均匀性,各缸EGR率均匀性≤2.5%,满足设计要求。研究结果可为后期发动机的进气歧管设计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发动机 废气再循环率 计算流体动力学 仿真 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动机预混压燃研究现状
14
作者 李明顺 张保红 《内燃机与配件》 2024年第6期143-145,共3页
预混压燃作为一种新型的燃烧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内燃机的有害排放物。系统地介绍了喷油策略、废气再循环率和燃料特性这三个方面对预混压燃的影响。合理的控制喷油策略、优化其与燃烧室的匹配,是降低预混压燃排放物的关键,并且可以有... 预混压燃作为一种新型的燃烧方式,可以有效的降低内燃机的有害排放物。系统地介绍了喷油策略、废气再循环率和燃料特性这三个方面对预混压燃的影响。合理的控制喷油策略、优化其与燃烧室的匹配,是降低预混压燃排放物的关键,并且可以有效的提高预混压燃的负荷范围。在不同负荷下,优化废气再循环率,是降低氮氧化物与碳烟折中排放的关键。低馏出温度和低十六烷值的燃料更适合于预混压燃。采用新型燃料实现预混压燃将是以后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混压燃 喷油策略 废气再循环率 燃料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跟踪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9
15
作者 骆美良 骆瑾瑜 +1 位作者 沈洁 顾晓萍 《护士进修杂志》 2019年第9期774-776,780,共4页
目的探讨全程跟踪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秉承患者知情原则并尊重患者个人意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 目的探讨全程跟踪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秉承患者知情原则并尊重患者个人意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中运用全程跟踪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血管通路再循环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血尿素氮再循环率、血肌酐再循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感染、血管闭塞、血栓、动脉瘤等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满意率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84.44%( P <0.05)。结论全程跟踪护理应用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持续质量改进中,能够降低血管通路再循环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程跟踪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 持续质量改进 血管通路再循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超声稀释法的血管通路监测在动静脉内瘘维护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16
作者 余少斌 周莉 +4 位作者 曾筱茜 刘菁 苟慎菊 马良 付平 《中国血液净化》 2017年第11期781-785,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稀释法(ultrasound Dilution,UD)的血管通路监测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管通路维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2月于华西医院血液透析中心使用动静脉内瘘(arterio... 目的探讨基于超声稀释法(ultrasound Dilution,UD)的血管通路监测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血管通路维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2月于华西医院血液透析中心使用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并利用HD02血液透析监测仪行UD评估血管通路的MHD患者213例。记录AVF患者首次采用UD监测的实际血流量、内瘘流量(access flow,Qa)、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内瘘流量与心输出量的比例(Qa/CO)、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评估基于UD方法在AVF低血流量相关因素分析、AVF狭窄诊断和处理等方面的应用。结果 (1)组间比较结果提示,与Qa≥500ml/min的患者比较,Qa<500ml/min的患者AVF血栓的发生率较高(38.235%比11.173%;c2=15.983;P<0.001)、血管狭窄的比例较高(20.588%比1.676%;c2=22.840;P<0.001);(2)采用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对基于UD方法测量的低血流量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提示,血管狭窄与AVF流量不足独立相关[OR=14.192,95%CI 3.410~59.056,P<0.001]。(3)针对AVF狭窄进行干预后使用UD复测内瘘实际流量及Qa,结果显示流量均较前升高。(4)UD测量AVF高流量的患者间隔>1年后复查左心室大小及左室射血分数无明显差异(t=-0.424,P=0.681;t=0.497,P=0.631)。结论 AVF血栓及血管狭窄是Qa的影响因素,其中血管狭窄与AVF低血流量独立相关。使用UD可有效地动态评估AVF狭窄治疗干预前后的Qa变化。基于UD的血管通路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血管通路障碍,在MHD患者血管通路维护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下一步拟前瞻性队列研究进一步验证本研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超声稀释法 血管通路 再循环率 通路流量 动静脉内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柴油发动机燃烧和排放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5
17
作者 黄昭明 苏荭 王利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3期266-271,共6页
针对一款轻卡用立式、直列、水冷、四冲程、电控直喷、高压共轨、带废气旁通阀的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软件AVL-FIRE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发动机缸内燃烧的三维仿真模型,对生物... 针对一款轻卡用立式、直列、水冷、四冲程、电控直喷、高压共轨、带废气旁通阀的涡轮增压中冷柴油机,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软件AVL-FIRE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发动机缸内燃烧的三维仿真模型,对生物柴油发动机缸内燃烧、排放物形成以及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EGR)率对其排放的影响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纯柴油,生物柴油滞燃期缩短,燃烧始点提前,缸内爆发压力曲线整体前移,燃烧持续期略延长;相比于纯柴油发动机,生物柴油发动机碳烟(soot)排放量明显降低,氮氧化物(NO_x)排放略有上升;在不明显影响soot排放量的条件下EGR能显著降低生物柴油发动机NO_x排放,表明生物柴油发动机对EGR的容忍度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过程 仿真 生物柴油发动机 排放物形成 废气再循环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P神经网络在LPG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益芳 孙道恒 张为公 《汽车科技》 2003年第2期11-13,共3页
研究了BP神经网络在LPG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的应用。通过应用误差反传算法训练了网络,建立了LPG进气量和EGR率与两个主要参数之间的影响关系。试验表明神经网络对减少废气排放起了较大的作用。
关键词 电控系统 LPG发动机 BP神经网络 控制效果 排放控制 汽车 进气量 废气再循环率 压缩天然气发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EGR成分对船用LNG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模拟 被引量:3
19
作者 毛立通 张尊华 +2 位作者 梁俊杰 龙焱祥 李格升 《中国航海》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25,31,共6页
利用三维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仿真软件CONVERGE,建立船用点燃式液化天燃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发动机的三维仿真模型,探究废气重整再循环(Reformed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REGR)成分及REGR率对... 利用三维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仿真软件CONVERGE,建立船用点燃式液化天燃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发动机的三维仿真模型,探究废气重整再循环(Reformed 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REGR)成分及REGR率对LNG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REGR率下,随着REGR重整气中H_2含量的提高,使得着火时刻提前且发动机缸内燃烧速度加快,缸内最高燃烧爆发压力提升、NOx排放量增加,磁氢化合物排放量和CO排放量受REGR重整气成分和缸内流体共同作用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掺烧相同REGR重整气时,随着REGR率的提高,着火时刻提前且燃烧速率加快,升压率提高导致缸内最高压力提升,船舶排放尾气中NOx排放量和CO排放量提高,HC排放呈现先减后增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点燃式LNG发动机 废气重整再循环成分 废气重整再循环率 燃烧特性 排放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加湿富氧燃烧特性分析及烟气置换NGH方案 被引量:4
20
作者 任昕 张引弟 +1 位作者 刘畅 朱秋格 《燃烧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6-184,共9页
天然气工业锅炉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日趋严格,采用单一的控制污染物排放技术手段已难以满足现有需求.本文以提高燃烧热效率与控制污染物排放量为目标,基于富氧燃烧、加湿燃烧与低氮燃烧的组合技术路线,提出一套天然气富氧加湿燃烧及烟气置... 天然气工业锅炉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日趋严格,采用单一的控制污染物排放技术手段已难以满足现有需求.本文以提高燃烧热效率与控制污染物排放量为目标,基于富氧燃烧、加湿燃烧与低氮燃烧的组合技术路线,提出一套天然气富氧加湿燃烧及烟气置换开采天然气水合物(NGH)方案.对天然气预混水蒸气燃烧进行数值模拟,确立最佳水蒸气预混比为Rf=0.33.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烟气再循环率及过量空气系数对天然气加湿燃烧特性及污染物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以得出最优工况.该工况经烟气循环一次后,直接置换开采NGH的能源投资回报值(EROI)为7.5,具有实际开采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富氧燃烧 注蒸气 烟气再循环率 过量空气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